酒仙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

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斛,五斗解酲。”王績在《醉後》詩中寫道:“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如《連夜獨飲》《述酒》《止酒》等,蘇東坡白衣送酒侮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說的就是陶淵明有一年重陽節苦於無酒,菊籬久坐,欣逢江州刺史王弘送來一壺酒,便立地盡醉而歸。還有,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也是一樣,也在酒中浸泡,意境令人尤為神迷、淚落。

酒仙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

李白的一生更是離不開酒,他不僅是詩仙,還是酒仙。他的《將進酒》提到“將進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飲中八仙歌》中提到“李白斗酒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但是他究竟能喝多少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這得先從“鬥”說起。現在已經沒人用鬥了,我們曾經見過的鬥,一般是稱量糧食的工具。在古代,1鬥糧食大約是12斤(1斛=10石,1石=10鬥=120斤),於是,有人據此推算,李白酒量在10斤以上。

酒仙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

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古人喝酒用的鬥和稱量糧食用的鬥可不樣。《公羊傳》裡記載一事:“熊蹯不熟,公怒,以鬥擊而殺之。”從此事來看,古人的鬥並不是很大,可隨手舉起。但也不是很小,因為能擊而殺人。昔日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讓張良送給項羽白璧一雙,送范增玉斗一雙。玉斗亦是酒器,張良可以隨身帶了送人,可見不是很大。

那麼,作為盛酒器具的鬥,“斗酒”到底有多少容量呢?考古工作者曾挖出一隻高7.2釐米、孔徑34釐米的陶盤上刻“一斗二升驪山茜府”的文字,茜府就是管理皇室用酒的機構。這隻陶盤可以證明二升合現在的2400毫升,所以,“李白斗酒”之鬥即2000毫升,也就是4斤酒。

酒仙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

有人可能會說,能喝4斤白酒,李白的酒量確實不小啊!但我們知道,在唐朝,白酒還沒真正流行。目前流行的白酒的釀製技術到元朝才漸漸成熟,在明清時代,白酒才逐漸取代了米酒和黃酒,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力。也有人說東漢時已有白酒。即便是真的,也只能說唐朝有白酒,不能說唐朝盛行白酒。唐人詩詞中多出現燒酒”一詞兒,該“”是指顏色發紅的酒,而不是蒸餾酒,上至行政高層,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還有發酵後只壓榨不蒸餾的清酒。這些酒的度數都很低,按沈括在《夢溪筆談》裡記載的幾種唐酒造法,成品酒的酒精含量當在3%到15%之間,近似現在的熟啤、乾啤或者加飯酒。

酒仙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唐朝的詩人和宋朝的土匪都可以大碗喝酒。雖然這種酒喝多了照樣也不好受,但是它的口感、酒精度數和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有非常大的區別。所以,不論土匪抑或文人來了興致都可以肆無忌憚地狂飲一番。

可見,李白的酒量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杜甫“汝陽三鬥始朝天”“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斗酒詩百篇”。比較起來,人家是三鬥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李白只鬥就“長安市上酒家眠”了。論酒量,李白顯然不如那幾位。李白雖然好喝,但他經常醉得一塌糊塗。

酒仙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

在長安街上的酒館裡酣睡,之所以拒絕天子的召喚,是因為頭重腳輕,實在走不動路了。甚至還可能神志不清,已忘掉了天子是何物。這也說明,李白酒量不大,一喝就醉,而且還醉得不輕。不過,古人喝酒也用杯,李白說“會須一飲三百杯”,這雖然可能是酒後狂言,有點“燕山雪花大席”式的誇張,不可全信,但他飲到高興處,一杯接一杯停不下來,倒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