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减负这样减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对困扰基层的4类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了整治措施——

问题1

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

基层减负年,减负这样减

问题2

文山会海反弹回潮

基层减负年,减负这样减

问题3

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

基层减负年,减负这样减

问题4

干部不敢担当作为

基层减负年,减负这样减

工作机制

1.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建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

2.

由中央办公厅牵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参加,负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3.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一把手负总责,党委办公厅(室)负责协调推进落实。

4.加强政治巡视和政治督查,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干实事、作风好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


微言倡廉

莫让基层所长成“会长”

很多地方基层各种会议太多,所长不仅要参加县局会议还得参加镇上的会议,简直成了“会长”。这是一位基层所长的会议安排:周一,镇政府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周二,空心村整治会议;周三,企业亩均税收调查摸底会议;周四,美丽乡村建设会议……

“现在正在开展‘大棚房’清理整顿,时间紧、任务重。但一通知开会,就得心急火燎地赶回去,耽误了很多调查时间。有时候有紧急任务,一时半会儿赶不到会场,镇领导的脸色就不好看。”基层这位所长很无奈,“其实有些会议的召开,并不是以自然资源工作为主体牵头完成,仅仅是因为需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沾了一点边就得参加。”

基层很多工作确实需要“大家齐上阵”但也容易造成“一窝蜂”。对此,建议慎重开会、开重要的会,会前应该把工作思路考虑清楚,把各部门的权责厘清,按照工作推进的节点时序布置好任务,让各部门配合起来更加顺畅,避免一场会开下来,大家一头雾水,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此外,除了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基层所长还希望改进工作中“处处留痕”的做法。比如在空心村整治工作中,上级要求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其实只要政策讲透彻,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群众对工作是很支持的。但是,一说要拍照留痕,群众反而有了抗拒心理,认为我们不是实打实的服务,而是应付差事。

(李宝财 山东省武城县自然资源局)

谨防考核出现形式主义倾向

年度目标任务、专项督查巡查等考核在引导基层各部门工作重点、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无重点、多频次、痕迹化的考核也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笔者认为只有切实增强任务考核的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基层才能找准工作重心、充满干事活力。

一方面,要突出考核重点,赋予重点工作较高的分值,削减细碎条目,让基层工作更有方向。注重“质”的考核,减少“量”的堆砌;严禁给考察调研冠以督查巡查之名,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良作风;减少突击督查、检查次数,变年中、年终考核为平时过程考核,减轻年终集中考核压力。

另一方面,要统筹共性内容,活用差异指标,让基层工作更具活力。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考核不能一概而论。以自然资源为例,各地的耕地、林业、水等资源都不相同,如果都设置同样的考核内容,难免有失公允。找出共性内容,适当设置一些差异的指标,将有力增强基层工作的创造性。

此外,要剔除考核中形式主义的内容,改进考核的方式方法,善用第三方评估、群众评价的方式对干部、工作进行评判,增强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工作。

(唐猛 江苏省建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严管厚爱”让干部敢担当

自然资源系统基层干部的负担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各级、各部门文件学习过多,各类检查过于频繁,出现问题后责任追究过重。笔者认为给基层减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推广先进经验,推行“无会周”制度。建议结合工作实际,每个月固定某一周为“无会周”,原则上不召开全系统性会议,不举办大型活动,系统内的主要领导任务为深入基层,解决日常基层留存下来的问题。

二是转变“长假空”的文风。坚决压缩会议材料篇幅,防止冗长空洞。改文风,难在创新表达,多下基层才有源头活水,多接地气才能求真务实。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和方法,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才便于我们把自然资源政策宣讲出去。

三是建立关爱、容错、激励机制。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不动就签订“责任状”,防止压力层层传导。基层少数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说到底还是害怕出错被问责。对此,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让容错、激励与问责三者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还要健全和落实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机制,充分激发基层干部想作为、敢作为的活力。

(贾宝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国土资源局)

“少发文多干事”应该成为常态

基层减负年要求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减少30%~50%,同时限定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各级、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的举措,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这无疑可以给基层留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干实事,而不用再耗费精力来制定各种不必要的落实文件。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削减发文数量的基础上严控发文质量,让“少发文多干事”成为常态,但整体来看需要后续常态化监管来做保障。

其实,早在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严控发文数量,凡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已作出明确规定的,现行文件已有部署且仍然适用的,不得重复发文;对内容相近、能归并的尽量归并,可发可不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一律不发,严禁照抄照搬照转上级文件、以文件“落实”文件。从基层减负的角度来讲,发文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根据上一级政策文件的定调定性,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用的举措,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质量水平。比如最近山东省临沂市一份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分工方案在征求意见时,直接将部门重点任务分工列成“清单”,一目了然。这种提要点、列清单的方式更有利于落实推进工作。

与此同时,还要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发文计划,减少临时性发文和配套类、分工类文件数量,并利用办公系统大力推行电子公文,提高办文效率。如湖南省常德市每年底由市委办集中收集下一年度拟以市委名义发文的计划,对各单位上报的发文计划进行集中审核,对无明确依据和理由的一律不列入发文计划。

当然,让“少发文多干事”成为一种常态,关键还在于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动上拿出硬措施。

(杨平 浙江省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督查检查请合并“同类项”

对基层的督查检查名目繁多,而基层单位人少事多,为了应对层层加码、重复扎堆的督查检查,还能抽出多少精力和时间用于具体事务?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检查要“严格控制总量,实行计划管理”。但至今,各地很少相应出台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规定有关减负的具体举措更是微乎其微。各种检查仍接踵而至,稍微谨慎的单位实施“调研式”检查。然而可以试想,作为下级单位,上级的“调研”,下一级为全面反映本单位的工作亮点,同时体现出对上级的尊重,怎么着也得准备相关材料。对于不同的检查,还会按照上级不同的部门拟定的调研重点制好目录,将类似的材料重组装订成册。

对此,建议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各类督查检查,制定科学的检查方案,真正实现《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同类事项可合并进行,涉及多部门的联合组团下去,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的目标。

(周春山 江苏省兴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减负先从“痕迹”管理改起

现在一些部门安排工作,动辄实行“痕迹”管理,要求每天定时通过各类微信群以视频、图片、“美篇”等方式加以汇报展示。这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对上级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以便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这原本无可厚非。可是许多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长期性的工作,更需要很多的基础环节积累才能见到实际效果。如果各种痕迹化动态管理过多过滥,难免就会牵涉和消耗基层干部许多精力,起不到应有的督促指导作用不说,还徒增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甚至有时不得不通过“摆拍”等手段,会同服务对象联合“造假”来敷衍应付,不但基层干部满腹怨言,群众也十分反感。

笔者认为,为基层干部减负首先要从改变这种所谓的“痕迹”管理方式抓起,除了对一些重要敏感时段、特别关键环节的跟踪管理外,应更加注重对工作实绩的评价和最终结果的考核,让广大基层干部从应对“痕迹”管理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和热情投入实际工作中去。

(张延伟 河南省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