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拿出一欠條,向政府要1100萬,專家問:您父親是哪位?

老農拿出一欠條,向政府要1100萬,專家問:您父親是哪位?

導語:新中國的成立實屬不易,它是用許許多多的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許多人都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在最後甚至都沒有留下名字。生活在現代,我們忘不了他們的英勇就義,忘不了他們當時的艱苦奮鬥,更忘不了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為信仰付出生命的奉獻精神。

老農拿出一欠條,向政府要1100萬,專家問:您父親是哪位?

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它不僅讓許多的軍人為之付出了生命,還阻礙了國家經濟、農業、軍事等各方面的發展。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全面抗戰,也就是相當於我們本國所有的物資補給都中斷了。在抗戰期間,與日本充足的物資補給相比,我軍的補給少的相當可憐。軍隊中不管是幹部還是普通的士兵吃的都是一樣的,雖然大家儘可能的省吃儉用,但還是經常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但上戰場打仗靠的就是體力,整天吃不飽飯,怎麼能好好的打仗。沒辦法,我軍只好效仿古時候士兵行軍打仗在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向當地的地主富商借錢借糧的方法來擴充軍隊的補給。就這樣,靠著當地百姓的支持,和我軍的英勇抗戰,我們才能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老農拿出一欠條,向政府要1100萬,專家問:您父親是哪位?

新中國成立後,八十年代,一位叫郭建英的山西老人拿著一張一千一百萬的欠條找到了山西政府。說這張欠條是抗戰期間,我軍一位軍人向郭建英老先生的爺爺打下的。他不知道這位軍人是不是還活著,也不知道怎麼找,只能來政府找幫助。當地的政府部門拿著這張泛黃的欠條一時不知所措。也不能直接說郭建英老先生是騙子,將人家趕走。最終只好找來了當地的專家,讓專家來分辨欠條的真偽。在專家的仔細研究後,發現欠條是我軍的一位團長寫的,急忙問老先生,你父親是誰?

老農拿出一欠條,向政府要1100萬,專家問:您父親是哪位?

原來,因為當時的物資是在貧乏,這位團長帶兵來到山西的時候,只能向當地的富商富農借糧食了。雖然現在郭建英老先生生活的很是艱難,但在老先生爺爺的時候,他們家可是當地有名望的富農,而且很是仁義,在把糧食分給軍隊後,還主動借給了團長一千一百萬法幣。而團長也屬於飲水思泉的人,在接受了法幣後,立刻寫了一張欠條給郭老先生的爺爺。這也就有了郭建英老先生拿著欠條到政府這個故事來了。最後,雖然這位團長不在了,但政府依舊履行承諾,將一千一百萬法幣按照當時的物價兌換成了八萬人民幣還給了郭建英老先生。

老農拿出一欠條,向政府要1100萬,專家問:您父親是哪位?

結語:與人之交,言而有信。即使在當時食不裹腹的艱難情況下,我軍也沒有違背原則做出對不起老百姓的事情,在遇到百姓同樣飢寒交迫的情況下,還是會將自己手裡的食物交給老百姓,是大義之師。在無奈向富商借錢後,即使不知道能不能日後想見,依舊寫下欠條。而我們的政府,在看到欠條後,即使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仍會信守承諾把錢歸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