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拿出一欠条,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您父亲是哪位?

老农拿出一欠条,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您父亲是哪位?

导语:新中国的成立实属不易,它是用许许多多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许多人都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在最后甚至都没有留下名字。生活在现代,我们忘不了他们的英勇就义,忘不了他们当时的艰苦奋斗,更忘不了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为信仰付出生命的奉献精神。

老农拿出一欠条,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您父亲是哪位?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它不仅让许多的军人为之付出了生命,还阻碍了国家经济、农业、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全面抗战,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本国所有的物资补给都中断了。在抗战期间,与日本充足的物资补给相比,我军的补给少的相当可怜。军队中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的士兵吃的都是一样的,虽然大家尽可能的省吃俭用,但还是经常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但上战场打仗靠的就是体力,整天吃不饱饭,怎么能好好的打仗。没办法,我军只好效仿古时候士兵行军打仗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向当地的地主富商借钱借粮的方法来扩充军队的补给。就这样,靠着当地百姓的支持,和我军的英勇抗战,我们才能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老农拿出一欠条,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您父亲是哪位?

新中国成立后,八十年代,一位叫郭建英的山西老人拿着一张一千一百万的欠条找到了山西政府。说这张欠条是抗战期间,我军一位军人向郭建英老先生的爷爷打下的。他不知道这位军人是不是还活着,也不知道怎么找,只能来政府找帮助。当地的政府部门拿着这张泛黄的欠条一时不知所措。也不能直接说郭建英老先生是骗子,将人家赶走。最终只好找来了当地的专家,让专家来分辨欠条的真伪。在专家的仔细研究后,发现欠条是我军的一位团长写的,急忙问老先生,你父亲是谁?

老农拿出一欠条,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您父亲是哪位?

原来,因为当时的物资是在贫乏,这位团长带兵来到山西的时候,只能向当地的富商富农借粮食了。虽然现在郭建英老先生生活的很是艰难,但在老先生爷爷的时候,他们家可是当地有名望的富农,而且很是仁义,在把粮食分给军队后,还主动借给了团长一千一百万法币。而团长也属于饮水思泉的人,在接受了法币后,立刻写了一张欠条给郭老先生的爷爷。这也就有了郭建英老先生拿着欠条到政府这个故事来了。最后,虽然这位团长不在了,但政府依旧履行承诺,将一千一百万法币按照当时的物价兑换成了八万人民币还给了郭建英老先生。

老农拿出一欠条,向政府要1100万,专家问:您父亲是哪位?

结语:与人之交,言而有信。即使在当时食不裹腹的艰难情况下,我军也没有违背原则做出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在遇到百姓同样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还是会将自己手里的食物交给老百姓,是大义之师。在无奈向富商借钱后,即使不知道能不能日后想见,依旧写下欠条。而我们的政府,在看到欠条后,即使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仍会信守承诺把钱归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