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仍然用大量的时间给本科生上课,你觉得这是不是大材小用呢?你怎么看?

文科生的救赎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所以,凡是一流大学,都特别重视本科教育,只要在大学任教,给本科生上课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给本科生上课,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讨论,这就是教授的职责。

之所以在我国有诺贝尔奖、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是不是大材小用的争议,是因为这一方面没有搞清楚教授的基本职责,再就是我国大学普遍不重视本科教育,而重视学术研究,因为本科教育不重要,所以就有“大材小用”之说。这把教师们的精力都导向学术研究,导致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而离开一流人才培养,不管怎么搞学术研究,都不可能建成为一流大学。

我国北大清华等校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已经进入前100,甚至前20,这貌似已经建设为一流大学,但这是靠论文堆积起来的所谓“一流大学”,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我国还没有一所大学是真正意义的世界一流大学。

去年,我国针对大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发布了新时代高教40条,再次要求大学必须重视本科教育,必须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要落实这一制度,就必须强调院士也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不给本科生上课的院士,在校内就不能再聘为教授,这才是真正动真格重视本科教育。


熊丙奇看教育


首先,你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无论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院士、知名教授,都应该给学生上课,并且要形成一种制度。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执教清华后,国内多为院士也开始给本科生上课,许多人就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宝贝,这是大材小用,得不偿失。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并有一定的支持者,不过是当今社会狭隘、功利价值观在教育、科学上普遍存在的一个反应。他们认为,教育或者科学能给投资者带来迅速及时的物质利益最大化,认为这种人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而给本科生上课不划算。但是,教育科学真正的价值难道就是他们的物用性嘛?当然不是,教育者自古就是传道受业解惑者,科学嘛,更是一种历史的杠杆,革命的力量,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品质精神。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做科普,而不是去赚钱,和为别人获取经济利益。更不是依附与社会经济组织,充当人家申报科研项目,资金,学术地位,级别等政绩厉害相关的活动。

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当不能忘本,就是不应该脱离它本质的工作,比如,我们最近的司法改革都在强调,每个行政级别的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都要有一定的亲自办案比列,这才是他们的本质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的法官称谓。


社会百态手记


本科学好了,就很了不起了,不要小看本科,有很多若贝尔奖获得者的最高学历同样是本科,读书是学做人做事的捷径不是绝对,所以要认真读书,不要马虎。现在国内一些读书者真是本末倒置:小学苦出来,(天天家长压倒补作文、补思维、学钢琴……);中学是调皮出来的(说什么逆反期,家长老师原谅、宽容……)最后勉强得个大学;大学更是糟糕,耍出来的(天天喊“吃鸡”),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倒退都难。本人认为读书是:小学养成习惯;中学认真、大学努力,这样才能出成果,现在很多大学生是只有大学牌子,缺没有大学生的水平。所以不是若贝尔奖获得者教大学就是大材小用,关键是看你认真学没有?


智者手机



一、这才是教育行业的一股清流

如今教育界在经济发展,在追求名声与利润的趋势下也逐渐变得浮躁起来。这是个案,但也不在少数。菜鸟读研的时候认识一个老师,她从来不给本科生上课,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已经不适合给本科生上课了,天天给研究生上课。学院给她安排的本科生的课程,她就一直推脱,说自己没时间上。菜鸟那时候读研的时候,凡是那个老师没时间上课的,都是她上的。大家可能觉得能给研究生上课的,水平应该都是可以的。可是,她是个案,水平其实很糟糕。同学上课提问的时候往往能把她问的没话说。这个其实也不算什么,关键上两个小时的课,她能让你看一个小时的视频,下一个小时就是大家自己讨论。然后就是不痛不痒的点评。就这样,每次都这样。不讲怎么搞学术,不讲怎么思考和分析问题,就看视频。菜鸟真是记忆犹新。

能得诺贝尔奖的,绝对是世界顶级的专家。但他们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教本科生绝对是一个好的选择。高等教育从本科阶段开始,如果这个时候有顶级老师教学生,那你们想这教出来的学生会差吗?而且这些学生以后绝对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绝对是值得的。菜鸟也是非常支持这样做的。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师。也不愧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相反的,那些能力不怎么样,反而眼高手低的,这辈子的成就估计也就是那样的。真正有实力的人,都是非常低调儒雅和和蔼可亲的。

二、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许多有能力,有知识的专家教授他们的格局都比较大。菜鸟记得2018年的美国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并没有显示的太过激动,而是很平静给同学们上完课才慢慢消化这一消息。菜鸟想说,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一名老师的坚守。不管你有多大的荣誉,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永远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显得那么的淡然。而且他们大多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都回归平静。都在认认真真的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很少发生跳槽和给自己镀金之类的事情。尤其难能可贵的事情,他们觉得给本科生上课不是降低身份,而是觉得很有必要。大家没觉得吗?好大学并不是硕士博士占统治地位,真正能体现能力的时候恰恰是本科阶段。非常多的优秀人才,他们往往在本科阶段就显得非常优秀。到硕博层次可以说只是走的很自然,不刻意。因为他们在本科阶段已经开始有大格局,在一些大牛的指导下慢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他们的硕博之路走的就很轻松。

所以,在菜鸟看来。应该将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专家教授安排到对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这个时间段恰恰是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将学生培养好,那这些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肯定会越走越远。在本科阶段打好更扎实的基础,那在硕博层次肯定可以大放异彩。所以,菜鸟看来,在本科阶段投入大量优秀的教室和专家是及其有必要的。而且许多外国的高校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们很重视本科教育,也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本科阶段。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给本科生教授课程就可以看出来。这也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吧,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三、多鼓励这样的事情

许多有名望的高级人才,有时候显得太过高傲或者是太难以触及,显得很高高在上。尤其是获得了某一专业的非常高的荣誉之后,他们所处的位置很多时候是让人仰望的,好似脱离了人间一样。已经没有地气了,让人高不可攀了。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是社会的追捧。二是自己本身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这样的人其实会慢慢沦为众人,肯定会风光一段时间,但是繁华尽头,还剩什么呢?自己当初的坚守还剩多少?还能回到以前的日子吗?有些人可能已经回不去了,他们习惯了这种社交场合,习惯了被人追捧,高高在上。虽然不像方仲永,但泯然众人也算是跑不了了。这也是许多人在成名之后反而没有好作品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了初心。被名利已经所蒙蔽。

所以说,菜鸟觉得要鼓励这样的事情发生。真正的大师,他们总是归于平淡,不追求名利,只是平淡的干好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件事。诺贝尔奖获得者教本科生没什么大材小用的,他们觉得有必要,觉得值就行。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甘于平淡,从事本来的工作,不愧为顶级大师。这样的事情应该鼓励。


菜鸟大师兄


接地气有什么不好呢?


mouldlion



消防工程师8119


哈佛诺奖获得者也给本科生上课,我的的所谓院士就剩钱了,所以百年北清诺奖为零,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学术贡献全球大学排名600多名


阿星33124007


有些诺贝尔奖得主靠的还是狗屎运,你确定都是大材小用?


破晓92689131


看他是教学型的还是纯研究型的。陈景润当老师不行(北京四中),但他搞科研绝对一流。华罗庚华老,学问没得说,又培养了一批人。因人而异


qiyun390


本科教育可以说是奠定一个学生今后的去向。如果一个学术大师引领,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会继续深造,从认识上,学术层面上都有不同的见解。而一般的老师由于个人学术成就一般,对专业以致在哲学层面上的理解是不如一个大师的。所以重视本科教育是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