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别高兴太快,这只是历史偶然的重演

今天,很多人问典叔“第二例艾滋病患者治愈”的新闻是咋回事。

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别高兴太快,这只是历史偶然的重演

典叔看了一下报道,主要讲的是一个英国艾滋病男患者,代号“伦敦病人”,早在2003年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011年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来,他又不幸得了晚期霍奇金淋巴瘤。

做了化疗之后,他又在2016年接受了干细胞移植,随后又接受了16个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如今,他已经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3年了,抗逆转录病毒药已经停药1年半,血液中一直没有检测出艾滋病毒载量。

所以,在一些科学家看来,这位“伦敦病人”的艾滋病已经得到了“治愈”。

但研究团队指出,仍然会继续监测他的情况,现在说“艾滋病治愈”还为时过早。

看完整个过程,典叔微微一笑 - 其实这个“伦敦病人”,和多年前“柏林病人”的故事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

有多偶然呢?

要同时凑齐三大条件:艾滋病人,霍奇金淋巴瘤,做干细胞移植时刚好碰上CCR5基因突变的供体。

这种概率,目前全世界也才两例,比买彩票难多了。

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别高兴太快,这只是历史偶然的重演

“伦敦病人”,和同病相怜的“柏林病人”

在很多人眼里,艾滋病遭遇癌症晚期,人类最怕的两个大病都凑齐了,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但其实,艾滋病人得淋巴瘤的情况并不罕见。

由于体内的免疫细胞被病毒破坏,艾滋病人的免疫力长期低下,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其中就有艾滋病相关的淋巴瘤。

而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淋巴瘤和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干细胞移植的目的是在放化疗结束后,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取代病人原有的病态干细胞,让它们重新产生新的血细胞。有时,这些新生血细胞还有额外的作用,能把放化疗后的癌细胞的“残余势力”也统统消灭。

大家注意,就是这里的“干细胞移植”,成了这位哥们的救命稻草。

因为给他捐赠干细胞的人,带有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 -

CCR5-delta 32突变。

这类人,对艾滋病几乎“天然免疫” - 因为HIV病毒要想进入T细胞搞破坏,主要靠的就是CCR5蛋白这个“锁眼”。但存在CCR5突变的人,他们的CD4 + T细胞完全不表达CCR5蛋白!

头回碰到这种操作,艾滋病毒也傻眼了,没有“锁眼”还怎么开门?

进入不了Ť细胞,没法复制繁衍,艾滋病毒就只能慢慢死掉了。

早在2007年,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治愈者 - “柏林病人”(Timothy Brown),就是这样被治愈的。当时他患上了白血病,做骨髓移植的时候,移植者的骨髓刚好就带有这种突变基因。后来,艾滋病毒就从他体内消失了。

正是因此,“柏林病人”成为公认的世界首位得到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时隔12年后的今天,“伦敦病人”跟他的情况非常相似。

很多人肯定会问:情况这种复制能吗的英文不是找CCR5基因突变的人做骨髓移植,就能治愈艾滋病了?

没那么简单。

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别高兴太快,这只是历史偶然的重演

为何“艾滋病治愈”难以复制?

自从“柏林病人”出现后,科学家们又在至少2名患有淋巴瘤的HIV感染者身上尝试过这种方法,但并没有找到携带CCR5突变的供体,只是单纯进行了骨髓移植。

当时他们的猜想是,就算没有CCR5突变基因,“移植物抗宿主病”或许也能杀死HIV病毒 - 移植后的骨髓细胞有可能产生新的免疫细胞,去攻击原始细胞。

2014年,著名的被功能性治愈的“密西西比婴儿”体内重新出现了HIV病毒。后来,第二例被“治愈”的艾滋病婴儿也重新出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迹象。

一开始,他们体内似乎没有HIV病毒了,但几个月后病毒又会“卷土重来”,只好重新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这再次证明,骨髓供体携带的CCR5基因突变才是关键。

为什么不能找到一个带有CCR5突变的捐赠者来试试看呢?

这就涉及到配型的问题。移植的干细胞不但需要组织配型成功,还要携带罕见的CCR5纯合基因突变。

如此小的概率下,要想找到合适的捐献者难度极大,所以这个方法很难在人群中推广。

另外一方面,干细胞移植也不是随便用的。只有患上特定疾病(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需要干细胞移植,才能用这种方法,而不是随便找一个HIV感染者就能做试验。

更有可能的途径是,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把病人的外周血CD4 + T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CCR5基因全部敲除,再回输到病人体内。这个方法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艾滋病病毒也在找其他出路,没有“一棵树上吊死”。

某些型别的HIV病毒并不依赖于CCR5,它们还找到了其他“锁眼”,如CXCR4,CCR2b和CCR3等,一样可以进入细胞。

去年年底震惊全球的“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就存在这样的漏洞 - 即使敲掉了CCR5基因,婴儿仍然可能被其他型别的HIV病毒感染[1-2]。

总之,这种疗法风险很大,费用也非常昂贵,难以复制,不建议盲目效仿。

如今,艾滋病人只要坚持每天服药,基本都能长期生存。所以对于这种疗法,我们可以抱有期待,但如果要真正应用到广大艾滋病患者身上,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希望在人类战胜艾滋病的道路上,能听到更多好消息。

更多靠谱的医学新闻解读,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