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劝人“积阴德”,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xoufei72


阴德伏鬼?

中国传统文化里,“阴德”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某人科场高中了、官场发达了、商场得利了,外人常常会将其归结为祖上积了阴德。所谓:九朝天子命,七代状元才,都是靠一点点的阴德积累的。

羡慕人家得福报吗?那就开始积阴德。

阴德的功效很大:

一是能够改变命运,也就是所谓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二是能感动鬼神,灾祸不侵,古人阴德积得多的人,灾祸少,所谓“君家阴德合天门,岁小淹留祸不侵。

三是能兴旺子孙,阴德这东西可以累积,你用不完还可以传给后代,积阴德者,子孙荣昌。

这么好的东西,谁不想要。那啥叫阴德呢?

《了凡四训》说: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简单点说,就是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

行善,是发自内心的至诚,不是为了让人感恩戴德,也不是为了传扬美名,你帮别人就只是因为你的良心驱使你必须这么做。

别人知不知道、领不领情都无所谓。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积德行善他都给你记着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积阴德,福报才大。

不过,诡异的是,这里有个逻辑不能自恰的地方。

很多人积阴德,是为了求福报;而真正的阴德则是不求回报。

为了劝人行善,人们又不停宣传“阴德”的好处。

古时候,甚至有人记功过格,就像会计一样,把自己每天做的好事、坏事都记下来。

定期算算账,在“阴德”上是赚了还是亏了。

似乎是把人往利益上去驱赶了。

最后,问个小问题,如果没有福报,或者福报不确定,你还会在意“阴德”吗?


饮水君


积阴德就是自发的悄悄的做利于大众、帮助他人的事。不是为了图名图利,也不是为了福报。

现在有些人误以为烧香拜佛就是积阴德,就能得到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健康长寿,那是错误的,他那种做法是在妄想和菩萨做交易,不是积阴德。梁武帝、胡皇后等人天天烧香拜佛,却都没有好下场死的很惨。贪官们都烧香拜佛,却都被抓起来了。

古人认为看见两头蛇的人都会死,看相的大师说管仲会不但贫贱还会早死,一次管仲看见一条被打死的两头蛇后放声大哭,认为自己快死了……他想自己快要死了,可是别的人看见这条两头蛇后也会因此死去,为了不让他人也白白死掉,管仲就把那条两头蛇深埋了。。。数日后,看相的大师遇见管仲,对他说:“你最近做了什么积阴德的好事?骨骼气色都变了,以后不但长寿,还会富贵显赫。”

后来出生贫贱的管仲做到了宰相。


明朝有个姓袁的算命先生,看见自己的儿子气色不好 有灾难,就给他一些银子让他去吉利的方位避灾,袁公子在江边发现一个年轻妇女投水自尽,就下水把那个女子救上岸。

女子醒来后哭着说:她弄丢了给婆婆看病的银子,所以不想活了。

袁公子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银子都给了那个女子,让她给婆婆看病。

由于身上没有一分钱,袁公子只好回家了,他父亲见到儿子后大吃一惊,问道: “我儿最近做了什么积阴德的事?竟然晦气全退,满脸明黄,而且骨骼都变得富贵长寿了。”

第二年袁公子中了探花,后来做到封疆大吏,一生逢凶化吉,袁公子和他父亲都活了80多岁,子孙满堂,后代里面也人才辈出。


字画娱乐圈


阴德是一个人自己悄悄去帮助他人,不能让别人发现,自己也不能说出去,所做的这件事情就是阴德。不会沾上名誉名利。是一种纯粹的功德。也是无法摧毁的功德。比如像帮助他人来做一些公益事情啊,有可能被贪嗔痴所摧毁。但阴德没有这个因。




曾经中国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去美国参加一个钢琴比赛,希望从中获得名次,被他们的音乐名校录取。这次录取的名额非常有限,只有三位。但这个女子的钢琴水平很高,所以说她还有一种自信。

比赛的那一天到了,她以优异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掌声。美国的评委跟她说了一句话:“你要注重你个人的品德。”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根本搞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什么叫做个人的品德。她就回家静等录取书。

一天她所住的这个小区停电了。很多美国老人诚惶诚恐,问是不是又遭到了恐怖袭击?在炎热的夏天,很多美国老人因为没电而中暑,被临时救助中心,抬到一个简易的帐篷进行治疗。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正好悠闲转到了这个新搭的简易救助帐篷。救助中心的一个中国医生看见了这个女孩,就叫他赶快过来帮忙。又因为这个中国医生认识这个女孩,把药瓶塞到她手中。她心想自己又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怎么救人啊?


这件事似乎不给她商量的余地,她手中拿着药瓶,站在那里发呆。中国医生说到赶快给他服用,她这才拿着药品看看里面的说明跟着老人服用。她忙碌了一阵子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为了照顾这么多的美国老人,她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几次都想跟那个一个中国医生说她要离开,每次话到嘴边都不能说出去,只有看到病人进来,就没看过病人出去,已经是人满为患。那个中国医生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女孩儿在坚持中忙碌中终于透支了,“砰”的一声摔倒在地。医生们又开始抢救她,才发现她是个孕妇。

她的事迹被一个记者发现了,并知道她是个孕妇,还积极的抢救他人,打听到她的名字后,记者就把她的事迹报道了出去。

她康复后发现自己的邮箱里有两份文件。一份说是她被录取了。另一份文件说是这次本来不打算录取中国人,即便是她获得了第一也不可能被获取。但是在看到报纸上报道她那个事迹,教授们同意了她被录取了。

积阴德和阴德文化到底是什么?

看了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大家都一起对阴德之事,还是多多少少有点关心,有点在意,这非常好。

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很发达呢,人们用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才去做某种功德的事情,做公益的事情,使原有的公益失去了很多的意义。现在的公益基本上都成了一种形式。全心身的帮助他人的那种精神,正在一点一点的流失。如果现在所做的工益不跟产品挂钩,不跟个人的名誉挂钩,那么公益的才有意义。

想起古代很多的人就是因为做阴德,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史和自己的命运。比如说非常有典型的典故就是在《莲池大师戒杀放生图文说》有一篇是“扫螺种福”的历史事件,是这样记录的:“礼部侍郎韩世能,江苏长州人,世代居住墓边平地,家境贫困,祖父韩永椿,喜好放生,但因家中无钱,每天早起,就持扫帚到河边,将两岸的螺蛳扫入水中,以免被人扑捉,有时忍着饥饿扫数十里地,如此不疲不厌四十年,从不间断。

到了明穆宗隆庆丁卯年,韩世能梦见金甲神明告诉他说:“你祖父放生,有大功德,从此子孙世代贵显,当先使你荣享一品官位。

后来,韩世能官至礼部侍郎,奉命出使朝鲜,蒙皇上赏赐一品朝服,韩家子孙,果然累代贵显。”


一个普通寻常的人,他常常到河边,把爬上的大小田螺扫到水里去。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他知道杀生是不好的。当地的人们非常喜欢吃田螺,经常捕杀这些爬上来的田螺,于是大清早他用扫把把这些田螺扫回河里。它仅是一个善良的心吧,并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期盼想要得到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俗语叫做上天有好生之德。爱护生命本来也是人的一个善良的品质。然而这个老人却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天天扫螺蛳,大清早起来去做,无怨无悔。别人来捕杀田螺的时候,认为现在但田中已被杀光了,已经没田螺了,以后就不出来捕杀田螺了。

被记录下来的还有《了凡四训》,袁黄(袁了凡)最后抉择自己要去行持善法,当然也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尽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个叫做俞都俞净意的贤者。他们真实事迹被后人记录了下来。其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台湾也把这个拍成了八级的电视连续剧《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个电视剧我看了很多遍了,每一次看都有很多感受。


还有一部40集的韩国的《医道》,也是值得人们去看的一个电视剧,里面的内容太感人了,事迹也太生动了,这是一个真正的历史事件,而不是小说杜撰的。他本人成了韩国的医圣,他所著的医书也来利益中国人民。也是被中国的中医学界认可的。

保持一个善良的心态,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利益。然而,这三部连续剧中国人好像很少有人看,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搞不清楚,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就此度过一生。现在的人们没有时间去积阴德,也很少去关注公德,更少去修心养性。

不要因为我们做一点好事,被别人挖苦和打击后,就变成比任何人都坏的那种人。我们做好事有时候,被打击时应该看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你做好事,你肯定有一些私心杂念或者不够完善的信念,经过旁人以打击以后什么本性都露出来了。因为做好事必怀好意,在功德增上的时候,它有个极高的台阶要上,要跨越这个平台,就要受到打击,如果不能经过这场打击,根本上不了这个台阶。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自身修养不够,别妄想冲过这个台阶,跨越这个台阶。

积阴德也好积功德也好,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心最好。



不要以:“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的恶俗之语成为自己人生的至理名言,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心身,也会遭受报应的。所谓的好人曾经也看过无数次坏事,难道这样的好人就不该为他的过去的所做的坏事儿受到报应吗?同样的道理,现在的所谓的坏人也曾经做过一些好事,难道就不应该感受到“做善有报”对他的报答吗?好坏是相对的,谁都不要以这种有色的眼睛来关在他人,不然给自己的福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说只修自己德,不观他人过就是这个道理。

做阴德或者做功德是人生未来的保障,也是从光明走向光明的一个过程。不因为遭受了一点点困难,遭受了别人的打击,就放弃了,因为在这个后面隐藏着很多的福德福报。不经过风雨,如何见彩虹?为自己的未来,请大家努力积阴德,经过种种磨难之后,方能显现其功德。只管前去,莫问前程。





心智无碍畅游虚空


1.所谓阴德


阴德,即福报。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德排在第四位,个人觉得有福之人,必有德,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阴者,即隐、闭、默。积阴德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行善事不图回报,默默的付出。水满则溢,当你善事做多了,福气也就来了,这就是因果。


所谓的积阴德其实就是暗中做好事,不求回报。积阴德是发自内心的善举,不是作秀,不为好看,亦不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真心实意帮助他人。


佛家讲究福报,而积“阴德”会得天报,这是最大的福报,会福荫子孙后代。



2.怎样才能积累阴德享福报呢?


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一个商人,在半山腰买了一座宅子,依山傍水,风景很美,门前还有很大一片果园,商人花重金请了一位风水先生来家里看风水。


快到家门口时商人看到妻子送一个远方亲戚出门,商人在远处停下脚步,先生纳闷儿,随口问怎么不继续走了?商人回答:“这个亲戚平日不经常来往,今天来我家想必是遇到了什么难处需要帮忙,我现在过去他看到我难免尴尬,所以我们还是等他走远再回去吧!”先生听了没说什么。


等亲戚走远,他们走到家门口,商人忽然抬头看到一群鸟在园中飞起,继而停下了推门的手立在门口,先生又问:”到了家门口为何不进门?”商人说:“园中鸟惊起,想必是有领居家孩子在爬树摘果子,我自推门而入怕惊了孩子从树上掉下来摔坏了,还是等他们摘完了果子我再进去吧。”先生听完对商人深鞠一躬,说:“福人居福地,像您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不管住在哪里都是福地,您平日的为人已经为自己和家人积累了福报,风水自然错不了。”


还有,华人首富李嘉诚纵横商海几十年,在商界一直有很高的威望。他教育子女最简单的道理便是:面对利益,如果能得七分一定要拿六分,多留一分给对方,这样合作才能长久,生意也会越做越大。


所谓:爱出者返爱,福往者福来。 行善积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说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记人好处或是扶危济困,亦或是助人于危难,都是行善积德。



3.举手之劳的无声善举。


你有余钱可以资助贫困学生读书,给自己积福报,不要去养情人破坏别人家庭损阴德。

夜晚回家路上,看见收摊小贩可以买点东西回家,买谁都是买,谁要是条件好也不至于起早贪黑摆摊。


捡到钱或者物尽量想办法归还施主,以己度人,谁丢了东西都会心急,也许你拾到的是人家的救命钱。


遇到老人或者小孩需要帮助的,尽量帮忙联系家人,或者送到当地派出所,以免出现意外,常尽能及之力。


总之,积阴德就是默默的帮助她人,也许是一杯水,或是一碗饭,也许是一次举手之劳的帮忙,都会给人带来方便,好事做多了,日积月累你的福报就来了。


事事轮回,你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成为你日后的因果。做人多存善念,积善言,行善行,福报自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strong>


有书共读


积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积阳德,一种是积阴德。俗话说善恶有报,经常积阳德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在未来的生活里带来福报。而经常积阴德的话,则在自己死后能够上天堂,下辈子投个好人家。

在过去,很多迷信的人们看到别人做坏事,都好心相劝,让那些坏人不要再继续为恶了,要给自己积点阴德,不然死了之后是要下地狱的。我们经常听这种类似的话,就不免有些疑问,人们常说的阴德到底是什么?

根据这个词语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德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大张旗鼓的做好事,而有的人喜欢低调的做好事,都是做好事,但表现的形式却是不一样的。

俗话说种什么因的什么果,不管是哪一种做好事,都会得到回报。根据《了凡四训》的解释: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德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从这种解释上来看,似乎上天也喜欢奖励低调的人,因为在比较迷信的古代,上天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大多数人觉得上天的赐福比所谓的群众基础有价值的多,于是大家都喜欢给自己积阴德。

在历史上喜欢积阴德的人有很多,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这样,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还心地善良,常做好事。那么历史上有没有那种坏事做尽,但又偏偏也做好事来积阴德的呢?还真的有!


比如三国时期的大奸雄董卓,很少有人知道,董卓在年轻的时候,每当发现不平之事,都是仗义出手,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恶吏恶霸更杀了一堆,在河西走廊大地上的威名赫赫,引得各路豪杰纷纷来投。

唐朝一代奸臣卢杞,在当年担任虢州刺史的时候,由于连年灾害,还要替皇家养三千头猪,卢杞二话不说,大手一挥,将这三千头猪全部杀掉给虢州分掉吃了,得到了当地百姓十二分的拥戴。

其实历史上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一些比较坏的人,因为迷信,每做一件坏事都要再做一件好事,来将罪孽给抵消。而有些人更是因为担心做坏事以后会遭天谴,于是弃恶从善,做了个好人。

这样看来的话,古代虽然有些东西比较迷信,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当道德与法律无法制约一些人的时候,说不定迷信某种东西,还能让这些坏人有所顾忌,这也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影响。


魏青衣


谢谢!“积阴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也说说自己对这个词的一旦点浅见,请大家多多指教!

1、“积阴德”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暗中做好事,但不要贪图回报,这就是积阴德。生活中还有一个词叫“积德”,意思是多付出,多奉献,多做贡献,多做好事就是“积德”,还有一个词叫“功德”,意思是我们一个人不能仅仅是为了自己,还要对这个社会做贡献,这才叫功德。通过这几个词的比较,我们再看“阴德”就非常明白了。

2、其实“积阴德”、“阴德”讲的都是因果关系、因果报应、善恶法则等。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德不孤必有邻”、“千夫所指,不病而死”、“水滴石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等等,这些话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因果的循环、善恶报应的法则。

3、“德”与“得”相通,按《易经》的道理,就有一阴一阳,一阴德一阳得,“积阴德”自然也就会转换为“积阳得”,有“德”就很容易得“福禄寿喜财”,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积德是开始,得是过程,最后“福禄寿喜财”就是结果。如果一个人一生与“福禄寿喜财”无缘,恭喜你,你的后世子孙们将会有大富大贵之人出现;如果你一个人把“福禄寿喜财”全部享用完了,那你的后世子孙们将一代不如一代,最终会非常穷困,这就是道家讲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德”、“积德”、“积阴德”等,这就是其中的原因,“德”与“得”相通,有了“得”,自然就可以与“福禄寿喜财”相通。

4、“德”是很隐蔽的,一个人很善良,但不一定有德行,他也经常帮助别人,如果他溺爱他的儿子,儿子长大后可能会赌博,骗人钱财,所以他是无德之人,因为他无德,家庭很混乱,灾祸连连,但是他的行为可能影响到他的第5代,第6代子孙积累了“阴德”,他的溺爱行为在前4代中是“无德”的,但从第5代开始有转化成有德,这就是“德”的隐蔽性,不固定的,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讲的“阴德”。所以积阴德是看不见的,也是不可量化的,更加是不可测量的。

总之,人还是要多多“积德”行善,不管是“阴德”还是“功德”。有句话叫: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谢谢!


自由小小影


何谓阴德?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

所谓的积阴德其实就是暗中做好事,不求回报。积阴德是发自内心的善举,不是作秀,不为好看,亦不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真心实意帮助他人。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263357859177027807, "vid": "v020045b0000bdv2rm36936t0656c4lg\

我的黄历


《淮南子》记载的阴德

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淮南子.人间训》中用了长篇幅论述了“因果”这个问题。在论述中也直接点出福祸皆是人们直接造就的。通篇长论里,刘向及其文人门客旁征博引、引经就典,字字珠玑,无不引人深思。典籍提到诸多方面,但是在这里我们只引用其中一段,以此启发自己,细细研读“阴德”。

在《淮南子》中,治水的大禹、开化民智的契、传授耕织的后稷,都是有大阴德的人,所有三位君王的后代仍然是君王,可职位阴德福厚了。除此之外,孔圣人恢复礼乐,教化世人,传道受业,孔子的后人也多出大德之辈,人丁兴旺不衰,这也是承了孔子的大德的。这些都是阴德泽厚的人。

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 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 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 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周室衰,礼义废,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其后嗣至今不绝者,有隐行也。


秦王嬴政争霸天下、生灵涂炭,智伯侵地灭族,商鞅、李斯不得善终……这些都是福德浅薄的人。

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灭,商鞅支解,李斯车裂。

“上善若水”之德才是阴德

从之上我们大概可以意会的出这“阴德”的含义,应该是有两种属性的,一是“阴”,二是“德”。


阴,如其名,看不见的,不在光明之处的。这是与“阳德”不同的一种属性。很多人说阴德是默默做好事,不为人所知,阳德则是为众人所见所闻。其实不太赞同这种看的,阴确实有“不被所见”的意思,但是在这里,个人感觉它的具体更应该是“上善若水”、由心而生、非刻意的。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于百姓也;郊望褅尝,非求福于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

阴德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理所当然的状态下发生的,这与被不被知道完全无关。正如《淮南子》中所说的,圣贤的君王布德施惠,不是做样子给百姓看的;祭祀祖宗神灵,也不是对鬼神有所求。山高了自然会有云起,水深了,自然会有蛟龙栖息……心有善念,不会刻意于世人的眼光与言论,生于心,行于手足,这是水到渠成,应运而生,至于是在光明下,还是在黑暗里,这并不重要。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善若水”吗?

我们是不知道大禹的功德,还是不清楚孔子的事迹?这些都是有大德的人,而他们的功德真的不为人所知吗?当然不是!但这些人同样也是有阴德泽厚之人。可见这“阴德”的“阴”并不是藏起来,看不见,而是“无中生有”,始于无法捉摸、虚无的心念,而非其他所有。

阴德的第二个属性,便是德。什么叫做德?救苍生于水火是德,放过一只蝼蚁也是一种德。“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是为生灵的基础属性,只是有的人忘记了,有的人只看得见高大的,有的人以此为目的,有的人以此为手段,有的人以此为解脱……有多少人是为了善德本身而为之?

性本善,那性情使然的善与德,想必大多是要积大阴德的。

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鱼者佩之


在两个人吵架时,一个指责另一个,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积点阴德吧!老人们在劝导人时,经常使用“积阴德”“积德行善”来教化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那么,传统文化的“阴德”到底是什么呢?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也有说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在民间,“阴德”也被称之为"阴骘"。道教的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它告诫人们: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对积德行善、因果报应也有论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充分说明了"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不管有人知道还是无人晓得,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就是“阴德”。



“德”有阴阳之分。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无论有无人知,做好事就等于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是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 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凡另有企谋,图报者,是伪善。

积阴德还要重视传承。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 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如何“积阴德”?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最朴实的积阴德。如今社会,响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践行之,就是最好的积德行善。

阴德是行善积福,

阳德是人性和睦!

天德是清净光明,

人性是德由天赋!


用户5811465456


阴德,可以理解为做好人,做好事,与人为善等善行。

积阴德,就是通过做好事做善行,积累功德,死后不会下地狱,更不用受地狱里面的各种苦难。

我妈信佛,她常常跟我们家里人说,要常做好事,积功德,积善德,积阴德,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及家人能够过的平安幸福,健康安遂,以及自己死后不用受到地狱的苦难折磨,来世能投个好胎。这听起来也有些因果的关系了。

虽然听起来,好像将这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佛或各种“德”之上,但我觉得,主要不盲从,不损害自身及他人利益,日常生活中,通过做各种好人好事积善行德,也是对自己的品德升华,也是在为社会尽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