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维的大国雄心,推行现代化改革失败,德黑兰机场吻别伊朗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是伊朗国王礼萨·汗的长子,1925年底被立为王储。礼萨·汗对其十分宠爱,先后把他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方教育,1941年礼萨·汗去世后,成为伊朗国王。

礼萨·巴列维由于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因此他成为伊朗国王后,在外交上非常亲美。在美国的支持下,礼萨·巴列维不但将苏联军队赶走,还出兵夺回了被苏联控制阿塞拜疆省。

巴列维的大国雄心,推行现代化改革失败,德黑兰机场吻别伊朗

1953年,伊朗巴列维政府在美国的允许下,如愿与开发伊朗石油的跨国资本达成协议,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财团平分石油利润,以支持伊朗王国的经济发展。

由于伊朗王国掌控了一半的石油收入,伊朗的国库收入迅速增加了12倍。手里有钱的国王巴列维逐渐燃起了大国雄心,他决心要将伊朗建设成为像英美一样的世界强国。

1963年1月,巴列维国王正式宣布关于社会发展的六点计划,包括土地改革、工人在企业中入股分红、给妇女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城乡实行现代教育,发展工业、交通和文教事业等。

巴列维的大国雄心,推行现代化改革失败,德黑兰机场吻别伊朗


巴列维国王提出的社会发展的六点计划,给伊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他自豪地将他的改革蓝图称为“白色革命”,伊朗开始从一个农业国向着现代工业国迈进。

伊朗开始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除了纺织、食糖等传统工业部门突飞猛进,伊朗还新建一批新兴工业部门。钢铁厂、石油化工厂、机械制造厂、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等都统统地建立了起来。

在此期间,伊朗内修建了21000 英里的公路,国内17个城市建设了飞机场。伊朗国民生产总值在十年间增加了四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增加了两倍。

巴列维的大国雄心,推行现代化改革失败,德黑兰机场吻别伊朗


1973年,正逢伊朗白色革命十周年之际,巴列维宣布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完全掌控伊朗地石油生产和出口。正在此时,世界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从每桶1.85美元骤升至翌年的10.21美元。

伊朗王国一下子从石油出口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西德、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英国的第九富国。

当时伊朗的人均收入就已达2500美元,如果以金价计算,相当于现在的2.6万美元。,实现了65%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和汽车,完全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巴列维的大国雄心,推行现代化改革失败,德黑兰机场吻别伊朗


资金雄厚的巴列维国王,成为西方国家的座上宾。西方国家的企业也纷纷从伊朗贷款,其中意大利30亿美元,英国15亿美元,甚至向法国预付10亿美元订购五座核电站,而这些钱直到现在都没有还。

1973年伊朗开始大规模军事现代化改造,国防开支接近9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巴列维在1974年,以3000万美元的单价,订购了80架F-14,这使得伊朗成为美国之外唯一装备“雄猫”战机的国家。

当时伊朗王国的陆海空三军的军事力量,都超过了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的总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军事大国。巴列维更提出大胆的计划,想在几年内成为世界第五大国,有点想进安理会五常的意思。

巴列维的大国雄心,推行现代化改革失败,德黑兰机场吻别伊朗

然而巴列维的世俗化改革严重触动了宗教的利益,再加上石油价格的下降,短期的经济繁荣无法支撑庞大的国家开支,过分的发展工业,导致农业衰败,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巴列维在推行现代化改革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当经济衰退之时,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瞬间爆发。霍梅尼领导的宗教势力,趁机发动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的统治。

1979年1月,巴列维国王被迫离开伊朗。在德黑兰机场,礼萨·巴列维亲吻着士兵送过来的一杯伊朗国土,然后黯然登上飞机,离开了他统治长达54年的伊朗。

应该说巴列维的现代化改革在经济上是成功的,但是他忽视了政治和社会的改革,尤其是侵犯了宗教利益得罪了教士阶层。霍梅尼建立伊斯兰革命政权后,巴列维推行的现代化改革全面废止,伊朗进入宗教统治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