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維的大國雄心,推行現代化改革失敗,德黑蘭機場吻別伊朗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是伊朗國王禮薩·汗的長子,1925年底被立為王儲。禮薩·汗對其十分寵愛,先後把他送往英、美等國接受西方教育,1941年禮薩·汗去世後,成為伊朗國王。

禮薩·巴列維由於從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因此他成為伊朗國王后,在外交上非常親美。在美國的支持下,禮薩·巴列維不但將蘇聯軍隊趕走,還出兵奪回了被蘇聯控制阿塞拜疆省。

巴列維的大國雄心,推行現代化改革失敗,德黑蘭機場吻別伊朗

1953年,伊朗巴列維政府在美國的允許下,如願與開發伊朗石油的跨國資本達成協議,伊朗國家石油公司與國際石油財團平分石油利潤,以支持伊朗王國的經濟發展。

由於伊朗王國掌控了一半的石油收入,伊朗的國庫收入迅速增加了12倍。手裡有錢的國王巴列維逐漸燃起了大國雄心,他決心要將伊朗建設成為像英美一樣的世界強國。

1963年1月,巴列維國王正式宣佈關於社會發展的六點計劃,包括土地改革、工人在企業中入股分紅、給婦女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城鄉實行現代教育,發展工業、交通和文教事業等。

巴列維的大國雄心,推行現代化改革失敗,德黑蘭機場吻別伊朗


巴列維國王提出的社會發展的六點計劃,給伊朗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他自豪地將他的改革藍圖稱為“白色革命”,伊朗開始從一個農業國向著現代工業國邁進。

伊朗開始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除了紡織、食糖等傳統工業部門突飛猛進,伊朗還新建一批新興工業部門。鋼鐵廠、石油化工廠、機械製造廠、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等都統統地建立了起來。

在此期間,伊朗內修建了21000 英里的公路,國內17個城市建設了飛機場。伊朗國民生產總值在十年間增加了四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增加了兩倍。

巴列維的大國雄心,推行現代化改革失敗,德黑蘭機場吻別伊朗


1973年,正逢伊朗白色革命十週年之際,巴列維宣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完全掌控伊朗地石油生產和出口。正在此時,世界石油危機爆發,油價從從每桶1.85美元驟升至翌年的10.21美元。

伊朗王國一下子從石油出口中獲取了鉅額利潤,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蘇聯、西德、日本、法國、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和英國的第九富國。

當時伊朗的人均收入就已達2500美元,如果以金價計算,相當於現在的2.6萬美元。,實現了65%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和汽車,完全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

巴列維的大國雄心,推行現代化改革失敗,德黑蘭機場吻別伊朗


資金雄厚的巴列維國王,成為西方國家的座上賓。西方國家的企業也紛紛從伊朗貸款,其中意大利30億美元,英國15億美元,甚至向法國預付10億美元訂購五座核電站,而這些錢直到現在都沒有還。

1973年伊朗開始大規模軍事現代化改造,國防開支接近9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巴列維在1974年,以3000萬美元的單價,訂購了80架F-14,這使得伊朗成為美國之外唯一裝備“雄貓”戰機的國家。

當時伊朗王國的陸海空三軍的軍事力量,都超過了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的總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軍事大國。巴列維更提出大膽的計劃,想在幾年內成為世界第五大國,有點想進安理會五常的意思。

巴列維的大國雄心,推行現代化改革失敗,德黑蘭機場吻別伊朗

然而巴列維的世俗化改革嚴重觸動了宗教的利益,再加上石油價格的下降,短期的經濟繁榮無法支撐龐大的國家開支,過分的發展工業,導致農業衰敗,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

巴列維在推行現代化改革的同時,卻忽略了對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當經濟衰退之時,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瞬間爆發。霍梅尼領導的宗教勢力,趁機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的統治。

1979年1月,巴列維國王被迫離開伊朗。在德黑蘭機場,禮薩·巴列維親吻著士兵送過來的一杯伊朗國土,然後黯然登上飛機,離開了他統治長達54年的伊朗。

應該說巴列維的現代化改革在經濟上是成功的,但是他忽視了政治和社會的改革,尤其是侵犯了宗教利益得罪了教士階層。霍梅尼建立伊斯蘭革命政權後,巴列維推行的現代化改革全面廢止,伊朗進入宗教統治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