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登封市为郑州所辖的县级市。登封市未必为大家所熟悉,但位于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少林寺早已名扬天下。选择去告成镇皆因那里有王城岗遗址和阳城遗址.

王城岗遗址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邑的含义为都城或者城市。所谓六大都邑包括:

一、可能与黄帝有关的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县西坡遗址;

二、可能与传说中尧代时空吻合的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

三、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

四、可能是夏启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zhai)遗址;

五、还有考古学界公认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

六、郑州大师姑遗址。

以上六大都邑中有四项定义为“可能……”,表明这些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尚未有确切的历史定论。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告城镇这里既有可能是禹都阳城遗址,还有新石器时代的王城岗遗址。这个更古老的遗址是以豫西龙山文化类型的中晚期为主,并兼有新石器时代最早期裴李岗文化,以及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遗址。

薄、硬、光、黑的陶器是“龙山文化”的主要特征,因为最早发掘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王城岗遗址和相距不远的河南三门峡市陕县庙底沟遗址也属于龙山文化的一个主要分布地区,遗址时间在4800~4000 年。距离相距更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城西双洎(ji)河北岸的裴李岗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时间在8000-7400 年前的文化。夏商文化则是中国历史有朝代以后的事了。

综合这里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期文化,以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miǎn)池县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时间在7000~5000年前)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谁还会觉得《史记》及《山海经》记载的黄帝(4700~4600年)期间的历史完全是神话传说和荒诞不经呢?

阳城大道与“登高线”的交叉丁字路口处,一块刻有“阳城遗址”的石牌,走到那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标配的石牌近前,见那上面刻着“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遗址”,公布时间是1996年11月20日。石牌已经很破旧,黑底漆已发白。石牌子后面是几行叫不上名的树木,树木后面土坡上是茂密的灌木丛。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阳城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由治水有功的大禹王所建。大禹王其父鲧曾经奉舜帝之命治水。由于当时洪水常年泛滥成灾,鲧治水失败被舜帝所杀。经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舜帝认可,大禹启承父业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居外治水十三年,兢兢业业、备尝辛苦终于获得成功。舜帝推荐禹为其继承人,待舜帝驾崩后,禹居阳城,后被推举为首领(帝),国号夏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由此建立。从阳城的考古发掘得知,城址呈南北长方形。周长约5700米,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可见当时阳城的规模还是相当大的。

有些资料上把距离阳城遗址不远的许昌市禹县(旧称阳翟[dí])誉为华夏第一都,实为谬误。阳翟是禹之子启成为夏后帝时的都城。之后,启又把都城迁到了山西运城的夏县(古称安邑)。夏启崩后,他的长子太康又把都城迁回到了河南的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二里头)。启在继位过程中因破坏了已成惯例的禅让制度,因而引起一些部落的激烈反对并发生战争。启获胜后,为巩固统治地位而建立了由六卿统领的国家统治机构和军队等国家机器,高筑城郭又制定刑法,并且改禅让制重归世袭制,中国由此进入了奴隶社会。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在约100公里外、位于荥阳市广武镇还有一个遗址是汉霸二王城,汉霸二王城是公元前203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重要古战场遗址。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双方对垒的分界线为“楚河汉界”,这个“楚河汉界”就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西北约17公里的广武山中的广武涧,亦称“鸿沟”。当年刘邦和项羽的战争僵持期间,双方在鸿沟西、东两端各自修筑了城堡和城墙。楚汉五年战争,实在是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斗智斗勇的经典战例,无论你是称颂胜利者刘邦,还是同情失败者项羽,都一定想去寻找那段久远历史的踪迹,凭吊你心目中的英雄。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广武山(亦称三皇山或邙山),汉霸二王城就建在山上。广武山上植被不算少,但也能看见卧于山脊的二王城城墙。或许是由于风雨的不断冲刷侵蚀,北面残余的城墙早已看不出原貌,城墙高度应在5、6米以上。城墙基础很宽,但上部较窄。黄褐色的土城墙似乎依然很结实,怪不得可以历经2000多年还屹立不倒呢。在接近山顶的城墙之上,通过相机镜头看到了两个红色大字,调整焦距对准它们,两个大字变得清晰可见了,竟然是“鸿沟”二字!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出身的皇帝。他的励志故事起源于秦末暴政引发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吴广是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陈胜就是我们刚刚离开的阳城(王城岗)人。陈吴二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不到半年就失败了,但是其他地方的起义却风起云涌、前仆后继。项羽随其叔父项梁在江苏苏州起义,刘邦(当时是江苏徐州市沛县那里的一个亭长,相当于村治保主任)在沛县起义。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时,刘邦和项羽成了起义队伍中最具实力的两大势力,特别是项羽统领的楚军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两者相比,项羽实力远胜刘邦。公元前206年,刘邦从陕西汉中出兵占领陕西关中地区,从此掀开了与为期项羽4年多争夺天下的战争序幕。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公元前203年,刚刚攻占了成皋(虎牢关)的刘邦汉军气势正盛,项羽楚军劳师远征阻击汉军。双方在成皋和荥阳一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战。疲惫的双方划定鸿沟为界,虽然一时使战争和解,但老谋深算的刘邦不出两个月就背信弃义突破鸿沟,勇而少谋的项羽猝不及防、一败再败,最后于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东北的乌江边自刎身死。胜利者刘邦在公元前202年于成皋汜水之阳登基坐了大汉开国皇帝。

项羽虽败,但却成了流芳千古的悲情英雄。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盛赞项羽。汉朝太史令司马迁甚至在《史记》仅有的12篇本纪(帝王传记)中,在第七篇就编著了《项羽本纪》。可见项羽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未因失败而被贬损,甚至就在项羽自刎的乌江边还建有霸王祠。

顺着城墙的走向再往山顶望去,山巅有一座屋顶为黄色琉璃瓦的建筑,看上去像箭楼。在那箭楼下面还有一尊乌骓马铁塑。乌骓马是霸王的坐骑,曾跟随他南征北战。霸王拔剑自刎前把这匹宝马良驹赐予了摆船试图救他过江的亭长。遗憾的是,无法登上那里去看“鸿沟”石刻和虎头石碑等更多的古迹。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鸿沟是战国时期魏国所修的运河,连接着黄河与淮河。从汉武帝时期,因黄河水泛滥,泥沙阻塞,鸿沟水系遭到破坏。那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多次泛滥的黄河最终将鸿沟水系淹废。时至今日,那条无数运粮船往来穿梭的运河水渠早已被岁月带走,鸿沟虽在,却已成山涧密林中的崎岖土道。沧海桑田,深谷为陵。悠悠往事,空留城垣。带着伤感的情绪我们继续追踪历史的足迹前行,向楚汉相争的主要战场——成皋(虎牢关)进发。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关隘——虎牢关。虎牢关之所以名扬天下,皆因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虚构的一场酣畅淋漓的三英战吕布。作者以刘、关、张三兄弟合力打败勇猛无敌的吕布,而抬高刘、关、张不畏强敌、同心协力之义胆忠魂。其实虎牢关远在三国时期之前就早已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倒是罗贯中借用了虎牢关的威名虚构了那场史无记载却令人血脉偾张的沙场血拼。

它其实并没有什么人造的景物可供观瞻。靠近路边的地方,由一个大玻璃罩罩住了一块黑色发白、高约2米的长方巨石,上面刻有楷书“虎牢关”3个大字,在右上方落款:大清雍正九年辛亥二月。石碑记载的年代是公元1731年,距今已280多年。从黑石的斑驳和字迹的模糊难以辨认来判断,这块石碑应该是雍正年代所遗留的物件。虎牢关作为古都洛阳的东大门,因西周(共12位君王)第5位天子周穆王(姬满)在此圈养进献的老虎而得名。威镇寰宇的周穆王生于公元前1054年,距大禹王建立夏朝已经是大约1000年之后了。从周穆王继位天子到雍正九年,时间跨度是2700多年。那么,虎牢关何以千百年来一直是鏖战纷繁的古战场呢?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虎牢关筑城于春秋鲁襄公二年(公元前571年),公园前718年(鲁隐公5年),郑国于此地击败燕国军队。此外,这里还发生过许多重要的战事,到秦朝灭亡前后,最为著名的战事就是楚汉之争时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我们刚刚离开的楚河汉界其实是一个军事分界线,相当于如今的朝韩“三八线”,真正的战场就在虎牢关这一带。楚汉两军在荥阳和虎牢关一带打打停停僵持了两年五个月后,于公元前203年8月议和成功,9月项羽撤兵后,鸿沟两边才暂时平息了战乱。

虎牢关在历史上有多个名字,如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及武牢关。武牢关是唐朝初年为了避讳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父亲名字中的“虎”字而改。在楚汉相争的823年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此与河北大夏王窦建德展开决战,最终智勇双全的李世民生擒窦建德。凭借此战的辉煌胜利,巩固了刚刚建立的唐王朝,并开创了令国人无比自豪的盛世帝国。

访古禹都阳城和汉霸二王城,中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壮哉!

在“山西夫子”小庙前向西近眺,可见“沿黄快速通道”将南北绵延的土垣和山丘分割为两段。土垣贴靠于山丘看似城墙,垣高约5、6米,随着山丘起伏南连嵩岳山脉,北至黄河岸边。一旦拿下虎牢关,洛阳也就失去了屏障,因为过了虎牢关,洛阳便无险可守。怪不得这里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呢。虽然古时的关墙、关城早已踪影皆无,但依稀可以看到当年雄关漫道如铁的气势,依稀可以听见关前战马嘶鸣如风的怒吼。时太阳已偏西,金灿灿的阳光涂抹在山丘和不远处的黄河之上,斜阳中的虎牢关淡泊宁静。盛衰无凭兴亡谁定,年月更替兴衰轮回。是非成败秋月春风,煮酒论道谁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