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南島民族的馬來人

說說南島民族的馬來人

東南亞各國的範圍

文章開始,先解釋一些概念。

南島民族,範圍很大,人口眾多,地跨兩大洋,東到南美洲智利的復活節島,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馬達加斯加人是非洲唯一的黃種人,馬達加斯加是非洲唯一的黃種人國家)。

臺灣的原住民高山族、還有大馬來亞人、印尼人、菲律賓人、以及太平洋各大群島亦即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等等的原住民,皆為南島民族。

其中,東南亞的南島民族,包括馬來人和菲律賓人等民族,其中,馬來人,包括巫族、爪窪族等等。

在馬來人的看法中,大馬來亞的主要民族巫族,要比印尼的主要民族爪窪族先進一些。

在亞洲東部大陸以外,馬來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組成了南洋群島。

中南半島以南,為馬來半島,亦即以前的英屬馬來亞。

六十年代,馬來亞、新加坡、沙巴、沙撈越,組成大馬來亞,簡稱大馬。

印尼,意為印度群島,因為這裡在歷史上有一些王國受印度文化影響。

轉入本文話題,話說,自公元一世紀起,馬來半島長期處於中南半島的扶南王國的控制之下,馬來半島的狼牙修、揭荼(音TU)等國,皆為扶南的附屬國。

受扶南影響,那時馬來半島的人們信仰婆羅門教和佛教等印度宗教,並採用印度的梵文做為書寫文字。

而馬來群島,三到七世紀,則出現了直接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各奴隸制王國,如西爪窪的達魯曼國、中爪窪的訶陵國、以及東婆羅洲的古忒國。五世紀時,來自印度的新的宗教佛教開始傳入,新興地主階級以佛教為武器,反對為奴隸主階級所控制的婆羅門教,雙方進行了長期鬥爭,各統治了一批王國,直到七世紀,隨著婆羅門教的衰落,在馬來群島,佛教暫時佔了上風。

南北朝至唐前期,蘇門答臘島上有巫族的幹陀利國,七世紀中葉, 蘇門答臘島上,巫族的室利佛逝國(此為印度梵語,唐帝國稱之為三佛齊國,此為馬來語)興起,取代了幹陀利國。此時扶南國已經衰落,於是,馬來半島的許多地區都歸室利佛逝國所統治,其國王統治著包括蘇門達臘島、婆羅洲和馬來半島的龐大王國,時間長達七百年。而爪窪島上的各個王國,則保持了獨立,他們始終抗拒室利佛逝國的霸權統治。

以蘇門答臘島為中心的室利佛逝國,是佛教國家,也是商業國家,每年都有來自中國和印度的船隊到這裡來做生意,也有從日本、阿拉伯和伊朗而來的船隻到達。

八到九世紀,在印度,婆羅門教經過改革,變為印度教,爪窪島的婆羅門教各國,於是改信印度教,重新振作,繼續與佛教國家作戰。十世紀時,蘇門答臘島的室利佛逝國與爪窪島各國持續交戰,爪窪各國越戰越強,室利佛逝國卻漸漸不支,日漸衰落。十一世紀,蘇門答臘島上興起了巫族的又一個國家,馬來由國,它取代室利佛逝國,與爪窪島的爪窪族國家對抗。

馬來半島,馬來亞,即得名於馬來由國。

1292年,忽必烈派元軍遠征爪窪島,元軍捲入當地內訌,滅了爪窪島的信訶沙裡國。信訶沙裡國王的女婿,利用元軍報了私仇,然後又趕走元軍,建立了滿者伯夷國。

滿者伯夷國期間,十四世紀,阿拉伯商人將伊斯蘭教傳到爪窪島,並漸漸傳遍全島,生根結果,爪窪島,由信奉印度教,變為信奉伊斯蘭教,之後,島上的印度教殘餘,被最終清除。

十四世紀末,亦即明帝國初期,爪窪族的滿者伯夷國大舉西進,攻滅室利佛逝國等巫族佛教國家,統治了蘇門答臘島,並且他們還統治著爪窪島。

1402年,室利佛逝國王子由蘇門答臘島逃到馬來半島南端,修建馬六甲城,建立馬六甲國,其國統治了馬來半島南部,這意味著,巫族從蘇門答臘島轉移到了馬來半島,從此,巫族佔據馬來半島,爪窪族佔據馬來群島的格局大致形成。

在宗教方面,馬六甲建國後,也開始信奉由一些駕船前來的阿拉伯商人傳來的伊斯蘭教,奉為國教,君主稱速丹,就這樣,繼馬來群島之後,馬來半島也伊斯蘭化了。

十五世紀末,滿者伯夷國被東爪窪國所滅。

馬六甲國與明帝國保持友好關係,並擊退了暹羅國的侵略,同時,積極經商,繁榮了一個世紀。

1497年,葡萄牙王國派出達·伽馬,探索從歐洲繞道非洲南部到達印度的新航線,1498年,達·伽馬在印度登陸,十六世紀初,建立葡屬印度,以果阿為首府。1511年,葡萄牙王國的軍隊,以葡屬印度為基地,前來攻打,攻陷了馬六甲城,馬六甲國滅亡。1557年,葡萄牙嚮明帝國租借了澳門。

此時,曇花一現的東爪窪國也滅亡了,為新興的穆斯林國家所取代。

十六世紀,馬來半島南端的馬六甲為葡萄牙所佔據,而馬來群島的形勢則是,各主要島嶼興起了較為強大的各穆斯林速丹國,爪窪島有馬打藍和萬丹,蘇門答臘島有亞齊,婆羅洲有婆羅泥,等等。

而在馬來半島,馬六甲以北以東,同樣興起了各穆斯林速丹國,包括吉打、霹靂、由服等國。

十七世紀初,荷蘭建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征服了爪窪島各國,1619年,修建荷屬東印度首府巴達維亞,隨後從巴達維亞擴展勢力到馬來群島其它各地。

1618到1648年,歐洲列強進行了三十年戰爭,分為兩個陣營,為了不同的宗教信仰,雙方大打出手,荷蘭屬於新教陣營,葡萄牙當時追隨西班牙,屬於天主教陣營,雙方在世界各地展開激戰。在亞洲,1641年,荷蘭軍隊攻佔馬六甲,終結了葡萄牙的統治,葡萄牙僅剩下葡屬帝汶。

十七世紀末,暹羅的大城王朝,將馬來半島北部的五個馬來國家:吉打、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樓,變為自己的屬國,後來十九世紀,當時暹羅的曼谷王朝將這些地方割讓給英國。

十八世紀後期,英國人出現在馬來半島,以英屬印度為基地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進軍東南亞。 在完全吞併印度之後,英國以英屬印度為基地,以其豐富的資源為後盾,逐步向東南亞的海峽地區擴張。

1795年,在拿破崙戰爭期間,因荷蘭追隨法國,因此,在亞洲,強大的英國佔領了荷屬馬六甲,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英國獲勝,荷蘭降伏。

1819年,英國獲得馬來半島重鎮新加坡,扼守兩大洋的關口要道。1824年,英國與荷蘭簽署英荷條約,最終確立了英國對馬來亞的霸權,荷蘭撤出馬六甲並放棄所有在馬來亞的利益,而英國則承認荷蘭對東印度群島的吞併。英屬馬來亞與荷屬東印度,分別形成,這個瓜分,影響深遠,一百多年後,二戰爆發,英法荷等歐洲列強被摧垮,二戰結束後,英法荷等國的亞非領土紛紛獨立,於是按此分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形成了馬來亞和印尼兩個獨立國家,其中,馬來亞,由馬來半島的各穆斯林速丹國組成。1963年,位於馬來群島的英屬婆羅洲以及英裔布魯克王國,也獨立了,這兩地與馬來亞、新加坡聯合組成大馬來亞,簡稱大馬。1965年,因馬來人不如華人聰明能幹,出於對華人的恐懼,大馬各速丹國決定,迫使華人為主的新加坡退出大馬來亞,新加坡因此獨立,後來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先進的國家。

PS:順帶再說說婆羅洲,婆羅洲是馬來群島的一個大島,面積七十餘萬平方公里,最早也是信奉來自印度的婆羅門教,後來改信伊斯蘭教。在婆羅洲,各種勢力林立,有英屬婆羅洲、荷屬婆羅洲、還有馬來人的伊斯蘭教國家婆羅泥速丹國(現在譯為文萊)。二戰結束後,英屬婆羅洲獨立,歸於大馬來亞,荷屬婆羅洲獨立,歸於印尼,婆羅泥國則保持獨立至今。

印尼獲得荷屬婆羅洲之後,以印尼語將婆羅洲改稱加里曼丹島。

說說南島民族的馬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