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到底如何,如果诸葛亮多活10年,统一中原的概率有多大?

西门吹血263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料事如神,近乎于神仙的人物,在打仗上更是屡次挫败对手。在正史上,诸葛亮在北伐时期的表现虽然同样精彩,但远不如小说中那么的出神入化。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前后进行了六次北伐,其中五次是诸葛亮主动进攻,一次是战略反击。

当时曹魏的军事实力是蜀汉的6倍左右,诸葛亮每次出动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十万。司马懿在给司马孚写的信里面写道,诸葛亮提兵10万。在古代打仗都报虚数,所以诸葛亮的实际军队肯定不到十万。诸葛亮的军队数量虽然少,但在和曹魏的战争中从来没有吃过亏。大规模进攻了曹魏六次,每一次都能够全身而退。

其中第一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诸葛亮都攻占了曹魏的郡县。第一次北伐退兵的时候,诸葛亮甚至迁移走了被攻占地区的百姓,第三次北伐则是直接攻占了武都和阴平。第二次北伐诸葛亮遇到了魏将郝昭,郝昭防守的陈仓坚不可摧,诸葛亮被迫撤退,退兵的时候斩杀了魏将王双。第四次北伐是战略反击,诸葛亮同样取得了胜利,击败了曹魏的雍州兵团。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开始了龟缩战术,被人们嘲讽“畏蜀入畏虎”,这一战中诸葛亮同样取得了胜利,在撤军的时候还杀死了追击的张郃。

第六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知道打不过诸葛亮,就开始和诸葛亮耗时间。结果诸葛亮身体不好,最终病死在了五丈原。而诸葛亮死前依然完美地安排了撤兵计划,最终让蜀军安全的撤回汉中。诸葛亮的用兵才能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批评过诸葛亮用兵不好,一个人是司马懿一个人陈寿。司马懿被打得连女人的衣服都穿上了,他批评诸葛亮用兵,也不过就是自我安慰罢了。到了东晋的时候,司马懿的后人尊重诸葛亮用兵如神,追封了诸葛亮武兴王。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批评陈寿,一个史官不懂得用兵的危险,只知道纸上谈兵,看不到诸葛亮的高明。后来诸葛亮成为了武庙十哲之一,肯定了诸葛亮在当时将领里面的地位。武庙十哲除了诸葛亮,还有韩信和孙武等人,能和这些人平起平坐也足以看出来诸葛亮的用兵水平了。

再来想一想如果诸葛亮再活十年会发生什么?笔者认为诸葛亮即使能够再多活十年,蜀汉也打不赢曹魏。因为曹魏的政治稳定,势力比蜀汉强得多。还有一点就是诸葛亮是稳健派的军事家,如果是韩信的话,真有可能消灭曹魏。

可惜蜀汉国力本身就弱,步步为营的打法消耗不垮曹魏,只能把诸葛亮自己耗死,再打十年结局也是一样。


邓海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北伐尚未成功,便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没能克复中原,成为千古遗憾。

假如再让诸葛亮多活10年,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第五次北伐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三国志

诸葛亮是在和司马懿渭滨对峙期间,病逝军中的。如果诸葛亮续寿十年,那么诸葛亮和司马懿会在渭滨继续对峙。但是由于协同北伐的孙权已经败退,一时半会不敢再进攻魏国,魏国东线压力逐渐减少。没了东吴方面的压力,魏国势必大举增兵西线。当时魏国西线已经聚集了接近二十万大军与诸葛亮的八万北伐军对峙,如果魏国再次增兵,将对北伐军形成碾压性的兵力优势。当然以司马懿的尿性,即使多给他十万大军,他依然不会主动挑战汉军。自从卤城之战被诸葛亮打怕了,司马懿就是顶着“畏蜀如虎”的称号也再也不敢主动进攻诸葛亮了。他对付诸葛亮只有一个手段,拖。以魏国强大的国力为后盾,拖垮弱小的蜀汉。

当然魏国增兵未必就是交给司马懿统一调度,可能派遣另一个亲信统率魏军去抄诸葛亮后路,比如曹爽。谨慎的诸葛亮并不会知道司马懿不敢出击,又不知道曹爽的军事能力很差,害怕腹背受敌之下,依旧会选择主动撤退。那么诸葛亮能否全身而退,保留北伐的火种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历史上诸葛亮病逝军中,汉军撤退。司马懿乘机追击汉军,姜维让杨仪把旗帜反向追兵方向,又击打战鼓,假装要主动反攻司马懿。司马懿害怕中计,居然选择后撤,蜀汉军队得以全身而退。死诸葛尚且能够吓走活仲达,何况活着的诸葛亮呢?

当然,新派遣的将领不知深浅,可不吃司马懿这一套,极有可能不顾司马懿劝阻追击诸葛亮。诸葛亮要是死了,追击蜀汉军队或许能成功,不然姜维不至于虚张声势吓退司马懿了。但是诸葛亮活着的情况下,追击汉军等于送死。历史上,王双追诸葛亮,中埋伏,身死。张郃追诸葛亮,中埋伏,身死。历史上敢主动追击诸葛亮的都挂了,诸葛亮可是埋伏的好手。所以即使真有人去追,在诸葛亮活着的前提下,只不过是第二个王双或者张郃。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汉晋春秋。

幻想线第六次北伐

因为诸葛亮尚在,蜀汉不会出现权力斗争,魏延不会被杀。姜维因为吓退司马懿,诸葛亮也会乘机提携。其实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已经打怕了魏军。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差点打垮了魏军。所以设想中的最后一次北伐,依旧能够长驱直入到渭滨地区。

主将如果还是司马懿,势必和第五次北伐一样,固守。如果不是司马懿,那肯定是渭滨决战。而历史已经证明,没有谁能够在正面战场击败诸葛亮,诸葛亮又有姜维魏延辅佐,姜维魏延历史上都是打出过以少胜多的大捷的(姜维的洮西大捷和魏延的阳溪大捷),很大几率能够再现卤城之战。即使是司马懿也没关系,渭滨是魏国的渭滨,渭水是魏国的渭水。诸葛亮在魏国家门口屯田,不只是此消彼长下,两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更是严重动摇了魏国军心,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本来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凭借木牛流马,这次准备更充分的诸葛亮还就耐在渭滨不走了。拖着拖着,要么魏国经济濒临奔溃,要么魏军主动出击被诸葛亮打奔溃,而渭水,距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诸葛亮不是输给了司马懿,而是输给了时间,假以时日,必定能够克复中原!

参考文献:

《 三国志》

《汉晋春秋》

《资治通鉴》


亭殿阁


诸葛亮一生无胜绩。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话了,把属于其他人的功绩都给了诸葛亮。然而,实际上诸葛亮在刘备在世时仅仅是个内政负责人,从来都没能参与过战事会议。刘备在临死前把诸葛亮和李严叫过来托孤,把政治权利交给了诸葛亮,把军事权利交给了李严。刘备的安排一定程度上已经表明了刘备对诸葛亮能力的判断“内政高手,军事白痴。”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挤掉了李严独掌朝纲。诸葛亮在这段时间一共用过七次兵。

第一次是评定南蛮。这一仗诸葛亮胜了。但是,要知道汉朝时期,汉人对外族是有锻造、军事素养两条的绝对碾压的。演义中给南蛮搞出了藤甲,说这东西刀枪不入,以抬高诸葛亮的能耐。事实上是,汉军的铠甲对蛮族来说犹如刀枪不入的神甲,而汉人的兵器却能轻松砍断蛮族的兵器。汉族与蛮族之间的战斗犹如抗日时期日本和民国部队的差距。这种优势下,诸葛亮不赢都难。

除了南蛮这一次以外,诸葛亮进行了六次北伐,结果是无一胜绩。偶尔抢来几个郡,也马上就丢了回去。打了六次之多,诸葛亮最终都没能染指曹魏的地盘,饮恨五丈原。也许有人觉得是因为曹魏的整体实力要强与西蜀,所以诸葛亮是以少击多。诚然,魏整体实力是强过蜀,但是全军不可能全布置在西线。从记录来看,魏国西线最多十万部队。这十万部队也不是全堆在一起的,每个城市都得留守士兵,凉州向西也得有点部队镇守。所以,主要屯兵的长安应该是5-6万之数比较妥当。诸葛亮前期总是能尝到甜头,就是因为魏国作为守方,却只能把士兵们分散到各地,让诸葛亮各个击破。所以前期总是觉得诸葛亮大好局势。可惜,每次的大好局势在魏国反应过来后立刻反扑,诸葛亮又只能灰头灰脸的回汉中了。


金晶林


我的观点比较悲观。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干,我持中性偏低的意见。即内政高于治军,训练有法度而指挥僵硬,谋略严谨而灵巧不够,魄力和应变能力都有待加强。尤其是他对自己部队的作战目标宣传不清晰,解释不到位,导致部队的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完整,没有形成合力。主要将领在心中有怨言,诸葛亮没有及时统一全军思想,对全局缺乏统御力和执行力。就以街亭战为例,供对我批判指正。

第一次北伐的主要目的,在于打通军马的通道,将西凉产马区纳入自己麾下,然后兵出拢右,发挥马岱优势,组建羌人骑兵,为以后与曹魏全面交手做必要准备,其实上这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事发突然,三郡归附,当时的形势是非常有利的。蜀军遇到了郭淮等人的强力抵抗,最后形成了对峙。

曹睿看清战略意图后,指派张颌快速行军,重点打击蜀军的补给线,目标就是街亭,努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稳准狠直扑而来,招招直奔要害。张颌很好的理解了主公战略意图,兵贵神速,迅速达成了作战目标,没有给马谡留下从容布防的时间,逼迫马谡仓促间上山死守,街亭危在旦夕。这里面要多说一句,并不是马谡傻,不愿意在平地里设寨,而是时间不够,来不及了,在不确定能否构筑坚固营寨的情况下,马谡才上山的。事实上马谡也坚持了十几天时间,带领这一点点兵力,能够阻挡五万精锐重装骑兵。应该说马谡已经打的不差了。至少阻击是有成效的。

回头再看看诸葛亮的表现,就很不尽人意。一是惊慌失措,过早决定全军后撤,其实他完全可以最后一博,对郭淮发动最大规模的进攻,再试一试,看看有没有希望,晚几天撤退,如果能在几天内拿下郭淮,张颌就会退兵。打不下至少还可以封官许愿,拉拢腐蚀一下,给点金银珠宝美眷妇女之类的,看看能不能摧毁郭淮等人的抵抗决心。古代又没有微信,皇上发兵的消息并不容易传达到抵抗部队的手里。各种办法都可以试试,彻底没有希望了再逃跑也完全来的及。他就这样白白浪费了马谡用命换出来的时间。古代是没有高铁也没有动车的,部队行军不会很快,况且张颌还带着攻城设备。二是推卸责任,装神弄鬼。战役失败自然要有人来背锅,结果他自降三级,却把马谡给杀了。自降是假,因为他依然开府,别说是三级,自降十级都无所谓。但是杀马谡,对军中的危害就太大了,谁都不傻,就这么一个忠心耿耿之人,有大功还要去送命,还要往死里整,而且还是假惺惺的哭斩而不是笑着斩首,整个蜀国就没人敢为他卖命了。这对战斗力的打击实在太大。可以说杀马谡,是诸葛亮办的第二件大傻事和大蠢事,不但堵不了众人的嘴,还导致人设坍塌,蜀国灭亡时的阶级矛盾那么重大,尔虞我诈的风气泛滥,个人觉得和诸葛亮的行事乖张有一定关系。 高沛同样丢了列柳城,却一点事情都没有。如果诸葛亮真的有战略眼光,既然街亭这么重要,完全可以在街亭提前筑城,不但可以稳定和保护补给线安全,更可以稳定军心,直接摧毁曹军的抵抗意志。第三是探讨诸葛亮的用人。魏国这面是主要的战将率领最精锐的士兵,直扑最重要的目标,可以说力量是集中爆发出来的。可是诸葛亮这面却只能派出马谡,领一支轻步兵前去应敌。魏延等高人坐壁上观,而且魏延还在因为子午谷谋略没有被采纳而生闷气,部队力量就没有得到统一的发挥,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在全局部署上的明显失误。以上是对其不满指责之处,诸葛亮也有其优势,行军打仗注重训练,讲究战术配合,部队无论是进军还是后退,军容都非常整齐,大有曹操刘备之风,他也是后三国时期一个难得的将领。而且他还喜欢搞点发明,无论是设备还是生产工艺方面,都喜欢推陈出新,弄点木牛流马之类的。所以说,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好管家,当个国防部长或者内政部长也许都挺好的。


小屋253315373


蜀汉灭亡时人口九十多万,东吴一百六多万,曹魏四百三十万,单纯从人口来说,蜀汉东吴加起来也不如曹魏,所以要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蜀汉东吴必须报团才能活下去,否则很难单独对抗曹魏,曹操自赤壁之战以后开始施行休养生息的战略方针,很少主动对外作战,都是以防御为主,这也使得连年战乱的中原大地人口经济得以恢复,而这段时间东吴蜀汉争荆州打得不可开交,之后刘备入西蜀出汉中战夷陵,孙刘两家连年征战消耗巨大,这也使得孙刘两家失血严重,所以再诸葛亮掌权后,两家迅速结盟,即便是这样两家也不可能对曹魏构成多大威胁,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拉着东吴一起打群架,东西两线同时进攻,每一次都是倾全国之力,但曹魏两线作战却游刃有余没有多大压力。所以说诸葛亮即使再活十年或者是而是年,也不可能收复中原,不是诸葛亮不够厉害,只是双方差距实在太大,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跟一个国家的国力抗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这个道理,除非曹魏自己犯浑自己作死,但是很显然曹魏很正常并没有精神病,所以孔明再活十年也无济于事!


我的兄弟叫酱爆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说诸葛亮的军事才华。虽然我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华是没他的政治能力强,但是他的大局观是很出众的,对阵的战术战略和临战发挥可能比不上法正庞统等人。其实主要还是得对比,至少我认为在北伐时期,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排在前列的,在当时还活跃在前线的,主要有陆逊、司马懿,还有一些我不熟悉的。至少我知道蜀国没有人军事能力比诸葛亮强,不然的话诸葛亮肯定是坐镇后方的;魏国司马懿的军事能力不说第一,但也在前列,不然也不会被曹睿派去对抗诸葛亮,但也被打的只能固守,被逼的很狼狈;而陆逊在东线上和司马懿交过手,虽然那一战魏国的统帅是曹休,但最终是陆逊胜利,可见陆逊的是军事能力不弱于诸葛亮。所以在当时那个时期,诸葛亮的军事才华绝对是前三的。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多活十年能不能统一中原。答案很简单,是不能。最多就只能完成诸葛亮的北伐战略目标——拿下雍凉。下面说说原因。

首先,中原之地被曹操拿下发展和巩固,到诸葛北伐已经经历几十年了,也就是说中原百姓已经有二代人是在曹魏的统治下的,内部牢固,看那些出现的叛乱,都是蹦跶一点时间就被灭了。

第二,中原之地繁华程度远在益州之上,许都更是作为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的都城。还有冀州徐州产粮大州,就算经历数次战乱,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修养,人口粮食经济等都在曹操集团的大力发展下有了不小的改善。益州不管再怎么产粮,也是无法比的,更别说蜀道难,运输不易,对前线的粮食保障的难度。

第三,就算真的有机会去攻打中原,吴国必定不会不管不问,要么趁火打劫,去攻打魏国,也可以拿下很多地盘,要么去牵制蜀国后方。

所以,难啊。诸葛亮在《隆中对》也说了,原本的战略是在有荆州的基础上,待中原有变,从荆州和汉中同时出兵。如果北伐成功,也就占领雍凉,还是要进入休养生息,等待中原有变从雍州进攻中原,那么十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heart秋心


诸葛亮足智多谋天下共知,但他最强项是政治,刘备托孤时要他管政治,李严管军队可以体现。后来他确实做到了大权在握。所以诸葛亮做军师、谋士游刃有余,但他做统帅欠缺,统帅需要大智慧,而政治人心眼小,容不得不听话的,而不听话的都是勇猛过人的直臣。尽管小说引导后人如何赞美老诸,但他的疑点若隐若现,为什么要斩杀刘封,为什么要拿掉同是托孤大臣的李严,为什么马操得不到重用,为什么要打压万夫莫敌、刘备喜欢的魏延,为什么完美的赵云不让他独挡一面。问诸葛亮不死会不会北伐成功,这是痴人说梦,蜀吴联合仍处于下风,相差好几倍的实力拿什么赢!而且打仗就是耗国力,打到最后举国空虚,诸葛亮应清楚地知道,但他北伐了五次毫无意义的战争,也许只是为了巩固手中的大权,却给蜀汉灭亡埋下了隐患。


铁1433428


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足智多谋,刘备蜀汉政权的建立,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在局部战争等军事战术性上的军事才能是杰出的,在军事战略上是有重大失误的。蜀汉本来就弱于曹魏,还分兵拒敌,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那能不败?诸葛亮只以关羽守荆州而以主力到西蜀建立根据地,不仅不能达到两头兼顾的目的,而且西蜀之险,守不可出,出不可继,保证安然偏于一隅都很困难,以此为根据地图取中原就更不可能了,也为后来关羽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虽然诸葛亮在战略上有失误,如果对手较弱,假以时日,也可统一中原,但曹操并非等之辈,在战略上布局是他的长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见曹操的战略眼光。曹操广纳贤才,手下能人战将多,后继有人,如司马懿等。诸葛亮是能人碰上了强对手,而对手恰恰能抓住他的战略上的失误,让诸葛亮军事战术上的杰出才能,化解于无形,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另外,东吴和蜀汉单独都不是曹魏的对手,两者还互相攻击,更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由于诸葛亮己犯下重大的战略失误,在有生之年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战略失误,而对手曹魏却没犯如此的重大失误,诸葛亮不仅遇上强对手,而且还有一个猪队友,诸葛亮基本上没有可乘之机,即使诸葛亮再多活10年,统一中原也不可能!


大唐扶生观


诸葛亮就是忠于汉室的小说家打造的一个军事家神话,如果他真有那么神,怎么没能使蜀国由弱变强直至强大到统一三国???他怎么不懂使用离间除去一生敌人司马懿???魏国掌权阶层早就防备司马懿,只要稍微点火就可以除掉司马懿,但是他做不到。蜀国本来就比魏国弱几倍以上,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六次出击,怎么不懂联合吴国?还主动出击强几倍以上的对手,有几分胜算?弱智吗???其实我觉得他打魏国根本就没想赢,因为他也知道魏国强太多他赢不了,他主动出击不过是为了借刀杀人,转移国内矛盾,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有国内矛盾难办就打仗。刘备把军权给了李严,诸葛亮只是管行政,他为了独掌朝政借刀杀人,借魏国除去异己。很明显的就是派赵子龙带2万老弱病残孤军深入,结果全军覆灭,赵子龙战死。因为赵子龙一直忠于刘备,他驾驭不了,所以借刀杀了他。


笑看江湖1759


多活20年,都不能统一中原,魏国人才济济,蜀国人才凋零,廖化都当先锋了,怎么能统一中原?为何诸葛亮着急北伐,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蜀国偏僻,对人才没得吸引力,除非占领长安和洛阳就不同了!居天下之中,资源、人才源源不断,汉室中兴有望,可惜孟达做事不不机密,被司马懿剿杀,诸葛亮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拿下长安,那没办法了,蜀汉只能像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了,能挨一天算一天了!蜀汉后期,除了姜维,能让大家记住名字的武将文臣都找不到!汉朝400多年的气数真的尽了!神仙下凡也救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