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春节不回家,清明的时候却要赶回去,为啥?

时间过得很快,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到来。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的这段时间,人们都会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在农村,人们会来到祖先的坟前,把周围的杂草除净,再点上元宝蜡烛、燃放鞭炮,以此来祭拜先祖,总的来说,表达的就是那份缅怀之情。

相对来说,清明节的时候,村子里是比较“热闹”的,这大概是除了春节之外农村人数最多的时候吧。有许多农民工春节的时候都不回家,清明的时候却赶回来了,为啥?我们听听回来祭祖的农民工是咋说的。

1、家人都在城里生活,农村没有亲人了

农民工春节不回家,清明的时候却要赶回去,为啥?

春节的时候回家过年,图的就是那份团圆,有句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许多农民工都搬到了城市,把身边的家人也接了过去,这样一来,农村就没什么亲人了,如果春节再回来,反而显得孤独。但清明不一样,农民工在这时候赶回来大致都两个原因,一是农民工觉得自己的根是在农村,回乡祭祖是应该的;二是扫墓的流程比较简单,基本当天去当天返,不用过多滞留。

2、清明客流量小,好买票

农民工春节不回家,清明的时候却要赶回去,为啥?

春运是人流量最大的迁徙活动,火车票有多难抢,相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深有体会。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买不到票而无法及时和家人团聚,没有办法一起吃年夜饭,说起来其实并非农民工春节不回家,而是实在买不着火车票。相对春节,清明的客流量则小了许多,票也不愁买不到,农民工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家,一个是祭祖,另一个也是想趁这个时候好好和家人聚聚。

3、对先人的缅怀

农民工春节不回家,清明的时候却要赶回去,为啥?

说起来,很多农民工选择在城里定居,春节也不回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双亲已经逝去,留在农村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有道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春节回家过年,是为了能和父母团聚,享受相聚之情,但如今父母已去,农民工成长的那个家庭也已不在了。所以,为了缅怀先人,清明节的时候,不管多忙,农民工都会赶回来,和父母“聊天,喝酒”,这也算是另一种相聚吧。

农民工说的这3点,也透露出些许心酸和无奈,而这也是为啥农民工春节不回家,却赶在清明的时候回去的原因。再有两天,就是清明,相信有不少农民工都在筹备着,陆续登上了返乡的客车,为的就是在清明节这天,好好地祭拜先祖,缅怀先人。对此,各位农民工朋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