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于都——赣县一带,是重要的钨多金属成矿区

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成矿带与武夷山北北东向构造—成矿带的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钨多金属矿床的数量和规模在赣南地区仅次于崇—余—犹矿集区,矿床类型齐全,包括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花岗岩细脉浸染型、沉积岩细脉浸染型、破碎带型及砂矿型。

赣南于都——赣县一带,是重要的钨多金属成矿区

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模式图

1—震旦-泥盆系砂岩;2—石炭系碳酸盐岩;3—燕山早期花岗岩;4—地质界线;5—钨矿石英脉;6—断裂;

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典型矿床成矿特征

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是矿集区分布最为广泛的类型,常与云英岩型复合发育,如黄沙钨矿、盘古山钨矿和坑尾窝钨矿。黄沙钨矿正是由于深部新的脉组及云英岩型矿化的发现,从 50 年代的小型,60 年代的中型,至 80 年代跃升为大型。其石英脉型钨矿发育在矿床上部,呈单脉或脉带赋存在燕山早期铁山垅花岗岩体(年龄为 168.1 Ma (Huang et al.,2011)的内外接触带,大部分产在寒武系变质岩中,部分下延到隐伏花岗岩内。内带盲脉只赋存在隐伏花岗岩内,矿脉(带)的分布与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态密切相关。矿脉自北向南分 8 组:樟木林组、北组、中组、青山窝组、芭蕉坑组、南组、南北脉组及内带盲脉组。其云英岩型 W(Mo)矿体发育在黄沙隐伏花岗岩的突出部位—岩钟项部,云英岩化广泛发育,矿化厚度颇大,可达 20 余米。

赣南于都——赣县一带,是重要的钨多金属成矿区

矽卡岩型钨矿以黄婆地钨矿为代表,产于燕山早期大埠花岗岩体南接触带具有含钙层位的石炭系中,距花岗岩体较近(约 500 m),顺层热液交代强烈,广泛发育钙铁辉石、石榴子石、硅灰石和透闪石等矽卡岩矿物及钨与硫化金属矿物,属接触交代—热液矽卡岩型矿床,有益组分源于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带入,进而交代充填形成矿床。矿区查明钨储量 27911.91 t,平均品位 WO 3 0.308%。

花岗岩细脉浸染型见于洋西坑钼钨矿,这类矿床的成因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岩浆活动有关,已知矿化主要产于第二阶段侵入的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和第三阶段侵入的细粒花岗岩中。上述两阶段的侵入岩皆以不规则的岩株或岩瘤产出,部分呈岩脉状产出,由于岩浆活动的多阶段性造成了岩体的复式构造以及矿化的叠加。其中第三阶段侵入的细粒花岗岩,除钨矿化外,多有铌、钽矿化伴生。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铌钽铁矿、黑稀金矿和铌钇矿等。矿石显细粒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有用矿物呈浸染状或细脉状产出。

赣南于都——赣县一带,是重要的钨多金属成矿区

钨矿石

沉积岩细脉浸染型有隘上钨矿,为小型规模,产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侵入的铁山垅花岗岩株的外接触带,赋矿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梓山组砂岩、泥岩,附近有北东向断裂通过,岩体围岩遭受强烈热力变质,角岩化发育。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或囊状赋存于下石炭统梓山组中下部具有强烈角岩化的砂、页岩互层中,其中以粉砂岩层矿化较强,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石矿物主要由黑钨矿组成,共生矿物有锡石、黄铜矿、黄铁矿、黄玉、电气石、石英和萤石等。钨、锡矿物呈细脉浸染状产出,矿石呈粉砂状,粉状和交代结构,具有块状、条带状、空洞状和蜂窝状构造,一般尚保存围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赣南于都——赣县一带,是重要的钨多金属成矿区

破碎带型见于盘古山钨矿床和龙灯山钨矿点。盘古山钨矿床的破碎带型矿化为南岭科学钻探第二孔(SP-NLSD-2)所揭露(方贵聪等,2014)。龙灯山钨矿点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体的外接触带。由于矿点附近断裂构造发育,因而造成了一定规模的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带,含钨脉体即以细脉或网脉状充填于其中,从而构成矿化带。含钨裂隙带主要由北西西向破碎带中的各种不规则裂隙和围岩的层间裂隙组成,含钨脉体包括含钨小脉、石英细脉和石英长石脉。

钨砂矿以隘上-铁山垅一带较为重要,赋存于残积层、坡积层和冲积层。残积层为基岩风化残积而成,碎屑物成分与基岩一致。坡积层自下而上可分表土层、砾石层和砂质粘土层,底部为基岩风化层。残坡积砂矿多分布在原生矿床附近,分布范围不大,但含矿性尚好,具有一定经济意义。

(图片来自于网络)

节选自:赣南于都-赣县钨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模式,方贵聪; 陈毓川; 赵正; 陈郑辉地质论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