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守护】【两会看公安】重拳出击“经济毒瘤”,打击传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及到“传销”一词,当时的表述为“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传销等突出问题,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某法律界人士表示,“打击传销犯罪一直以来都是有关部门在做的工作,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或意味着政府在今年将加大力度惩治违法行为。去年报告提到的是网络传销问题突出,今年则提到打击传销经济犯罪,这可能与近段时间的直销涉传(销)案成为焦点有关。”


【平安守护】【两会看公安】重拳出击“经济毒瘤”,打击传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实际上,直销被“污名化”的罪魁祸首就是传销。直销与传销是一对“孪生兄弟”,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也是连接在一起的监管共同体。因此,在规范直销的同时,打传工作也不能懈怠,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填坑不及挖坑快

从1998年的《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开始算起,中国打击非法传销活动的历史已经有20年了。虽然国家对于传销一直持“零容忍”的态度,但这一非法活动始终无法彻底根除。

如今,除了以往的线下传销,网络也成为传销发展的新土壤,相比起来,打击难度更大,且形式更多样化。据原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新型传销活动风险预警提示”,一些传销组织正以所谓“微商”、“电商”、“多层分销”、“消费投资”、“旅游互助”等名义,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发展人员形成上下线关系,推销产品和服务,从事传销活动。

监管部门虽不余遗力地投入力量,不断打击传销组织,然而,随着网络的发达、传销形式的多样性,传销组织的裂变速度远远超过了打击查处的速度。

据《2017年度全国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

  • 2014年,全国涉传案件数量1074件,比2013年(304件)增长了253%;
  • 2015年,这一数字又比2014年增长了34.26%;
  • 2016年比2015年增长3.75%;
  • 2017年则比2016年增长8.69%。



【平安守护】【两会看公安】重拳出击“经济毒瘤”,打击传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监管部门年年打击,涉传案件也年年增长。“传销坑”越来越多,始终有人经不起诱惑,前仆后继地往里跳。

去年3月发布的《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共识别出3534个疑似传销平台,平台参与人数高达3176万。

根据这一数据不难发现,传销人员的数量完全不亚于直销人员。除了借助“微商”、“电商”、“消费投资”等名义开展传销活动外,涉水直销、打着直销名义从事传销活动的组织也肆意生长,给直销行业抹黑不少。(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违规直销人员与打着直销名义活动的传销人员叠加在一起,使得直销监管难度加倍。因此,针对保健市场乱象的整治,以及直销监管的升级行动中,打击传销行为不应该被除名。

传销直销双管齐下

由于直销与传销从诞生开始就扯不断的连带关系,使得它们到现在都像“孪生兄弟”一般分不开。违规直销企业涉嫌传销违法活动,传销组织利用直销名义拉人头、非法集资,像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如今,监管部门规范直销的力量进一步加大,违规直销行为受到管制。但是,要想直销走上更加规范的道路,打击传销也不可以懈怠,“打传规直”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此前,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13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表示,将暂时停止直销审批,并严格直销准入。随后不久,46家申请直销牌照的企业的信息被商务部清空。

虽然,这46家企业还未拿到直销牌照,可这里面不少违规企业的口碑却影响着直销的形象。

还有更多的企业则是以涉水直销的名义大肆开展违法经营活动。据直销头条网及其他媒体报道显示,今年1月与2月被曝光涉水直销的企业就达到了15家。


【平安守护】【两会看公安】重拳出击“经济毒瘤”,打击传销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以多次试图申牌无果的然健环球为例,早在2004年4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就曾曝光“然健环球”涉嫌传销案,当时这家公司还叫作“雷克瑟丝”。

权健事件后,然健环球涉嫌传销、虚假宣传等行为再次被曝光。1月19日,然健环球(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公开致歉,却仅承认有会员夸大产品营养功效。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然健环球并未受到相关部门的惩处。

由于“权健事件”的突发性与“百日行动”的突击性,目前,监管部门的“火力”主要集中在保健市场与直销行业,而忽略了这些涉水直销的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形成了有牌的噤若寒蝉,无牌的扯旗放炮的怪诞现象。

因此,在整治直销行业乱象的同时,也应该将这些以“直销”名义运作的“无牌”企业纳入严厉打击的范畴。(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趁热打铁铲除毒瘤

很多执法人员慨叹,传销就像“割韭菜”一样,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传销活动如此猖獗,缘于非法传销组织根深蒂固、顽固不化,缘于底层传销人员“回流”现象突出,缘于沉湎传销的受骗者“前赴后继”、“队伍”庞大。

所以,有关专家指出,清查传销既要坚持严打上线,又要着重解决底层传销人员“回流”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大传销行为惩处力度,真正从根上铲除传销毒瘤。

虽然打击传销的行为从未间断,但直到去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传销工作的意见》,公布廊坊、北海、南宁等11个重点打击传销城市后,打传才进入了全国性的高压态势。

据今年2月25日至26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工作会议信息显示,2018年全国查处传销、直销案件共3500多件,罚没金额9.6亿元。

此时正是不可懈怠之期,监管部门应该趁热打铁,结合“百日行动”给各个传销组织又一记重拳。(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传销这一毒瘤的存在荼毒了上千万百姓,也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影响。但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彻底铲除传销毒瘤并不是一件易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与规范直销一样,打击传销不能短期运动式执法,监管部门应该建立打击传销长效机制。

今年,“打击传销”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足以说明政府对打传工作的重视。相信接下来,全国各地将纷纷打响传销清零攻坚战,让传销活动无处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