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媽媽總被乳汁困擾!缺乳、溢乳,別忘了這些穴位

十月懷胎,迎來了新生命的降生,新晉媽媽們卻又很可能遇到哺乳期的困擾——奶水問題!無論是奶水匱乏,還是奶水總是溢出,都是一件麻煩的事。很多媽媽在哺乳期還不敢吃藥,怕藥物影響了寶寶的健康。那麼,就試試刺激這些穴位吧!

新晉媽媽總被乳汁困擾!缺乳、溢乳,別忘了這些穴位


  • 產後缺乳

[病因病機]

缺乳的主要病機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絡不暢。常見病因有氣血虛弱、肝鬱氣滯、痰濁阻滯。

主穴:膻中、乳源、乳泉、乳海。

配穴:氣血虛弱證,加風池、脾俞、腎俞、肩井、中脘;肝鬱氣滯證,加乳根、期門、少澤、肝俞、太沖;痰濁阻滯證,加肩井、豐隆、地機、中極、足三里、厲兌。

操作:氣血虛弱證以藥貼準確貼在膻中、乳源、乳泉、乳海、脾俞、腎俞、肩井、中脘;風池以三稜針刺血。肝鬱氣滯證以藥貼準確貼在膻中、乳源、乳泉、乳海、乳根、期門、少澤、肝俞;太沖以三稜針刺血。痰濁阻滯證以藥貼準確貼在膻中、乳源、乳泉、乳海、肩井、豐隆、地機、中極;厲兌以三稜針刺血;以藥灸灸足三里15~25分鐘。

方義:膻中乃氣之會穴,可寬胸理氣,舒展氣機。“乳三穴”為特效穴,臨床增乳效果較佳。風池可通利官竅。脾俞乃脾之背俞穴,可健脾和胃,利溼升清。腎俞乃腎之背俞穴,可益腎助陽。肩井可通經活絡,豁痰開竅。中脘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可理氣和胃,化溼降逆。乳根可通乳化瘀。期門可健脾疏肝。少澤可通乳開竅。肝俞乃肝之背俞穴,可清利肝膽,補血消瘀。豐隆可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地機功善調血,可以健脾滲溼。中極可益腎助氣化,利溼熱。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可健脾和胃,運化水溼。厲兌可瀉火化痰,和胃醒神。


新晉媽媽總被乳汁困擾!缺乳、溢乳,別忘了這些穴位


  • 產後乳汁自出

[病因病機]

本病發生分虛實兩端。虛者胃氣不固,攝納失常;實者肝鬱化熱,追乳外溢。

主穴:膻中、中脘、足三里。

配穴:氣虛失攝證,加脾俞、腎俞、關元;肝經鬱熱證,加期門、中極、肝俞、厲兌。

操作:氣虛失攝證以藥貼準確貼在膻中、中脘、足三里、脾俞、腎俞、關元。肝經鬱熱證以藥貼準確貼在膻中、中脘、足三里、期門、中極、肝俞;厲兌以三稜針刺血。

方義:膻中乃氣之會穴,可寬胸理氣,舒展氣機。脾俞乃脾之背俞穴,可健脾和胃,利溼升清。腎俞乃腎之背俞穴,益腎助陽。中脘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理氣和胃,化溼降逆。關元乃小腸募穴,培補元氣。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清利肝膽,補血消瘀。期門可健脾疏肝。中極可益腎興助氣化,助氣化。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健脾和胃,運化水溼。厲兌穴,瀉火化痰,和胃醒神。

文中提到的藥貼常選用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溫經散寒、消腫散結、通絡止痛、生肌排膿類中藥,需要隨機辨證、辨病擇之。

好 書 推 薦

新晉媽媽總被乳汁困擾!缺乳、溢乳,別忘了這些穴位


《中醫產後復健》

產後復健是運用中醫學基礎理論與方法,認識和研究女性解剖、生理、病因病機、診治,以防治女性特有產後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由於婦女有胞宮等特殊的生殖器官和月經、帶下、妊娠、產褥與哺乳等特殊生理以及相應的疾病,故產後復健學研究的範圍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機、診斷、辨證、治法和產後病的防治。(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中醫產後復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孫昱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