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

无笔史官


说到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是以讹传讹,不真实的呢。

有书君拣选了几个一直被大众误解的历史事件。

一、 《铡美案》真的只是戏说,不是真事。

在诸多戏文里,陈世美贪慕荣华富贵,抛妻弃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就是个渣子,但实际上,《铡美案》是一个妥妥的虚构故事。

陈世美的历史原型为清代顺治年间官员陈世美,又名陈年谷,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当时清官。

因他身为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许多同乡亲友前来打秋风,求办事,他烦不胜烦,吩咐下人紧闭门户,一概不见。

有个老乡想找他开个后门,吃了闭门羹,于是这个老乡很阴险的写了陈世美抛妻弃子的一出戏,还到处演。

明明陈世美是清朝人,包拯是宋朝人。戏文里把为两人安在一起,上演了一出《铡美案》,让陈世美成了贪慕虚荣、抛妻弃子的负心汉。

二、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存在。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

就三气周瑜的故事性来说,确实很生动形象,戏文里也常演出这一幕,但这一事件,与真实的历史有出入。

历史上的周瑜本人出身豪门,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后来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表明他感受到了周瑜的雅量与人格魅力。

事实上,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做安抚筹备工作,两人根本没有见过面,谈不上交手。所以,“三气周瑜”事件是个虚构的小说桥段,不是历史真事。

举了两个我们的历史假事件,我们再来看一下国外的。

三、 哥伦布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美丽误会。

哥伦布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这一度是连还在上学的小孩子都坚信的事实,而且至今也有一些人这么认为。

但据相关资料证明,实际上,维京人比哥伦布早发现了几个世纪(他们在哥伦布出生几百年前可能就在“新世界”里建起了小村庄)。

即便这是假的,但单从技术方面来说,哥伦布从未涉足过今天美国的土地,而是一生都呆在了东印度(今天的海地岛(Hispaniola)和东加勒比海地区(eastern Caribbean))。

但不可否认的是,哥伦布的确是一个英勇的探险者和出色的航海员。他冒着生命危险,从西班牙一路向西远航,仅凭这一点,他也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掌声。

四、 英国“麦田怪圈”事件只是个恶作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英格兰威尔特郡的一些麦田里,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图案。当地人感到十分惊奇,称它们为“麦田怪圈”。

由于这些图案来源成谜,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并引起了大量猜测。

许多研究人员也对此展开了想象和研究。

由于“麦田怪圈”在一夜之间出现,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外星人飞船的着陆点,再一分析威尔特郡也是巨石阵的所在地,而巨石阵被认为是最最早的外星人艺术杰作。

因此,外星人飞船着陆点这一猜想得以证实。人们对外星人的足迹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来参观这个着陆点。

而事实上,这是当地水彩艺术家道格保尔和戴夫乔利两个人在酒醉后用铁棒、平木板和绳子踩出来的。两人到1991年才承认这一杰作是他们所为。

在此之前,足足有十多年,人们都沉浸在外星人来过的激动里。

历史事件,经由人们口耳相传,难免有谬误之处,想要得到事件真相,还是要以正规史料为主,多方比对资证。方能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真相。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我们以前被灌的那些“鸡汤文”,很多都是假的。

还有没人记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来自小学课本,讲的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他妈妈忽然得了急性阑尾炎。

医生来了之后,说需要马上做手术才行。但是,家里的光线太暗了,没办法做手术。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爱迪生想到了好办法,拿来镜子聚拢光线,帮助医生完成手术。

多么聪明的孩子啊!但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是1854年。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在1886年,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医生还完全不懂怎么做这个手术。

所以,这个事件是假的。


被广为传播的,还有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据说牛顿某天坐在苹果树下休息,一个熟透的苹果正好落下来,砸在了他的身上。于是,牛顿悟出了万有引力。

其实,这个故事也是无中生有。1752年,威廉·斯蒂克利出版的关于牛顿生活的回忆录中,首先提出了这个故事。

牛顿本人从未记录过这个故事,很多的传记作者,都是从牛顿的亲友口中听说的。实际上,牛顿在此之前就一直在研究有关力的问题。苹果的故事,很有可能是传记作者演绎出来的。


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来自富兰克林。

故事告诉我们,富兰克林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了研究电,专门制作了一个风筝,趁着大雷雨的时候出去,放飞自我——不对,是放飞风筝。风筝被闪电击中后,富兰克林也感到手部发麻,还把电引入到了莱顿瓶里。

多么勇敢的行为啊!实际上并没有。富兰克林只是提出了可以做这种实验,他自己并没有尝试。

虽有有人言之凿凿的说富兰克林做过实验,但是没有任何证据,以及任何资料。

后来俄罗斯物理学家里奇曼在1753年做了这个实验,然后,被电死了……


最后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就是达芬奇“画鸡蛋”。

小学课本中出现过,说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画,老师让他先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画了很多很多。有些版本的演绎中,甚至说达芬奇画了3年的鸡蛋。

其实,这只是一碗鸡汤。达芬奇很小就表现出绘画天分,去当学徒学画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技巧,不用画太多鸡蛋的。

而且,达芬奇在学画的时候,要学习素描、绘画、大理石雕塑、青铜浇筑等课程,还要熟悉各种机械、工程和建筑知识,根本不可能有3年时间画鸡蛋。

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是假的。


当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历史故事,别太认真,仅仅是鸡汤而已。


七追风


有很多吧,看到这个问题我很兴奋,终于可以畅所欲言地吐槽了。80后90后的朋友们也许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大概意思是爱迪生的妈妈阑尾炎发作需要做手术,但是医院停电了,7岁的爱迪生(或许6岁?)把几块镜子拼在一起,把光聚在一点,然后手术得以正常进行,妈妈获救了。实际上,爱迪生7岁的时候,阑尾炎手术还没有临床,他的妈妈不可能在那个时候手术。

还有很多例子,富兰克林放风筝、爱因斯坦做手工小板凳、达芬奇画鸡蛋,呵呵,都是假的。不光是外国,还有中国的故事啊,大家或许记得司马光砸缸,实际上,砸的不是缸,是瓮啊。大家还记得李四光吃墨水的故事吗?大意是李四光在大过年还在工作,家人为他端来了馒头和酱菜让他蘸食,他太认真了,把馒头蘸着墨汁吃得满嘴黑。这个故事还有很多个版本,有鲁迅版、竺可桢版、朱德版等等,反正他们全都蘸墨水吃过馒头,具体是谁吃的,就不可而知了。

后来,我有个结论,名人轶事大多数是假的,某某皇帝母亲梦到神仙、月亮等等然后他降生,都是假的。还记得列宁吗?他坐牢的时候把面包做成墨水瓶,当然也是假的。

鲁迅说过那么多话、莫言说过那么多话、白岩松说过那么多话,但凡是和心灵鸡汤有关的,一准是假的。前年杨绛去世,刷屏的那句名言就是假的,“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好无关系”。呵呵呵。


大先生的故纸堆


上世纪60年代初,一支考察队在一处遗址中感染了植物病毒,几乎所有人都死了,一时震惊了全国。但是很不巧,当时正值十年动乱时期,国家根本没有精力去调查。 到了70年代末的时候,国家政局稳定了,终于腾出手来去调查家年前的大案了。


国家组织了调查队,彭加木担任领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枚双鱼玉佩,据说有能够进行人物复制。彭加木怕有什么危险,就自己一直贴身带着。不久后彭加木去罗布泊考察,几个月后就消失的没有踪影了,而关于他的失踪一时间有很多说法。

民间的种种猜测:

1957年,彭加木的身体检查出了恶性肿瘤,有人告诉他罗布泊有一种特有的植物,对治疗肿瘤有神奇的效果。为了自己的生命,他决定去罗布泊寻找,罗布泊的环境一直很恶劣,他本就身体不好,扛不住倒在了一个小角落。

还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就是说彭加木利用双语玉佩穿越成了王莽,去治理古代的社会了,把他经历的社会模式都搬过去了,利用权力一直在做改革。他穿越的太突然,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什么都没来得及留下。

另外的一种说法就是他被秘密的接到了美国,带着自己的所有技术,带着国家的秘密,去美国过更好的生活了。因为害怕被指责,所以干脆换了之前的名字和身份,再加上美国的特殊保护,所以我们找不到。

官方给出的相关解释:

1980年6月16日队伍的饮用水用尽,天气炎热,没有水是绝对不行的,向外求助的等待时间又太长。没办法,彭加木就自己一个人去找水了,走的时候因为害怕队员阻拦,所以并没有说一声,只是留下了一张纸条说明去处。

大家看到纸条的时候已经是18日的中午,而且当时人们觉得彭加木三次来过这个地方,各种环境都很熟,因此并没有担心。后来好多天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大家才着急,出去寻找却没有一点结果。

之后国家出力寻找,前后加起来达到了1000人前往罗布泊搜寻,而且一找就是几年的时间,附近几千公里的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是一点踪迹都没有。


传说老法医日记:

2006年4月15日一支考察队在库木塔格发现了两具干尸,尸体严重变形,根本无法辨认,于是送到了专门的机构做研究,当时就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彭加木,因为与大体的失踪地区相符。

DNA结果出来以后,证明了这其中一具尸体就是彭加木的。大家一阵兴奋,但也很不解,这个人怎么突然就会死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尸体有多处暴力的痕迹,算起来能有27处伤,这就表示他是他杀而死。

彭加木的队员沿着脚印寻找过他,表示路上还有糖果纸皮。这就是一个疑点,那么恶劣的环境怎么留的住这么轻小的东西。


罗布泊不适宜人类生存,还有未知的危险,基本没有人进去,也就是说凶手只有可能出现在同行的队员身上。当时的情况可能是彭加木执意要去找水,大家怎么劝都不行,最后发生激烈的争执,发生了撕打。可能是由于当时混乱,一失手打死了彭加木。

对于彭加木的死谁也逃不了责任,但是谁也不想因此回国接受刑罚。于是大家就决定自行处理掉尸体,把纸条上的时间也改成了17日的上午,大家一起制造着他失踪的假象,这样就不会受到什么惩罚,反正也不是故意杀人。

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结老法医的猜测真不真,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最后一种不代表本人的观点)


史之策


其实详细的考察历史,很多历史事件都会有问题,只是因为民间传说传久了,它就变成真的了。

一、赵高是太监

作为十大太监之首,赵高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个阴柔无比狡诈的太监形象,无数影像作品为我们生动的描写了……假的赵高形象!事实上,赵高是一个身强力壮,文武双全的正常人,他让自己女婿杀死胡亥,那就证明他有女儿。那么是为什么让人们认为赵高是个太监呢?

《史记·李斯传》中,司马迁写了一句话,说赵高是宦人出生,对皇帝鞠躬尽瘁。于是大家普遍就认为,赵高是个太监。但后世众多古籍的出土,学者们突然发现,宦人居然是内官的专称,太监叫宦阉,然而大家的思想已经定型,赵高也只能委屈的做一个太监了。

二、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搞的这一手浪漫把戏非常有名,传说周幽王为了让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召集诸侯,诸侯们猴急火燎地赶过来,却被褒姒“嘲笑”了一番,一次就算了,周幽王搞了多次烽火戏诸侯,后来诸侯们都不愿意来了,到了最后,蛮夷真的进犯,周幽王也只能乖乖等死了。

其实,在历史上,烽火台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战国时期,而且功能都是警示,先不提能不能看到,就算能看到,在那个年代,召集部队赶过来,诸侯要用多久?点两次,诸侯一年的时间就浪费在了路上。

三、荆轲刺秦

荆轲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一手荆轲刺秦王是让后世的人铭记了他的名字,就是这么一个第一刺客,为何还会暗杀失败呢?

史书上写,荆轲第一刀失败,嬴政吓得到处乱跑,荆轲在后面持匕穷追不舍,两人绕柱走,而且还追逐了不断的时间,然后“台下”的大臣们慌忙喊:“王负剑!”。是的我们没有看错,在皇帝遇刺的时候,自己的大臣们还在加油打气助威,王必胜!我就在台下喊口号就好了。然后我们还得深究另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一名身穿正装长袍,腰上别着一把长长的剑的人跑得过一名身手矫健的刺客呢?两人甚至还有余力在大殿上捉迷藏,身为一个王,身边一个能挡剑的勇士都没有?这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蹊跷,可惜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史记》、《中国历史五千年》


历史风云录


康熙智擒鳌拜,是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但也显然是个假的不能再假的童话故事。

康熙少年神武,经过缜密策划,精准执行,最终智擒鳌拜,圣祖的光辉耀然纸上。这个故事,有许多个版本,比较主流的版本是这样的:说是康熙为了铲除鳌拜,训练了一批少年太监,平时假作在宫中陪康熙玩耍布库,以降低鳌拜戒心。时机成熟后,康熙召鳌拜觐见,在他要做的椅子上动了手脚,把一条腿弄折了,后面站一个布库少年扶着椅子,鳌拜坐下后,递给他一杯茶,茶托是凉的,杯子是滚烫的,鳌拜一掀茶杯被烫手,身体摇晃,后面扶椅子的布库少年一松手,鳌拜摔倒,众少年一拥而上,鳌拜束手就擒。

这样的情节,也就是编编电视剧吧,还得是戏说那种,如果康熙就这样的智商,抓破头皮布下个这样的局,无法想象他怎么能当上六十多年皇帝。

事实上,康熙要除掉鳌拜,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鳌拜再牛,要见皇帝时,也只能是单身一人,他纵有千军万马,也无法带一兵一卒进宫,否则就是造反,鳌拜想造反吗?鳌拜或许是个权臣但绝对不是奸臣,他从来就没有过造反的念头。

康熙再无实权,在宫内还是他的天下,况且当时他已结婚亲政,一声令下,百把来个侍卫是随时能叫到的,何况鳌拜并没有造反的念头,他对康熙也没有什么戒心。所以鳌拜一入宫中,就完全在康熙的掌控之下,康熙说要什么时候,在哪里逮捕他,他就得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被逮捕,康熙只要想逮捕乃至杀死鳌拜,机会实在太多。

既然这么简单,为何清朝文人们要把此事大肆渲染,还要编写这样无脑的童话故事来愚昧自己呢?这涉及到事情的本质,康熙铲除鳌拜的本质,是一场政治斗争,是权力的争夺,逮捕乃至杀死鳌拜当然容易,难的是如何平息事后可能出现的动荡,如何安抚可能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如果仅仅抓住鳌拜一个人,就可以夺回全部权力,那康熙早就把鳌拜抓起来了,为什么要等到亲政两年后才擒拿鳌拜?因为这个时机,来得太好了。

我们知道,鳌拜是四名辅政大臣之一,而这四人,都出自皇帝亲统的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他们的利益与皇帝是一致的。而且同时,这四人里没有一位是皇室成员,这也是对他们力量的限制,是辅政制度的高明之处,意味着即使他们抱团,最多也就能控制上三旗的力量,还有多方势力可以对他们进行牵制。

何况鳌拜等四人,也就是两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本身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动不动就为了几亩地、一点权力就剑拨弩张,恨不得相互杀了对方。而实际上,鳌拜后来正是这么做的,他先是把正黄旗的索尼挤出权力核心,把正黄旗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随后又抢了正白旗的土地,把正白旗的苏克哈萨杀死,这是彻底把正白旗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如果四大臣真要专权,拧成一股绳或许还有点力量,鳌拜这样玩,分明是分权,哪里是想专权?

从康熙的角度来看,如果亲政伊始,就直接收回权力,搞不好会引发波动,而鳌拜这样一波操作下来,上三旗已彻底分崩离析,这时候的政治格局,对康熙来说实在是再理想不过,鳌拜已完全失去了跟皇帝对抗的实力,轻轻拿下鳌拜,就可以解除后顾之忧,至于什么时候在哪里逮捕他,只是看康熙高兴而已。如果康熙没有压制上三旗的实力,就算拿下了鳌拜,又有什么作用呢?

但历史书上所记载,康熙之所以能夺回权力,关键就在于他巧妙地安排了智擒鳌拜这一出戏,这个故事,显然经不起推敲,只是满清御用文人为主子所编的一个童话而已。


小院之观


传统印象里,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很多时候都是使用的人海战术,由于苦于装备和活力的不足,不得已在进攻的时候采用人海战术向敌人发起冲锋。

李奇微在回忆录中描述战争中志愿军时说:他们以密集的战斗队形,采取波浪式的冲锋方法,连续不断地冲击阵地,直到被美军密集的火力击退。

包括我们自己拍的那个《我的战争》的电影,以及韩国那部《太极旗飘扬》里,志愿军在剧情中的表现也是密集的进攻队列。

这种不畏生死、英勇向前、向前冲锋的形象,始终成为我们对志愿军的固定思维。

其实,真实的志愿军进攻队列可不是简单的“波浪式”密集队列攻势,虽然我们也是类似于人海战术,但这不是简单的像鬼子那种没脑的万岁冲锋等待机枪收割的那种,而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业已成熟的散兵线三三制战术。

这种战术下,看似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人潮涌动,实则这里有无数的攻击小组,各小组以自己的攻击目标为方向,进攻时采取灵活穿插、交替补位、在战场大环境下,以快速冲锋、以多打少等战术动作完成自己的局部战斗任务,进而保证整个战场的胜利。

万岁冲锋和中式人海战术的不同。

在狂热的宗教感召或者领袖召唤下,怀着对君主或教宗的无限热爱,士兵们做出疯狂的不顾一切伤亡向前冲的集体冲锋,这种冲锋,在古代被密集的箭雨收割,在现代则被机枪等密集火力收割。

不管在日俄战争,还是诺门坎战役,还是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都做出了无数次疯狂的万岁冲锋行为,在久攻不下或者濒临绝境的时候,大批头缠白布、端着刺刀步枪的日本士兵在“板载”的呐喊声中冲向敌阵,随后被密集的火力全部收割。

在朝鲜战场上,由于装备上的极其落后,我方的进攻在很多时候都是晚上进行,进攻时以手榴弹开路,使用步枪和冲锋枪边扫射边快速突进,利用人数优势,消灭一个区域敌人后再迅速攻击下一个目标。

这种进攻方式下,一个士兵伤亡了,后面的士兵迅速补上他的攻击位置,有条不紊,始终保持进攻队形的稳定,这就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在战斗前,往往谁死了由谁代替,是之前就规定好的,各自记住自己的位置、次序,进攻时的各种信号、口号也都规定好了,一点都不会乱。

至于现在电视上拍的那种战争大片,虽然也是很逼真,各种特效做的也不错,但是放在当时真正的战场环境下,炮声隆隆、炮弹满天飞,枪林弹雨下,耳朵都震的鼻子出血,如果事前不做好精密的安排,人海战术一上去就立刻乱了,就成了单纯的被收割的韭菜了。

有了周密的安排,士兵们在冲锋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战斗序列前进,注意周围人的各种信号或口号,这样即使战场再混乱,大致上也乱不了。


云中史记


历史本该真实,但是因为流传的时间过长,传着也就扭曲了,以至于今天很多我们听到的历史都是假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下:

好坏潘金莲:

这个女人可是很多人谩骂的对象,一提起女的出轨张嘴就骂她是潘金莲。因为在大家的心里,这是一个很坏的女人,自己给别人做丫鬟的时候就各种勾引男主人,最后主家女人忍受不了了,就把他卖给了做烧饼的武大。

两个人虽然不像夫妻,也没有任何感情,但是武大对她很好,她也每天老老实实的在家做活。但是时间不久,武大的弟弟回来啦,她居然各种勾引人家弟弟。好在这个弟弟很正经,眼严厉的告诫这个嫂子不能做对不起他哥哥的事。之后有事就离开了。

刚走不久,著名的花心男就出现了。每天找卖茶的老太婆去劝说潘金莲出轨,没事二人就去茶店亲热,大家都是不远的住着,很快就把这件事传到了武大的耳朵,武大要气死了,冲进去就亲眼看看还被打了个半死。

最终卧病在床的时候被潘金莲毒死。这个女人以为从此可以光明正大的出轨了,但是没活几天就被砍死了。

这件事听起来让人很气愤,觉得都没有心情去辩真假,只想骂人。但是这件事真的不是真的。潘金莲其实是富家子女,武大去他家做工,她看上了老实能干的武大。两个人是很恩爱的,还有了四个孩子。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潘金莲就成了女性耻辱的代表了,人家也是长的很好看,还明白道理的人。

康熙之世盛还是不盛:

现在大家都觉得康熙的时候很富有,经济发展的很好,只要一提到这个人,就很习惯的加上盛世这个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那个年代一直不停的打仗,国库早就是空空了。

焚书坑儒杀的是谁:

我们现在理解的就是打压儒学,见到学儒学的就杀,四处迫害这群人。其实不是的,当年杀的只是一些算命的和看面相的人。我们现在都觉得那种行为很疯狂,不应该杀死读书人,人家确实也没有杀啊。

满清灭亡诅咒灵不灵:

传爱新觉罗部落欺骗过叶赫部落,说是不攻打叶赫,但是最后却差点灭亡了叶赫一族。从此就有了极大的仇恨,诅咒满族在肯定会灭亡,还定下规矩不准任何女子嫁给皇室。

这其实是假的。清朝的皇室娶叶赫族的女人很多。没错,清最后去世灭亡了,但是那是因为自己政治内部的问题,腐败的百姓都很难活下去了,倒下了完全怪不得别人。当然了也是因为世界大环境的改变,这种古老的制度已经不符合潮流方向了。但是无论怎么靠,也靠不到诅咒上去,何况诅咒也是不存在的。

很多事我们都是觉得很熟,其实有的时候离真相是很遥远的。


历史试卷



秦始皇修长城一直都被认为是他的一个大工程,甚至留下了孟姜女哭长城这样谴责他滥用民力,不顾民生的传统的故事。但其实,罗马不一天建成的,工程量那么大的长城也不可能是秦始皇的时候就修起来的。

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到秦始皇死去,总共就十年时间,以长城所需要的工程量和当时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更何况,秦始皇时期的大工程很多,长城只是其中之一,不可能把全部资源和人力都用到修长城上去。


秦始皇时期,还有几个大的工程项目。一个是骊山陵,也就是秦始皇陵。一个是庞大的建都计划,也就是阿房宫,是要从当时的咸阳,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西北一直修到洛阳,成为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充当国家的核心地带。到秦始皇死的时候,只修到今天陕西和河南交界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程是全国性的直道体系,相当于今天的高铁网络。因为战国时各国车轨轨距不同,所以道路标准也不一样。秦始皇统一后,下令车同轨,在原来六国各自在国内修建的道路交通体系基础上进行改扩建,行成为一个直道体系。


这个工程非常庞大,实际上远远超出了当时秦朝的工程组织能力,所以只修成了一部分。实际修成的只是一个最最基础的框架,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现在已经被考古发掘出来的咸阳到九原的这一段,以及秦始皇巡幸天下必经之处的一些主干道。

秦长城其实也是这样,秦长城并不完全是清朝修建的,其主体基本上是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完成了的,秦国,赵国和燕国都各自修了,因为这几个国家都面临着匈奴的威胁,所以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就各自在北方边境修建了长城,只是各自不互相联通,而是断头路。


秦始皇统一之后做了什么呢?北京在和河北的交界处,存在大量的断头路,就是为了防止河北车辆过于频繁和容易的进入北京境内。秦长城也一样,所以秦赵燕三国各自修筑的长城互相不联通,只是掩护各自的边境地区。秦始皇做的,主要就是把这些断头路的断头处打通,接通,让整个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为一体。

而且,当时的秦长城其实是和四百毫米等降雨线基本重合的,到现在的鄂尔多斯一带之后就向南拐弯了,往陇西方向过去了,西部终点是今天甘肃境内的临洮,而不是我们今天习惯说的甘肃西边嘉峪关。这其实相当于长城的东半部分。


长城一直向西延伸,穿越今天的河西走廊是什么时候呢?是汉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夺取了河西走廊,才修筑了从今天的鄂尔多斯向西北方向延伸的长城的西半部分。而且,当时的长城不只是到玉门关,甚至一度修建到了今天的乌鲁木齐。只不过玉门关往西,今天新疆境内只是烽燧,没有城墙连接而已。

一般都认为,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在今天的鄂尔多斯一带,就是在修长城,其实也不是。修长城只是附带的,主要的还是备胡,也就是说,在这一带屯住重兵集团,以此来掩护长城的这个缺口地区,这是一个随时准备出击的军团,不完全是被动防御。同时,在鄂尔多斯到咸阳的这条线上大量设置郡县,进行开发和建设。

秦始皇其实就是这样,后来很多被认为是他完成的事,其实他只是在统一六国以后,获得了全国性的战略性思考的视野,开始从整个中原农耕地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做出了许多带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而已,而真正完成主要都是在汉朝。


萧武


如果要说到历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话,我很快想到了近代史关于孙立人杀战俘以及蒋百里重败日本人的传闻,虽然这两件事情听起来都非常的让人感到激动,但是如果从正确对待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两件事情却是假的。

孙立人杀战俘的真假

孙立人之所以能在近代史中当得上名将两个字,最主要的就是他在缅甸战场战场中建立下的战绩。

而关于孙立人在缅甸战场中的战绩,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闻,在这个传闻中说到孙立人在率军击毙了3万多的日本人后,也同时俘获了3000多的日本战俘。


这个传闻中说到孙立人在面对这些战俘的时候,表现出了十分的厌恶。

然后他就给自己的手下下了一个命令,让他们去调查这些日本俘虏,只要有人参与过侵略我国的战争,那就全部就地枪杀活埋。

在孙立人的命令下达后,3000多日本战俘中除了一个在台湾出生、没有前往过内地的士兵之外,其他的所有日本战俘都被孙立人手下的士兵活埋在了缅甸的土地上,成为了缅甸热带雨林中的一缕孤魂。


而在孙立人活埋了这3000多日本战俘后,日本方面毫不知耻地对孙立人发起了谴责,谴责他违反了国际战俘条约。

以上就是一直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历史传闻,这样的传闻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被人们听到的话,很多人必然是会热血沸腾的。

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件事情其实是假的,是抗战结束后很多年国内的一些历史作家编撰出来的。

孙立人的军队在缅甸战场作战的过程中,他们的军队中是有随军记者的。

这个记者会谨慎地记录下当时军队的杀敌人数以及一系列的战绩,最后在回到国内的时候,会在报纸上向人们公布出这些军队在异域战场中的杀敌战绩。

根据抗战结束后官方在报纸上的披露,孙立人的军队在缅甸战场中最多的俘虏数量实际上只有300多人。

而因为日本士兵受到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深重,所以在他们遭遇到绝境的时候,他们是宁愿自杀也不愿向对手投降的。

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当时想要抓到日本俘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抓到这些俘虏后,孙立人不仅没有杀掉这些俘虏,反而命令手下们要尽量地看好这些俘虏、不让他们自杀。



在孙立人看来,这些俘虏的脑海中都装着大量的军事情报,与其为了泄愤把他们全部都杀死,还不如从他们口中套取军事情报要来得更有意义些。

在了解到这个传闻的时候,也希望大家不要误解孙立人,觉得他有什么造假的行为。

因为所谓杀俘三千的说法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说出来的,而是某些人在想要博眼球的情况下编造出来的,跟孙立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并不影响他名将的声威,他还是他,还是那个在抗战中建立下不世功绩的名将。

蒋百里重败日本人的传闻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军事理论学家,同时他还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关于他也有一个很出名的传闻。

这个传闻说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考试的过程中击败了所有日本人,从而获得了当时毕业考试中的第一名,从日本天皇的手中接过了代表着无上荣耀的天皇佩刀。

这个传闻在提到蒋百里的时候,也提到了在民国史中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说他在蒋百里那一届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和蒋百里一同从日本天皇的手中接过了天皇佩刀。


这个传闻和孙立人的传闻一样,都是假的,都是后来人们人为编造出来的。

首先蒋百里虽然和蔡锷有着深厚的友谊,但是他们并不是同届的同学,蒋百里是1902年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然后1905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

而蔡锷将军虽然1902年的时候就已经在日本读书了,但是他当时读的并不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蔡锷是在1903年的时候才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因此根本不可能和蒋百里一同参与考试。


还有蒋百里和蔡锷也不可能从日本天皇的手中得到天皇佩刀,在当时的日本,想获得天皇佩刀就必须得进入日本的陆军大学中学习并在日本陆军大学的毕业考试中取得前六名的成绩。

只有陆军大学的前六名才能获得日本天皇的佩刀,至于像蒋百里和蔡锷他们所就读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根本获得不了天皇佩刀这样的荣耀。

当时他们最多获得日本陆军军部颁发给他们的怀表,因此这个传闻是假的。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著名的两件虚假事件,这两件著名的虚假事件都与日本人有着一定的联系,虽然仇恨确实不能忘却,但是我觉得这样没有历史依据的造假是不可采取的,这种造假行为其实在很多时候与我们所深恶痛绝的“抗日神剧”以及韩国的“抗中神剧”是没有区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