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跟父母的直接關係大嗎?

吃西紅柿的兔子


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我認為和原生家庭父母的家教有一定的關係,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大部分還和自己的人品、素質高低以及價值取向有絕對的關係。

人生的格局大了,看到的都是歲月靜好,更願意為自己至親至愛的人負重前行;反之人生的格局太小,眼裡除了利益豈能容下他人,看到的都是一地雞毛,親情和兄弟姐妹對這樣的人來說一文不值,凡事總把自己放在首位的人說白了就是自私自利。

原生家庭的父母家庭教育,如果能讓自己的兒女懂得尊老愛幼,能把父母的愛和關懷平等的分給自己的兒女,讓兒女懂得凡事多換位思考,這樣教育出來的兒女豈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大家都會團結友愛的。

當然“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的人情商高領悟的好人品好就素質高,而有的人情商低領悟的不好人品低就素質低,所以說“一娘養九子,九子不隨娘”,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父母只有相對的家教缺失關係,和自己的人品好壞和素質高低有絕對的關係。


遊戲解答者


我認為,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跟父母的直接關係很大。

首先,父母有偏心現象。雖說十指連心,但十個指頭不一般齊,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態度不一樣。有時甚至父母都沒意識到。我同學是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當地震發生時,媽媽拉起哥哥就往外跑,媽媽和哥哥逃出去了,而她被埋在土裡。好在她家在農村,是土房子,她只是鼻樑上落了一點疤。“難道我不是親生的嗎?”好長時間她都糾結在這種情緒之中不能自拔,差點抑鬱。

其次,父母在兒女之間傳閒話。這在許多家庭中都存在,無端地挑起是非。

第三,父母做“梁山好漢”,在經濟上“殺富濟貧”。按說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後,經濟上是完全分開的,互相之間不會有太多的利益糾紛。兄弟姐妹肯定有過得好一點的,也有過得差一點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遇到事情兄弟姐妹一般來說都會互相幫忙的。往往有的父母心疼過得差一點的兒女,想幫他的心是好的,但是他們一出面,就讓兄弟姐妹之間的情分變成了父母讓哥哥幫弟弟了。有的時候甚至還把老大孝敬自己的錢轉手給了老二,老二拿了錢還得悄悄地,不敢讓老大知道。《歡樂頌》裡樊勝美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四,在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時,父母沒能很好去解決問題,使矛盾惡化。

說到底,“孝悌”是根本。父母要營造好的家風,教育孩子互敬互愛,就不至於走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二十四悌》中,唐張公藝,九世同居,睦族之道,忍字百餘。在過去的大家族,兄弟姐妹不分家,唯有一個“忍”字才能讓大家和睦相處。

兄弟姐妹之間能有多大仇呀!打斷骨頭連著筋,親人之間血脈相連,血濃於水,父母把孩子們都聚起來,解開結,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才叫幸福生活呢!


孝順是最好的風水


這個問題,我其實深有感觸!

我們三兄妹感情不好,因為父母外出工作,我們三留守!幾年下來,見面機會都很少,性格也在各自環境中形成了,更別談感情了!

出來工作後,又有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圈子,而父母也由於親情等各種原因,不是叫我們相親相愛,而是教導身邊的孩子先顧好自己!所以,在我需要幫忙的時候,是沒人幫的,比如,買房的時候,找家裡借錢,他們有錢也不借,給利息也不借,後來我才知道,沒多久,借給他同學創業了!雖然我說過,家裡需要我幫忙我都可以幫忙!但是,在父母的教導下,也沒有什麼需要互相幫助的!😂

而我老公家,他媽媽從小教導他們兩:“你們就兩兄弟,親生的,要互相幫助”所以,當我們買房提出借錢的時候,他哥哥毫不猶豫拿出來100000,還主動問夠不夠,最後二話不說,借了140000!

所以,不能說兄弟姐妹不和,全是父母問題,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關係的!


子非魚兒96


有直接關係,我爸爸兄妹五個相處的特別好,都是我奶奶教育的好,那個再有錢都不惦記,其他的要努力,經濟上要分清楚!而我姥姥家就不行了,姐弟四個,就一個弟弟,我姥姥總是讓這幾個姐姐幫弟弟,不管是錢還是什麼,都慣著這個弟弟,導致現在弟弟覺得什麼都是應該的,姐姐一點不對就衝姐姐發脾氣,而且老太太還問我們外甥女外甥們要錢,我真是無語了,導致現在所有人都討厭他們家人,關係糟糕的不行,估計以後也就不來往了!所以我覺得一個家庭裡有一個清楚的老人非常重要!


初心39888


我媽媽重男輕女,爸爸對家裡的事情不聞不問,從不管我們,兒女自己發展死活看自己造化的那種,十指不沾陽春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那種爸爸,全家人照顧他四十多年,直到74去世,爸爸去世一年了,我們五個孩子就會掃墓聚一次平時根本不聯繫,各過各的,一點親情也沒有,婆家五個孩子因為公婆的原因也是如此,比我家還冷漠,各自不說話不聯繫,年夜飯都是低頭尬吃,沒人說話,我婆婆進城幾十年,沒文化,燃氣灶電飯鍋不會用,這樣的家庭哪有溫暖,自己兒女都不願回去


我是一顆小小的草兒


兄弟姐妹之間反目,不僅跟父母有關,而且有重要關係!這就需要父母不僅年輕時明白,老了也要“明白”!

一般說來,父母給兒女造成矛盾,有4個方面:

一、父母跟兒女也有個投緣,不論2個孩子,還是5個、6個,總有一個是最愛。

父母沒有想偏袒誰,只是因為“順眼”,就會引起另外的孩子吃醋。

二、人老了,會出現奇怪的心理,即便年輕時脾氣很大的人,老了也會怕某一個強勢的孩子。為了買平安,就會在錢物上偏袒他(她),這就為將來埋下了禍患!

三、老人活著的時候,沒有把遺產分割好。等閉眼之後,為了搶奪遺產,兄弟姐妹之間大打出手,甚至鬧上法庭。

老人以為自己的孩子都是謙謙君子和淑女。其實,他們忘記了人性的弱點——自私!

四、老夫妻一個去世之後,活著的沒有及時公佈存款,或經濟狀況。之後人越來越老,到後來想說也說不清了,造成了子女相互猜疑。花了父母錢的,以為另一個花的更多,沒花的,更是冤枉!

若說前面兩項是矛盾的話,後面兩項就是仇了。

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間的關係特別脆弱。父母活著的時候,因為老人還能調和矛盾。老人沒了,少了這條紐帶,一旦有仇,就會老死不相往來!

作為父母,無論什麼時候 ,對孩子都要坦坦蕩蕩。未雨綢繆,正確面對死亡,及早安排好後事為上。


傾情相隨


根據自己的的經歷和看到周圍的。兄弟姐妹反目為仇多數都是由不合格父母造成的。或偏心某個子女,把財產只給其中一個子女,或在子女有困難的時候不幫助,或者在兄弟姐妹之間裡挑外撅……。中國傳統思想是“沒有不是的父母”,父母在子女面前怎麼做都是對的。從來沒有人告訴“父母如何與成年子女相處”。只告訴子女順從父母,造成中國父母自己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吆五喝六、胡作非為。父母躺在生養兒女的功勞簿上,心安理得的無盡無休的向子女索取,他們覺得,子女永遠欠他們的,八輩子還不清。在中國傳統孝道洗腦下,社會幾乎全民,接受了這種觀念……父母是對的 ,父母養我小,我要養父母老。孝順的子女不敢對父母說一個“不”字,無原則的接受父母哪怕是最無理的要求。因為,所有子女都怕背上“不孝”的名聲。子女忍氣吞聲也得順從父母。這就是中國原生家庭的現狀。


對付鬧吧123


這個關係是不大的。就拿我來說吧。我跟我弟弟的不合的原因,就是因為房子的事情,那是由於房子需要拆遷,弟弟找到我說:哥哥能不能幫個忙,我說什麼忙?立個遺囑,我說什麼立遺囑。我說我的房子,怎麼要立遺囑呢?他又說,假如您一旦出事,把你的房產由我來繼承,我說,我還有老婆和孩子呢,再說了,我才三十幾歲啊。就算是立遺囑,我和妻子買的房子,立遺囑也就不到我弟弟的頭上,從此不再聯繫。難道這也與老人有關嗎?


史遠有


當然直接有關係,我本來解釋說不關父母事關兒媳事,因為有很多兄弟不和都是兒媳故意搞成的,後來我想了想如果兄弟從小有很深的感情基礎那麼長大後會被自己的老婆這麼容易搞破壞兄弟間的親情嗎?現在有多少男做到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的?父母不懂教育孩子不懂領悟最後兄弟互相自私不懂關心關愛,冷漠仇視對方互相爭奪父母給予有限的資源,人在小時候最容易有感觸的:在很久以前有兩兄弟,一天兩兄弟的菜是每人一個雞蛋但弟只吃醬油花生油拌飯弟吃完飯偷偷地把自己的雞蛋讓給哥哥,朋友送了包零食給弟,弟很高興走回家對哥說哥有好吃的……,但這哥不是沒心沒肺的人他把這些都記在心裡。


我是猛男怎麼辦


兄弟姐妹反目成仇不能絕對的說跟父母有關係,也不能絕對的說沒有關係。

首先要看是什麼事,因何而起。

比如某位姐姐或妹妹,內心對丈夫的愛也好依賴也好,勝過了對待父母。而這個丈夫對她又有一定的控制性。當丈夫與某個兄弟姐妹反目,她在那裡是無能為力的,她自身內在的能量感較弱。

而她要維護她的小家庭,可能會選擇捨棄自己的兄弟姐妹,因為兄弟姐妹給不了丈夫給予她的依靠,依賴感。

另一類情況,是兄弟姐妹為爭奪父母財產等問題而起,這就和父母的教育以及是否平等對待子女的關係較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