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杂谭:神秘的黄大仙儿

很早以前,有个胆大力壮之人,常年夜晚到野外捕捉黄鼠狼,以此谋生。这天他在一块荒坟地里,发现了踪迹,便于傍晚精心下好夹子。第二天拂晓,他信心满满前去收货时,却发现两个夹子被人扔得远远的。如是者三次,这人很恼火。第四天深夜,他牢牢地压好捕捉机关,爬上了坟地里的一棵大桑树,专等着看到底是谁坏了他的好事。五更时分,皓月当空,群鸡乱啼,树影婆娑,忽然从一座大墓里悄无声息地出来一位白胡子老头,高声叫骂:那个龟孙,又在俺家门前放这些烂东西,吓得孩子们不敢出门。骂着就把两个黄鼠狼夹子踢了老远。树上的壮汉肝胆俱裂,哎呀一声从树上摔了下来,连滚带跑,到家从此得了重病,不久一命呜呼。这样的耳熟能详的传说,我相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小时候都听说过。

南庄我的一位大表哥,为人忠厚和善,公道正派,当过二十多年的生产队长。他的上嘴唇有一块明显的疮疤。听他讲述缘由,不免胆战心惊:一个冬夜,月光朦胧,他到邓楼北洼坟地里去逮黄鼠狼,忽见前面平地洪水滔天,滚滚而来。表哥拔腿就跑,无论他跑多快,大水就撵多快,紧挨他的身后。情急之下,表哥撂出了怀中揣着的一颗炸皮子。忽通一声,洪水无踪,天上明月依旧。他回家后嘴上长了疔疮,久治才愈,只是上唇留下了大疤。现大表哥已经作古,至今不知他讲的惊悚故事是真是假?

黄鼠狼昼伏夜出,常栖身于荒野坟墓,破败场屋小庙和乡村秫秸垛里,捕食老鼠家禽。由于它身手敏捷,生性狡猾,所以便被蒙上了种种神秘色彩,说它得道成仙,冠之以黄大仙儿的美名,具有神奇的法力和本领,并代代相传。黄鼠狼分为狼子和鼬子两种。体型较小遍体通黄的叫狼子;体型较大黑嘴头黑尾巴稍的叫鼬子。下霜以后,它们的毛皮特别值钱,尤其是狼子的尾毛是制作狼毫的上好材料。小时候,每到隆冬,场光地净,便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山东人带着嗅觉灵敏的哈巴狗儿,扛着长矛,背着丝网,围着村里的秫秸垛乱转乱捅,不时就能捕到一只吱吱乱叫的黄鼠狼。

那年临近麦收的一个早上,生产队长组织男劳力拆除村东头一处繁育红薯秧苗的炕圃,忽然从炕道里窜出来一只黄鼠狼。正在人们诧异之际,竟接二连三地窜出十几只来。刹那间,拿棍的,舞锨的,乱扑乱打,慌作一团,一只也没拍住。可黄鼠狼释放出来的自卫的奇臭奇骚,使人捂嘴掩鼻,干呕半天。仔细想来,黄鼠狼除了鬼鬼祟祟偷鸡之外,还是对人类大有益处的,据说一只成年黄鼠狼一年就能捕食三千多只老鼠,毕竟它是大自然生物链中重要的一员。只是现在,在我们这里大平原上的旷野和乡村,再也难觅黄鼠狼的身影,不免让人感叹和惆怅。

老何杂谭:神秘的黄大仙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