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康熙皇帝,为何提拔死囚张五哥担任自己的贴身大内侍卫?

醉爱谈历史


纠正一下题目的问题,当时的康熙帝并没有六十多岁,应该是五十多吧!

雍正王朝中死囚犯张五哥为什么会被康熙帝提拔为贴身大内侍卫?

一、

张五哥的出场是在老四胤禛南方赈灾的时候,由于路过江夏镇无处住宿,就是张五哥接待了他们一伙,并因此跟刘八女的下手胡教头发生了冲突。

从而埋下了日后顶替坐牢的伏笔。

张五哥跟李卫和高福经历差不多,都是老四胤禛在江南笼络到手的人才,当然,也跟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有关。

比如李卫,就是见老四胤禛这些人出手不凡,所以才会后来抱着他们的大腿求助,才有了日后的飞黄腾达。

张五哥一样的鬼灵,听出了面前的这伙人是京城来的,也感觉到这伙人谈吐不凡,不惜跟胡教头撕破脸斗狠,当然,他们之间也早有恩怨,比如胡教头一句话:

“老子早想收拾你了!”

之所以敢跟胡教头斗狠,就在于这之前张五哥就判断出来了面前的人不一般,这也是他们一家让未出阁的大姑娘阿兰出来伺候的原因。

等到张五哥见到胡教头派出来的杀手,被这伙人三下五除二就灭掉后,更坚定了这个信念,尤其是老十三胤祥的这句话:

“四哥,这还了得,明天把地方官叫来!”

能把地方官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自然不是一般人,这才坚定了张五哥要协助他们毁尸灭迹的原因:

“这房间后面就是河!”

就此,张五哥的命运算是跟老四胤禛他们拴在了一起。

二、

当时老四胤禛就跟张五哥说了,建议他跟着走,但是张五哥并没有答应!

直到后来张五哥当了替死鬼,成了刘八女的替罪羊,而且理由竟然是刘八女对他们家有恩,所以张五哥替父亲报恩,才去顶了罪。

其实并不是刘八女对他们家有恩,而是刘八女的父亲,也就是被康熙帝赐匾的前庄主对张老汉有恩,这才有了报恩之举。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即使刘八女和任季安花了十多万两银子打点,也只是把他们的罪过排除在外,而张五哥还是被判了斩立决。

后来就有了阿兰找到老十三胤祥的府上求助,康熙帝亲自跑过去劫了法场,救出了张五哥,更让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

救出了张五哥之后,康熙帝直接把他升为了带刀御前侍卫,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这样做的原因有四:

第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时的康熙帝是孤独的,尤其是对待这些皇子上面,他已经力不从心了,可以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这些皇子:

比如老四胤禛去江南赈灾的时候,太子胤礽还说老四胤禛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结果康熙帝一句沙琪玛好不好吃错开了话题。甚至老四胤禛的孩子生病,四福晋去找太子都找不到,还是老八胤禩等人前去守护。

比如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之事,不仅太子胤礽给拆台,老八胤禩等人都在拆台!

甚至这次刑部冤案,康熙帝也是愿意让老四胤禛去审,结果老四胤禛把自己弄病了,康熙帝还不信,专门派李德全去调查,确实是病了,最终给了一心想要扳倒太子胤礽的老八胤禩。

这些皇子的所作所为,让康熙帝一点都感受不到“忠孝”二字,

三、

所以,他提拔张五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宣传“忠孝”二字:

所谓的“忠”就是指张五哥忠于老十三胤祥,忠于康熙帝,因为救下他之后,他不仅感激康熙帝,更是对老十三胤祥感激不尽,且毫不避讳的直接跟康熙帝讲十三爷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这就是忠!而且这个“忠”是伴随着张五哥的一生的,包括后面替老十三胤祥求情,利用自己的一次被赏赐机会,让康熙帝放出了老十三胤祥。比如后来老十三胤祥去世后,他主动放弃大内侍卫的职务,一心给老十三胤祥去守陵,这都是忠的表现。

关于“孝”字就更不必说,明明当时的张五哥已经因为老四胤禛他们跟刘八女结接下了仇恨。也知道替他们顶罪,几乎是十死九生,甚至到后来知道自己被判了斩立决,他都没有翻供,原因就是刘八女威胁他,如果翻供,那么刘老汉就会因为作伪证而犯法,即使不判死刑,来个流放,也会要了刘老汉的命。

正是这种“孝”,才导致了张五哥最终选择了赴死!

尤其是经历了户部欠款一事,本来康熙帝都替老臣们还钱了,都牺牲了一个魏东亭了,当然追缴的决心不会动摇啊。

“你是太子,底下人做的不对,你说说嘛。”

本来他跟太子胤礽说了那句让他好好管管下面的人,其本意是让他好好管管不还钱的人,结果愚蠢的太子胤礽理解成了好好管管老四胤禛他们。

“当然,我还没有向皇上请奏,我相信,以皇上的圣明一定会恩准!”

最后并替康熙帝做主,把追缴的欠款延期两年还清,而实际上直到雍正帝即位才真正追缴完毕。

当时气得康熙帝就独自感慨:

“这就是我大清国将来的皇帝吗?”

四、

康熙帝选择张五哥,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包括后来热河狩猎大阿哥和三阿哥吵起来,康熙帝还对张五哥说:

“你是一个孝子,你见过有这样气父亲的吗?”

康熙帝选择张五哥当大内侍卫,第一个原因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彰这种“孝”,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醒那些皇子,要多一些孝心,只不过效果不大。

第二个原因就是看中了张五哥的“忠”,而且张五哥的武艺高强,适合一个大内侍卫的要求。

第三个原因,则是为了表明满汉一家亲,朝中的大臣尚有满汉之分,侍卫中也是可以有汉人的,也彰显康熙帝的仁义之心,毕竟他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名声。

第四个原因就比较隐晦了,康熙帝此举也是为了监控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张五哥是被老八胤禩的人陷害,被太子胤礽的人判成死刑,所以从心理上来讲,他绝不会偏向他们这一伙。

这样的话,康熙帝如果传一些秘密话语给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则派张五哥最靠谱,最起码可以放心不被老八胤禩或者太子胤礽的人获知。

比如在热河狩猎时,康熙帝就派张五哥传口谕给老十三胤祥,让他离太子胤礽远一点。

传这个话只能是张五哥上,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

后来雍正帝即位当晚,也是康熙帝提前安排好了张五哥,这才有了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救出了老十三胤祥,并让老十三胤祥成功接管了丰台大营。

可以说,康熙帝选择了张五哥,是他在剧中走的相当漂亮的一步棋,而且康熙帝还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张五哥听,而不用担心他会背叛,或者是会泄露出去,这也是张五哥的为人之道。不然的话,两任皇帝怎么就这么愿意跟张五哥说心里话呢?

毕竟经历过了生死之人,一切名利都看淡了,唯独“忠孝”二字,才是张五哥的为人处世之道!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雍正王朝》中,康熙提拔从死囚牢放出来的张五哥担任自己的侍卫,看中的就是张五哥的忠孝之道。

张五哥他爹张老汉,因为刘八女对其有恩,因而答应了刘八女的请求,让张五哥顶罪。而张五哥接下了这件事情,一方面,因为受到刘八女等人欺骗,相信只是顶替坐牢,而不是顶替死罪;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己父亲的孝心,父亲欠下刘八女等人的恩情,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必然要还上,同时,也是担心如果自己不答应,刘八女等人会为难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妹妹。所以,张五哥顶替了任季安,成为了刑部的死囚。

张五哥的行为固然有他违法的一面,但是在康熙看来,张五哥的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始终想着父亲,惦念着父亲,这是孝;

父亲的话一定要听,父亲要怎么样就去怎么样,这是忠;

刘八女对于张五哥家有恩,张五哥看在父亲情面上去报恩,这是义。

正是因为这份“忠”、“孝”、“义”,才让康熙能够将自己的安全托付给张五哥,这是康熙从张五哥的人品,给予张五哥最大的信任,也是对于张五哥忠孝之道的最大奖赏。


与张五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已经没有了任何忠孝仁义而言。

看完了张五哥,再回头看看自己的这些儿子,一个个的都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为了争夺皇位是兄弟相争、骨肉相残,全然没有一点忠孝仁义,有的都是拉帮结派和阴谋诡计,这些让已经年过半百的康熙伤心不已。

而也正是张五哥,让自己看到了作为一个孝子的榜样,自己感觉到了宽慰,因而不止一次的夸赞张五哥孝子,并且专门对于孝道进行过嘉奖,而他也希望张五哥能成为阿哥们的榜样,让阿哥们懂得孝顺。

这里的孝顺,孝就是对于康熙的孝心,顺就是顺着康熙的意思,也顺其自然,不要再为了皇位而争斗不止了。

<strong>


康熙把张五哥把张五哥放在自己身边,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为四爷和十三爷做着考虑。

这次张五哥能够死里逃生,并且成为了康熙的御前侍卫,可谓是从地狱一步约到了天堂之上,除了感恩康熙之外,张五哥最为感激的就是十三爷了,而鉴于四爷与十三爷的特殊关系,张五哥也就在不知不觉四爷这一派的人了。

即便是张五哥与四爷、十三爷有着这层关系,但是康熙依然选择信任张五哥,因为知道,在大义面前,张五哥必然会坚持的自己心中的正义,对此,康熙也通过询问立太子之事测试过张五哥,而张五哥的回答令康熙非常的满意,因而也就更加信任张五哥。

而张五哥存在的价值除了保障康熙安全外,也是康熙留在身边的一颗重要棋子,此时的康熙对于四爷和十三爷还是非常的信任与喜爱的,而张五哥就是康熙与四爷和十三爷之间联络的关键人物。

因为康熙知道,自己的身边免不了有其他阿哥或者朝臣的亲信,而张五哥对于自己以及四爷、十三爷都是非常信任之人,并且他们知道张五哥是不会为其他人所拉拢利用的,因而康熙可以保证通过张五哥自己的信息可以准确传达给四爷、十三爷而不会为外人所知,而四爷和十三爷见到张五哥也就可以保证着绝对就是康熙的意思,而不用有所怀疑。康熙这样做既是利用张五哥的忠孝礼义保护着自己,也是在保护并且支持着四爷和十三爷。

而最终,康熙的这一安排在康熙驾崩之夜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张五哥负责传旨招四爷入宫时,当四爷见到张五哥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安全终于放下心来,同时也确定了自己基本就是康熙的继位人了。而随后,张五哥又拿着金牌令箭到四爷府上,遵照邬思道的指示放出了十三爷,这才有了十三爷连夜接管丰台大营,进而带兵护驾,确保雍正登基的一幕,这其中,张五哥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雍正能够顺利登基的重要功臣,因而他也成为雍正非常信任的侍卫,一直留在雍正身边,直到十三爷去世,穿着雍正御赐的黄马褂为十三爷守陵去了。

<strong>


雍亲王府




首先,我们顺一下各个人物的关系。老八集团的财神爷任伯安,担任了江淮巡盐道,这是一个堪比布政使、按察使的肥缺。依靠哥哥的势力,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为非作歹,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任伯安的小舅子刘八女控制了非常富庶的江夏镇,可以说是雄踞一方的人物。至于张五哥和父亲张老汉,则是刘八女手下的佃户,当年对张老汉一家有恩。任季安鱼肉乡民,奸杀了一个俊俏的寡妇,这件事引发了众怒。当地百姓联名上告,要求承办凶手任季安。由于事情太大,当地的衙门不敢庇护,只能命令抓捕任季安。



但是被抓的人,却不是任季安,而是张老汉的儿子张五哥。原来,任伯安、任季安和刘八女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注意。刘八女出面请求张老汉帮忙,让张五哥冒充任季安的名字顶罪,并且表示“只需要在牢里住几个月,任伯安大人就会想办法把人救出来。”由于对张家有恩,张老汉最终答应了刘八女的请求。就这样,衙门把张五哥带回了衙门,张五哥也一直谎称自己是任季安。其实,由于关系太大,任伯安没有任何办法翻案。他们贿赂了知县、知府、按察使、刑部等各级官员,总计花了10多万两银子。最终,刑部装模作样的判处“任季安”斩立决。为了全家跟着遭殃,张五哥只能认命。



这件事被老十三胤祥发现,胤祥救下了即将被处死的张五哥,得知发生了这样的大案,康熙皇帝勃然大怒,命令彻查各级官员,连刑部的官员也没能逃脱。最终的结果是牵扯此案的各级官员被撤职查办,真正的任季安被斩首,任伯安丢掉了江淮巡盐道的官职,刘八女被判处无期徒刑。至于受害者张五哥,则被康熙皇帝破格提拔为贴身大内侍卫。其实如果认真的说,即便是出于各种原因,张五哥顶罪的行为仍旧触犯了法律。但康熙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赦免张五哥,其他人都无可奈何。



康熙皇帝之所以提拔张五哥,主要看中了两点。第一,张五哥非常的孝顺,宁可自己被砍头,也不愿意牵连自己的老父亲。康熙皇帝非常欣赏张五哥,自古以来,无孝子不忠臣,使用这样的人在身边,康熙皇帝非常的放心。康熙皇帝看到自己的儿子们相互争斗,非常的寒心,希望用张五哥例子敲打自己的儿子们。第二,张五哥的武功非常好,符合贴身侍卫的标准,康熙皇帝身边的德楞泰和图里琛都是一流高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估计会赏赐张五哥一些钱,然后让张五哥回家了事。




张五哥担任了大内侍卫以后,确实非常的尽职尽责,对老十三胤祥非常的感激。在康熙皇帝弥留之际,张五哥把调兵金令的地点告诉了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就是依靠金令控制了丰台大营的驻军,从而保证了老四胤禛顺利继位。在老十三胤祥去世之后,张五哥辞去了大内侍卫的职位,表示愿意为十三爷守墓。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张五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与此同时,由于自己卷入了皇族内部争斗,知道了很多内幕,张五哥必须寻找安身立命的办法。选择守墓是最高的归宿,雍正皇帝也非常的放心。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康熙之所以赦免张五哥替人顶死扰乱司法公正的罪,并且出人意料得加恩提拔他当自己的贴身大内侍卫,依竹山的分析,应当有两个原因。而这两个原因,又与康熙集于一身的双重身份有关。

康熙的身份,一来是大清王朝的皇帝,二来他又是诸位皇子阿哥,甚至满朝文武的“父亲”。

皇子阿哥与康熙是血缘亲属,理所当然是直接的父子关系;而康熙与朝廷百官也时常“君父、君父”得称呼,说到底也离不开一层虚构的“父子关系”。

古代封建王朝以忠孝仁义作为对百姓的价值导向,特别强调一个人在家应对父母尽孝,入仕在朝要对君主尽忠,认为能对父母孝顺的孩子,入朝为官后对皇帝也应当会尽到为人臣子的忠义本分。

张五哥替奸杀寡妇的任季安顶罪替死,其一是刘八女的父亲刘老太爷对张五哥的爹张老汉有恩,张五哥听从父命才应下这桩事;其二,当得知自己中了刘八女、任季安的圈套,要被假戏真做推上菜市口砍头时,依着张五哥的脾气性情自然是不甘心冤枉等死的,只不过刘八女他们拿张老汉做威胁,讲什么张老汉鼓动儿子替死囚顶死也是有罪,要被朝廷流放三千里,张五哥这才没有翻供。

这两点理由的共同之处,便是透着张五哥替父亲张老汉考虑的立场,这是什么?这就是“孝”!

于是张五哥就顶着孝顺的光环进入了康熙、胤禛、胤祥等人的眼帘。

康熙在对待张五哥一案上所释放的态度,实则是要维护封建制度体系倡导的纲常伦理。通过立下张五哥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孝顺标杆,来告诉朝廷百官你们要始终秉持忠孝的本分。

康熙晚年时的朝局,几乎人人都在扒拉着自己的切身利益捞好处。比如通过清理国库欠款,就暴露出朝廷官员十之八九死命贪污揩油的现实场景。而后的《百官行述》事件,更是将官场腐败、结党营私的情形掀了个底朝天。

面对此情此情,就连康熙都有些感叹无可奈何,时常透露出些许消极、勉强支持的情绪:

“...这一向朕总在想,我大清这么多的官员,其中还有我自己的儿子,怎么就把这个国家当成是朕一个人的国家呢?这棵大树朕是主干,你们都是枝叶呀!而国库呢?不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嘛”“...他(任伯安)建了私档,大家怕他揭短坏了前程,说你们什么呢?说了几十年,有什么用?如果大家能以公心对朝廷、对天下,以忠心侍主,无隐瞒、无私弊,那姓任的有什么好记的呢?”

只不过康熙时不时苦口婆心的耳提面命,以及提拔、树立张五哥当标杆的利益导向举动,都难以成为挽回朝廷百官奉公守法良心的“大清药丸”。这一点也在为雍正朝整顿吏治的制度建设,埋下了深厚的背景铺垫。

康熙当然也知道自己光靠嘴巴讲讲、开会上上思想政治课,是没有什么具体效果的。所以才会在传位给胤禛时,形容交给胤禛的是一副“千钧重担”。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康熙立张五哥当典型以激励朝廷官员的举措,其实际效果是收效甚微的。

然而康熙加恩张五哥的第二个目的是什么呢?又达到了怎么样的程度?

第二个目的,康熙应当是做给诸位皇子阿哥们看的。

康熙与皇子之间的关系,既是君臣也是父子。在接受儿子们磕头请安跪拜的同时,康熙也常常显露出对父慈子孝天伦亲情的深切渴望。

其中有一次,康熙就抬出张五哥来反衬、告诫跪在地上的一大堆儿子。

那是康熙带着皇子阿哥们到避暑山庄围猎,并会晤蒙古王公以及朝鲜、日本等国使臣。不成想陡然间发生了“太子手书调兵逼宫事件”,其余的皇子阿哥们见太子将要被废,立马演变成了一场为争夺储位而展开的争吵,气得康熙当场直跺脚:

“住口!都给我住口!张五哥,你是个孝子,你看见过儿子们是这样气父亲的吗?”

言下之意是你们这帮兔崽子不孝啊!

康熙当时正处60多岁的高龄,十分担心儿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出现骨肉相残、父子为仇的残酷局面,因而对于儿子们互相攻讦的苗头极为警觉。

这一方面,或许康熙的这些个儿子忙着争权夺位,都没能理会进去他们皇阿玛用意当中的殷切期待。但有一个儿子,不管有意无意都是做到康熙心坎里去了的,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在康熙看来,胤祥的脾气虽然有些急躁不顾后果,但这个儿子的心地是光明的,而且有情有义,做事情但凭天地良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比如这一次“太子手书事件”,胤祥就前前后后陪着太子,也没有趋红踩黑、落井下石,尽到了一个做弟弟、做臣子的责任。

康熙虽然因为胤祥的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浑话关了他,却特意关照图里琛给他屋里送去了炭火给他御寒,等于是在行动上表达了对胤祥这个儿子的认可和疼爱。

只不过太和殿的那把龙椅实在太过诱人了!在九子夺嫡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皇子阿哥都很现实得选择了利益争夺,也真应了胤祥的那句“无情最是帝王家”。或许如张五哥那样的孝子之心,也只有在去除了政治利益斗争的平凡百姓家庭,才会有真挚、难得可贵的显现。


竹山清溪涧


《雍正王朝》中,刘八女移花接木,让张五哥顶替自己去菜市口。后来,康熙在胤祥的陪同下,亲自劫法场,不仅救了张五哥,还钦点他为御前侍卫。

张五哥的专业过硬

皇帝的安全历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皇帝身边任何时候都会有一批身体素质过硬的侍卫。张五哥身强体壮,又是一介武夫,担当侍卫再合适不过。

张五哥是死过一次的人,对生死往往会置之度外,这种人胆量过人。当皇帝的侍卫,就需要舍已为人的胆识。

如果张五哥弱不禁风,想必康熙也不会把安全交给他。要伯乐赏识,要领导提拨,也要先具备一技之长。

康熙看重张五哥的品格

清朝以忠孝治国,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就是看这个人是否孝敬父母,是否忠君爱国。张五哥是一个孝子,为了自己的父亲不惜牺牲自己。

经过“行部冤案”的传播,张五哥的孝顺之名早已传遍大江南北。

张五哥在江夏镇已经没有容身之处,他得罪了刘八女,父亲也去世,家里的田地肯定也被兼并了。他虽是名声大噪的孝子,人却比较老实,回到民间后,万一找不到出路,娶不到媳妇,流落街头,这不是打康熙的脸吗?所以康熙要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康熙提拨张五哥为御前侍卫,也正好可以树立一个孝顺的标杆,弘扬孝道。让天下人看看,只要你们孝顺,就有机会鱼跃龙门。

一个孝子,大概率也会是一个忠心的人。康熙救过张五哥的命,对他犹如再生父母,张五哥自然会感恩戴德。

晚年的康熙,看着那些热衷权力、拼命夺嫡的皇子,心力憔悴。他太需要身边有一个孝子,或许康熙从张五哥身上看到了胤祥的影子。

康熙彻查“刑部冤案”,主要针对的就是太子。最后,康熙草草结案,并没有为难太子。

张五哥是“行部冤案”的幸存者,康熙将张五哥带在身边,是为了提醒太子,你那点事,我心里清楚,再给你一个次机会,希望能回头是岸;也是告诉皇子,你们不要勾心斗角了,能不能学学人家张五哥,孝顺一下为父?

张五哥来自民间,没有家族背景

康熙身边的侍卫都是从旗人中挑选出,许多人背后都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与其说这些人是侍卫,倒不如说他们是大家族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监视器,康熙身边的风吹草动都被人掌握。

没有大背景的人,往往十分听话,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倾向于招应届生的原因。张五哥就与原有的侍卫不同,没有家庭背景,还受过康熙的大恩,只会对康熙忠心耿耿。他虽与胤祥有渊源,但胤祥又是康熙十分信任的人。

康熙要治理国家,就需要听到来自最基层的声音,而实际情况是康熙身边总被谎言和假账包围。张五哥来自民间,是大清成千上万普通人的一个缩影。康熙通过张五哥,可以了解民间疾苦,看清真实的市井、田间和老百姓的生活面貌。


秋媚读史


刑部冤案是在康熙47年,因此当时的康熙应该是55岁,而不是60多岁。

提拔张五哥作为自己的贴身侍卫,笔者认为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看重张五哥作为孝子的宝贵人品。

康熙8岁丧父、9岁丧母,可以说是从小没有感受过多少父母的恩爱、家庭的温暖。因此,对于自己的儿女那是格外的疼爱,当然不是溺爱。从整个《雍正王朝》里不难看出,在每次遭遇皇子与大臣的矛盾时,康熙总是想方设法的保全皇子。但是令康熙悲催的是,众皇子们大多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惜殊死相拼,甚至不少人还图谋篡逆,这不能不让康熙大伤其心。

当看到张五哥这么一个愿意替老爹顶死的人,对比一下自己的儿子们,康熙碰上了怎么不为之心动?因此,把张五哥留在自己身边的同时,恐怕也有给自己那些争权夺利的皇子们树立一个忠孝仁义的榜样,甚至是册立接班人的一个硬性条件。

再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为铲除八爷党的根基做准备。

江夏镇的任伯安、刘八女是八爷党的提款机,和八爷党狼狈为奸,在朝野内外兴风作浪。刑部冤案真相大白后,康熙大为震怒,肯定萌生了铲除这一毒瘤的念头,但这个地方曾经是自己南巡时下榻的地方,为了笼络当地汉族士绅,康熙还专门给提了个金匾。如果贸然处置,势必引起巨大的混乱。通过张五哥来进一步搜集情报信息,徐徐图之。不然为什么后来老四、老十三把江夏镇灭门后康熙不过多追究,只是把老十三临时圈禁了了事。这也符合康熙的帝王心术。

总而言之,张五哥在康熙一朝最后的十多年里对康熙、四王爷、十三爷这几个救命恩人都是忠心耿耿,最后为四爷成功登基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将军威武K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当张五哥从刽子手的刀下全身而退后,迎接他的就是新生。随着刑部大案的审结,张五哥苦尽甘来,被康熙破例擢拔为大内侍卫。这是张五哥的福气,也是康熙的慧眼识珠,是康熙帝王心术的体现。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缘由。

在江夏镇四爷和十三爷结识张五哥后,张五哥一家古道热肠,为了招待四爷等人,不惜得罪了庄主刘八女。四爷等人为了不连累张五哥一家,连夜离开了江夏镇。张五哥的侠义心肠,十分难得。

时过境迁,刑部大案爆发,江苏巡盐道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犯下强奸杀人的命案,张五哥为了父亲的安危,被逼顶包任季安。一家遭逢大难,幸得有十三爷胤祥出手相助,康熙知晓了案情。之后,康熙亲赴刑场,刀下留人,解救了张五哥。


张五哥为啥得此殊遇呢,康熙亲自救人,不是谁都有这个待遇的,最大的可能是张五哥的侠义与孝行,感动了康熙皇帝,所以皇帝才会如此重视他。历朝历代,许多君主都推行仁政,以“孝”治天下。而张五哥为了父亲,甘愿受死,这种大孝的行为,正是康熙所备受推崇的。

刑部大案发生后,八阿哥胤禩主导了案件的审理。八阿哥夜审肖国兴,诱供之下,得到了不利太子的供词。康熙对于太子的行为,再次予以宽容。 贴身大臣张廷玉懂得康熙皇帝的心思,销毁了供词。刑部大案结束了,任季安,刘八女伏法,张五哥则被破格重用。


张五哥为何被破格重用呢?康熙其实有诸多想法,首先肯定是因为张五哥的侠义、孝行还有身体素质过硬啦。其次,则是为了四爷和十三爷,毕竟张五哥和自己两个儿子交情匪浅,张五哥作为大内侍卫,可以更好的替四爷和十三爷办差,这也是为将来计。

这里康熙皇帝重用张五哥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将刑部大案的知情人安排在自己身边,加以控制,毕竟这个案子牵连刑部、太子,如果在民间广为流传,太子的地位和威信势必产生动摇。此等大案的发生,已经牵连了太子。康熙有心维护太子储君,急忙处置了肖国兴,并将知情人张五哥控制在身边,这也是合乎情理和康熙的帝王之术的。


张五哥得到重用后,他帮助雍正继位,积极办差,最后也是有情有义,甘愿为十三爷胤祥守陵,张五哥完成了自己的抱负,也报答了康熙的知遇之恩。张五哥善始善终,堪为雍正王朝中的一代英豪。


风雪梦不逝



第18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张五哥身为被陷害的一介死囚,能被康熙救下,并且一步登天的成为贴身大内侍卫,是为什么呢。

因为晚年的康熙很渴望亲情,张五哥性情单纯,为人又很孝顺,甚至为了孝顺父亲,而甘于被陷害赴死。无疑康熙是想树立一个孝顺父母的标杆,同时张五哥这种人值得信赖,又是康熙放心的老十三的人,康熙破格重用他,对于自己安全还是多了一重保证。

当然现实历史上,张五哥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一下子就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的贴身侍卫的。

还有一个细节纠正一下,虽然只是说雍正王朝电视剧,但康熙救下张五哥时,并不是60多岁,而是50多岁。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张五哥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是一个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人物,如果说全身而退的邬先生是谋略的极致代表,那么张五哥就是小人物亦有大义气的最佳代表。

康熙四十七年,京师这个首善之地,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冤案,那便是刑部冤案事件。此次冤案错综复杂,牵扯到老八为首的八爷党和太子一党,最后老八明修暗道暗度陈仓,诱使太子一党的肖国兴写出不利于太子的供词,使太子距离被废更进一步。


而此次冤案的当事人之一便是被冤枉的张五哥。

可以说张五哥这个老实人最倒霉,好好的什么都没有干,就被老八一党的刘八女忽悠着去顶罪,本来他也不愿意去,但听爹的话,所以半信半疑的去顶罪。

结果没想到真的被坑了,是死罪。张五哥自然不想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想要翻供。没想到刘八女这个恶绅更险恶,摸到了张五哥孝顺的弱点,威胁张五哥如果翻供,他爹就是伪证之罪,会被流放三千里打八十军棍。他爹一把年纪了,真这么折腾,肯定会一命呜呼,所以孝顺的张五哥在选择自己死还是爹去死的问题上,自然是选择自己死了。

如果说江夏镇的刘八女是黑暗的代表,那么张五哥一家就是那一线光明所在。

光明自然会战胜黑暗的,所以剧情的安排是铺垫的有声有色,使人欲罢不能。

早在老四和老十三下江南之时,张五哥就曾仗义为找不到住处的老四和老十三安排住宿,还执意不要报酬,真可谓是古道热肠。

因此还引发了张五哥妹妹差点被胡教头侮辱的危机,还好被老十三救下,老四和老十三也因此经历了江夏镇下马之耻。

可以说张五哥是很早就跟老四和老十三结下了善缘。

因此张五哥被冤枉甘愿赴死时,张五哥的妹妹阿兰找到了老十三。老十三便救下了张五哥,可谓是光明最终战胜了黑暗。


而康熙为什么要直接将张五哥提拔为御前侍卫呢?

因为康熙想树立一个孝子有好报的标杆,说明他对于亲情的重视,想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那群如狼似虎的儿子们。同时骤然之间将张五哥这个将死之人,一步登天的成为天子亲卫,使其感恩戴德,对于自己的安全无疑是多了一重保证。

因为借用佟国维对隆科多的话来说便是,阿哥们的夺嫡之争早已在暗中进行。佟国维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乱局,康熙自然看得出来。

晚年的康熙不仅是天下至尊,更是一位孤独的父亲。历经江南赈灾事件还有追缴国库欠款,自然看出了诸位阿哥们为了夺嫡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尤其追缴国库过程中,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情,结果暴露出太子外强中干,为了还款不惜卖官鬻爵的事实,还有所谓“贤王”的老八,为了拆太子的台,一直为难太子一党的老四,先是鼓捣欠款官员在朝阳门码头不安好心的迎接老四,又是间接害死老臣魏东亭,迫使老十去前门大街卖家当大闹。好好一件事,这一家人并没有齐心协力的去做,反而因为夺嫡搞的是乌烟瘴气。

试问康熙能不伤心能不心痛吗?


刑部冤案更是暴露出太子的无能,还有诸位阿哥的勾心斗角。所以康熙想树立一个孝子的榜样,也想找一个孝子谈谈心。

可以说张五哥与康熙,有如乔引娣与雍正一般。如果说乔引娣的存在,除了电视剧要求的类似于剧情旁白或者另一个角度看出雍正的不容易,美化雍正以外。乔引娣也是雍正难得可以放心可以自然对待的倾诉者。

而孝子张五哥,就是康熙这个孤独老人可以放心的倾诉者。当然康熙只是对张五哥倾诉有关亲情这方面无关紧要的问题,没有倾诉于军国大事的。

电视剧在这方面,也是想从另一种角度来表达出晚年重视亲情的康熙,是如何的无奈,是何等的孤独。

而无奈的康熙也的确对张五哥倾诉过。

比如热河狩猎废太子之际,大阿哥和三阿哥因为询问太子的事情吵起来之事,康熙气的的直说住口,然后出人意料的叫来张五哥,问道“你是一个孝子,你见过有这样气父亲的吗?”说完康熙就气的晕倒过去。

老十三因为受太子牵连被关禁闭以后,康熙当着诸位阿哥虽然批评了老十三。但说到有德,就说道老十三很不错,在太子胤礽遭此大变之时,还不避嫌,可谓是做到了一个弟弟的情义。


还有在热河狩猎归京以后,康熙雪中漫步之时,只带了张五哥一个人时候,还问过他这个孝子认为那个皇子最好。

通过这些足以看出晚年康熙,对于亲情的渴望,不惜树立张五哥这个孝子的榜样,以期影响身边人。同时很放心张五哥这个孝子,对于亲情上的无奈,还可以找张五哥倾诉倾诉,可见康熙这个无奈的老父亲,对于九子夺嫡这段残酷的勾心斗角,始终是下不了雷霆手段,还真是不容易。

当然还有一点,康熙意图通过张五哥这个孝子标杆影响诸位阿哥,其实也是无功而返的。这群被权力迷了眼的阿哥,尤其以老八为代表的阿哥,心中那有什么父子之情,甚至还通过死鹰来诅咒康熙,在权力面前,亲情还真是算不得什么的。

倒是康熙出于提拔张五哥,以使自己安全多一重保证倒是有些用处。对于老四的成功继位和安全,就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康熙驾崩之际,就派张五哥前去护送老四到畅春园,还刻意将金牌令箭交给张五哥,间接使老四可以及时掌管大权。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86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小说我没看过。但是我始终认为,张五哥本身就是大内侍卫,是康熙留在江夏镇的耳目,盯着刘八女一伙的。当发现重大问题,不再想保留江夏镇的时候,张五哥假装顶罪,回到京城。否则,堂堂一国君主,怎么可能为一个老百姓亲自到法场?顶多派人传旨就可以了。康熙就是怕这伙人不接圣旨就杀了张五哥,才亲自来。而后,张五哥说出了卧底得来的实情以后,就恢复大内侍卫身份了而已。

随后,年羹尧剿灭江夏镇之前拜会了张廷玉,再后来,康熙并没有追究年羹尧,且升了官,借口江夏镇圈禁十三是为了磨炼十三,而不是责怪。

也就是说,剿灭江夏镇应该是康熙默许的,为什么呢?张五哥提供了江夏镇所有黑幕!


春水迟


那时候老四已经成为康熙眼中的皇帝人选之一,老八党羽众多,如果选老八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但是老四没有什么党羽,要是选老四有可能会被人截胡,所以康熙身边需要一个信得过并且能直通老四老十三的人,所以要把他留在身边,以防不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