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庄主可以武装庄客,甚至成千上万的规模。朝廷不忌惮吗?

北漂叔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并不是这样。

宋朝对于地方控制还是很严格的。

水浒时期的宋军,分为禁军、厢军、乡兵、番兵。

其中番兵主要是利用少数民族武装驻守边疆,属于特殊兵种,不可靠。

国家主要军事力量是禁军,林冲就是禁军教头。

禁军在北宋鼎盛时期,确实达到六七十万规模,但和平时期大体是三四十万。

即便如此,禁军也是全国最强的的军事力量,可以镇压任何反叛。

然而,禁军采用三权分立的形式,也就是军队的训练、调动和指挥都是三个独立的机构。

这样制度的好处是,不会形成唐朝那种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将军反叛的可能性不大。

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三权分立导致军队战斗差,带兵的将军对自己的并不了解,指挥很难得心应手。而训练军队的人不负责作战,训练往往也就是流于形式,胡乱搞搞混口饭吃。

另外还有的就是厢军。

厢军属于各省的武装力量,可惜实力虚弱,主要怕地方反叛。厢军其实几乎不用于作战,只是用于对付地方盗贼和负责军事后勤工作。厢军战斗力很弱,其实根本不能对抗敌人正规军,类似于今天的武警。

至于乡兵,也就是今天的民兵预备役,按照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出壮丁,在农闲时候进行训练。

乡兵更没有战斗力,只是用于国家全面战争的预备役力量的培养。一旦发现可怕的全面战争,朝廷可以大量让乡兵壮丁加入部队,至少他们不是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菜鸟了。

其实,祝家庄之流,就是所谓的乡兵。祝家庄也是国家认可的乡兵武装,他的所作所为是光明正大的。

但比如史进之流召集村民抵抗匪盗,就不属于乡兵,而是农民自发的抵抗匪盗。

严格来说,史进的行为是违法的,有着很大的危险。

一旦朝廷知道史进在积蓄自己的武装力量,必然派兵来剿灭,史进可能因为谋反之罪被杀。

大家注意,其实所谓庄主可以武装庄客,数量很少,力量很弱。

以史进为例,他自己庄上的庄客最多也就几十人,后来没有一个愿意跟他逃走,也不是一条心。

再说柴进,他的庄客也就几十人,也谈不上武装力量。柴进遭难后,他的庄客根本没有来救人。

至于晁盖的庄客就更少了,估计只有十几二十人,没什么了不起。

另外,在宋代平民可以携带短兵器,但不能拥有长兵器、盔甲和弩弓。

自然,如果平民用于自卫,缺少这些武器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如果像晁盖一样和正规军对抗,那就不是对手了。

大家都是知道,近距离搏斗主要使用长武器,而远距离武器中弩弓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盔甲对于正规军作战有着极大意义。

所以,可以总结一下。

北宋时期,也就是水浒时期不存在强大的庄客武装力量,武器装备和无法和正规军相比。

如果这些人想要作乱,正规军分秒就将他们消灭了,无足轻重。


萨沙


水浒托名宋代,实际上写的是元末的世俗风情和社会百态。一个小说中的证据就是“王婆贪贿说风情”一段中,西门庆问“间壁卖什么”,王婆说“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河漏子就是饸饹,而元人称饸饹为河漏,是北方常见的一种面食。顺便说一句,热烫温和大辣酥中的大辣酥,就是大落苏,实际上是茄子。热烫问和是指作法,应该就是茄子拌面。茄子拌饸饹,大概是作者想象中的一种北方饮食。古代苏州人称茄子为落苏,可见水浒的作者应该是在江苏苏州地区长期生活的人。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族”统治的时代,元末社会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是,也正由于元朝取消了科举,儒的地位不如娼,大量的读书人从乏味的四书五经中解放出来(吴用“岂甘枯坐伴儿曹”,可以不分尊卑和阮氏三雄这样的渔夫一起喝酒买醉);元朝由于学习了阿拉伯人的商业文明,以商业税而非农业税作为经济支柱,所以鼓励人口流动,鼓励经商,不干涉私人海外贸易(沈万三致富途径之一就是‘“通番”,也就是私人外贸);由于语言不通,蒙古色目官员没能力干涉汉人的生活(初夜权之类的已经被历史学家证明为谣言),所以农村社会基本处于自治状态。

因为鼓励和宽容商业,所以水浒中的好汉多有做“客人”也就是异地经商的经历。因为人口可以自由流动,所以陕西的杨志、鲁达、史进,四川嘉陵的小温侯吕方,蓟县的公孙胜、广东揭阳的穆氏兄弟,李俊,江西的张顺,都可以聚集在山东的梁山。山东沂水的李逵可以到江西九江去当衙役(相当于今天外地人考上了当地公务员),河北清河的武松可以到山东临清当都头(相当于地方刑警大队的队长)。

正是因为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又鼓励社会经商,所以在农业上元朝对农民采取放任态度,赋税不是很高,使得民间形成了许多类似欧洲的自治庄园。水浒中的祝家庄,曾头市基本就是自治庄园,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雇佣史文恭、栾廷玉这样的游方好汉),官府并不干涉。病尉迟孙立以官员的身份打入祝家庄内部而祝朝奉上下人等不能识破,可见平常和官府打交道并不多。

此外,由于元朝至在信仰上同时接受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对传统汉地儒学也不排除,所以反而没有文字狱之类的东西。元朝的诗人可以尽情怀念宋朝,自由结社,水浒的故事也因此得以在一代代读书人的口头、笔头,自由地丰富发展起来。


航空世界


不请自来咯!诚如题主所言,在《水浒传》中,无论大小庄村,都有着自发组建的军事力量,甚至还有一些庄村军事力量有国家在背地里扶持,比如曾头市、祝家庄等等。这种民间的军事力量实质上和如今的民兵组织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但无论是装备情况、构成成分、组织体系各方面都要比如今的民兵组织超出很多,当然这种区别是基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基础和制度而言。



成立目的

水浒中所出现的庄客力量,一般都是自发组建,其目的有两个:第一,保护村庄。书中背景是北宋王朝末年,当时天下荼毒,民不聊生,导致很多人为了生计而流落江湖,或占山为王,或抢劫偷盗。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庄中的人就会自发的团结起来,保护自己和村庄的财产安全,“九纹龙”史进的史家庄就是这种类型;第二,为了生计。前面说了,当时社会赋税严重,君主昏庸,奸臣当道,导致很多人难以维持生计,不得已流落江湖,或者去一些比较富裕的庄主家庭中帮忙做事,从而获取生活资料。这一种往往带着一定的严密组织性,比如像晁盖庄上、柴进庄上等等。



实力分析

庄客这一群体,在当时来说,基本上每个人都会点基本的拳脚功夫,不管是格斗还是械斗都是经过一定的训练,有的是自发的训练,也有组织性的强制训练,相对于当时的正规军队而言,单兵作战也差不了太多。更有甚者,像曾头市和祝家庄这种国家扶持的村庄里,庄客的作战能力和协同能力已经堪比北宋王朝的普通正规军了,有专门的指导人员,严格的组织划分,以及强大的经济保障和防御体系,说严重点,差不多能算作一个小型的军事基地。



综合原因

在书中,庄客组织的兴起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莫过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北宋王朝的昏庸腐败,四周其他政权的肆意侵犯,国内起义斗争的大规模发展,最终导致天下老百姓民不聊生,无以为生,很多人不得已铤而走险,干一些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勾当,其他人为了保护自己也自发性的组建军事团体,人人都会几下拳脚,舞几下枪棒。再加上像柴进、晁盖这种喜欢招贤纳士,颇有家资的人存在,更是为广大庄客团体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平台。综上所言,庄客力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错综复杂,跟北宋时局,社会风气以及国内外政治形势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聚集或单纯的喜好。



品读古今史实,探讨人生哲理。我是小逸,感谢大家的阅读评论,喜欢的话点个赞、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小逸,谢谢大家!


史韵丶


《水浒传》里庄主虽然可以武装庄客、建立民间武装势力(以下简称“农庄民团”),但是朝廷不会忌惮。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朝廷和农庄民团之间是利益纠缠的共同体。

农庄民团的本质还是地主阶级、与朝廷同属统治阶级,是朝廷统治地方的重要构成。乱世中强盗土匪层出不穷、贪官污吏横行霸道,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中小地主阶级抱团取暖、谋生自治是唯一选择。农庄民团一般都会与当地的官僚勾结,与世家高官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定期缴纳保护费以寻求庇护,从事垄断和走私获取巨大利益。

其次,农庄民团战斗力低下。

农庄民团动辄成千上万看似规模很大,在某个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它的主要构成是普通农民,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即便有小部分武功高强的豪杰,也只能满足单打独斗或者小范围的火拼,整体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十分低下。《水浒传》中拥有几万人的曾头市和独龙岗农庄民团,就被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打得溃不成军,遇见朝廷正规军队只能被吊打。

综上述所,民团是民、朝廷是官,向来只有民顺从官、从无官忌惮民。

我是阿云,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你不一样的视角。


云天明的视角


《水浒传》里类似祝家庄和曾头市那样,庄主可以武装庄客,朝廷不忌惮吗?

答案是朝廷不忌惮,因为他们是奉旨这么做的!

虽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有争议,但类似祝家庄和曾头市这样的地方武装的原型,还真在宋代西北边境上,对付西夏人的堡寨。

一开始,这些堡寨是军队负责,驻扎军队。但这些堡寨都由军队负责驻扎也同时导致军队分散,容易被西夏人各个击破。

所以之后宋廷安排土兵,即当地丁壮防守这些堡寨,从而把军队解放出来,组成机动部队,来应对西夏人的大军。


因此,后期堡寨里驻扎的是当地丁壮,统领他们的则是当地的豪强。而且这些地方丁壮,因为是保家守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比如北宋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夏竦曾说:“今募土兵,一则劲悍便习,各护乡土,人自为战。二则识山川道路,堪耐饥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5)

而且宋廷对于这些堡寨是有支持的,比如实施“给田募役”政策予以补贴,即每人给田二顷,有马者加五十亩。


所以这些堡寨越有战斗力,朝廷是越高兴的。而且这种本土人守本土的方针,也导致其自保能力很强,但缺乏进攻能力。“环庆路经略司言西贼入寇。诏令章楶丁宁各城寨, 专作守计,但能坚守无虞, 即为有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8)

对于那些能看好家,还没啥能力出去惹事的地方武装,朝廷自然不会太担心。

当然,如祝家庄、曾头市那样有上万兵力的堡寨是艺术的夸张。试想,一个堡寨要能拿出上万半脱产士兵,“有五七百人家,都是佃户,各家分下两把朴刀与他。”其控制的人口得十万以上了。朝廷不可能不对这种堡寨进行控制和拆分。


冷兵器研究所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与寻味。

看到这个问题,想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便不请自来了。

在历代封建社会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不足为奇。这种现象不只在宋代有,在其他朝代也是存在的。即使在现在也有类似的组织存在。

在历代农村中,每个村每个庄都有村丁庄丁。尤其是寨,更是有武装组织存在。

每个村的村长庄主,为了一村一庄的安全,都会在本村招募或分派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加以训练,担任维护本村安全的工作。白天站岗放哨,晚上巡逻打更。遇到小股盗贼,即于抵抗。遇到大股有势力的匪徒,则组织村民撤离躲避。

这源于封建社会的会制度混乱,经济能力困乏。盗贼蜂起,给平民带来很大的不安定性。

那么,做为国家的君王就不忌惮这些武装组织联合起来,推翻政权吗?

我告诉你,不会的。这取决于封建社会大众的小农意识。

人们普遍以为皇帝是真龙天子,理应统领天下。你去造反,即为不忠。尽管社会混乱,却不会生反心。

农村势力是一盘散沙。他们只顾及个人利益,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霜。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即使有一个或两个村庄想造反,却有千万个村庄维护皇权的利益。一只小泥鳅怎能翻出大浪来。

主要原因还是小农思想严重。历史上有很多次农民起义,却皆因失败而告终。他们私心太重,只顾及个人利益。不团结,闹分裂。轻者分道扬镳,重者刀兵相见,如何能成大事。

再一个原因是,全国农村都有这种武装组织,已经习以为常,见惯不怪。只要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国家军队也不会理睬。一旦真有越规越矩的情况发生,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武装也不会手软。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欢迎有争议者参加讨论!

谢阅!


西瓜小品笑


这个说法是错的!大宋朝廷管的非常严格,并不许庄主随便武装庄客的。要想武装庄客必须申请,然后由朝廷派出武职/文职人员去任职,否则便是非法武装,会被朝廷剿灭的。提辖官就是专门管这种事的,要巡查这些山庄是否有非法武装以及非常的制式武器。

当时的宋朝会允许民间有两种武装力量,一种是军屯部队(武警),比如祝家庄这种的,这种武装力量不仅要有朝廷的委任书,还要有朝廷派的武职人员任职,比如史文恭就是朝廷派到祝家庄担任军训教官的,每名庄丁都必须到朝廷里登记在册的,祝家庄虽然挂名是山庄实际上就是朝廷的合法武装。

第二种则是民兵,这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土匪盗贼多,需要一些能够自卫的武装力量。比如花容的清风寨,这就是一个民兵营,这种也需要通过朝廷的认可才会合法,像花容(武官)就只能当副寨主(副民兵营营长),必须要有文职人员去挂职担任正寨主,这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除了这些有朝廷认可的合法武装力量之外,普通山庄是不允许拥有刀枪剑之类的武器的,只能拿锄头木棒等当武器,有点类似我们的护村队。


优己


纵观中国历史,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一直都有,手底下养着一大帮庄客,力量不小,可是他们很少有造反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古人造反,很多都是从底层开始,天灾人祸连年,百姓民不聊生。人们才有可能造反。而这些豪强大户庄园主们,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生活安逸富裕,他们根本不具备造反条件。

二、古代一官新到任,首先拜会的就是地方豪强庄园主,他们是地方上的地头蛇,无论你这官能耐多大,不和他们搞好关系,你这官当不好。地方上的治安管理,官员的政务推广,天灾时发放给难民的钱粮,很多时候政府部门都需要地方豪强的协助。而官员们也会给庄园主们以庇护,他们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很多豪强大户往往能够左右地方上的官场政治,他们不是官却胜是官,根本不会被压迫,没有压迫自然就没有反抗。

三、这些庄园主们虽然都有自己的武装,在普通人眼里看上去很庞大,但和正规军比起来他们装备不足,训练不够,和朝廷斗犹如蚍蜉撼大树。他们是聚族而居,造反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整个大家族的消亡,风险很大,前景却堪忧,不值得他们去放弃安乐的生活。

四、很多豪强大户人家都有读书人,儒家思想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很多人都有尽忠报国的思想,从思想上他们就不会造反。

五、朝廷对于这些地方豪强大户也不是不管不问,他们有钱有粮又有枪,对于这些人,一方面朝廷要拉拢,另一方面又要提防,想造反,很快就会举报,被消灭。





知学而进


一个农庄可以组建一支成千上万兵力的武装力量,这应该不是中国古代历史真相,除了在国家社会大动乱时期,比如元末时期。

在一个和平时代,无论秦汉、唐宋还是明清,王朝最强大的军事武装必定是中央王朝直辖军队,比如北宋的禁军。

其次是地方武装力量,直接统帅权归属地方政府,比如北宋时的厢军,每个州府都有各自的厢军,知州或者知府,往往是本州本府厢军的最高长官,厢军除了当本州本府遭遇外敌侵略或者盗寇武力袭击时,进行武力抗敌、打击盗寇外,还负责本州本府的地方治安,必要时协助中央禁军参加由中央王朝指挥的军事行动。

再下一级还有归属各个乡村的乡兵,也是一支武装力量,只不过也就抓抓盗匪,和当今的警察差不多,虽然按照规定,必要时乡兵、厢军都得参与由中央王朝指挥的各种重大军事行动,比如抵御外敌入侵之类的,但实质上,北宋时期的厢军和乡兵,一旦处于规模性军事战斗行动中,战力往往不堪一击,所以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震撼国体,说白了就是厢军和乡兵战力太渣。

所以,《水浒传》里一个农庄可以组建起一支数千兵力的武装力量,比如祝家庄,竟然能够抵御住梁山大军连续两次攻击,这当然只是小说虚构的。凭想象也应该可以判断出,一个农庄,即便在那个时代可以允许建设保卫农庄的武装力量,也规模实力也最多一、二百人而已,其实也应该足够了,真的有朝一日遇上《水浒传》所描述的“梁山数万贼军”这种规模的攻击,那也只能算倒霉,史书上认为北宋虽然山区乡村土匪盗贼不少,但规模最大也就几十人,这已经是很厉害了,并且很快就会遭到官府出动厢军围剿,而必要时,乡村里的乡兵会前去支援某个受到匪贼攻击的农庄,一个农庄根本没有必要养着一支数千上万的军队,恐怕也没有几个农庄能够养得起。


久卓子60


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请问,派出所忌惮联防队吗?忌惮各大工矿企业的保安队吗?企业大如富士康据说保安有上万人,郭台铭还是台湾人呢!派出所会忌惮富士康的保安吗?


所谓的与读书人共天下,其实是与全国的大小地主共天下而已。

有武装庄客的庄主,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这些庄子根本是宗法地主围子,是一个小经济体,一个企业,花费钱财建立武装对内只是为了镇压家族内的“不肖子孙”,对外只防守流民土匪的侵扰。他们有土地这个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耶,造反?难道背着土地打仗吗?

至于朝廷的忌惮,一点点也不会有,就算天下大乱了,这些地主武装选择的也是维护朝廷。

前有刘秀从武装庄客起家,建立后汉,光武中兴,兴的是汉家朝廷。并不是造反,而是安天下。后有曾国藩用宗法连坐庄稼汉们建军,中兴大清,时人皆曰曾国藩有能力问鼎宝器,结果大家都知道。

土匪武装可以成长为军阀,小军官可以成长为军阀,流民武装也可以成长为军阀,唯独地主武装不会成长为军阀。地主武装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财产,情愿做汉奸也不会做军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