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洋政府没有成功剿灭国民党?

沁屿


其实,北洋政府一直很努力的想把国家统一,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跟校长一样的问题。清末之后,全国各地的小团体都开始独立,在独立的过程中,各地有实力的派系慢慢都有了自己的利益体系,甚至还有自己的专门财政体系。

尤其到清末,华北的旱灾严重,清政府向东北输送人口,这严重触及了蒙古人的利益,导致东北吉林、黑龙江一带的蒙古人很是不爽,也开始武装其团伙,几百人的、上千人的。这样的地方动乱在各地变成很常见,因为中央政府的力量短缺。

如果说家国弱,那还真不是,北洋政府有正规军20万,不但装备齐全且后勤有保障,训练水平也很高,如果当时北洋政府的部队跟日本陆军打一场,谁输谁赢还说不准,当然这只是说陆军,空军海军咱不提。但是坏就坏在北洋政府的黑社会气质特别浓,简单说就是帮会性质,这里面人一个个论资排辈,而且袁世凯死后更少了一个可以左右大局的人。

(徐世昌照片)

徐世昌名望是很高,但他是郭嘉那种谋士选手,可以辅助上层领导,而北洋是武装力量为基础的政治集团,文人谋士带着步兵冲锋,不够科学。而段祺瑞虽然也是北洋,可是在小站练兵那时他就转学了,跟帮会里面的哥们关系一般般。黎元洪是湖广新军体系的人,更是合不来。

直到后人研究后发现,北洋的失败有着段祺瑞难辞其咎的责任。

起先他挤兑袁世凯,撂挑子不给袁世凯台阶下,然后又跟直系的老伙计闹得不愉快,再引入张勋和张作霖先后染指中央,帮张作霖占据东北,后来又想依靠徐树铮掌握全局,再拉拢陕军冯玉祥,总而言之他是一步错步步错。为了个人的欲望,他打破了北洋体系的整个平衡。

他只是一个军人,而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北洋里面算段祺瑞在内,没有一个算是政治家,曹锟养肥了吴佩孚,吴佩孚又拉拢冯玉祥,冯玉祥招募石友三。为了抵抗帮会的老大,哥几个到处找兄弟进帮会,为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话语权,越是这样核心团队的力量就越来越弱,外围进来的小兄弟在核心团队的内耗中掌控实权。

像石友三、韩复渠这样的三级兵都有了自己的规模,可二级的冯玉祥却弱小了,现在更别说一级的曹锟还有别的谁了,都成了傀儡。后来外围的小弟们做大,老大哥就更没话语权了,下面的小弟要么认了国民党;要么归顺阎锡山,要么就又跟国民军的冯老总。

张作霖挤走了段祺瑞后,北洋彻底失去了整体的统治能力,然后中南、西南、西北、江浙就形同独立了。到最后北洋系的第三代的哥们都混的还行,除了土匪张宗昌死的惨,孙传芳不算北洋系死的惨,其他的都有了自己的主子,最可怜的还是南方系和吴佩孚系的。

就这些人一天到晚拉班结派,没政治头脑非要用政治手段,你挤兑我、我逼走你,整个北洋政府搞的乌烟瘴气跟黑社会帮派似的,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和手段剿灭国民党。


挚滗画畫紅尘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之间进行了长达十七年的斗争,最终以国民党取胜告终。而在这十七年中,双方的斗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辛亥革命至二次革命之前;

第二阶段是二次革命至北伐战争之前;

第三阶段是北伐战争之后到东北易帜。


第一阶段(1911—1913年)

辛亥革命之后,各地小团体纷纷独立,需要注意的是,十八省是独立,而不是归顺于南京临时政府。虽然部分由同盟会掌控的省坚持拥护孙中山,但是大多数的省,其实更倾向于北洋政府,就连武昌首义的湖北省也是如此。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各省在独立的过程中,各地的实力派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利益体系,甚至独立的财政体系。而南京临时政府当时没钱,无法笼络这些地方实权派。(现在也一样,中央没有钱,地方就不服。)

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后,这些省逐个的加入到了北京政府,因为北洋政府稍微富一点。但是袁世凯也只是比孙中山富一点而已,所以北洋政府的控制力也不强。比如当时的东北,袁世凯就鞭长莫及。很多蒙古人因为关内移民侵占了他们的利益,在东北搞了很多蒙古人组织的武装团伙。这些武装团伙,几百人的队伍有几十个,几千人的队伍也有好几个。北洋政府无力压制,只得放任不管。

当时,袁世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付同盟会身上。因为同盟会当时改组为国民党,力图在选举上击败北洋系。后来在宋教仁的努力下还真的成功了,结果宋教仁突然遇刺身亡,搅乱了国民党的执政希望。孙中山莫名其妙的掀起二次革命,给了袁世凯一个镇压的理由。

那么袁世凯之前为什么不镇压呢?因为最早的民国政府是由北洋系、国民党、各地实权派共同组建的。如果袁世凯敢动国民党,必然会让各地实权派联想到唇亡齿寒的道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各地联合反对中央,对袁世凯的统治很不利。所以袁世凯要忍,要等国民党一方先犯错,给他一个合理镇压国民党的理由。结果孙中山没有沉住气,差点断送了国民党。

(北洋军太和殿大阅兵)

第二阶段(1913—1926年)

二次革命后,国民党被定为乱党,孙中山等人被通缉,当时几乎没有人同情国民党。因此逃到日本后的孙中山,有点病急乱投医了。他先是把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然后又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必须绝对服从他的领导,无论资格多老,都需要重新立誓约,还要按指印。这样一来,国民党就不是一个欧美性质的政党了,更像是一个黑社会组织。因此黄兴等人拒绝加入,搞得国民党的实力进一步被削弱。

袁世凯方面,他在镇压国民党后,其实也没有好哪去。虽然国民党没有了,但是地方实权派仍然阴奉阳违,搞的他很头疼;然后是北洋系内部,以北洋三杰为代表的人,各个都跟他顶着干。搞的最后袁世凯昏头了,居然想出了称帝这个昏招。

虽说袁世凯称帝并不完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也有利用称帝实现国家统一的梦想。但是就称帝这件事的本身来说,这是给了反对他的人,一个政治正确的借口!首先是南方军阀反对他,接着是以冯国璋为代表的北洋系也反对他,最后连曹锟和吴佩孚也不敢再力挺袁世凯。堂堂的洪宪皇帝,最后因为称帝而落得一个人心尽失的下场。

以现在马后炮的观点来看,北洋政府唯一存在剿灭国民党的机会,就是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失去了所有根基,基本上已经玩完。如果老袁不称帝,国民党的日子会很难过。

袁世凯死后,国民党并没有翻身。因为当时的北洋政府很强,仅正规军就有二十多万,而且装备齐全,训练水平和后勤都是一流水平。这种战斗力,别说是国民党,就算是地方军阀也不敢相抗衡。但是北洋军也有问题,就是有很严重的黑社会气质,说白了就是帮会性质。导致内部的派系林立,讲究论资排辈。以前袁世凯还在时,还能稍微压制派系,让北洋军有一个总指挥。但是袁世凯死了之后,也就没有人再能约束北洋军了。

比如说护法战争时,段祺瑞坚持要求灭了南方的派系,但是冯国璋不愿意。他俩都是北洋系的大佬,下面的小弟到底听谁的?如果当时按照段祺瑞的意思办了,把南方军阀灭掉。可能国民党又会流落到海外,毕竟当时国民党是依附于南方军阀的。只不过冯国璋为了抵制段祺瑞,暗中给曹锟和吴佩孚指示,让他们不要给皖系出力。导致最后荡平南方军阀的计划被搁置,错过了最佳时机。段祺瑞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选择先跟冯国璋开战,利用各种手段挤垮冯国璋。双方这一战,就是后来直系和皖系内斗的开端。


冯国璋被段祺瑞搞下台之后,段推举当年小站练兵的元老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徐世昌虽然名望很高,但是他属于参谋型的人才,对北洋政府这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武装力量玩不转,最后黯然下台,没什么政绩。徐世昌的下台,可以看成是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北洋政府名义上还是一个政府,在各方面都碾压国民党;在此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分裂,不再是一个统一政府,优势不再像之前那么大了。

比如北洋政府当时就打了三次大内战,若干小内战,打的皖系退出了历史舞台,直系和奉系两败俱伤,连吴佩孚都流浪了几个月,如同丧家犬一般。而国民党则在护法战争之后,慢慢跟南方军阀划清了界限。后来通过苏联人的支持,掌握了自己的军事武装,一举打败了广东军阀陈炯明,独占了广东。后来广西的当家人变成了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两广随之合并,组成了广州国民政府。

由此来看,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实力差距在缩小。北洋已经不是那个北洋了,国民党也不是那个国民党了。然而北洋政府却不以为意,继续内讧,完全不把国民党当回事。




第三阶段(1926—1928年)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宣布北伐。北伐军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吴佩孚和孙传芳打崩溃了。之所以会有如此令人发指的战绩,一方面是国民党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搞暗杀的炮党;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奉系和直系根本就没拿国民党当回事,以为北伐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还拿老眼光看人。

比如吴佩孚的军队当时就还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北伐军打到湖南时,吴佩孚都不在乎,因为他人定冯玉祥才是大敌;张作霖和孙传芳也持同样的看法,他俩认为吴佩孚应该能搞定北伐军,冯玉祥才是心腹大患。另外他俩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所以他们就没有派兵支援吴佩孚,对战争采取观望态度。就是这么说的轻敌,才导致北伐军会如此轻松的击败他们。

再之后,冯玉祥和阎锡山加入国民党,使得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实力发生了根本性倒转。比如二次北伐时,国民党的兵力就高达七八十万之多,奉系不过五十万而已,被一顿爆锤。张作霖被迫出关,遭至炸死。北洋政府也随张作霖的死,被彻底扫进了垃圾桶。



北洋政府失败的原因

第一、党建

孙中山,宋教仁的党建改组工作,是把原本松散的同盟会,往有严格规章制度的近代政党上带。而北洋政府,说好听点叫政府,难听点叫节度使联盟,再难听点叫帮会。

那么党建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就跟袁世凯当皇帝的目的是一样的!最早的同盟会是西方式的政党,党员想当就当,组织严密性一般。比如阎锡山就是同盟会元老,但是为了生存,没少干过助纣为虐的事。这种两面三刀的人,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基本不会发生了。因为国民党变成了苏俄式政党,一切党员以孙中山为精神领袖。他不是皇帝,但相当于皇帝。反观北洋系,仍然是过时的老结构,各种土匪恶霸都能混进去,从内向外腐化了全北洋。这就导致北洋如果失败,就如同一栋大厦瞬间坍塌一样,而国民党如老树盘根,怎么吹都不倒。

袁世凯如果能多活几年,看到并了解苏俄式的政党后,估计他就不会称帝了……




第二、内讧

北洋系和国民党的内讧是反的,早期是国民党有内讧,北洋系相对比较团结;后来袁世凯病死,北洋系开始内讧,国民党因为党建的原因开始团结一致。而北洋系不团结,跟段祺瑞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北洋的溃败,段祺瑞个人难辞其咎。

他首先是挤兑袁世凯,关键时刻撂挑子,拒绝给袁世凯台阶下。后又和直系几个老伙计闹不和,引入张勋和张作霖先,帮着张作霖霸占东北。总之就是一步错,步步错,打破了北洋系的整体平衡。这一点也说明,北洋政府没有真正的政治家。在大政方略方面不如国民党……


Mer86


民国政府,无论是袁世凯北洋民国,还是蒋介石民国,可以说都是黑帮,就想着如何鱼肉人民,是流氓而没有政治。每个头头都想象袁世凯那样称帝,把全国年轻貌美的妇女拉上自己的龙床,再把江山传子传孙。自私自小的思想,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从没有当一回事。蒋介石北伐成功,靠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当时北伐军那么少,仅三年,就可以把貌似十分强大的北洋军阀,打了个摧枯拉朽,可见政治之重要。随后,蒋介石又做起了袁世凯的黄梁美梦,也还是三年,就被看似十分弱小的、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打了个落花流水,比北洋还惨。可见,天可欺、地可欺,人民不可欺!

今天,执政党,也应该牢记,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勿步北洋、蒋介石之后尘。要当干部不当官僚,要学伟人莫学小人。


安平144796971


一开始北洋政府就没想对付国民党,等他向对付的时候,国民党已经有能力对付他了!


袁世凯在的时候

在袁世凯时代,北洋政府牢牢控制了国家权,不仅是军队包括各实权部门几乎都是牢牢控制在袁世凯的手里,这个时候的国民党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在野党派,他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北洋政府,所以袁世凯没有必要将这个政党剿灭。

(袁世凯与手下的六镇军人)

最关键的是,袁世凯手下的六镇军人是当时国内最强大的一支军队。有他们在,不仅国民党威胁不到北洋政府,即便是其他势力,也没有能力威胁到北洋政府的统治。

袁世凯不在后

在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陷入分裂,六镇军人演化为各大军阀,他们谁都不服谁,开始了激烈的争权夺势。

别看六镇军人陷入分裂,其中任意一个军阀都 不是国民党能比的,因为国民党连个稳定的地盘都没有。这个时候,各大军阀在北洋政府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的不亦乐乎。而国民党只能作为在野党发出微弱的声音,由于没有军队,他们的声音难以引起北洋政府的注意,如果不是国民党推翻满清有功,估计就更没有存在感了。

(军阀混战时期)

黄埔军校的建立改变了一切

国民党虽然弱小,却在不断进步。

当黄埔军校的建立后,北洋政府想要剿灭国民党,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

悟空问答曾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国民党北伐成功,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北伐都是以失败告终?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建立了培养优秀军人的黄埔军校,所以不论他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或者是西方还是东方,不管在哪个方向,以黄埔军人为基础的国民党军队,作为当时中国国内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都必然会最终胜出。

(蒋介石检阅黄埔生)

黄埔军人与各大军阀有着本质的不同。

黄埔军校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向全中国招收拥有理想和抱负的有志青年。那个时候的黄埔军校不仅是军事机构,也是一个全国先进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青年们满怀理想从全国聚集到这里,每一个进入黄埔军校的人,心中都怀着自己认同的那个主义,所以黄埔军人知道为何而战,这让黄埔军人的士气、战斗意志远强于那些军阀的军队。

黄埔军人的优秀战斗力早在与陈炯明的战斗中,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时黄埔军人第一期刚结束培训,第二期才开学不久。就在这时,广东军阀陈炯明与国民党爆发冲突。

于是,黄埔军人联合其他军阀组成远征军讨伐陈炯明,在战斗中这些革命青年奋不顾身与敌军搏斗,虽然在战争中暴露了战斗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舍生忘死的精神,给那些军阀部队深深上了一课!

而在北伐的过程中,即便是以英勇善战著称的吴佩孚的军队也不是黄埔军的对手。

所以,当国民党有了黄埔军校这个培养优秀军人的机构后,北洋军阀再想剿灭国民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历史风暴


诚邀,如题。历史总是在变化的,就像国民党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都被人以“反动派”称呼,然而在1920左右,国民党确是当时中国的救星,因为彼时的中国还处于北洋政府控制之下,皖直奉势力相互敌对,大小军阀混战,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的国民党反对北洋军阀,自然是中国的革命力量。



那么北洋政府为什么没有把国民党政权扼杀在糟糠之中呢?

其实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是时北洋的直系,奉系,皖系占据了中国8成以上的土地和财富,各个手上都有30万大军,反观国民党,只有广西广东两省,北伐军队不过10万。兵力对比1比10,北洋政府可以说占尽了上风。


但是北洋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小编以为有二。

其一,北洋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北伐军

彼时的北伐军又称国名革命军,由于代表着进步的力量,同时北伐军中有不少共产党员作为政治工作,军队士气极高,战斗力也无可挑剔,据史料记载,当时北伐军先锋叶挺一个团,活生生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几个师,将士如此用命,焉能不胜?

其二,北洋军之间相互猜疑

不错,北洋军总体有百万大军,但是这些军队并不统一,被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掌握,相互之间并不支援,举个例子,北伐军攻打湖南的时候,张作霖就在北京冷眼旁观,没有一点动兵的意思。是以北伐军一个时间段面对的就是一个军阀,压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袁世凯称帝复辟,倒行逆施,最终使袁氏北洋走向末日。

北洋政府巅峰时期自然是袁世凯统治时,面对南方革命势力发动的“二次革命”,北洋政府很快将其镇压,攻占南京。随后南方诸省取消独立,服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由此控制长江流域。

但二次革命是袁氏北洋政府最后的巅峰期。袁世凯在结束军事行动后,把目光瞄向政治,比如修改约法、解散国会和取缔国民党一一实现,但其背后却是危机四伏,尤其是麾下坐大,冯国璋、段祺瑞、段芝贵等昔日的北洋大员逐渐与袁世凯渐行渐远。

袁世凯将国民党镇压下去后,国内再无可牵制他的势力,万般没想到,他复辟称帝,倒行逆施。不仅遭到北洋大员的反对,甚至引起全国讨伐,国民党、中华革命党、进步党和北洋系势力范围外的西南军人,虽然他们各有诉求,但走到一起,与袁世凯决裂。

袁氏北洋内部瓦解,在军事上无法取得胜利后,各地势力派纷纷独立。昔日强大的袁氏北洋如今走向末路,无法在组织起统一的中央政府。虽然北洋政府依然延续到1928年,到各自为政,中央政府如走马灯一般,是不可能有实力与国民党相抗衡。


五味社


成于兵不血刃,败于兵不血刃

我们都熟悉谭嗣同的那句话,诸国变法没有不流血的,中国变法留血便从我开始吧。同样的,诸国革命也没有不留血的,而辛亥革命恰恰就是一场没怎么流血的革命,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中国民国拥有了清朝所有领土的合法主权,避免了中国被列强分裂的命运。


但也因此,导致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派系林立,国民党就如同一个时刻想要篡位的千年老二,而老大北洋政府打也不是,杀也不是,犹犹豫豫之间只能越来越被动。其实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列强虎视眈眈这一因素,放到历朝历代,北洋军阀都是要和国民党来一场最后一战的,成者王侯败者寇,赢者通吃。

但清末的大环境,如果发生这样的最后一战,无论成败,中国人都将面对一个没有赢家的结局,而对于列强来说,则如同面对一个免费的自助午餐,只需要扶植下新疆、西藏、蒙古和东北的地方势力,乘势独立,中国就会沦为真正的殖民地,难逃被分裂的命运了。

或许是一念至此,北洋政府始终没挥下屠刀,而被国民党反手掏,走位,走位,鬼刀一开!难受!


瓦尔登的船夫


北洋政府在位16年,为什么没有成功剿灭国民党,反而最终被国民党推翻?

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中华民国总共38年的历史中,前面半段是北洋政府的16年首都在北京,后面半段是国民党政府的22年首都在南京和重庆,泾渭分明。按照传统的说法,北洋时期是军阀混战,国民党时期这是新军阀混战,也算贴切。

事实上,中华民国政府从来不曾是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即使是蒋介石的国民党也从未实现过全国统一。更何况,清末辛亥革命以来,本来就有两个法统,两套政府。

1911年,湖北武汉发生辛亥革命,迅速蔓延全国,南方各省纷纷独立的同时,需要一个完整统一的政权进行领导,用以对付咄咄逼人的清政府和北洋势力。于是南方各省的16名代表在南京开会,选出一个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真是世界上最搞笑的事,居然是16个人选总统,代议制民主什么时候成了寡头政体了。但是,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孙中山当总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逼袁世凯推翻清廷,因为同盟会和革命军实在没有力量,能保住武汉和南京就十分吃力了,根本不可能北伐消灭清廷。于是袁世凯推翻清廷后,成了名义上的新任大总统。

袁世凯当了总统,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孙中山当总统,当的是三权分立制度下独掌行政权的总统,袁世凯当的总统,则是议会内阁制下的虚位总统。总理谁来当?原来同盟会有后招。这个后招就是,同盟会这个革命党改编为国民党,成了议会制下的执政党,原本被安排当农林部长的宋教仁,要当总理!

宋教仁这个人,是宪政制度的专家,在中国,能与他掰一掰手腕的,只有他的湖南同乡杨度。可是杨度秉持的理念却是君主立宪制,如今隐居起来不问世事。宋教仁稀里糊涂的被暗杀了,有人说是袁世凯总统,也有人说是赵秉钧总理,还有人说是孙中山前总统,甚至还有人说他们合谋杀的。

反正,宋教仁一死,国民党就大分裂了。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全国16个国民党掌握的省,只有江西李烈钧支持,你可以说孙中山不得人心,也可以说独裁不得人心。可是袁世凯和孙中山不约而同的用“开明专制”之名,行专制独裁之实。袁世凯用加冕皇帝的方式让军阀们效忠自己,孙中山用摁手印宣誓的方式让革命者效忠自己。

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被镇压,孙中山在日本遭遇袁世凯暗杀,这是国民党差点被赶尽杀绝之际。不过,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袁世凯自以为统一中国,开始帝制自为,3年后一命呜呼,国民党开始复兴了。

袁世凯在位时,孙中山远远躲在国外,这时的北洋政府,是有力量控制全国的,但是军各地军阀的服从,只是表面性的,一旦侵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离开会和北洋政府闹翻。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奉系军阀张作霖,最强大时控制了除云贵和两广以外的所有地区,但控制范围越来越小,控制力越来越弱。此消彼长之下,国民党发动北伐,把这些旧军阀一扫而光,就是大势所趋了。

北洋政府无法剿灭国民党,说白了就是旧势力不可能战胜新势力,历史大势浩浩汤汤不可阻挡!


历史知事


北洋政府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内部四分五裂,派系林立,相互之间倾轧兼并,故无法统一思想共同消灭南方的国民党。国民党当时在南方虽然实力不强劲,但是声望高,民望大,故北洋军虽然进攻过国民党,但是最终以失败而终。国民革命军北伐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内部团结一致,战斗力强,且对北洋军阀采取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

北洋政府成立的大背景是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这里的“南”就是指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党,“北”就是指袁世凯控制的清朝疆域。因此北洋政府实质是北洋军阀与国民党妥协的产物,国民党虽然占地少,军队少但是合法存在的。北洋军阀都是袁世凯的手下,起源于晚清的天津小站练兵,共有六镇新军,北洋军阀首领大多数出自六镇新军。袁世凯与孙中山议和后,清朝将全部主权过续给中华民国,由于袁世凯实力强大,故成为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后来袁世凯复辟君主制,经历护国战争后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民国,不久死去。北洋政府内部开始分裂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别。

直系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为代表,控制江苏、江西、湖北三省,政治上亲英美两国,代表旧地主阶级,直系主张南北议和,反对武力统一南方。皖系以段祺瑞、徐树铮为代表,控制皖、鲁、沪、浙、闽、陕等省,政治上亲日本帝国,代表官僚资本阶级,皖系主张武力统一全国,坚持要消灭南方的革命党。奉系以张作霖、张学良为代表,控制东北三省,政治上亲日,奉系在直皖之争中保持中立,最后选择支持直系击败了皖系。

因此北洋政府中想消灭国民党的只有皖系,其他派系均以议和为主。皖系一方面出动军队攻击革命军,一方面与直系争夺势力范围。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皖系军阀进攻国民党,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发起护法战争,各地军阀名为护法,实则扩张地盘或者保护地盘,最终护法战争失败。1920年7月月,直系与皖系爆发战争,最终直系在奉系的支持下击败皖系,取得中央政府政权。1922年~1924年直系与奉系爆发战争,第一次直系胜,第二次奉系胜,从此北洋政府归奉系控制。1926年国民革命军发起北伐战争,先后击败了直系、奉系军阀,最终在形式上统一中国。


大秦铁鹰剑士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在袁世凯病逝以前,即1911年至1916年,北洋政府是最接近统一中国的一段时期。这段时间,南方的革命党人武装力量薄弱,内部派系林立,在北洋军阀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如果不是袁世凯称帝犯了众怒,导致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剿灭革命党是很有希望的。袁世凯病逝以后,北洋军阀分成了很多个派系,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奉系,直系和皖系外,还有卢永祥等自成一派的北洋军阀。虽然从表面上看,北洋军阀的总兵力对南方国民党一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因为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各怀鬼胎,非但不联合对革命党人作战,他们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统治权,还互相攻击,这样的结果就给了南方国民党人喘息和发展的时间,最终导致1927年被国民党北伐军击败。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国民党从字面上统一了中国。为什么说是从字面上统一全中国呢?因为当时中国还有将近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表面上服从中央的管辖,实际上还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地方行政系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