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什么都改姓了?

极略咨询


很多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当年人数众多的八旗姓氏,现在都变得非常罕见,甚至销声匿迹。这是因为在清朝灭亡后,很多人都改了姓氏,就连代表清朝皇室的爱新觉罗,大部分也都改了姓。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八旗出身的明星,他们的姓氏都是改动后的姓氏。其实不仅是满清的贵族们在满清灭亡后改了姓,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时候,前一个王朝的皇族都会大量的改姓。改姓几乎成为了王朝灭亡之后的一种风潮,宋朝灭亡的时候,大量赵姓皇族都改姓,明朝灭亡的时候,大量的朱姓改了姓。


宋朝和明朝灭亡的时候,都伴随着清洗和屠杀,因此这些人都改了姓。清朝亡国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大的骚乱,亡国后的溥仪还被允许住在了紫禁城一段时间,成立了逊清小朝廷。在逊清小朝廷时期,清朝遗老大部分都没有改姓,他们不仅没有改姓,还组成了旗人团体。旗人团体在当时甚至起到了一定的政治作用,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结果好景不长,袁世凯去世后,中原地区大乱,逊清小朝廷也被冯玉祥推翻了。旗人们失去了依靠,只能自谋生计。在清朝没有灭亡之前,旗人们的地位都比较高,平常有清政府给钱花,个个都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到了清朝灭亡后,特别是逊清小朝廷关门之后,这些旗人就没了生活依靠,只能靠着变卖家产为生。家产卖着卖着就没有了,一些旗人也就混到了社会的底层。


有钱有势的旗人还能勉强撑起来王爷贝勒的架子,没有钱的旗人只能去做工了。在辛亥革命后,由于清朝末年腐败的影响,很多人对旗人都是带着有色的眼睛的,这些旗人想要像普通人一样工作显然是不容易的。为了生计,一些底层的旗人只能改头换面,给自己改了姓氏。爱新觉罗改成了金姓和启姓,金巧巧就是爱新觉罗的后人,那拉氏改成了那和叶,那英就属于那拉氏的后人,钮咕噜改成了郎和钮,朗朗就是钮咕噜的后人。

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溥仪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一些旗人也跟随着溥仪到了东北。溥仪在抗战后声誉扫地,其他满清贵族也受到了影响。由于溥仪给日本人当傀儡的影响,当年的贵族姓氏,在抗战后变成了让人侧目的姓氏。抗战结束后,旗人开始了第二波改姓的浪潮,这时候改姓的很多是社会上层的旗人,他们改姓的时候遵照之前改姓的先例,旗人的姓氏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一个姓氏大部分改成了两到三个汉族姓氏中去。


在改姓潮流过后,爱新觉罗的姓氏人数所剩无几,同溥仪关系比较远的人几乎都改了姓氏,保留爱新觉罗姓氏的人大部分都是溥仪的近亲。在现在爱新觉罗的后裔已经有三四十万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北京和沈阳两地,当地的金姓人多是当年的皇族后裔。


篱上青


细究大清皇族爱新觉罗氏的历史起源,就会发现爱新觉罗氏为赵宋后人并不是捏造历史的无稽之谈。

靖康之耻的始末

早在1127年,靖康之变时,金南下攻取北宋首都致使北宋灭亡。那时金军不但将北宋京城洗劫一空,还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以及朝廷官员等。

浩浩荡荡三千余北宋俘虏被金军押往金国,最终徽钦二宗及其他宋俘被金帝关押于五国城,也就是现今黑龙江省依兰县。

这么一大群人在五国城生活了几十年,甚至有些赵宋皇族在五国城生活了几世几代,那么他们的后代会不会有可能就是大清爱新觉罗一氏呢?

经历史考证,现在多数认为爱新觉罗氏起源于宁古塔旧城,也就是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

我们来想,既然两地距离如此之近,且被幽禁在这儿的赵宋皇族人数不在少数。在各种人际交往,婚配嫁娶的过程中,赵宋人士与金国本地人士甚至金国皇族婚配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清朝鼎盛时,满族人昭连曾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中写道:


“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使亡国后,其后裔也没有遭到酷毒。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

董鄂氏考察族谱发现自己祖先竟然是宋英宗的后裔,可见在那时,北宋被俘皇族和金国当地人士联姻大有人在。因此不能轻易排除爱新觉罗氏为赵宋后人的可能。

《啸亭杂录》卷4中说:

“五国城在今白都纳地方。乾隆中,副都统绰克托筑域,掘得宋徽宗所书鹰轴,用紫檀匣盛。千余年,墨迹如新。又获古瓷数千件。因得碑碣,录徽宗晚年日记,尚可得其崖略。云于天会十三年寄迹于此,业经数载。始知金时五国城即此地也。”

书中说的“五国城”正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人被囚禁之地。

宋徽宗是一个在书画方面有极高造诣的人,他的书轴和日记经历史学家考察认为,也可能是爱新觉罗氏与赵宋皇族有关系的一个证据。



换一个思考角度,我们从语言变化着手。 女真文,满学,清史的专家金启孮先生从父亲金光平口中得知:

“满洲人初读汉字,每不能发正确之音,如称‘道路’之‘道’,曰‘多罗’(切音);称桃李之‘桃’曰‘托罗’。若以此规律推之,则‘赵姓’之‘赵’实可发音为‘觉罗’。‘觉罗’者即满洲人读‘赵’字之讹音。”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很可能是因为爱新觉罗氏为赵宋后人,才会让自己的姓氏有“赵”姓的踪迹。

且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3中也说:

“三姓中有民觉罗。国初之黒津秀而黠者来投,因编为旗。其人以国家有民公之封,因自名为民觉罗。黑津乃‘徽’、‘钦’二字讹音也。在三姓东三千里外散处,至东海边。以鱼为生,即以鱼为衣,故曰:‘鱼皮笪子’,或谓‘黑津笪子’名异而实同也……余内弟左子恕宜,任伯都纳巡检,知之最详。为余言之。”

满清大姓中竟有宋徽宗宋钦宗名字的讹音,使爱新觉罗氏为赵宋后人的说法更为可信了。

爱新觉罗后裔都改成了什么姓氏?

后来,爱新觉罗皇氏在满清灭亡后进行了一次改名热潮。他们都改了什么姓呢?从当今许多满清贵族后裔的姓氏中可以探寻一二。

其实明星佟大为的姓氏就改自八大姓氏中的“佟佳氏”,她的妻子和“国民闺女”关晓彤一样,其实也是个是个实打实的满清贵族。“关”姓改自原来的满清贵族八大姓之一——瓜尔佳氏。

“那”姓在如今也并不多见,大家可能想到了,那位唱歌超级霸气的歌手——那英。没错,她也是满清贵族后裔,那姓源自“那拉”。

主演诸多爆火电影的吴京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曾坦言,“吴”姓其实源自满洲八大姓中的乌雅氏。原来他也是贵族后裔,甚至祖上有过许多武科状元。

著名钢琴家朗朗,这个姓本身就非常少见。其实“郎”姓是经钮祜禄氏改来的。

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满洲八大姓氏及所改姓氏,分别是:


(佟佳氏)改为仝、佟,(瓜尔佳氏)改为关,(马佳氏)改为马,(索绰罗氏)改为索。

(赫舍里氏)改为赫,(富察氏)改为富,(那拉氏)改为那,(钮祜禄氏)改为郎。

这些满清贵族后裔如今也是名利兼有,但这与他们努力是分不开的。

满清贵族为什么要改姓?

若深入探究,当时满清贵族为何要纷纷改姓呢?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要放在第一位的。

众所周知,满清入关后,满族语言在汉族语言影响之下实际上弱化许多。

汉族人氏众多且汉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一般文化与汉族文化碰撞的结果都是,被汉族文化同化与之融为一体。

当时的满清贵族也许正是受汉族文化影响,便将姓氏改为或者是简化为与之有关的汉族姓氏。


再加上满清灭亡后,那些剩下来的满清贵族目睹过大清的堕落与消亡,极有可能心灰意冷将自己原本的姓氏改为如今我们所知的姓氏。

除去这些可能性极大的原因还有许多细小的因素。当过去的泱泱大国支离破碎之时,剩下的贵族们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最好便是改姓。

其实,除了改姓的这些人,也有些满清贵族以自己原本的姓氏为荣。著名画家爱新觉罗·紫薇就是其中一个,她喜欢且承认自己的姓氏。


史之策


辛亥革命之时,预感到即将灭亡的满清权贵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怕中华民族向他们报当年他们祖先对中华犯下的罪孽,更怕会想他们当年对待国人一样展开屠杀,所以,在革命发生以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想到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恰好这几百年的满清统治之下,满人和汉人的文明相互融合,加上大家本来就长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改汉姓是个最好的选择,于是大家都开始改汉姓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以德报怨却是华夏民族之美德,汉人根本不会像一个野蛮的种族一样对另一个种族展开大屠杀。

除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老百姓对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的八旗贵族们实在是积怨已久做了些事外,(这些导演英达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过这个为何要把满族姓氏改成汉姓的原因。节目中是这样说的,满清一灭亡,皇亲贵族们只要一出现,就会被百姓拿着棍子追着打,被追着打的皇亲们,被打的没法了,一边跑一边喊,我是汉族人,不是满族人,打倒皇帝。被打多了干脆就把姓给改了。)

民国甚至连皇帝都给养的好好的。让他住在紫禁城里,以外国君主之礼仪对待(可惜的是,这位小皇帝做梦做到想复辟,自己犯了傻,被赶出宫去,最后去换了祖宗)


以至于到了现在,很多人都能拿着爱新觉罗的姓氏出来自称有高贵血统的皇族了。这也是他们当初所没想到的吧……


关河南望


记得有一首关于改姓的打油诗,即满族改姓始清末,爱新觉罗改的多:金肇罗德洪依海,文满华隆景章和。这首打油诗说的是满族皇族爱新觉罗改姓的情况,即仅爱新觉罗姓氏,改的汉姓就有十四个,当然,还不止这些,还有钟、艾、尤等姓氏。

其实,满族改姓并非是在清末才开始,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开始出现,如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对满姓简称汉姓极为不满:

“竟有将本姓弃置、而习于汉话,如钮钴禄姓,竟呼为郎姓者。姓氏乃旗人根本,甚关紧要,今若不整顿,必致各忘本姓而不知。”(《清高宗实录》卷六百十四)

而当时之所以如此,正如乾隆自己所说,“习于汉话”,出于方便,将复杂的满姓简化为汉姓。清朝灭亡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满族改姓就更加普遍。爱新觉罗氏所改姓氏,大致如前所述。

改姓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其一,取满族老姓第一音节发音或者是谐音作为汉姓;

其二,用满族老姓的汉语意思作为汉姓,如“爱新觉罗”汉语是“金”的意思,所以有部分就改为金姓;

其三,是以皇族字辈为姓氏,在清末大概处于毓、恒、启、焘及之后的数代,所以有直接省去姓氏,以姓名为姓氏,如启功,自称姓启名功;

启功先生,和亲王弘昼后裔

其四,以聚居地来改姓,不同地区的爱新觉罗姓氏可能改为不同的汉姓,如北京等地多改为金、罗等姓,沈阳多为肇、德等姓,辽阳多为海姓。


楚邾


近些年来,原本已经销声匿迹的爱新觉罗又开始重现人间。

比如说,有一个叫爱新觉罗·恒绍的人,自称是乾隆的七世孙,靠着一本从号称是宫廷秘方是书卖药,成为了亿万富翁。大概是为了感谢祖先给他带来的财富,爱新觉罗·恒绍经常穿着龙袍祭祖。



1912年,清朝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至此爱心觉罗统治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虽然当时的溥仪依旧还保留着皇帝的尊号,仍旧住着紫禁城,但也是好景不长,冯玉祥1924年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溥仪扫地出门。



一时间,努尔哈赤的子孙们成为宛如丧家之犬一般。曾经给他们带来无上尊容的“爱新觉罗”这个名头,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

一听到是爱新觉罗,满大街的人往往会对他们投来鄙视和看不起的眼神,工作不好找不说,有些商家甚至连东西都不卖给他们。

更有甚者,一些革命军只要一看到是爱新觉罗的就是一顿杀。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数的爱新觉罗纷纷改成汉姓了。新的姓氏以金姓最多,其次还有赵和肇接下来是罗、艾、姜汉族姓氏。

为什么金姓和姓赵最多?

有种说法是在满语中,爱新就是金的意思,觉罗就是姓氏的意思,爱新觉罗本意就是姓金的人。

当然也有这么一种说法 爱新觉罗其实是宋徽宗的后裔,觉罗其实是满语中姓赵的意思。为了掩人耳目,觉罗们又在前面加上了爱新(金)。



近些年来,爱新觉罗又开始冒头,本为开头便已经说过。

但是也有像启功这样的人,并不标榜自己是爱新觉罗,而是自称“姓启名功”。


启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同时也是雍正的后裔,具体来说是是雍正儿子弘昼的后裔。有人曾给启功写信,信封上写着爱新觉罗·启功这样的字眼,启功非常的时候生气。


小镇月明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族的姓氏,这个姓氏原来只是部族身份的象征。后来随着清军入关,清朝的建立,才逐渐发展成皇族的姓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出于各种考虑,纷纷改名易姓,许多皇族后裔改姓为“金、肇、赵、罗、艾、姜”等汉族姓氏。

根据《皇朝通志》记载,满族的姓氏共有六百七十多个,其中氏的来源各有不同,有以地名为姓氏的,例如宁古塔氏、董鄂氏、钮钴禄氏,也有以部族为姓氏的,例如完颜氏、纳拉式、尼玛察氏,另外还有赐姓以及更改的姓氏等,可谓姓氏庞杂,数不胜数。

到了乾隆中后期,满族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使用汉语,满语也渐趋衰落,许多满族人开始改用汉族姓氏,例如富察氏就常用富、傅、李等汉姓。

“爱新觉罗”姓氏中,“爱新”是满文“aisin”的音译,汉语中的意思是“金”,爱新觉罗后裔中以金为姓的,实际上源自“爱新”。例如研究满族和女真历史文化的金启孮先生,原名就是爱新觉罗·启孮。

清朝皇室为了区别血缘关系的远近,规定了凡是显祖宣皇帝之下的嫡派子孙,称为宗室。皇帝的伯叔兄弟后裔称为觉罗。其中宗室之中,又有分“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所谓近支宗室,指的是皇帝直系本支,当朝皇帝兄弟的子女,也算是近支,其余宗室,则是远支。

清室还规定了,皇族的辈分按“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字辈排列,字辈之中,还有分是否带偏旁的,例如奕字辈,通常带“言”字旁,载字辈,带三点水,毓字辈带“山”字旁,都算是近支宗室。例如奕劻,虽然是奕字辈,但没有带“言”字旁,就不算是最近支的宗室了。

所以爱新觉罗后裔中,以金为姓氏的通常是近支宗室,而以肇(赵)为姓的,多为觉罗,属远支宗室。

除了常见的金、肇、赵等汉姓外,随着历史的发展,爱新觉罗后裔的姓氏之中,也有以父祖的名字,或其同音、谐音字为姓氏的。

根据《满族的姓氏》中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中有叫伊勒图善的,他的后世子孙中便以“伊”为姓,至今未改。又如康熙的后裔中,有因“奕”和“易”同音而改姓易的。

清朝灭亡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满清皇族后裔也流落各方,追根溯源,满族后裔之中有以姓“爱新觉罗”为荣的,也有人不愿提及。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爱新觉罗的后裔,算起来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孙,然而启功先生淡泊名利,宣称“不吃祖宗饭,不做八旗子弟”,对外也称自己姓启名功,不愿以皇族后裔的名头来标榜自己。他的书法落款也都是启功,就像书圣王羲之,不愿以琅琊王的后裔来标榜自己一样,而是以自己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来赢得世人的认可。


煮酒君


这不过是一种王朝鼎革之时的习惯而已。

举一个结果比较喜感的例子。

大家如果对元灭宋比较感兴趣的话,可能听说过蒲寿庚这个名字。这个人在南宋当的是泉州市舶司的提举。所谓市舶司,其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海关。而南宋当时地小民穷,靠着泉州的海贸收点关税。蒲寿庚借着自己的职位收拢了大笔的财富。

然而,他最终背叛了赵宋的天下,投降了元朝,并且还派他的儿子蒲师文把逃亡泉州的数千名南宋宗室子弟和不愿投降元朝的数万泉州人尽数杀害。

其中有几个南宋宗室逃到了晋江,为了避免杀身之祸,改姓吴。



而清朝覆灭,爱新觉罗改姓金和改姓启,最大原因也不过是想躲避杀身之祸罢了。

继续说这个蒲寿庚,此人卖宋投元,在元朝作威作福,但百年之后,元朝被朱元璋打的溃不成军。蒲寿庚的后人意图故计重施,卖了元朝投降明朝。可惜,元朝战斗力还没降到5,蒲寿庚家族被连根拔起,泉州城内发生针对色目人的大屠杀。

最搞笑的结果来了,蒲寿庚后人也逃到了晋江,也改姓吴。


至今,晋江安海星塔村里仍然有“生吴卒赵”的传统,也就是活着的时候姓吴,死后改姓赵。相当于恢复旧姓。

其实在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姓爱新觉罗的明星或者名人出现在媒体上。比如爱新觉罗·启功。以前他就是叫启功,不带爱新觉罗这个姓的。



还有爱新觉罗·启星,大家搜索这个人名,得到的新闻结果大多是什么皇族气质、格格啊之类的。说白了就是吸睛而已。

所以,改姓与恢复旧姓,都是生存的手段而已。毕竟人只有活着,这世界才有意义。


王斌兔斯基


说到“爱新觉罗氏”,我们都知道这是清朝皇族的姓氏,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努尔哈赤时期,爱新觉罗只能表明你的部族身份,直到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才作为姓氏存在。

清朝灭亡后很多皇室成员出于各种考虑纷纷改姓,很多皇族都改姓金”“艾”或者“肇”“罗”,当然也有改为汉姓的,比如“赵”等。还有一些皇室子孙甚至弃姓不用,最出名的就是书法家启功先生,他自己说“姓启名功”,从来没有姓过爱新觉罗。

到了今天,随着那段历史逐渐远去,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不再讳莫如深,很多人纷纷恢复了爱新觉罗的姓氏,因为这个姓氏的特殊性总能引来很多人的关注。

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在皇太极时期,爱新觉罗氏只有100人左右,随着不断繁衍,皇族人数呈几何数增长,到了雍正时期已经超过了1000人,而到1936年修《爱新觉罗宗谱》时,如果从努尔哈赤曾祖这一支开始算,爱新觉罗氏远近支总数超过了14万人。

而且这些皇室散落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据推算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四十万,所以所谓的“皇族”或许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比如前男足国家队成员肇俊哲,在清朝就是标准的“阿哥”。


一点点历史


因为朕的大清已经亡了!

1912年3月12日,清朝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持续了276年的清王朝宣告灭亡。

清朝灭亡,爱新觉罗家族并没有沦为宋朝和明朝皇族的悲惨命运,而新生的民国政权也没有对爱新觉罗家族赶尽杀绝。不仅如此,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还答应让溥仪继续作为皇帝住在紫禁城,民国政府每年拨付400万两白银以作日常之用。

可以说,爱新觉罗受到的待遇,太人道了。

辛亥革命虽然看起来不温不火,和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革命烈度完全不能相比,但是却让人民从此觉醒,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皇帝一夜之间没有了市场。

所以,如果溥仪等皇族本本分分,和民国政府相安无事,倒也不失为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好景不长,1917年,府院之争,段祺瑞引来徐州军阀张勋进京驱逐黎元洪,结果张勋来了个12天的复辟,把溥仪也拉下了水。

然而好景又不长,1924年直奉战争,冯玉祥阵前倒戈,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

然而,冯玉祥拿枪指着溥仪脑门,也没有干掉他,这给了他偷渡到东北,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的机会。

民国对于爱新觉罗家族,真的是仁至义尽了。

但是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作威作福几百年,干的什么事,老百姓不会忘记。

所以,爱新觉罗家族的遗老遗少们,最怕的就是老百姓的报复,因为今夕不同往日,爱新觉罗再也不是皇族,而是平民了,昔日的以下犯上成了平民之间的纠纷。

所以,在人民的包围之下,爱新觉罗家族是焦虑的,恐惧的。而告别焦虑和恐惧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站着死,一个是跪着生。

站着死很容易,但是他们不想死,所以只能跪着生,改名换姓重新做人。中国俗语说得好:“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而这一次,这些遗老遗少们来了个能屈能伸。

所以,很多人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得很好。善良的国人虽然没有忘记仇恨,但是也没有冤冤相报。只是给予了昔日的皇族深深的鄙视。

而在这些皇族改名换姓后,这些鄙视也没有了任何作用。

今天,清宫剧大行其道,还有爱新觉罗州迪这样的人借着爱新觉罗的名号招摇撞骗,都说明了昔日皇族再次沉渣泛起。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个社会怎么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个人拙见,清朝灭亡以后。爱新觉罗氏做为前朝皇姓。在生活起居上,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比方说,以前你是皇亲贵胄,没人敢惹。现在碰上的其他人,只要一听说你是爱新觉罗氏,就会对你,另眼相看。国人的习惯,捧人有,踩人无!

还有一些爱新觉罗氏的旁系子孙!因为他觉得是当权的时候没有得到好处,而大清灭亡之后,却得到一连串的坏处?不如改个姓氏来的简单!

满族对于姓氏的传承并不是非常看重。他们的姓氏更代表着一种身份。比方说所谓的叶赫那拉氏!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是有叫光荣的历史显赫的地位。彰显身份地位的一种,标签。而不是文化传承的一种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