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本來實力最強,又讓元朝聞風喪膽,為何最終敗給朱元璋?

歷史一書生


陳友諒生於亂世,出身貧寒,但是他卻不甘平庸,投奔了當時的起義軍,因為其本人心機非常的重,在對外作戰時屢立戰功,經常出奇謀大破敵軍,很快便得到了起義軍首領徐壽輝的重用。



後來徐壽輝手下將領倪文俊叛變,陳友諒從趁機殺了倪文俊,並且吞併了他的軍隊。之後,陳友諒開始攻城略地,可謂是戰無不勝,收取了大量的地盤。野心大漲的陳友諒更是將自己的舊主徐壽輝殺死,自己稱帝。

這個時候天下三分之一的領土都落在了陳友諒的手中,他跟另一位軍閥朱元璋的矛盾衝突也開始逐漸增加。

最終陳友諒敗給了朱元璋,最強大的軍閥陳友諒成為了朱元璋成功路上的一塊墊腳石。



同樣是出身於社會底層,為什麼佔據了極大優勢的陳友諒反而會敗給朱元璋那?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一、陳友諒本人太過陰險毒辣,對待身邊的人從來太過狠毒。他先是投靠倪文俊,後來見有利可圖便把倪文俊殺了,之後對待徐壽輝也是如此,而且絲毫不加以掩飾,在大權在握之時可以說狂妄到了極點,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就算對待部下也是非常的心狠,毫無半點仁義之心。

反觀朱元璋,朱元璋可以說比陳友諒好了很多,雖然他到建立明朝後,非常的暴虐,可是起兵前期,朱元璋完全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他的部下也都十分的忠於他。

舉幾個例子,朱元璋出身於紅巾軍,有一次紅巾軍起內訌,郭子興被捉住了,朱元璋聽到消息立馬率兵營救,有很多人勸他別去,朱元璋卻說,郭將軍對我有大恩,他有難我又怎能不前去搭救。

朱元璋出自郭子興帳下,後來脫離出去,自己拉起了一支隊伍。可是郭子興一來,朱元璋立刻交出兵權。



這些事情一傳出去,為朱元璋爭得了很好的聲望和榮譽,再與陳友諒一對比,朱元璋更是仁義的代表了。

二、在朱元璋與陳友諒交戰時,陳友諒犯了好幾個戰略錯誤。

陳友諒的實力強過朱元璋,不論是軍事實力,還是佔領的地盤都遠勝於朱元璋,但是在跟朱元璋的交戰中多次出現失誤,最終導致了失敗。

1360年陳友諒先是仗著自己實力強,率軍進攻應天府,朱元璋設計讓康茂才寫信引誘陳友諒進入朱元璋的包圍圈,陳友諒率兵剛剛趕到,就被朱元璋的伏兵偷襲,陳友諒大敗,朱元璋趁勢佔領了數座城池。

之後數年,朱元璋接連攻佔陳友諒的地盤,1363年率領大軍六十萬,進攻南昌,三個月後朱元璋率軍趕到,陳友諒在鄱陽湖跟朱元璋相遇,雙方開始了大戰,陳友諒的軍船十分龐大,以鐵索聯合鉅艦擺出陣勢,朱元璋不是對手,後來颳起了東南風,朱元璋下令用火燒艦船,陳友諒損失慘重,而朱元璋的船隻都是小型的輕便船隻,運行速度極快,以此沒有什麼損失。



之後數日,陳友諒接連損兵折將,萌生退軍念頭,但朱元璋卻早已斷其後路,陳友諒部下更是有很多人投降朱元璋,陳友諒沒有辦法,只能強行突圍,損失極其慘重,陳友諒本人也在突圍過程中中箭身亡。

自此陳友諒的軍隊就已經不值一提,他的兒子即位之後,沒多久便投降了朱元璋,陳友諒勢力徹底失敗。

陳友諒的失敗,一來是因為他本人的狠毒,就算是對他有恩的人,為他立下大功的人,陳友諒也是想殺就殺,時間一長人心就散了,他的部下也都擔驚受怕,有很多人都向敵人投降,朱元璋其實也殺過很多人,但那時在天下平定之後,在前期朱元璋可以說是將自己偽裝成了一個非常仁義的人,為他爭取到了聲望和民心。

二來就是他在跟朱元璋的作戰中,出現了好幾次的戰略失誤,最終導致了其優勢消失,被朱元璋所消滅。



歸根結底,陳友諒比起朱元璋還是差了太多,朱元璋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甚至於城府都比陳友諒要強的多。最終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歷史如酒


創業初期,陳友諒就把陰險狠毒表露無遺,居然謀害了管理層同事趙普勝和殺了領導徐壽輝,這樣造成的後果是身邊的人才都溜到對手朱元璋那裡了,譬如丁普郎和傅友德。而朱元璋卻正好相反,到處網羅人才為己用。

朱元璋聽從謀士九字真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就是說朱元璋不斷積蓄實力,先保持低調,儘量不讓自己成為元朝的目標,這樣才有機會先壯大自己的力量。而陳友諒卻相反,謀害了領導後自己直接篡位稱王。

最後就是在戰場上的失策,和朱元璋鄱陽湖大戰時,把戰船用鐵鏈連起來,給朱元璋火攻創造了方便而造成了敗亡。

總結起來,陳友諒殺領導心腸雖黑,卻忘記了糊一層仁義道德,導致失去民心;麵皮不夠厚,在實力沒有足夠大時,不懂得與元朝虛與委蛇;不讀書,尤其是當年的暢銷書《三國演義》,所以步了曹操後塵,遭遇火攻之敗。


微事笑評


陳友諒與朱重八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前者為了自己內心的野心,可以做出任何違背常倫的事情。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時期,孔孟之道是廣大社會所推崇的。所認可的。陳友諒恰巧就與之相反。我想就算是他取得了勝利,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冉魏政權一樣,都是曇花一現吧。他只是適合當將軍。朱重八就不一樣了。雖與陳友諒一樣出身貧寒。老朱在經歷過這麼多年磨礪之後。變得很穩,他知道要想取得天下。要忍常人所不能惹,老朱身邊的謀士,李善長。對老朱說了十二金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使得老朱有了奪取天下的實力。陳友諒獨斷專行,朱元璋虛心接受謀士的主意?這才是老朱取得天下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