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金山位於山東省鉅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南枕禹梁山(紅土山),東有高平山,北鄰白馬山,西為平原。金山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公里,海拔高度133米。金山屬泰山餘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上。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漢昭帝始元二年漢昌邑王劉賀鑿墓於金山,鑿墓時挖出金子,稱此山為金山。春秋末著名政治家、商業鼻祖范蠡,稱金山為“天下之中第一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金山歷史悠久,景色秀麗,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濤宜人,金秋牡丹飄香,隆冬雪滿枝頭。麒麟洞、龍虎洞、金牛洞、玉兔洞等多處天然溶洞與聖母泉、神水泉等多處泉水遙相呼映。當年,劉鄧大軍在此洞指揮過著名的羊山戰役。歷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墨寶。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近年來,當地政府在尊重歷史景觀的前提下恢復了中華道觀、金山寺等大型古建築群,建設了金山水城、釣魚池、放生池、日月泉、民族風情園、旅遊池、瑤池、野生牡丹區、麒麟文化園等,金山,名勝眾多,風景秀麗,已成為集休閒、娛樂、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區。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穿過“秦王避暑洞”門樓,不遠就是 “金山大洞”,門西側,立有“鉅野金山崖墓”石碑。據碑文介紹,鉅野金山崖墓俗稱“金山大洞”,是西漢後昌邑王劉賀的廢冢。傳說李世民曾在此避暑,故有“秦王避暑洞”之名。也有說法認為秦始皇東巡路過此處,在此洞中避暑,故有“秦皇避暑宮”、“清涼洞”等多種稱謂。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昌邑王劉賀鑿墓的時候,從裡面挖出了一條白蛇和一隻白兔,術士認為是不祥之兆。正在猶豫不定時,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乘著鶴從南方飛來,用手往東一指說:“向東向東再向東,東面有個黑窟窿。”言罷而逝。人們恍然大悟,把墓穴往東移了三個洞口的寬度。壁上刻有一首詩述此事:“漢帝鑿墓此山中,但悲不見洞穴成。跨鶴仙人指迷津,向東向東再向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墓門前兩側各闢一車馬室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墓向正南,由明道、側室、耳室及主室組成。正面和明道兩側石壁上,現存宋朝以來的刻石45塊,其中年號清晰的27塊。文字以題記、記事居多,亦有散文、歌賦。其內容多為秦始皇避暑傳說、禮佛記事、金山四時風景、遊覽抒懷、樂水樂山等。石刻詩文的書法,大都出於朝野名士和地方名流之手。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金山大洞背風朝陽,香火旺盛時,煙霧如雲;雨後乍晴時,晨霧暮靄穿射而入,大洞水氣蒸騰,煙霧繚繞,猶如置身雲霞縹緲的仙境,鉅野古八景之一的“秦洞雲霞”便因此得名。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進入崖墓明道,是“洞天福地”的門樓,崖墓總長89.80米,最寬處28米(含東西側室),明道長63.3米,道壁最高處15米。東側室長13.9米,寬3.2米,高2.6米。現存2尊高約90釐米,元代所造的石佛像。雕刻精細,造型美觀;西側室長9.3米,寬3.1米,高2.6米。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大洞正門上方是金大定三年皇帝御賜落款的“敕刻大明禪院”,禪院盡頭是石鑿的劉賀墓室。道長15.9米,寬2.4米,高1.85米。棺槨主室長10.6米,寬6.7米,高2.35米。在放劉賀遺體的地方,現在造了一個碩大的臥佛,金碧輝煌。宋元符元年在此興建寺廟,歷經金、元、明、清,香火久經不衰。清咸豐十一年一場大火把金山的所有建築焚燒殆盡。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劉賀僅當了27天皇帝就被貶回了昌邑國,淪為庶民。10年後被封為海昏侯, 3年後病故,葬在了江西南昌。從此,這裡也就成了劉賀的廢冢。現在大洞主室高出洞底七八十釐米而無臺階,耳室尚欠完美,似未建成狀。

泰山、嶧山的姊妹山----鉅野縣金山

秦始皇於公元前246年東封泰山,路過朝拜此山。此山當時叫龜山,龜山之南尚有蛇山,龜蛇得水可得天下。秦始皇為保帝王之位派人挖龜腦、斬蛇腰,破壞風水。但風水未破徹底,遂出漢劉邦滅亡秦始皇,一統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