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楊廣有血緣關係嗎?為什麼李世民不肯傳位給楊妃的生子李恪?

一笑春風萬兩金


李世民是隋煬帝楊廣的表侄,有血緣關係。不存在李世民不肯傳位李恪,實際上,李世民非常喜歡李恪,很想改立李恪為皇太子,但是在長孫無忌的反對下,此事不了了之。



李世民與楊廣的關係

隋煬帝楊廣的母親獨孤伽羅,與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姓名不詳),都是獨孤信的女兒。也就是說李淵和楊廣是姨表兄弟,李世民是楊廣的表侄,他們身上都流著獨孤信的血。

楊妃姓名不詳,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說,李世民與楊妃實際上也有血緣關係,遠房表親。

李恪為什麼不能即位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李世民認為李恪“英果類我”,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李恪與李治:“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李恪在當時的賢名,天下共知,《舊唐書》和《新唐書》也都稱李恪“最賢”。那麼,既然全天下的人都這麼認為,而且父親李世民也認為他最像自己,為什麼不立李恪做太子呢?原因有如下幾點:

1.母親楊妃的身份

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一個亡國之君的後代。就因為這個身份,很多大臣反對立李恪,理由就是李恪身上有隋煬帝的血統,立他為嗣君,大唐的江山不是變相被隋侵蝕了嗎?

其實這個理由很牽強,古人看血統,從來不以女人的血緣關係為準。不過,大唐確實從隋朝手上搶來,這個問題多少有點敏感。反對派生拉硬扯,用上這個理由,你明知是“歪嘴公說理”,但還沒辦法辯解。


2.長孫無忌的反對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承乾、李泰、李治的親舅舅。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分量極重,是李世民未來託付政權的理想人選。

長孫無忌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選是李治,自己的親外甥。不光是親外甥,李治的性格軟弱,將來當皇帝,更容易對付。所以,他連強悍的親外甥李泰都容不下。

既然如此,長孫無忌怎麼可能容許李恪染指太子之位?這也為李恪受長孫無忌迫害致死打下伏筆。


3.時機不好

李世民想改立李恪為太子時,李治已經坐穩了太子之位。廢掉李承乾後,在長孫無忌等大臣的力主下,李世民囚禁了李泰,立李治為太子。

應該說,李世民在這件事考慮不周全,目光完全放在了李泰和李治身上。當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他才感覺到,這個過於柔弱的兒子,恐怕將來難以承擔大任,這才想起來他還有個“英果類我”的兒子李恪。

這個時候他想再行廢立,說實話難度很大,廢立太子牽涉面太大。已經廢了一次太子,李世民已經心力憔悴,再行廢立,還不知道鬧出多少父子間撕破臉的悲劇,又有多少大臣為之丟官舍命,不敢想象!


所以,當長孫無忌表示反對後,李世民再也沒有這個勇氣堅持更換太子了!

李治登基後,恰恰如李世民擔憂的那樣,柔弱得不像話,長孫無忌擅權,李恪受迫害致死,最後還把大唐江山白送給一個女人。要是李世民知道這個結果,打死也要換上李恪!


尋根拜祖




李楊兩家,實在有說不清的絲絲縷縷。當年北周美男大司馬獨孤信所生七女,個個美若天仙。望族豪傑,無不想攀親獨孤。



李淵之父李昞,出生豪門世家,高貴儒雅,深得獨孤家四女獨孤敏,小女獨孤佳的喜歡,兩人同時愛上李昞,李昞又不能同娶姐妹花,娶一人又恐傷了另一人。



獨孤佳聰慧過人,美豔絕倫,大有其父獨孤信風範。雖然李昞痴愛獨孤佳,還是在雙雙長輩的主持下,姐姐獨孤敏嫁給了李昞。就在他們大婚的前三天,看著心愛的人已成陌路,獨孤佳傷心欲絕,牡丹花下私約李昞,把自己的初夜給了心上人。



一年後,獨孤佳嫁給楊堅,楊堅是個胸懷大志的人,打下隋朝江山,為了事業,少了兒女情長。本來對李昞情有獨鍾的獨孤佳,面對冷落閨房,又怎會不想起李昞,終於獨孤佳懷上李昞的孩子,生下楊廣。



李淵與楊廣,雖然是姨表兄弟,實是同父異母。李淵年長楊廣。後來隋朝驅逐李姓,李淵能得以保全,與姨媽獨孤佳的庇護分不開的。



楊廣身上和李淵流著同樣的李家血脈,按血緣,李世民的楊妃,乃楊廣之女,是李世民的堂妹。其實隋朝已經姓李,楊廣上位後,獨孤佳曾讓李昞幫助兒子治理天下。隋朝有李氏滅隋之說,自從楊廣上位,隋朝已經姓李。楊廣弒父,早就知道楊堅非父。



歷代皇室,李家可謂奇葩獨一。李淵造反同父異母的兄弟,雖然李昞多次告訴李淵,楊廣是其弟,要兄弟同心,李淵依然一意孤行,推翻了楊廣。天意弄人,自己的兒子又手足相殘,李世民殺死兄弟,奪了皇位。



李世民曾經問過袁天罡李淳風,【推背圖】原稿中,告訴了李世民,【李恪若不為唐帝,大唐江山不穩矣】。袁天罡李淳風之所以遠離了李氏紛爭,就是勸李世民不可傳位李治,這也得罪了長孫無忌。後來還是在長孫無忌的運作下,李治上位,才有了武則天的出現。



楊妃美豔,李世民早已知道是自己的堂妹,生下兒子李恪,是眾皇子中的佼佼者。李世民也深愛李恪,知道其子有自己的才略,傳位李恪,利江山不利諸子。李世民不想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覆轍,還是接受了長孫無忌的見意,選擇了性情溫和的李治。幾乎給大唐帶來滅頂之災。


白這個顏色


以史為鑑,我是中國古代史專篇。

李世民肯定和楊廣由血緣關係,這個是肯定的。

李世民的家族

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那麼在隋朝也是有著尊貴的身份的,李世民的祖母也就是李淵的母親是獨孤氏,也就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妹,所以李世民和隋煬帝楊廣之間就是有著姨表關係。再看一下李淵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母親,是竇氏,是鮮卑人,所以李世民身上還有少數民族的血液。李世民的妻子是著名的長孫皇后,可以說是天下女人的楷模,那麼楊妃,也就是李世民的一個貴妃,而楊妃就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這樣一看李世民還得叫楊廣為岳父,他們所生的兒子李恪可以說是集楊隋、李唐以及獨孤氏三個豪門的血脈,而其中兩個都是大一統王朝的帝族,可以說身份是相當的高貴了。

李世民與李恪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出生於武德2年,李恪可以說是李世民眾多兒子中和李世民最像,所以當時李承乾造反被貶之後,李世民立了李治為太子,其實在李世民心中,李恪才是他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李世民自己當初也公開說國:李恪與自己年輕的時候最像了。可是李恪並非嫡出,而且,當時李世民找人商量立李恪為太子人也沒選對,選的正是李治的親舅舅長孫無忌,當時李世民就和長孫無忌商量,說立李恪為太子怎麼樣,要知道長孫無忌當初一直主張立李治為太子,李治由於性格柔弱老實,是比較好掌控的,而且也是自己的親外甥。如果立李恪為太子,對自己是毫無利益的。李世民其實也看出來了長孫無忌的心思,當時就問:“你是不是因為李恪不是你親外甥,不想立他啊”。聰明的長孫無忌可以是老奸巨猾,並沒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問題,而是說:太子李治仁厚,而且剛立太子不久,又換太子,至於皇家威信於何地。得這兩句話一說出,就把李世民將到了,從此李世民就放棄了立李恪為太子,而且還單獨召見李恪囑咐他要做好臣子得本分。不過之後由於李治登基,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罪處死。


所以總的說來,李世民於楊廣是有著血緣關係得,而李恪作為李世民最得意的兒子,本來有機會被李世民立為太子,但是由於長孫無忌的阻止,沒能成為太子,致使自己最後也被迫害致死。

<strong>


中國古代史專篇


李淵是楊廣的姨表弟,當然楊廣就是李世民的表叔。關隴貴族都是親戚,不妨礙相互之間動刀子。

楊妃的情況一無所知,只知道她是隋煬帝的女兒,多大年齡有沒有封號,什麼時候去世的都不知道。

吳王李恪是太宗第三子,實際上皇二子李寬過繼了,所以也可以說李恪是太宗第二子。他還有一個同母弟皇六子蜀王李愔。

李恪是太宗心愛的兒子,他年輕的時候曾因遊獵過度受到過彈劾,但知錯能改從此謹慎。他身邊的輔臣權萬紀非常剛直,對他經常犯顏直諫,李恪全都一一接受。這一點讓太宗大感意外,又非常欣慰。

在所有的兄弟當中,李恪是非常突出的。太宗曾說過:“吳王恪英果類我。”

後來太子李承乾造反,魏王李泰也被牽連下獄,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但是太宗對李治很不滿意,覺得他太懦弱。三個嫡子都不成器,太宗就把目光投向吳王李恪。

易儲的主要障礙只有一個,就是長孫無忌,他是晉王的親舅舅,無論如何都要保晉王為太子的。他對太宗說:“晉王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是國之本,不能三天兩頭變動。”

太宗啞口無言,只能作罷。

結果因為這件事,長孫無忌記恨起吳王李恪。在高宗李治登基幾年以後,借房遺愛謀反案,長孫無忌把吳王李恪害死了。直到神龍政變以後,中宗李顯才為他平反。

舊唐書評論說:“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皆以才高辯悟,為長孫無忌忌嫉,離間父子,遽為豺狼,而無忌破家,非陰禍之報歟?”

毛主席讀史到此,批註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不知道李世民泉下有知,會不會後悔聽了長孫無忌的古惑呢?

他被害時所有爵位都被革除,所以就叫《大唐故李君之墓誌銘》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李世民和楊廣還是有一定血緣關係的。但是這層關係比較淡薄。隋唐時期獨孤家族是有名的出美女。而李淵和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家的人。而且還是親姐妹。也就是獨孤曼陀和獨孤伽羅。而李世民則是楊廣的表親侄子。雖然說關係比較近,但是為了皇位那都不算個什麼事了。


李世民的妃子楊妃確實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而且李恪可以說是李世民兒子中身份血統最高貴的。因為李恪身負兩代皇室血統。其他皇子的血統和李恪比起來簡直是土雞和鳳凰相比。但李恪的高貴血統並不是他的資本。甚至這還是李恪的負擔。而且別說李世民了,歷朝歷朝的皇帝也沒有哪一個皇帝選擇繼承人是按血統選的。所以僅僅憑藉李恪的高貴血統就想要當太子,未免有些痴人說夢了。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是通過殺兄弒弟奪取過來的。所以李世民皇位來的不正,而且還對李氏後代子孫開了一個壞頭。正因為如此,李世民首選的皇位繼承人只能是他的大兒子李成乾。別的兒子根本不在李世民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李世民知道,雖然他的皇位來歷不正,但是他不希望他的兒子也一樣。所以李世民勢必會嚴格遵守立長不立幼的規矩。光憑這一點來看李恪就沒有機會。因為李恪是李世民的三兒子。李恪的前面還有李成乾和李泰。所以說輪也輪不到李恪。



事實上在李世民時期確實有很多的人支持李恪,因為當時有很多大臣都是前朝遺臣,都是楊廣時期的臣子。而李恪這個身負兩代皇室血統的皇子自然而然也受到了很多大臣的親近與支持。但這些都沒用,立誰不立誰這都是皇帝說了算,自古以來摻合立儲之事的臣子多數都沒什麼好下場。先不說李世民對於自己立儲的問題很有自己的看法。就從受寵程度上來說。楊妃以及李恪就趕不上長孫皇后和她的三個孩子。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堅強的女人。而李世民的背後就是長孫皇后。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感情無人可取代,李世民的成功也少不了長孫皇后的支持。愛屋及烏,所以長孫生的三個兒子都頗受李世民喜愛。歷史上長孫皇后病逝後李世民都沒有再立皇后。就是因為在李世民心中長孫皇后無人可以取代。



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分別是李成乾,李泰和李治。而李成乾和李泰分別是李世民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從這點看來李恪確實沒戲。歷史上李世民對於李成乾的希望或者說壓力太大。導致李成乾心理扭曲並且窮兇極惡。她和他的弟弟李泰為了皇位也是斗的你死我活的。最後李成乾企圖造反逼宮,東窗事發後,被貶黔州最後鬱鬱而終。而李泰自幼聰明,李世民對於李泰也頗為喜愛,但這就讓李泰有了一種錯覺 認為他可以和李成乾爭奪太子之位,雖然李成乾被貶黔州。但是李泰也因為肆意妄為,還存有奪嫡之心被李世民發配外省,最後也客死他鄉。後來被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的最小兒子李治奪得了太子之位並繼承了李世民的天下。



而李恪因為被捲入了一起造反案而被害身亡。實際上李恪的死也是被冤而死。永徽四年,高陽公主狀告自己的丈夫房遺愛對自己無理。房遺愛為了保命,所以聽從了長孫無忌的話誣告李恪造反。最後導致李恪在長安宮內吊死。後來唐高宗李治審問房遺愛後才知道李恪被冤殺了。後來雖然唐高宗李治雖然沒有為李恪平反。但是李治也殺了長孫無忌滿門。後來顯宗五年皇帝為李治初步平反。直到唐中宗時期推翻武則天再次復興唐朝之後才徹底為李恪平反。並且追封為司空,並且重新安葬。



可以說李恪的一生實在是坎坷。他本無奪嫡之心,但是就是因為他的兩代皇室血統讓任何一個皇子都不放心。為什麼房遺愛一誣陷李恪,李恪就被冤殺也就是因為如此,李治對於李恪太過於忌憚了。所以說血統對李恪來說並不是助力,反而是一種累贅。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書


1.李世民和楊廣有血緣關係嗎?

答:有。

李世民和楊廣是親戚,血緣的聯繫來自獨孤家。

獨孤信的四女是李世民祖父李昞之妻,獨孤信七女獨孤伽羅是隋文帝楊堅之妻。

李淵比楊廣早出生,按現代稱呼,李淵要叫獨孤伽羅做七姨,楊廣做表弟,李世民則要叫獨孤伽羅做七姨婆,楊廣做表叔。



2.為什麼李世民不肯傳位給楊妃的生子李恪?

答: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是因為太宗希望保全諸子。

貞觀年間,因太子李承乾謀反,魏王李泰涉嫌謀儲,李世民考慮到“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所以選擇了年幼的李治作為太子。這一點,李治基本沒有辜負李世民初衷。

第二點與太宗信任的寵臣加親家長孫無忌有關。

立李治後不久,李世民覺得李治過於仁弱,想改立甚類他的吳王恪為太子,只是這個想法最終在長孫無忌的反對下作罷。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又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隨他征戰四方,打下江山,治理天下,有他的支持,李治的上位是必然。

第三點李恪的出身決定了上位之路的困難。

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李世民的大楊妃。

一來不是嫡出,二來有前朝血統。

雖然李唐的朝堂不乏前朝舊臣與願意輔佐李恪的。但對於如長孫無忌這樣皇舅的身份,費勁了半生把隋的暴政推翻的功臣而言,輔佐李恪確實很尷尬,特別自己還有親外甥在。

太宗最初並不一定多在意李恪的血統,畢竟他自己身上也有北周皇家的血統,況十六國到北朝娶前朝公主的事太過常見,前朝血統並不稀奇。

可太宗有保全諸子的想法,這樣一來,長孫無忌暗保儲位時用什麼理由讓太宗打消移儲念頭就不難想象了。

首先,自古廢太子下場不會太好,已立李治,再改立,李治會是什麼下場?

其次,李恪甚類太宗,太宗上位的方式大家都知道,那麼李恪上位是否會幹出類似李世民殺兄弟的事情呢?這一點恐怕會是李世民的心病了,他開了壞頭,也確實帶得後世李唐子孫學他…

再次,立了前朝血統的人,是否讓功臣寒心?功臣現在都老了,很多事情不能像年輕時候那樣掌控在手。而且李恪本人這麼能幹,上位後會不會排除異己,對這些不一定忠於他的功臣下手呢?

總之,他兩朝血統的身份,又非嫡出之子,加上沒有長孫無忌這種舅舅幫忙,上位之路本就困難,李世民的賞識只會成為他的催命符…

而英才如他,確實可惜了一世才華,最終也因長孫無忌忌憚,安了謀反的罪名而死…


唐時星光


李世民的祖母姓獨孤,和楊廣的親媽是親姐妹,李世民的親爹李淵和楊廣是姨表兄弟,李世民應該叫楊廣表叔,李世民和楊妃是表兄妹。

至於不肯傳位給李恪就很正常了,別說李恪,李世民的所有兒子裡面,只有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嫡子能被李世民看重,立嫡立長這是規矩,再說了,只有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其中之一繼位,才能得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

就算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全死了,也輪不到李恪,還有其餘關隴集團出身的妃子,比如韋妃的兒子可以選。李恪是隋煬帝的外孫,他要是當上皇帝,他親媽楊妃就是太后,楊妃心裡真不恨這些把他父親的江山奪過來的臣子們?

所以李世民選繼承人一定是選擇能得到關隴集團支持的兒子,李恪背後站的是江南士族,電視劇裡力挺李恪的岑文本就是在江南士族的代表。而在隋唐時期,江南士族是翻不起大浪花的。


孤寡老人講歷史


李世民的祖母與楊廣的母親是同胞姐妹,分別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四女兒和七女兒。楊廣是李淵的表兄弟,是李世民的表叔。

李恪的母親楊妃,是楊廣的女兒。李恪文武雙全,曾經得到李世民的誇獎說李恪類己。這說明李世民對李恪的期望很高。歷史上許多皇帝因為兒子類己而將這樣的皇子立為儲君,比如司馬炎的太子司馬衷是個弱智兒,但是司馬炎還是把他立為太子,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十分聰明,司馬炎認為他類己,因此司馬炎決定立司馬衷為太子,就是為了日後司馬遹可以接班。

相反那些不類己的兒子,即使被立太子也有被廢的風險,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寬厚仁愛,被漢武帝認為不類己,最終劉據被殺,漢武帝立了類己的劉弗陵作為太子。

因此,李世民說李恪類己,對李恪的評價很高,說明李世民對李恪是很器重的,是有傳位給他的意思。但是最終李恪沒能成為太子,主要原因是兩個。

第一李恪不是嫡子。在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后,李世民還有兩個嫡子分別是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在封建社會有一套立太子的禮法,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所以即使李世民喜歡李恪,李恪也無緣太子之位,太子只能是李泰和李治二選一。

第二是長孫無忌力挺李治。由於李承乾長期佔據太子之位,李世民對他傾注了許多的心血,大批優秀的官員被派往東宮輔佐李承乾,並且李世民很早就放手讓李承乾處理政務。而其他皇子就沒有好的鍛鍊條件,政務處理經驗不足。在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需要一個可靠的託孤大臣,輔佐新太子。而長孫無忌無疑最讓李世民放心,長孫無忌有才幹,又是李世民的小舅子,對李世民忠心耿耿,這樣的人是託孤的最好人選。而長孫無忌出於私心(他覺得李治柔弱,比較好操控),力挺李治,反對立李恪。託孤大臣反對立李恪為太子,這是李世民在立太子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李世民雖然想立李恪為太子,但是迫於現實,最後只好選李治為太子。





雨夜讀史


隋煬帝的母親和李世民的奶奶是親姐妹,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與隋煬帝是嫡親表兄弟,所以隋煬帝是李世民的表叔。

隋煬帝的女兒成了李世民的妃子,她為李世民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就是李恪。據記載楊妃很受李世民寵愛,李恪也很讓李世民欣賞,認為英果類己,在太子承乾,魏王李泰被廢后,據說李世民一度有立李恪為太子的念頭,但遭到長孫無忌等元老派強烈反對而作罷。

很多認為李恪無緣立儲,是因為他是隋煬帝的外孫,有前朝的血統。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

首先,隋朝宗親勢力在隋末大亂時已經灰飛煙滅,李世民沒有任何必要去顧忌這方面因素。

其次,古代傳承製度以男系血緣為本,隋煬帝外孫影響到唐朝的皇位傳承,這是很雷人的說法。

其三,隋唐統治階層都是關隴集團,他們絕不會因血統問題排斥李恪。

其實李恪無緣太子之位,最根本的原因是嫡庶之別。我們知道隋唐都出現非禮制繼位的情況,隋廢楊勇立隋煬帝楊廣,唐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逼父親讓位。在立李治為太子之前,李世民已經廢了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如果立李恪為太子,等於亂中添亂,後續的影響很壞。

當然,長孫無忌等元老派的態度也很重要,李治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他和他的體系決不可能同意李恪上位。


羽書遲


第一個問題: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的外祖父都是獨孤信,楊廣是李世民的親表叔,基本上算是一家人了,雖隔了數代,血緣關係還是有一點的。

第二個問題:李世民娶了楊廣的女兒楊氏,生子李恪,這個李恪是很賢能的。李世民還真想過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為什麼反對呢?因為李治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沒理由讓太子之位落入他人之手。李治即位後,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陷害致死。

再者,李世民心裡也有小九九,雖然李恪賢能,但終歸是與楊廣的女兒所生,是有“前朝”血統的。李家的江山是從楊廣手裡奪來的,如果李恪被立為太子,有點隋朝復辟的感覺,好像江山又還回去了。考慮政局穩定,還是傳位了李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