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的生子李恪?

一笑春风万两金


李世民是隋炀帝杨广的表侄,有血缘关系。不存在李世民不肯传位李恪,实际上,李世民非常喜欢李恪,很想改立李恪为皇太子,但是在长孙无忌的反对下,此事不了了之。



李世民与杨广的关系

隋炀帝杨广的母亲独孤伽罗,与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姓名不详),都是独孤信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渊和杨广是姨表兄弟,李世民是杨广的表侄,他们身上都流着独孤信的血。

杨妃姓名不详,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说,李世民与杨妃实际上也有血缘关系,远房表亲。

李恪为什么不能即位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李世民认为李恪“英果类我”,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李恪与李治:“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李恪在当时的贤名,天下共知,《旧唐书》和《新唐书》也都称李恪“最贤”。那么,既然全天下的人都这么认为,而且父亲李世民也认为他最像自己,为什么不立李恪做太子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1.母亲杨妃的身份

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一个亡国之君的后代。就因为这个身份,很多大臣反对立李恪,理由就是李恪身上有隋炀帝的血统,立他为嗣君,大唐的江山不是变相被隋侵蚀了吗?

其实这个理由很牵强,古人看血统,从来不以女人的血缘关系为准。不过,大唐确实从隋朝手上抢来,这个问题多少有点敏感。反对派生拉硬扯,用上这个理由,你明知是“歪嘴公说理”,但还没办法辩解。


2.长孙无忌的反对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承乾、李泰、李治的亲舅舅。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分量极重,是李世民未来托付政权的理想人选。

长孙无忌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是李治,自己的亲外甥。不光是亲外甥,李治的性格软弱,将来当皇帝,更容易对付。所以,他连强悍的亲外甥李泰都容不下。

既然如此,长孙无忌怎么可能容许李恪染指太子之位?这也为李恪受长孙无忌迫害致死打下伏笔。


3.时机不好

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时,李治已经坐稳了太子之位。废掉李承乾后,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力主下,李世民囚禁了李泰,立李治为太子。

应该说,李世民在这件事考虑不周全,目光完全放在了李泰和李治身上。当李治被立为太子后,他才感觉到,这个过于柔弱的儿子,恐怕将来难以承担大任,这才想起来他还有个“英果类我”的儿子李恪。

这个时候他想再行废立,说实话难度很大,废立太子牵涉面太大。已经废了一次太子,李世民已经心力憔悴,再行废立,还不知道闹出多少父子间撕破脸的悲剧,又有多少大臣为之丢官舍命,不敢想象!


所以,当长孙无忌表示反对后,李世民再也没有这个勇气坚持更换太子了!

李治登基后,恰恰如李世民担忧的那样,柔弱得不像话,长孙无忌擅权,李恪受迫害致死,最后还把大唐江山白送给一个女人。要是李世民知道这个结果,打死也要换上李恪!


寻根拜祖




李杨两家,实在有说不清的丝丝缕缕。当年北周美男大司马独孤信所生七女,个个美若天仙。望族豪杰,无不想攀亲独孤。



李渊之父李昞,出生豪门世家,高贵儒雅,深得独孤家四女独孤敏,小女独孤佳的喜欢,两人同时爱上李昞,李昞又不能同娶姐妹花,娶一人又恐伤了另一人。



独孤佳聪慧过人,美艳绝伦,大有其父独孤信风范。虽然李昞痴爱独孤佳,还是在双双长辈的主持下,姐姐独孤敏嫁给了李昞。就在他们大婚的前三天,看着心爱的人已成陌路,独孤佳伤心欲绝,牡丹花下私约李昞,把自己的初夜给了心上人。



一年后,独孤佳嫁给杨坚,杨坚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打下隋朝江山,为了事业,少了儿女情长。本来对李昞情有独钟的独孤佳,面对冷落闺房,又怎会不想起李昞,终于独孤佳怀上李昞的孩子,生下杨广。



李渊与杨广,虽然是姨表兄弟,实是同父异母。李渊年长杨广。后来隋朝驱逐李姓,李渊能得以保全,与姨妈独孤佳的庇护分不开的。



杨广身上和李渊流着同样的李家血脉,按血缘,李世民的杨妃,乃杨广之女,是李世民的堂妹。其实隋朝已经姓李,杨广上位后,独孤佳曾让李昞帮助儿子治理天下。隋朝有李氏灭隋之说,自从杨广上位,隋朝已经姓李。杨广弑父,早就知道杨坚非父。



历代皇室,李家可谓奇葩独一。李渊造反同父异母的兄弟,虽然李昞多次告诉李渊,杨广是其弟,要兄弟同心,李渊依然一意孤行,推翻了杨广。天意弄人,自己的儿子又手足相残,李世民杀死兄弟,夺了皇位。



李世民曾经问过袁天罡李淳风,【推背图】原稿中,告诉了李世民,【李恪若不为唐帝,大唐江山不稳矣】。袁天罡李淳风之所以远离了李氏纷争,就是劝李世民不可传位李治,这也得罪了长孙无忌。后来还是在长孙无忌的运作下,李治上位,才有了武则天的出现。



杨妃美艳,李世民早已知道是自己的堂妹,生下儿子李恪,是众皇子中的佼佼者。李世民也深爱李恪,知道其子有自己的才略,传位李恪,利江山不利诸子。李世民不想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覆辙,还是接受了长孙无忌的见意,选择了性情温和的李治。几乎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


白这个颜色


以史为鉴,我是中国古代史专篇。

李世民肯定和杨广由血缘关系,这个是肯定的。

李世民的家族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那么在隋朝也是有着尊贵的身份的,李世民的祖母也就是李渊的母亲是独孤氏,也就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妹,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之间就是有着姨表关系。再看一下李渊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母亲,是窦氏,是鲜卑人,所以李世民身上还有少数民族的血液。李世民的妻子是著名的长孙皇后,可以说是天下女人的楷模,那么杨妃,也就是李世民的一个贵妃,而杨妃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这样一看李世民还得叫杨广为岳父,他们所生的儿子李恪可以说是集杨隋、李唐以及独孤氏三个豪门的血脉,而其中两个都是大一统王朝的帝族,可以说身份是相当的高贵了。

李世民与李恪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武德2年,李恪可以说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和李世民最像,所以当时李承乾造反被贬之后,李世民立了李治为太子,其实在李世民心中,李恪才是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李世民自己当初也公开说国:李恪与自己年轻的时候最像了。可是李恪并非嫡出,而且,当时李世民找人商量立李恪为太子人也没选对,选的正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当时李世民就和长孙无忌商量,说立李恪为太子怎么样,要知道长孙无忌当初一直主张立李治为太子,李治由于性格柔弱老实,是比较好掌控的,而且也是自己的亲外甥。如果立李恪为太子,对自己是毫无利益的。李世民其实也看出来了长孙无忌的心思,当时就问:“你是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亲外甥,不想立他啊”。聪明的长孙无忌可以是老奸巨猾,并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问题,而是说:太子李治仁厚,而且刚立太子不久,又换太子,至于皇家威信于何地。得这两句话一说出,就把李世民将到了,从此李世民就放弃了立李恪为太子,而且还单独召见李恪嘱咐他要做好臣子得本分。不过之后由于李治登基,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罪处死。


所以总的说来,李世民于杨广是有着血缘关系得,而李恪作为李世民最得意的儿子,本来有机会被李世民立为太子,但是由于长孙无忌的阻止,没能成为太子,致使自己最后也被迫害致死。

<strong>


中国古代史专篇


李渊是杨广的姨表弟,当然杨广就是李世民的表叔。关陇贵族都是亲戚,不妨碍相互之间动刀子。

杨妃的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她是隋炀帝的女儿,多大年龄有没有封号,什么时候去世的都不知道。

吴王李恪是太宗第三子,实际上皇二子李宽过继了,所以也可以说李恪是太宗第二子。他还有一个同母弟皇六子蜀王李愔。

李恪是太宗心爱的儿子,他年轻的时候曾因游猎过度受到过弹劾,但知错能改从此谨慎。他身边的辅臣权万纪非常刚直,对他经常犯颜直谏,李恪全都一一接受。这一点让太宗大感意外,又非常欣慰。

在所有的兄弟当中,李恪是非常突出的。太宗曾说过:“吴王恪英果类我。”

后来太子李承乾造反,魏王李泰也被牵连下狱,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但是太宗对李治很不满意,觉得他太懦弱。三个嫡子都不成器,太宗就把目光投向吴王李恪。

易储的主要障碍只有一个,就是长孙无忌,他是晋王的亲舅舅,无论如何都要保晋王为太子的。他对太宗说:“晋王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是国之本,不能三天两头变动。”

太宗哑口无言,只能作罢。

结果因为这件事,长孙无忌记恨起吴王李恪。在高宗李治登基几年以后,借房遗爱谋反案,长孙无忌把吴王李恪害死了。直到神龙政变以后,中宗李显才为他平反。

旧唐书评论说:“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

毛主席读史到此,批注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不知道李世民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听了长孙无忌的古惑呢?

他被害时所有爵位都被革除,所以就叫《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铭》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李世民和杨广还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但是这层关系比较淡薄。隋唐时期独孤家族是有名的出美女。而李渊和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家的人。而且还是亲姐妹。也就是独孤曼陀和独孤伽罗。而李世民则是杨广的表亲侄子。虽然说关系比较近,但是为了皇位那都不算个什么事了。


李世民的妃子杨妃确实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而且李恪可以说是李世民儿子中身份血统最高贵的。因为李恪身负两代皇室血统。其他皇子的血统和李恪比起来简直是土鸡和凤凰相比。但李恪的高贵血统并不是他的资本。甚至这还是李恪的负担。而且别说李世民了,历朝历朝的皇帝也没有哪一个皇帝选择继承人是按血统选的。所以仅仅凭借李恪的高贵血统就想要当太子,未免有些痴人说梦了。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杀兄弑弟夺取过来的。所以李世民皇位来的不正,而且还对李氏后代子孙开了一个坏头。正因为如此,李世民首选的皇位继承人只能是他的大儿子李成乾。别的儿子根本不在李世民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李世民知道,虽然他的皇位来历不正,但是他不希望他的儿子也一样。所以李世民势必会严格遵守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光凭这一点来看李恪就没有机会。因为李恪是李世民的三儿子。李恪的前面还有李成乾和李泰。所以说轮也轮不到李恪。



事实上在李世民时期确实有很多的人支持李恪,因为当时有很多大臣都是前朝遗臣,都是杨广时期的臣子。而李恪这个身负两代皇室血统的皇子自然而然也受到了很多大臣的亲近与支持。但这些都没用,立谁不立谁这都是皇帝说了算,自古以来掺合立储之事的臣子多数都没什么好下场。先不说李世民对于自己立储的问题很有自己的看法。就从受宠程度上来说。杨妃以及李恪就赶不上长孙皇后和她的三个孩子。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坚强的女人。而李世民的背后就是长孙皇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感情无人可取代,李世民的成功也少不了长孙皇后的支持。爱屋及乌,所以长孙生的三个儿子都颇受李世民喜爱。历史上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都没有再立皇后。就是因为在李世民心中长孙皇后无人可以取代。



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成乾,李泰和李治。而李成乾和李泰分别是李世民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从这点看来李恪确实没戏。历史上李世民对于李成乾的希望或者说压力太大。导致李成乾心理扭曲并且穷凶极恶。她和他的弟弟李泰为了皇位也是斗的你死我活的。最后李成乾企图造反逼宫,东窗事发后,被贬黔州最后郁郁而终。而李泰自幼聪明,李世民对于李泰也颇为喜爱,但这就让李泰有了一种错觉 认为他可以和李成乾争夺太子之位,虽然李成乾被贬黔州。但是李泰也因为肆意妄为,还存有夺嫡之心被李世民发配外省,最后也客死他乡。后来被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最小儿子李治夺得了太子之位并继承了李世民的天下。



而李恪因为被卷入了一起造反案而被害身亡。实际上李恪的死也是被冤而死。永徽四年,高阳公主状告自己的丈夫房遗爱对自己无理。房遗爱为了保命,所以听从了长孙无忌的话诬告李恪造反。最后导致李恪在长安宫内吊死。后来唐高宗李治审问房遗爱后才知道李恪被冤杀了。后来虽然唐高宗李治虽然没有为李恪平反。但是李治也杀了长孙无忌满门。后来显宗五年皇帝为李治初步平反。直到唐中宗时期推翻武则天再次复兴唐朝之后才彻底为李恪平反。并且追封为司空,并且重新安葬。



可以说李恪的一生实在是坎坷。他本无夺嫡之心,但是就是因为他的两代皇室血统让任何一个皇子都不放心。为什么房遗爱一诬陷李恪,李恪就被冤杀也就是因为如此,李治对于李恪太过于忌惮了。所以说血统对李恪来说并不是助力,反而是一种累赘。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书


1.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

答:有。

李世民和杨广是亲戚,血缘的联系来自独孤家。

独孤信的四女是李世民祖父李昞之妻,独孤信七女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之妻。

李渊比杨广早出生,按现代称呼,李渊要叫独孤伽罗做七姨,杨广做表弟,李世民则要叫独孤伽罗做七姨婆,杨广做表叔。



2.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的生子李恪?

答: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因为太宗希望保全诸子。

贞观年间,因太子李承乾谋反,魏王李泰涉嫌谋储,李世民考虑到“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所以选择了年幼的李治作为太子。这一点,李治基本没有辜负李世民初衷。

第二点与太宗信任的宠臣加亲家长孙无忌有关。

立李治后不久,李世民觉得李治过于仁弱,想改立甚类他的吴王恪为太子,只是这个想法最终在长孙无忌的反对下作罢。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又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随他征战四方,打下江山,治理天下,有他的支持,李治的上位是必然。

第三点李恪的出身决定了上位之路的困难。

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李世民的大杨妃。

一来不是嫡出,二来有前朝血统。

虽然李唐的朝堂不乏前朝旧臣与愿意辅佐李恪的。但对于如长孙无忌这样皇舅的身份,费劲了半生把隋的暴政推翻的功臣而言,辅佐李恪确实很尴尬,特别自己还有亲外甥在。

太宗最初并不一定多在意李恪的血统,毕竟他自己身上也有北周皇家的血统,况十六国到北朝娶前朝公主的事太过常见,前朝血统并不稀奇。

可太宗有保全诸子的想法,这样一来,长孙无忌暗保储位时用什么理由让太宗打消移储念头就不难想象了。

首先,自古废太子下场不会太好,已立李治,再改立,李治会是什么下场?

其次,李恪甚类太宗,太宗上位的方式大家都知道,那么李恪上位是否会干出类似李世民杀兄弟的事情呢?这一点恐怕会是李世民的心病了,他开了坏头,也确实带得后世李唐子孙学他…

再次,立了前朝血统的人,是否让功臣寒心?功臣现在都老了,很多事情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掌控在手。而且李恪本人这么能干,上位后会不会排除异己,对这些不一定忠于他的功臣下手呢?

总之,他两朝血统的身份,又非嫡出之子,加上没有长孙无忌这种舅舅帮忙,上位之路本就困难,李世民的赏识只会成为他的催命符…

而英才如他,确实可惜了一世才华,最终也因长孙无忌忌惮,安了谋反的罪名而死…


唐时星光


李世民的祖母姓独孤,和杨广的亲妈是亲姐妹,李世民的亲爹李渊和杨广是姨表兄弟,李世民应该叫杨广表叔,李世民和杨妃是表兄妹。

至于不肯传位给李恪就很正常了,别说李恪,李世民的所有儿子里面,只有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嫡子能被李世民看重,立嫡立长这是规矩,再说了,只有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其中之一继位,才能得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

就算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全死了,也轮不到李恪,还有其余关陇集团出身的妃子,比如韦妃的儿子可以选。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他要是当上皇帝,他亲妈杨妃就是太后,杨妃心里真不恨这些把他父亲的江山夺过来的臣子们?

所以李世民选继承人一定是选择能得到关陇集团支持的儿子,李恪背后站的是江南士族,电视剧里力挺李恪的岑文本就是在江南士族的代表。而在隋唐时期,江南士族是翻不起大浪花的。


孤寡老人讲历史


李世民的祖母与杨广的母亲是同胞姐妹,分别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四女儿和七女儿。杨广是李渊的表兄弟,是李世民的表叔。

李恪的母亲杨妃,是杨广的女儿。李恪文武双全,曾经得到李世民的夸奖说李恪类己。这说明李世民对李恪的期望很高。历史上许多皇帝因为儿子类己而将这样的皇子立为储君,比如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是个弱智儿,但是司马炎还是把他立为太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十分聪明,司马炎认为他类己,因此司马炎决定立司马衷为太子,就是为了日后司马遹可以接班。

相反那些不类己的儿子,即使被立太子也有被废的风险,比如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宽厚仁爱,被汉武帝认为不类己,最终刘据被杀,汉武帝立了类己的刘弗陵作为太子。

因此,李世民说李恪类己,对李恪的评价很高,说明李世民对李恪是很器重的,是有传位给他的意思。但是最终李恪没能成为太子,主要原因是两个。

第一李恪不是嫡子。在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后,李世民还有两个嫡子分别是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在封建社会有一套立太子的礼法,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所以即使李世民喜欢李恪,李恪也无缘太子之位,太子只能是李泰和李治二选一。

第二是长孙无忌力挺李治。由于李承乾长期占据太子之位,李世民对他倾注了许多的心血,大批优秀的官员被派往东宫辅佐李承乾,并且李世民很早就放手让李承乾处理政务。而其他皇子就没有好的锻炼条件,政务处理经验不足。在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需要一个可靠的托孤大臣,辅佐新太子。而长孙无忌无疑最让李世民放心,长孙无忌有才干,又是李世民的小舅子,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这样的人是托孤的最好人选。而长孙无忌出于私心(他觉得李治柔弱,比较好操控),力挺李治,反对立李恪。托孤大臣反对立李恪为太子,这是李世民在立太子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李世民虽然想立李恪为太子,但是迫于现实,最后只好选李治为太子。





雨夜读史


隋炀帝的母亲和李世民的奶奶是亲姐妹,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与隋炀帝是嫡亲表兄弟,所以隋炀帝是李世民的表叔。

隋炀帝的女儿成了李世民的妃子,她为李世民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就是李恪。据记载杨妃很受李世民宠爱,李恪也很让李世民欣赏,认为英果类己,在太子承乾,魏王李泰被废后,据说李世民一度有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但遭到长孙无忌等元老派强烈反对而作罢。

很多认为李恪无缘立储,是因为他是隋炀帝的外孙,有前朝的血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

首先,隋朝宗亲势力在隋末大乱时已经灰飞烟灭,李世民没有任何必要去顾忌这方面因素。

其次,古代传承制度以男系血缘为本,隋炀帝外孙影响到唐朝的皇位传承,这是很雷人的说法。

其三,隋唐统治阶层都是关陇集团,他们绝不会因血统问题排斥李恪。

其实李恪无缘太子之位,最根本的原因是嫡庶之别。我们知道隋唐都出现非礼制继位的情况,隋废杨勇立隋炀帝杨广,唐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逼父亲让位。在立李治为太子之前,李世民已经废了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如果立李恪为太子,等于乱中添乱,后续的影响很坏。

当然,长孙无忌等元老派的态度也很重要,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他和他的体系决不可能同意李恪上位。


羽书迟


第一个问题: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都是独孤信,杨广是李世民的亲表叔,基本上算是一家人了,虽隔了数代,血缘关系还是有一点的。

第二个问题:李世民娶了杨广的女儿杨氏,生子李恪,这个李恪是很贤能的。李世民还真想过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为什么反对呢?因为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没理由让太子之位落入他人之手。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致死。

再者,李世民心里也有小九九,虽然李恪贤能,但终归是与杨广的女儿所生,是有“前朝”血统的。李家的江山是从杨广手里夺来的,如果李恪被立为太子,有点隋朝复辟的感觉,好像江山又还回去了。考虑政局稳定,还是传位了李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