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期清朝貪腐弊案為何屢禁不止?

dddust


因為乾隆晚期他自己想要的東西多了,他為了自己享受生活不斷索取錢財貢品。底下的人自然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說乾隆的腐敗其根本根源在於乾隆本身的腐敗。


乾隆時貪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賣官鬻爵,納貢送禮。賣官鬻不僅存在乾隆時期,在康熙雍正時期也存在,賣官鬻爵成為腐敗的根源,那些捐錢所得的官員開始無休止地搜刮百姓最終導致整個清朝吏治開始腐化。晚年乾隆熱衷於精緻器物,對於貢品的要求可以說是精益求精,在晚年如國泰、李侍堯、王亶望等都是進貢的能手。最後乾隆將王亶望被抄家問斬,國泰被殺,李侍堯撤職。我們看一下乾隆三十九年的賣官鬻爵例子, 郎中五品官,9600兩;主事六品官,4620兩;道臺四品官,16400兩;知府四品官,13300兩;同知五品官,6820兩;知縣七品官,4620兩,縣丞副八品,980兩。
  2. 議罪銀製度。和珅上位後,更加助長乾隆貪腐。作為中國第一貪官也是一個理財能手,和珅提出的議罪銀製度將內務府轉虧為盈。但這所謂的議罪銀製度本事就是以權謀私的做法。議罪銀製度成了個乾隆個人發財的工具。本質上議罪銀是官員做錯事了罰一些銀子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但是因為交完錢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態度。所以有些人為了靠攏皇帝,即使犯罪了他會多交錢,甚至就是沒犯罪也要交錢給乾隆,久而久之,朝廷上下形成了這種風氣,等到乾隆開始管的時候。已經很難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皇帝本人的意願。晚期的乾隆無心管政治和風氣了,只知道享受最後的時光了。


曉白讀歷史


清中期官員貪腐十分嚴重,之所以如此。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

首先,是整個社會大環境。清代處於中國傳統社會的末期。這個時候,傳統社會已經進入了衰亡階段,制度上出現了嚴重的衰敗跡象,腐敗正是其具體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可能進行一些簡單的修修補補,就能使社會風氣徹底扭轉。雍正時期通過皇帝本人的努力做了一些反腐工作,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短時期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過隨著雍正去世,情況就迅速惡化。

其次,清代是中國歷史上貪腐情況較為嚴重的一個王朝,這和清代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有關。一般來說,大一統王朝早期的吏治情況都是比較好的,貪腐情況不會特別嚴重。但清代較為特殊。滿清入關以後,為了儘快平定南方地區,所以推行了一個特殊的政策。凡是明代官員只要向清政府投降,就可以繼續擔任原有的官職。這就使得明代晚期的官員,搖身一變,成為了清代的官員。這些官員大部分都有貪腐的問題。也就是從清代一開始,就存在嚴重的吏治問題。順治時期一直沒有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康熙時期,為了穩定局勢,對於當時的貪腐現象,採取了較為包容的政策。直到雍正時期情況才有所收斂。從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來看,清王朝的吏治一直不是很好。

最後,是乾隆本人的問題。乾隆是一個個人能力平庸,但是又特別好大喜功的人。這就使得乾隆朝財政赤字非常嚴重。乾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出了議罪銀製度。也就是允許官員以罰金代替懲罰。這就刺激了官員貪腐。此外,乾隆還經營個人產業,在北京開設皇家當鋪等之類的商業性機構。利用這類機構公開接受官員的間接賄賂。因為皇帝本人自己也成了貪腐的一員,所以自然對大臣的貪腐,就非常放縱。於是就自然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的產生。


zyb38537240


清朝的貪腐弊案並非始於乾隆,其實,早在康熙晚年,官場的貪腐之風就已經愈演愈烈了,及至雍正即位後,不僅對貪汙舞弊現象深惡痛絕,還接連出重手懲治了一批民憤極大的貪官汙吏,一時間朝野上下為之一肅,貪腐之風有所減弱。由於雍正帝對貪腐之事懲處嚴厲,所以整個雍正時期,官場之上的貪腐之風明顯收斂。乾隆帝在即位之初,在其父雍正反腐的基礎上更加強力度反腐,因此在乾隆前期儘管清朝還存在腐敗官員,但也都是鳳毛麟角而且很快便被乾隆查獲。然而到了乾隆晚年,經過勵精圖治的乾隆王朝國力達到頂峰志得意滿的乾隆開始走向腐化,他的腐化最終導致整個大清王朝的腐化。乾隆後期的貪腐弊案之所以屢禁不止究其根源其實就是皇帝。

愈演愈烈的賣官鬻爵:

賣官鬻爵古來有之,縱覽整個清朝歷史,也是各個時期都存在的現象,這並非源於乾隆,當然也不會終於乾隆。賣官鬻爵最早在康熙雍正時期即存在。雍正皇帝的的寵臣李衛也是捐官出身。然而到了乾隆後期,賣官鬻爵開始成為腐敗的根源,各級別的官員都明碼標價,一個縣令多少銀子,一個巡撫花費多少,一個總督所用幾何,都是明碼實價的,一些有錢的富紳或是下級官員為了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官微,不惜出重金購買,上任之後,為了能撈回自己之前買官所花的銀子,這些人便加緊盤剝百姓,但是之後為了獲得更高職位的官,他們依舊繼續盤剝百姓,當然掌握權力之後,他們也會賣官來獲取更多的銀錢。對於各地的這種現象,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乾隆中期以後,由於頻繁的對外用兵以及各地災荒不斷,以至於朝廷經常出現銀錢短缺的情況,所以乾隆帝對此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既不過問更不阻止。賣官鬻爵雖然導致腐敗但這只是最表層的腐敗,最深層的腐敗在於皇帝本身。

名目繁多的各地進貢:

乾隆早年對於納貢送禮這樣的事情是非常牴觸的,他曾一度認為進攻這種事情只要心意到就行了。然而乾隆到了晚年卻因為好大喜功而熱衷於精緻器物,對於貢品的要求可以說是精益求精,對於自己的物質享受達到極點,乾隆晚年時的一些大臣,如國泰、李侍堯、王亶望等都是進貢的能手。而這些進貢能手都無一意外地捲入貪腐弊案,這些辦貢的官員都無不打著為皇帝辦貢的旗號藉機搜刮民脂民膏,最終受害的還是老百姓。乾隆皇帝不僅要官員納貢,還經常藉機向官員索要貢品。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次都是空手而去滿載而歸。各地官員為了討好皇帝不惜使出渾身解數為皇帝搜刮各種奇巧珍寶。這種風氣在乾隆中期之後呈現出了愈演愈烈的趨勢,吏治廢弛,綱紀敗壞,日甚一日。

臭名昭著的議罪銀製:

乾隆時期另一個飽受詬病的制度就是議罪銀製度。提出這個臭名昭著制度的不是別人,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貪官和珅。所謂的議罪銀製度本身就是以權謀私的做法。國家法令權力本來屬於國家並不屬於皇帝個人,但是和珅的議罪銀製度就是公然將國家法律作為出售,而且出售後的錢並不屬於國家而屬於皇帝個人,這實際上將貪官收錢辦事的個人行為上升成了國家行為。國家機器成為和珅機器幕後支持者乾隆的個人發財的工具,而最終受益者還是乾隆皇帝。議罪銀製度最終演變成了官員公開行賄制度。根據清朝史料的記載,所謂的議罪中的“罪行”往往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失誤,絕大多數根本夠不上罪行,很多都是官員“自首”的目的無非就是變相的送錢給皇帝,比如說奏摺中有錯別字自行交上十萬兩銀子,奏摺中字跡不清楚自行交上二十萬兩,其實都是變相向皇帝行賄,因此所謂的議罪銀議罪目的並非議罪,而是交錢。

乾隆罰來的錢並沒有歸入國庫,而是全部放進了皇宮的小金庫,可見乾隆本身也是一個貪婪的人,官員難免上行下效。在被乾隆的反覆盤剝之後,官員們為了依舊維持體面的生活,貪汙腐化、敲詐勒索,也就逐漸成了官場風氣了。


歷史課課代表


乾隆25歲登基,經過他父皇雍正13年的勵精圖治,國庫充盈,可以說是國泰民安了。

而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學他祖父康熙六下江南,花錢極度鋪張。到晚年為何貪官眾多,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和珅。和珅是乾隆一朝的重臣,深受乾隆寵信,不僅大權在握,和珅的兒子還取了乾隆的女兒十公主,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和珅還當過朝廷的眾多關鍵要職,內閣首席大學士,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刑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數十個重要職務,隨著權力的增加,和珅私慾日益膨脹,貪汙受賄,結黨營私。而乾隆卻不加阻止,任其發展。乾隆晚年,和珅已經權傾朝野,可以說朝廷的官員都是和珅的部下,那以下的官員自然是上行下效了。

乾隆一死,和珅被抄家所得的財物是清朝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可見當時的官員貪汙到什麼程度。





覃貴千


乾隆後期貪汙腐敗主要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主要一下方面。

一、乾隆後期好大喜功,所謂的康乾盛世是自封的,又自封十年老人,日益奢靡成風,達官顯貴互相攀比,官吏治理日漸減弱。

二、許多貪官汙吏,被發現後沒有進行剷除,反而制定了所謂宰肥羊,議罪銀,就是靠交錢來減輕處罰。導致後期行成了以和珅為首的貪汙網絡,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上邊官吏都這樣,下邊官吏更無所顧忌。和珅一個人貪的錢財就是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算上他手下的官吏更無比龐大了。

三、督撫集權。據史料統計,凡事涉及大的貪汙事件,都與總督和巡撫有關,當時的總督、巡撫是封疆大吏,是地方統治的最高長官,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當時的督察系統根本不好敢管這些封疆大吏。

總得來說其實就是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底下為所欲為。



路小貓咪


乾隆一朝,為大清之鼎盛時期,大抵王朝過於盛旺之時經濟民生就會走出一個倒V字形。這就是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道理。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權臣,寵臣當道,吏治混軟。如大漢之王莽,大唐之李林甫,楊國忠。大宋之元佑黨爭後出現的蔡京,童貫。大明之導致土木堡之變的權臣王振,嘉靖朝之嚴嵩父子,大清之王亶望,和珅。

屢禁不止的原因還在人為,乾隆太愛面子,十全老人,對自己的自我批評不到位。

一:兩淮鹽引案:

鹽自古暴利,與陶朱公范蠡同名的漪頓就是靠煮鹽發家。管仲通過制鐵煮鹽之策把齊桓公推到了春秋五霸。

清鹽政方面有規定,鹽商可以預提下一年的鹽引。這個政策和現在的承兌匯票貼息差不多。

正常市價一兩每引,如果預提就得加二兩的利息,中間產生的差價沒有上交,這個政策就為貪官提供了存在空間。

在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引案發,新任鹽政把上兩任告了個遍。高恆等官員秋決,此案牽涉資金千萬兩之巨。

二:甘肅冒賑災

王亶(dan)望,進士出身,後來捐官買了個知縣,一路升官從知縣到甘肅布政使,之後調任浙江巡撫。1781年,甘肅回民作亂,在連番失利的情況下朝廷派出阿桂征剿,戰報中描繪了甘肅大雨,此情況與王亶望任上所報旱災情況不符,引起朝廷懷疑。經查後,王亶望貪沒虛報賑災銀兩,虛改捐銀。抄王亶望家後竟有百萬輛之巨另有珠寶玉器不計其數,王亶望被斬。其他涉案官員一百餘人,涉案資金千萬兩。之後的大貪官和珅是此案的舉報者。

三:山東巡撫案

涉案人員:國泰及三十餘名,涉案資金二百萬輛,國泰自己就涉案七八萬兩。在此案背後牽扯到的就有和珅。查辦此案的有錢灃和劉墉,之後和珅被查的二十四條罪狀就出自錢灃生前遺稿。

四:乾隆未查之案鉅貪和珅

和珅滿中堂,備受乾隆帝寵愛。被查之時是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嘉公元1779年,乾隆駕崩,和珅被抄家查辦,賜死獄中。

抄沒銀兩據傳為八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多年財政收入但無正史可考。


抱影無眠夜歸人


上樑不正下樑歪


0你去大世界


兩個原因,過於集權和高層懈怠,權利越集中,違法的成本就越低,收穫的槓桿利潤就越大。高層懈怠,就如同身體失去了免疫力,特別是對於皇權政治,領導的縱容或者默認,都會造成從上到下各個階層對法紀波浪傳遞式的踐踏,靠道德約束和個別的包公無異於杯水車薪


用戶84904406121


一定要移民美國!!!!


不要關注我取消關注


出於統治需要在財和權之間兩者取其輕寧可讓貪財不可讓戀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