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太監亂政,那麼有宮女亂政嗎?

點破未來


  

  古有太監亂政,自然也會有宮女亂政。

  古代許多朝代都嚴禁太監干政,因為太監長期呆在皇帝身邊,相當與皇帝的貼身秘書。皇帝貴為九五之尊,輕易不見外臣。久而久之,中間通風報訊的太監就成了重要人物。

  像清朝的安德海、李蓮英等大太監,權力熏天時,即便是軍機大臣見了也要恭敬道一聲:公公好!

  那麼宮女呢,古代有沒有宮女亂政?

  當然有。

  太監有不同等級,從最低階的灑掃處太監到殿上太監、御前太監、首領太監、總管太監等等等級森嚴,從從九品到正三品,不一而足。

  我們常說的太監干政,自然不是灑掃處小太監,那都是手握權柄的總管大太監。

  宮女也一樣,與太監不通的是,宮女有兩個升級系統,一個是朝女官方向發展,一個是朝後宮方向發展。

  宮中宮女眾多,最多的是下層僕役,然後從從九品開始,一直到正一品都有嚴格等級。

  據史料記載:“乾清宮置夫人一人,秩一品;淑儀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十二人,芳婉二十人,俱秩四品。”

  她們或者伺候妃嬪(俗稱尚宮),或者主管禮儀(稱尚儀),或者掌管三餐(稱尚膳)……如同太監一樣,各有所司。在許多宮鬥戲中都有介紹。

  在女官之中,歷代以來最為出名的自然是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代有女宰相之稱,算是宮女“亂政”的一個典範。

  明朝天下第一奶媽客氏,也算是古代宮女中的奇葩人物,因為她,天啟皇帝朱由校揹負了不少罵名。

  至於宮女被寵幸,然後成為妃嬪,甚至做了太后,攪亂朝政的就太多了。

  從中國的第一太后秦國宣太后開始,到後來晚清的慈禧太后,都是由妃嬪上位把持一國朝政。  


葉之秋


太監亂政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伴隨著整個封建社會,對中國古代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什麼太監可以亂政呢?因為他們身份特殊,是皇帝身邊的人,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當皇帝感到權臣或地方勢力日漸膨脹,皇權受到威脅時, 便利用太監來分割外朝相權,或控制地方勢力, 於是太監逐步操縱軍政大權, 形成了專權局面。

在政治腐敗, 皇帝昏庸時, 太監則往往可以乘隙而入, 染指於政, 甚至左右政局。"皇帝勤政多才,政治清明時,宦官不可能扮演政治舞臺上的重要角色。

從歷史上來說,東漢、唐、明三朝,是中國歷史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時期。十常侍、魚朝恩、王振、劉瑾、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的大宦官。

相比之下,歷史上宮女亂政的就很少。為什麼呢?

大家知道古代是男權社會,女性處於底層,一般女性是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這就導致了宮女們大多文化不高,缺少干預政治的基本素質。古時宮裡有太監專門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而宮女很少有機會去學習,所以從自身來說,她們就缺少干政的條件。

太監雖然不是完整的男人,可畢竟還是男性,有更多的接觸到官員和朝廷機密的機會。比如皇宮裡面的司禮監,掌管奏摺的批覆和蓋印,如果是別有用心的太監,就可以創造機會和朝臣勾結起來,利用手中的權力干預政事。而宮女一般只負責皇帝嬪妃的起居,平時接觸不到皇帝,更別說接觸這些文件了。

宮女進宮時一般年紀都比較小,如果不能晉升到常在、答應之類的低級嬪妃,那麼一般到二十多歲時就會送出宮去,讓她們嫁人生子。而太監可以在宮裡一直幹下去。要知道玩政治是需要經驗的,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子,沒有多少文化,想幹政也幹不了。

宮女要想亂政,必須要升為女官,或者成為皇帝的嬪妃。但宮女升上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我們見過很多太后,皇后干政的例子,宮女的就很少。




宰少


有這麼兩方面的原因。

不能親密接觸皇帝

宮女不像太監,太監一般是從小就進宮,伴隨儲君(當皇帝之前)一路成長,雖說主僕,也就類似發小,這樣就有更多的機會接近皇帝,得到皇帝的信賴,也更容易接觸到一些政治事務,甚至包括一些機密的國家大事。

宮女就不同,最多都是伺候皇后、嬪妃,少數服侍皇帝的,也就只涉及一些生活上的雜事,說白了也就是灑掃、端茶倒水的丫頭而已,不可能有機會接觸到政務。偶爾被皇帝看中了臨幸了,則不再是宮女,身份也就隨之改變了,要是幸運滴懷上龍種,那更可能母以子貴,鹹魚翻身了,例如明代明光宗朱常洛的母親。

女性的自身特點

女性在古代一般都地位低下,很少機會接觸政治。女性本身的特點大也決定她們多對政治不太關注,對繁雜的政務也不善於處理,呂雉、武則天、慈禧那樣的超級女強人,中國5000年曆史也就出了這麼幾個。普通宮女大都是些普通人家子女入宮,有政治野心、有政治能力的少之又少,除了每天干好灑掃、伺候人之類的雜活,一般也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慣與長夜



古代太監亂政的確很常見。典型的有東漢十常侍,秦朝趙高,唐朝高力士,明朝劉瑾,魏忠賢等人。


宦官,作為一個服侍皇親的一種管職,某種程度和“保姆”沒什麼區別,宦官的職位在清朝以前,提領者被稱為掌印太監,下有“少監”、“中監”,由於太監職位常由宦官擔任,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後來成了對宦官的統稱。由於宦官長時間服侍皇上,往往很多時候會成為皇上的心腹,而太監作為身體有缺陷的人,無論權力多大,也不可能左右皇權,所以太監往往就會成為皇帝最信任的人。


古代太監,可以把持朝政,除了趙高之外,歷史上很少太監能反得了天。畢竟是身體有缺陷的人。或許可以一時權傾朝野,但是很難改朝換代、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何太監可以亂政,還要有太監服侍皇族,而不由宮女直接服侍?

原因有三:其一,如果全部由宮女服侍,很容易造成皇帝身體不適,縱慾過度。其二:卑賤的宮女容易懷上龍種,會造成動盪。其三:宮廷鬥爭會加劇。



歷史上的確很少女官亂政:


首先在封建集權社會,權力最大的是皇帝,太監之所以能作亂,是因為他們已經得到皇帝的認可。而宮女不能直接接觸皇帝,直接接觸皇帝的宮女基本都死了。宮女的最高領導是皇后,是次一級政權。

先普及下何為宮女


後宮除了君主配偶外,還有大量女性僕役,即宮女。而有一定品級、官職的宮女則稱為女官,各種宮女、女官有不同的職務,從文書工作到體力勞動皆有。

歷朝的具體制度均有不同。例如北魏時女官有內司(位視尚書令、尚書僕),作司、大監、女侍中(位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位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位視四品),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位視五品)。


唐朝時,後宮仿照六部設六局:尚宮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六局首席女官合稱“六尚”,各定員二人,正五品,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相當於六部尚書。六局統領二十四司,皆為正六品;其下又有二十四典,皆正七品;再之下有二十四掌,皆正八品;掌之下又各設女史。管理宮中一應事務。六局制度一直延續至明代,清代廢除六局女官制度,宮女由宦官管轄的內務府管理。

女官有的品高位顯、有權有勢,不僅在宮中受尊重,甚至得到外朝官的逢迎,有的因此得以干預朝政,但實際上並沒有參與朝政的權利,她們實際上仍然是後宮的僕役,《舊唐書》就記載唐高祖李淵之子、舒王李元名的保傅曾經對李元名說尚宮品秩高,他應該去拜見她,李元名卻說尚宮只是二哥(唐太宗)的家婢,自己不需要對她行拜禮

宮女無論你多顯貴,始終還是後宮的僕役。



當然歷史上總有幾個可以權傾朝野的宮女,趙飛燕,萬貞兒等~~~


其中萬貞兒可以算是宮女亂政的典範了。


飛天琴羅


當然有宮女亂政,不過當宮女亂政的時候,她已經不是宮女了。

宮女與宦官

宦官和宮女一樣,都是用來服侍皇家的,宦官做得好,被皇帝寵信,就可以升級為太監,雖然我們經常用太監來指代宦官,但其實太監是高級宦官。同樣,宮女做得好也可以升級,宮女升級有兩條路,一是成為女官,二是成為皇帝的妃嬪。

升級後的太監和宮女地位自然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他們有可能長期接觸到最高權力中樞——皇帝。不論是太監還是宮女,他們要想幹政的話,其權力必然來源於皇帝。

那為什麼太監亂政如此出名,而宮女亂政卻很少呢?因為宮女干政本來就比較少。

宮女上升難

首先古代是男權社會,女性處於底層,太監雖不完整,但也算是男性,其待遇有很大不同。其次性格導致對於政治權力的慾望不同,時至今日,世界範圍內女性從政的例子依然比較少,這跟女性整體對權力的慾望不如男性有關。

太監由於身體殘缺,往往終身為皇家服務,受到皇帝信任的大太監那是一整天都跟著皇帝的,而宮女即便成為皇帝的寵妃也不可能一整天跟著皇帝,跟權力中樞待在一起的時間短限制了她們掌權。

女官掌權

宮女成為女官亂政的例子極少,無一不是在昏君手下出現,如北齊的陸令萱,她是北齊後主高緯的養母,曾任女侍中之職,高緯登基後冊為郡君。

陸令萱為人機智精明,辦事幹練,說話得體,善於奉迎北齊武成帝高湛及胡皇后,從此便在宮中得到信任,負責撫養太子高緯。

高緯繼位後,由於與陸令萱的感情,高緯對陸令萱的話言聽計從。隨著高緯主政,陸令萱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後來她跟兒子穆提婆都權傾一時,禍亂北齊。

還有奇葩的南漢後主劉鋹(chǎng),他下令全國必須閹割才能做官,因此使得大批人才逃離南漢。宦官滿國的同時,他還任命宮女參政,其中權力最大的是盧瓊仙。

盧瓊仙也是女官,被劉鋹封為才人,她跟女巫樊鬍子互相勾結,把劉鋹騙得團團轉,國家大事全都要問一下她可不可以,然後再頒佈。盧瓊仙又勾結太監龔澄樞、陳延壽等人,掌握朝柄、禍國殃民。

后妃干政

宮女想要皇帝的妃嬪是很難的,就算成功了,皇帝也未必寵信,不受寵的妃嬪顯然難以干政。但也有例外,比如這個宮女被立為皇后,而且給皇帝生下了長子,等到兒子繼位,宮女以太后身份臨朝,干政就容易多了。

由於歷史上妃子隊伍的龐大,宮女出身的妃嬪其實也不少,掌權干政的也不少,這裡講兩個。

第一個,王政君。

王政君十八歲那年入宮,恰好皇太子劉奭(shì)的愛妃司馬良娣死了,而且這個司馬姑娘臨死前還說是有人詛咒她才死的,搞得劉奭發誓不再接近嬪妃。

漢宣帝見兒子這樣,擔心他憂傷過度,就讓皇后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王政君位列於候選人中。劉奭無心選妃,隨便一指指了一位宮女,好巧不巧,那就是王政君!

皇后忙命人將王政君送到東宮,王政君就從宮女成了太子妃。對於這個隨手指的妃子,劉奭很不喜歡,很少找她,但就是幾次,王政君就給他生下了長子。

後來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王政君的兒子毫無疑問成了太子,王政君成了皇后,劉奭後來雖然興起過廢立之念,但卻在大臣的反對下放棄。

劉奭死後,王政君成了太后,她的孃家王氏成為炙手可熱的家族,她的侄子王莽也開始步入仕途,正是藉著姑姑的勢,王莽才能夠取西漢而代之。

第二個,萬貴妃。

萬貴妃和明憲宗的愛情不消多說,反正萬貴妃藉著皇帝寵愛,毒殺了憲宗好幾個兒子,差點害得明憲宗絕後。同時,萬貴妃勾結宦官外臣,弄得朝廷上下貪汙一氣。


平沙趣說歷史


我們讀歷史,經常會看到,後宮干政,外企篡權,太監亂政,凡是在皇帝身邊的人都有可能亂政,唯有宮女好像從沒聽到過他們對朝政有哪些影響。

這個問題看似挺比較奇怪,但是特別容易解釋。

首先、封建社會是男權制的社會,這就註定了女性和權力的聯繫不大,他們的權力慾望也就不如男性,太監再怎麼說也曾經是個完整的男性。

其次、太監之所以能亂政,大部分還是依靠的皇權,因為他們常年侍候皇上,很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

而宮女則不同,在封建社會,出於“龍體”健康和皇室血統的考慮,宮女很少能夠長期侍候在皇帝身邊。而想從宮女變成皇帝的後宮,更是難上加難。

最後,按照制度宮女到達一定年齡是可以出宮的,絕大部分宮女都會選擇出宮,嫁人生兒育女,迴歸普通人的生活。

而太監則不同,由於特殊的生理構造,他們終身只能依附皇帝身邊,唯一會做的也就是伺候皇室,通常是活到老幹到老,等到幹不動了,出宮到寺院終老。

從以上幾點來看,一方面宮女自身沒有權力的慾望,另一方面各種制度也限制了宮女獲得權力的機會。


一點點歷史


宮女亂政的時候,這個宮女就已經升級了成為寵妃,這樣的寵妃和家人勾結叫外戚專權。太監就不一樣了,他升再高還是太監,又因為太監陪侍皇帝左右,揣測皇上心思,很容易成為心腹。漢朝,唐朝,明朝太監專權最為嚴重。


宮女升為寵妃,皇后,也大多是爭寵亂後。比如趙飛燕,趙飛燕本來是一個宮女,她靠著優美的舞姿將漢成帝迷的神魂顛倒。後來趙飛燕妹妹趙合德也進宮,兩人獨得皇帝寵愛。後來他們設計陷害許皇后,許後被廢后,趙飛燕成為了皇后。


後來,趙飛燕成為皇后開始干政,因為自己沒有子嗣,舉薦了劉欣為太子。漢成帝死在了趙合德床上,趙合德迫於壓力自殺。劉欣成為皇帝,趙飛燕尊為太后,趙氏一門兩侯,權力很大,有外戚專權之勢。後來漢哀帝死後,王氏外戚東山再起,王莽將趙飛燕貶為庶民,發配去守皇陵。趙飛燕在去替漢成帝守陵當天自殺。






紅雨說歷史


怎麼沒有呢?

明天啟皇帝的奶媽客氏,稱奉聖夫人,勾結魏忠賢為禍,甚至長期包占天啟帝,殘殺有身孕的宮妃,皇后張氏也不敢過問。


四川達州


謝謝偐可提問!

一、以宮女比較太監問宮女有無亂政,我認為宮女不同於太監。通常情況下,宮女受寵則會被提拔,或為嬪妃甚至直至為後。武則天、馮太后、慈禧太后等很多。有亂政,有干政、參政情況不一。如果按照通常所謂宮女亂政則很少見。升級為嬪妃甚至皇后亂政不應該算在普通宮女之例。明代嘉靖發生宮女絞殺皇帝之事,勉強算是。宮女職責與太監不同,不涉及前朝政務,沒有亂政機會。

二、太監中有負責皇帝政務服務的職位,做得好可受品級獎勵。太監亂政有機會。而且受品級的太監身份仍是太監。宮女受寵則不再是宮女。

三、歷史有些女官由宮女升任,她們參政是職責性,提提建議甚至代為批覆等,也不算是宮女亂政干政。如上官婉兒參政之深,無人可及。

總之,普通宮女亂政之說,按嚴格宮女定義上極少見。


左說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