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陕西女首富周莹一生守寡,她死后的巨额家产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她没能进吴家祖坟?

吖-壤


通常来讲大户人家规矩都严,就说周莹不入吴家祖坟这事,是因为泾阳吴家有一条家规――无子嗣者不能入祖坟,其实历史上的周莹老公吴聘死的太早了,还没来得及让周莹怀孕呢,而且就吴聘的父亲来说,吴蔚文其实在周莹入嫁前就已经死了,家道已经中落的七七八八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周莹去了之后可谓是力挽狂澜,不但逐渐恢复了吴家基本上荒废的盐业生意,而且在生丝、棉花、茶叶等传统的商业上也多有涉及,家财巨万,说周莹是富婆那都是谦虚的说法,当年民间的女首富很可能就是这个神奇的女子。

当然周莹并不是没有机会入吴家祖坟,因为在周莹生前她是清楚吴家的家规的,规矩是人定的,也就是说周莹是有改家规的前提的,而且也有能力,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趣闻,周莹花十万两白银资助西狩或者说“西逃”的慈禧太后。


周莹看到落魄的慈禧太后恐怕就像看到了自己当年勉励维持落魄的吴家一样,她深知女人当家的难处和酸楚,慈禧太后当的是整个大清朝的家,比之于周莹面对的压力要大得多,因此周莹也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十万两白银,震惊朝野。

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强硬人物,也是一个能干的人,周莹在她身上能够感觉到自己同样面临的很多问题,但周莹本身也是一个强力人物,但是周莹终归是一个守规矩守规则的人,她在生前就决定遵守夫家的家规,但同时在吴家祖坟旁边选了一块墓地,她不想离自己的夫君吴聘太远。

至于说周莹挣得亿万家财去哪了,1908年,在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死去的一年,与慈禧太后颇有渊源的周莹也去世了,但在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还是出了巨资以度时艰,吴家还在当地大力进行慈善活动。

民国乱世,多次开粥棚帮老百姓渡劫难,乱世有大作为,周莹的钱也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用去了绝大部分,但周莹的为人却被后人津津乐道!


历史三日谈


周莹出生于豪门,也嫁入豪门,是那种比你优秀比你还肯拼的富二代;是一生守寡的陕西秦商女首富;是清末的“女版马云”。

这样富可敌国的周莹,死后的家产是如何安排的呢?她最后又葬身何处呢?看官稍后,小编一一答来!

一、 周莹的家产:

周莹的家产由四部分组成:周家大院、吴家大院、商铺和银两

1、周家大院(周莹的娘家)

周莹186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当地的豪门大族周家大院,距离吴家(婆家)约有十里地,周莹的太爷爷周梅村是当时的刑部员外郎 ,也是一位巨商,可想而知家底丰厚殷实。

据说那时的周家共有17个院子,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周莹3岁时,也就是在同治年间的一次回民起义中烧毁了16个院子,现在仅存一院,约占原来总建筑面积的1/20。不过从现在的照片中仍可以看出:当时院子的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

2、吴家大院(周莹的婆家)

周莹17岁那年,嫁给了患有肺结核病的老公吴聘,公婆将他们小俩口安排在东院过二人世界。

女儿夭折后,过继了两岁的侄子吴怀先为儿子。三年后,吴聘病重去世,年轻的周莹开始守寡,得称"安吴寡妇"。

20岁不到的周莹,先后死了公公和丈夫,家道逐渐中落。为了家族的生存于发展,周莹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偌大的家业就落在了她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

周莹既聪慧过人又胆识超凡,她不仅知人善用,而且深谙市场经济规律,在她大刀阔斧的革新中,将吴家东院的盐商生意重新拾起。不仅如此,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广,繁荣之时多达108家分店,遍及全国各地。

周莹发家后,扩建了吴氏庄园,将吴家庄园建成东西南北中五院。为彰显大气,周莹还专门派人前往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仿建了三进四合院,偏正共四院。

周莹去世后,养子吴怀先将这里捐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并用作青训班以培养青年干部的培训基地,吴家东院昔日辉煌便由此结束。

其中青训班班部就设在周莹的住处。现在还存有望月楼和迎祥宫,可供旅客观光游玩。

3、商业店铺(周莹的格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明大义的周莹更是慷慨解囊。1900年,周莹给慈禧太后捐赠10万两白银度过国难,《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共赴国难。慈禧太后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还收周莹为干女儿。

在民间,周莹也有无数善举----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她被老百姓称之为“活菩萨”。

在封建思想的约束下,在那样动荡的年代里,一旧社会女子能有这样的格局与壮举,实属不易。周莹死后,养子吴怀先先后关闭了所有的店铺。

周莹到底有多少钱呢?没有人知道。大家只知道她留下的白银不计其数,乐善好施的美名永载史册。

二、为什么周莹没有入吴家祖坟呢?

吴聘和周莹夫妻俩在一起生活的时间3年左右,生有一女,不幸夭折,后来周莹只得收养一个男孩,取名吴怀先。

1910年,42岁的女富商周莹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由于她在吴家没有子嗣,按中国封建礼教的陋俗,她不得入吴家祖坟。

后人将她葬在离吴家祖坟200米处的东北方向,受过恩惠的乡亲就在渠岸边为其修庙,供逢为“水娘娘”。

如果真的有轮回之说,我只愿周莹来生再也不要受这么多苦!


24帧半


周莹,历史上确有其人,陕西泾阳名门周氏,生卒为1868-1908年,17岁时嫁给了泾阳安吴堡吴氏,丈夫吴聘,也叫吴周氏,这个吴家本是当地大户人家,世代经商,曾经繁荣过,但吴聘父亲吴蔚文46岁就死了,留下唯一男丁吴聘,周莹嫁过去的时候家业已经中落了,谁知没多久吴聘身染恶疾去逝,周莹就成了吴家唯一继承人,周莹一辈子也未再嫁,后人也称她为安吴寡妇。

安吴寡妇周莹持家有道,加上获封朝廷的殊荣,使吴家成为关中地区名门望族。

吴家是靠盐业起家,在各地有很多商号和产业,虽然败落,瘦死骆驼也比马大,18岁的安吴寡妇开始掌管吴家生意,因为正确的理财和持家,衰败的吴家又迅速兴旺发达起来,后人称其“精明用人,勤于算计”,安吴寡妇不但拾起了吴家生意,还扩展了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安吴寡妇周莹建立的商业帝国包括钱庄、布行、珠宝店、纺织、药材、茶庄、客栈酒楼等。

图为吴宓,安吴寡妇周莹的侄儿,国学大师,创办清华大学国学院,与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当年慈禧光绪西逃到西安后,安吴寡妇给慈禧捐了10万两白银和用品用具,慈禧又听说安吴寡妇的身世后大为感动,亲自赐匾“护国夫人”,后来又屡次为朝廷捐款,再被赐一品诰命夫人。在今天的吴氏庄园还流传有慈禧收安吴寡妇为义女的故事,但安吴寡妇的侄儿吴宓在其著作《吴宓日记》中辟谣,捐款赐封号是真事,见慈禧收义女是子虚乌有。

图为吴家祖坟。

1908年安吴寡妇去世后,不久清朝灭亡,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吴家的产业逐步缩水,1929年《泾阳县志》记载民国18年,泾阳闹灾,安吴堡吴家在县城内天天舍粥,那时候吴家尚可,1937年抗战时,我党曾在安吴堡办青年训练班,据记载那时的安吴堡已房屋废弃,很多不能用了,经过修葺打扫后才开课,可猜测那时的吴家已因战乱凋零。

图为安吴寡妇周莹墓志铭。

最后说说安吴寡妇墓地问题,吴家祖坟虽占地50亩,但因吴家有门规,无子嗣不能入祖坟,所以安吴寡妇周莹在生前就决定恪守夫家门规,不进祖坟,在吴家祖坟不远处择良穴安葬。上世纪60年代因破四旧,坟墓被挖开破坏,墓址已无踪迹,安吴寡妇周莹的墓志铭碑于70年代发现于附近高刘村河边,当作锤布石之用,墓志铭由陕西学政、溥仪老师朱益藩楫文,碑现藏于泾阳县文管部门。


图文绘历史


随着《那年花开月正圆》的迅速走红,剧中的女主角周莹被大家广为熟知。著名演员孙俪,将这位清末富商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么,历史上的周莹,她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她守寡一生又膝下无子,去世后,巨额财产到哪里去了呢?

历史上的周莹是不幸的,花样年华就成为寡妇。但她也是幸运的,凭借一己之力,将日薄西山的吴家产业打造成庞大的商业帝国,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商,被慈禧认作义女,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剧照)

一、花样年华之时,嫁入吴家。

周莹1869年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是清代刑部员外郎、富商周梅村之后。她从小灵动聪慧,性情温和。周家历来重视教育,幼时的周莹,在慈父和严师的教导下,不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且有超强的记忆天赋。对数字有关的信息,更是可以过目不忘。这为她日后成就商场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岁时,周莹遵父母之言,嫁给了泾阳县安吴堡盐商吴尉文的独子吴聘为妻。吴尉文本人亦官亦商,曾出任湖北后补道台和山西宁武知府等职务。同时吴尉文也是一个大盐商,不但在扬州开设了盐务总号“裕隆全”,还在各地开设盐务分号十多家,每年都有数百万银两的收入。

当时的盐商,是最具权势的官商,其他商人很难望其项背。成年后的吴聘不仅协助父亲打点生意,也是官居二品的资政大夫。吴家可谓是家境殷实的官宦之家。

但吴聘体弱多病,周莹嫁给他不久后,他就撒手人寰。

一年后,公公吴尉文也在外出公干的路途中,意外身亡。偌大的吴家,没有一个男丁,只剩下18岁的周莹独立支撑。

吴尉文去世后,吴家的生意苦于无人打理,便一落千丈。虽然还有几个商号苦苦支撑,但早已入不敷出,濒临破产的边缘。

(重振家业)

二、接手吴家产业,力挽狂澜。

面对吴家日益凋敝的困境,周莹没有气馁,她从心底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吴家的产业重新振兴。

首先,她对吴家的所有商号做了一次摸底巡视。凡是有吴家店铺的地方,她都会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几个月下来,吴家生意经营的范围、各分号的经营状况,下一步将采取的措施,她都了然于胸。她甚至还会去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其次,她知人善任。公公吴尉文去世后,不仅给周莹留下了一些商号、资本,更重要的是,他还为周莹留下了一帮忠诚而能干的人才。周莹自知在商场资历短浅,缺乏经验,于是她对吴家的这帮旧人极为倚重。不但将他们的薪俸提高了两成,远高于当地薪俸。同时,周莹在保障员工基本薪酬的同时,还将商号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年终分红挂钩,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在商号大情小事的决断上,周莹从不搞一言堂,总是广泛征求员工们的意见。在大家各执己见,无法统一时,她才出面定夺,最终拍板。

说也奇怪,凡是经周莹定夺的生意,在年终决算的时候,往往都赚得盆满钵满,很少有亏损的情况出现。由此确立了周莹在吴家的威信和地位。

再次,周莹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在生意上童叟无欺,诚信经营。有一次,一个盐务商号误将海盐当做晋大青盐出售,被一商贩发现,遂找上门来理论。周莹获知消息后,不但亲自向该商贩赔罪,而且以3倍的价格作出了赔偿。

这件事之后,周莹在每个商号的门额上都挂出了“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这既是对各商号的警醒,也是对百姓的承诺。

(慈禧剧照)

三、功成名就,富可敌国。

经过周莹的悉心经营,吴家的产业蒸蒸日上。不但盐务商号分布全国各地,还开设了布庄、油坊、酒坊、粮店、米号等,最多的时候,吴家拥有了108家分店,真可谓“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当时民间广为流传这样的谚语:“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由此可见吴家当时雄厚的实力。

在资本快速累积的过程中,周莹又将资金投入到了购买土地上。他在安吴堡周边和泾阳县城购置了数百亩土地,修建了20多处气势恢宏的庄园。这些庄园首尾相连,几乎占据了泾阳县的半个城。

尤其是位于安吴堡城内的吴氏庄园,更是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周莹为了建造好这座庄园,专门派人考察了紫禁城,然后仿照紫禁城的建造风格和布局,历时数年才完工。其奢华的气派和宏大的规模,堪比乔家大院。府内仆役人数达2000余人,全年花费十余万银两。

四、乐善好施,回馈相邻。

1900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慈禧以西巡为名仓皇出逃。当慈禧一行到达西安时,周莹不但立即在泾阳买了10头奶牛,为慈禧呈上了热气腾腾的鲜奶。还慷慨解囊,奉上10万两白银,让困境中的慈禧异常感动,当即御封周莹为“一品夫人”,并破例收为义女,周莹也因此成为慈禧唯一的汉族义女。

周莹对乡邻也乐善好施。每当遇到天灾人祸时,周莹都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为了解决泾阳百姓的饮水困难,周莹自己出资打了十几口深井,让乡邻喝上了放心水。

同时,周莹还捐资办学,修建文庙,为乡邻做了很多善举。

1910年,42岁的周莹因病去世。因为周莹早年守寡且终身守节,没能为吴家生下一儿半女,所以死后没能进入吴家祖坟,被埋在了吴家堡村外的一片荒地上。

至于周莹死后的巨额财产,一部分被她的养子吴怀先挥霍掉了,还有一部分捐献给了政府。


张生全精彩历史


1869年,周莹出生于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并非如电视剧中描述的是卖艺为生的江湖儿女,而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可惜家道中落,经济拮据。17岁时,由兄嫂安排嫁到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丈夫是久病不愈的吴聘。说好听了是嫁,其实是以“冲喜”联姻。

周莹的婆家,可谓是如日中天的超级土豪。吴家祖籍江苏,唐朝时入泾阳为官,清初时家族兴盛发达,后来兄弟几人分家各自经营,其中东院最为兴旺。

吴聘之父吴蔚文在朝为官,设立“裕隆全”盐务总号,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盐业专卖,是有名的大盐商,与胡雪岩齐名。吴家仅盐业年收入就能达数百万两白银,还曾为左宗棠提供军需物品。

然而,再大的家业也得有人守才行,周莹嫁入吴家不久,丈夫吴聘病逝,公公吴蔚文也因意外去世,吴家的产业也因此没了主心骨,重创之下迅速颓败。

寡妇周莹却没有因自己是个女人就逆来顺受,她力排众议主持家政,面对家族内部的猜疑和商号经营的种种危机,重整旗鼓,对吴家商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改革,扛起了振兴家业的担子。

据说,周莹天资聪颖,对数字的敏感非比常人,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很快吴家就拾起盐业的生意,不久,周莹又将生意发展到蚕丝,棉花,药材,茶叶等行业,她多谋善断,对贤能人才加以任用,各类生意都做的有声有色,周莹就这样从闺阁少女华丽转身成为陕西女首富,大陕西没有第二个人敢跟她斗富。

在慈禧逃到西安去避难时,周莹提供10万两白银帮助慈禧度过难关而名声大震!清末百业凋敝,10万两银子在当时能买到两万亩良田,这也让她得到慈禧的青睐,收为义女。之后《辛丑条约》签订,她再次向太后进交白银助国家度过危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一个女商人能做到这样的地步,是十分了不起的。

当然,周莹并不懈于斗富,而是有着一份家国情怀,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关中地区出现饥荒,周莹命自家的多地粮店开仓放粮,并在受灾的地方开设粥场,挽救了无数灾民的生命,泾阳和三原两县就将这一善举载入史册。

周莹用诚信和仁义经商25年,让人扼腕的是,她42岁时去世时却没能进入吴家祖坟,虽然她有过继养子,但终归因为没有子嗣,被葬在吴家祖坟东北方向200米外,成就吴家最后的辉煌,就此默默的结束一生。


畅销书会


我们都熟悉山西乔致庸的乔家大院,却不太熟悉陕西的吴家大院。而吴家大院的主人,不姓吴而姓周。她叫周莹(1869—1910),秦地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不只是童话里会骗人,影视小说更会骗。都说艺术高于生活,然而福垊认为,生活的再现是最高的艺术!真实的周莹比《大义秦商》(又名《那年花开月正圆》)的艺术化的周莹更具有艺术性!哥不是传说,但她就是个传说。

她使周家财富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有人就问了,那她跟乔致庸相比,到底谁更有钱?答案就是徽商不如秦商,秦商不如晋商,而如今什么商都不如浙商——马云!马云影响到联合国,周莹影响到如今。我们还是走入真实的周莹,从她那辉煌的人生中以解题主之惑吧。(上图不是周莹的真实画像,而是她家里的一张画儿,所以福垊打上不是周莹四个字。)

白富美嫁给了高富帅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她的人生就充满了风和雨。这一年周莹嫁给了门当户对吴家。周吴世代交好,都不差钱,自是人生得意。然而,周莹却是被骗婚的!因为她丈夫吴聘体弱多病,吴家希望结婚冲喜,好让吴聘一高兴把病魔驱走。周莹得知真相,她并没有大哭大闹离家出走,而是尽心照顾丈夫身体,协助公公经商。因为爱情,渴望奇迹,然而出现的不是奇迹,却是祸不单行。左宗棠西征,吴蔚文(周莹公公)曾资助赞襄。左宗棠死后,太后拿西征向洋行筹款说事,株连到吴蔚文,最终酿成太后公公、丈夫先后离世。四大族叔虎视眈眈,因为周莹超强的经商能力和处理能力,遂将家业一分为五,以周莹为主。

小寡妇铸就大商

十七岁这年的雨季,穷得只剩下钱了。留下这么多财富,完全可以过有情调有格调的诗意人生艺术生活。也或者再嫁他人,重新度过快乐的人生。然而她选择的却是守贞节、创大业!一个刚刚结婚就要守寡的小寡妇,凭借自己柔弱的肩膀和聪慧的脑袋。不断将吴氏家族的事业做大做强,多种经营,覆盖全国。在封建社会那个歧视女性的社会里,她通过智谋、真诚、共赢等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员工的能动性。对员工她工资比别的商号高两三成,年底还分红。对于客户,她以信义、共赢合作,实现了有钱大家赚,终成陕西首富(上图连锁商号)。民间有语“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其事业之强大!

散财皆为国为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太后、皇帝西狩(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逃,但历史书都说是西狩)西安,安吴寡妇(或称吴周氏,民间正式称呼)周莹资助太后数十万两,慈禧赏给她一品诰命夫人,并亲自书写“护国夫人”牌匾,慈禧对周莹以父母相称,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历史上,她们没有见面,毕竟其公公、丈夫就是因慈禧而死。权威证据在后面哦——下下段。有人以其公公事劝她不要捐钱,还有人直接说她趋炎附势。不过周莹及其后人也确实为国做过贡献啊,证据在下段。周莹淡定地说:“没有国哪有家?”有没有当年赵奢去平原君家收税的豪迈呢?

此外周莹还兴办水利、筹办教育、救助灾民、兴建文庙,每每受灾时,她都向附近五县(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开仓放粮,建设粥蓬救济灾民,受到朝野的一致好评,其事迹还在泾阳、三原两县的县志都有记录。

1910年,年仅41岁的周莹去世。她庞大的资产由他的养子吴怀先继承。吴先生一直秉承“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为国为民。1936年抗日前夕,他将所有家产捐给了国民政府,为抗日做贡献。1937年,吴怀先将吴家大院借出去,办起了又红又专的青年干部学校。1972年,去世。福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哈佛三杰(陈寅恪、汤用彤)之一的吴宓就是周莹的侄子。他曾日记里记载:慈禧未和周莹见面,更不要说慈禧认周莹干女儿了。

周莹遗憾之最

周莹最遗憾不是守寡,而是无子。依据夫家门规,无子不能葬于祖坟。这条家规对周莹是最大的不公平,这也是周莹最大的遗憾。可怪她吗?周莹的一生既传奇又辛酸。没有完美的人生,也许只要不虚度人生就好了。谢谢大家。


福垊




据【周莹传】载,周家祖籍四川峨眉山,周莹,峨眉派掌门周芷若的第十七代后人,周家到了周莹这代,家道中落,人丁不兴。其远祖周公瑾擅于火 ,后代不放火烧人了,开始烧窑,以烧造业发家。



已经衰败的周家,十五岁把周莹嫁给吴家的独子吴聘,吴聘乃吴三桂第五代孙,吴三桂被灭时,陈圆圆独自把儿子吴应平养大,娶妻生子,传下后人。



吴家是当时的豪门望族,偏偏生下个先天性脑瘫儿子吴聘,周莹嫁入吴府, 终日以泪洗面,对窗愁叹【天生我兮丽姿艳,一朵花兮插牛粪。插牛粪兮可奈何,芹兮芹兮奈若何】 。


周莹在吴家的日子,多亏有账房先生曹雪芹的陪伴。曹雪芹才高志远,因科举不顺,暂时来吴家财务部上班。曹雪芹比周莹大五岁,周莹遗传了祖上小乔的基因,美丽高雅,当时人们都称周莹为周小乔。

情感痛苦的周莹,暗恋上曹雪芹,才子佳人,两情相悦,便如老房子失火般激烈燃烧起来。吴家虽然富贵,后继无人,周莹嫁给脑残吴聘,成了吴氏集团的继承人,常常出入各部门检查工作。财务部经理曹雪芹当然就成了周莹的检查对象。每次周莹与曹雪芹相对,秋波秋水,一江春水,都不知道向哪流。对周莹来说,【何以解忧唯有雪芹】。两个人的拥抱穿过四季,一直到天荒地老。



周莹怀上了曹雪芹的孩子,这一切吴府知道嘛?当然。恼残的吴聘高位截瘫,根本不能生育。这是个两厢情愿的事,吴家需要传宗接代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支持了周莹的出墙。之后吴家离开辞退曹雪芹。


周莹无可奈何,她还没有具备完全保护曹雪芹的实力。临别,周莹十八里相送,难舍难分,曹雪芹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周莹送我情】的诗句。周莹倒在曹雪芹怀里,泣不成声,曹雪芹走了,风中飘荡着周莹缠绵凄苦的声音【每逢佳节倍思亲,天天想着曹雪芹】。

为情所困的曹雪芹哪有心思复读,她的心里,梦里歌声里全是周莹,再次名落孙山。曹雪芹吹牛金榜高中后,来娶周莹,周莹相信了这个吹,她猜对了开头却没猜对这结果。曹雪芹在伤心痛苦中,开始创作【红楼梦】,谁又愿意看这个落魄书生的胡言乱语呢?遭到当时文坛的打压,曹雪芹在抑郁中一命呜呼。



当时的吴氏集团在周莹的带领下财力雄厚,承揽了满清所有的宫廷建筑,并建了第一所【女子建筑设计学院】,据专家证明,林微因曾就读过这所百年老院。


周莹一直爱着曹雪芹,花重金收购了曹雪芹没有完成的【红楼梦】手稿,周莹在泪水中把【红楼梦】续写完整,出版发行。周莹活到86岁,与曹雪芹所生儿子吴雪茄,继承了吴氏集团,现在吴家后人都在新加坡发展,依然是豪门贵族。


白这个颜色


最近陕西女首富周莹算是火了,那么,历史上的周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周莹死后家里的巨额财产都去了哪里呢?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剖析一下。

周莹真名叫什么?

周莹真名就叫周莹!

周莹,陕西三原鲁桥镇孟店村人,出生于1868年,死于1908年,也被叫做安吴寡妇,因为她嫁给了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的吴家,所以就叫“安吴寡妇”。

周莹的爹是不是个二流子?

周莹的爹不是二流子。

有人说周莹出生在富商之家,和电视剧上演的不一样。实际上虽然她的确出生在三原富商之家,但后来因为各种事,家境败落了。首先是咸丰年间他们家分家,其次是到了同治年间大西北有一场闻名于世的特大动乱,导致三原境内的富商和百姓也都破产。周莹的确不是周家的亲生女儿,而是老周家的养女。

但老周家也不是混街面骗人的,剧中做了戏剧化处理,个人觉得处理得很好。

周莹多大出嫁?

周莹十六岁出嫁。

也就是说,在1884年,周莹嫁给了吴聘。少奶奶是显老的,古代新媳妇儿的确是从13岁到17岁不等。

吴聘是不是真的死了?

吴聘真的死了。

周莹明知道吴聘要死,还是决定嫁给吴聘。但这和剧中演的不一样,周莹是被她嫂子许给吴聘冲喜的,不是她自己决定的。周家和吴家早就有婚约,而且指明就是要周莹,吴聘得了病要死了,周家依然决定不毁约。

嫁给吴聘十天后,吴聘就死亡了。

历史上的吴聘人也非常好,很善良、中正,深得父亲遗风。

吴蔚文何许人也?

历史上的吴蔚文,的确是吴聘的亲爹。吴蔚文此人十分了得,曾任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县知县、议序布政使。

但实际上他是一名盐商。

盐商的确是富甲天下的,这个可以参考《大清盐商》。

周莹为何被封?

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莹认捐修葺了颓败的文庙,捐了四万两白银,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第二次诰封是在慈禧连夜脱逃到西安以后,需要钱财支应,因此周莹捐献了银子。除此之外,周莹还捐助饥荒,设立粥厂,扶危救困。

周莹的钱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

因为吴聘已死,吴蔚文在1876年就死了,整个东院的确是周莹一人支撑起来的。

周莹死后财产去哪里了?

周莹没有子嗣,也无女儿,不过她有认养的养子,就是她的侄子吴怀先。所以财产是传给了吴怀先,吴怀先到了民国,和于右任等人挂你非常好,革命时期,吴怀先拿出很多钱来资助革命。到抗日战争爆发时,吴怀先将所有财产拿出来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日,自己则回到泾阳过普通日子去了。

在泾阳,吴怀先又将吴家东院借住给中共中央青年部,并办起了培训学校,有一万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并投身抗日。

由此看来,安吴寡妇周莹,的确是一个奇女子,她所作出的事业,在当时的关中可以说无人企及,她培养的后代,忠义两全,人间典范。

吴家其他院如何了?

都被抄了。

1966年,吴家被抄。

1972年,吴家最后一任掌门人吴少怀被打死。

1978年,吴宓死亡。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吴宓,吴家西院的孩子,周莹的另一个侄子。


豆子人民艺术家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陕西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热播剧中的女主角——周莹,在历史中是有原型的。

她就是清末陕西女首富,三原县的周莹。

周莹是个外表光鲜,富可敌国的女子。

但是其实也是个命运悲惨的女人,她婚后第一年,公公就离世,紧接着她的丈夫,吴家少爷吴聘也跟着离世。可以说是守了一辈子活寡。

周莹不愧为女中豪杰,她果断担起吴家振兴的重担,重新捡起吴家的盐商生意,商铺遍国,麦苗诚信,还将生意扩展到药材、茶叶、棉花、棉布、丝绸等产业。

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让她止步。

周莹还热心国事民事,慈禧太后西狩时,她向太后捐献白银十万两,慈禧亲手写了“护国夫人”四个大字送给她。之后的《辛丑条约》,她再一次为国纾难,慈禧太后非常感动,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她还在家乡关中地区兴办水利,捐助教育,修建文庙,协助军饷,做了很多利国利民之事。每逢天灾之年,还开仓赈济灾民,她的这些善举,在关中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

周氏丧夫后一直守寡,一心为振兴吴家产业,并为再嫁。

周莹身故后,其亲手营建的商业帝国瞬时失去了顶梁柱,其养子吴怀先继承了吴家的产业,但是吴家并没有继续营建这个商业大厦,而是重本抑末,收缩商业回归农业,曾经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就这样逐渐萎缩,这也是大多数秦商的最终归宿。

周莹死后并没有进祖坟,并非她没有资格入祖坟,而是找了一片风水更好的地方,以求庇佑吴族后人。

周莹墓志铭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丽清秀却又行事有些离经叛道的周莹,就是孙俪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塑造的形象。娘娘又凭此剧大女主霸屏,同时,也让曾经叱诧商海,早已了无踪迹的陕西女首富周莹,重回公众视野。


人们通过电视剧熟悉了周莹的轶事,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周莹又是什么样呢?周莹死后其巨额遗产又流向何方呢?她又为何未能葬入祖坟呢?


且听有书君梳理一下周莹的传奇人生,为大家一一解开谜团。


一,安吴寡妇的传奇人生。


周莹,1869年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她并非出身于跑江湖卖艺之家。她是富商周家的养女,后因故家道有些中落。


周莹自幼就和陕西泾阳安吴堡的吴聘定亲,吴家亦官亦商,同时兼营盐业生意,堪与红顶商人胡雪岩齐肩。吴周两家亦是门当户对了。


吴聘自幼患有肺结核,周莹16岁时,为给吴聘冲喜嫁入吴家。可是迷信并不能挽救吴聘的生命,婚后三年吴聘就去世了。两人曾育有一女早夭,后过继了吴家别院的吴怀先为子。周莹的公公也早于吴聘之前去世,吴家的重担一夜之间,就落在了这个柔弱的女子肩上。


18岁的周莹,在执掌吴家之初,面对存有异心的大掌柜,她用巧计取胜,令吴家上下再也不敢小觑她。周莹充分发挥了她的经商天赋,用诚信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吴家产业遍布全国各地。她亦被称为“安吴寡妇”。



周莹完成了财富积累之后,她兴修水利,重修文庙,筑路兴办教育,她的善举一时传遍当地。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逃到西安后,周莹捐10万两白银用于慈禧日常消费。慈禧大为感动,收周莹为义女,并封为“护国夫人”。《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捐巨款用于国家赔款,其又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有书君觉得,慈禧之所以如此喜爱周莹,除了周莹在国家面前,体现出来的秦商的诚信和大义。更因为两人都是年轻守寡,守着幼儿,独自支撑着各自帝国的同病相怜吧。


周莹用诚信和大义赢得了无形资产。据说,她42岁去世时,当地有8万人自愿为其送行,这是一个女人无上的光荣。



二,周莹去世后,其巨额遗产的下落。


周莹去世后,她的巨额遗产完全由养子吴怀先继承。吴怀先思想进步,同时他也继承了周莹的大格局。


吴怀先青年时期就和于右任私交甚好,他经常资助于右任的革命事业。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更将全部家产捐出资助抗日,为延安根据地提供了经济保障。其后,他又将吴家庄园捐给共产党,建立了安吴青训班,为抗日前线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


有书君觉得,周莹的言传身教,朴素的家国情怀也深深融进了养子的血液中。


三,周莹为何未葬入祖坟。


周莹去世后,葬在了距离祖坟200米的地方,关于周莹因何未葬入祖坟,众说纷纭,有多种说法,我们就一一分析一下。


第一种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周莹没有子嗣,虽然她为吴家呕心沥血,也无法抗拒封建礼教的束缚,因而未能葬入祖坟。


有书君认为,这种说法虽流传最广,但并不可靠。周莹虽未有亲生儿子,可是她已经过继了吴怀先,承继吴聘这一支的香火。按着中国的民俗,她应该可以葬入祖坟的。



第二种传说:周莹和继子素有矛盾,周莹曾状告继子忤逆不孝,更激化了矛盾。其去世后,继子故意未将其葬入祖坟。


有书君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可靠,从吴怀先为国捐款的行为来看,其应该是心胸豁达之人,不应做出上述举动。


第三种传说:据周莹重孙女所述,周莹未葬入祖坟是其自己的选择。据说吴家祖坟风水是官旺财旺人不旺,因而周莹另选一块风水有利子孙的墓穴,以保吴家人丁兴旺,周莹是牺牲小我成全大家。


有书君觉得,周莹后人的说法较为可信,因为中国民俗对祖坟的风水比较重视,有时为保后代人丁兴旺,经常出现为此迁祖坟之举。


周莹无论因何种原因未葬入祖坟,即使她的坟墓早已被荒草湮没,都无损她传奇人生的精彩。


有书君认为,周莹是一个智商、情商、逆商兼具的奇女子。她是一个如水的女人,既有水的包容性,又有水结成冰的坚硬。她一生为爱坚守,又在男人摸爬滚打的商界一力擎天。


她做到了刚柔并济雌雄同体,活出了人生极致的精彩。她造就的吴家商业帝国,为业已衰落的秦商增添了一抹亮色。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