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週末報興趣班,佔用他們自己玩的時間是對還是錯呢?

柏聿之麓


給孩子週末報興趣班,這個需要因人而異,客觀而言,無關對錯。


有的孩子確實無法通過學校的傳統體制式教育學習到更多,反而通過課外的興趣學習班,學習到了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也或許是因為學校的教學方法,也或許是老師的形式差別,也或許是每個孩子不同的學習方法。


興趣班,其實除去大部分的商業化噱頭以外,只會讓孩子學習一些皮毛,以及對某件事物落下一點點童年的記憶,成年以後成為一種曾經的情懷,真正能讓孩子們堅持到底學成正果的興趣班,學習班少之又少。


其實,當下社會,孩子學習最最靠譜的老師,還當是父母。父母用心,處處都是學習的課堂和時機。吃飯聊天可以說說盤裡的動物植物,也可以講講人體營養和消化結構,也可以聊點餐食以外的,有意思的學習點。戶外行走,所至所見,都是教育孩子的課堂,不論是語文數學,還是地理歷史,身為父母一概無知,一心想著通過興趣班讓孩子成人成材,可行,但機率渺若滄海尋針。


如今的教育,難遇有德良師,別說大街上林立四起的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特別是針對小學生級別的各種班,水平參差不齊,大多學得皮毛,僅可遮父母耳目。


當然,也不排出其中真有德才兼備的好先生,在一把好價錢的基礎上,真正用心的為懶人父母調教孩子學知習藝。


如果說課堂上的好老師,可以把每個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在一片積極的氣氛當中,讓孩子們開心而好奇的學習課本知識,也或者說家長們可以把孩子們自由玩耍的時間,巧妙利用,也可以變成靈活的學習,那也是很好的,至少會深受孩子們喜歡。在這種時時學習的良好環境下,學習班倒是無足輕重。若是父母有心,把自己之所長可以系統的給孩子做好基礎培養,要比學習班好得太多。


比如說有的父母會畫畫,會攝影,這樣的興趣和技能,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父母隨行良師相伴,這樣的學習,非興趣班可比。


但如果放任孩子每個週末瘋野,只是玩個痛快,卻無半星所獲,倒不及給他報一兩個學習班,哪怕是二流的名堂三流的老師。。


哎呀和蘿蔔


給孩子週末報興趣班,佔用他們自己玩的時間是對還是錯呢?

每位父母不一樣,每個孩子也不一樣,同樣在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的看法都不盡相同,這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理解的。下面聊一聊自己對興趣班的理解。

給孩子報興趣班,主要考慮孩子的興趣。

我家姑娘今年上學前班。孩子挺喜歡畫畫,於是從去年剛過完年開始,就給孩子報了一個美術興趣班,興趣班每週一節課,寒暑假沒有課。

一年下來孩子基本上沒有缺過課,除了生病發高燒的時候沒有去。

一年下來感覺孩子還是很有進步的。具體表現在,不管對於什麼東西,孩子畫畫敢下筆,畫的好不好另說?另一方面就是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她可以根據自己的思想去構思一幅完整畫。

畫畫兒也間接培養了孩子的耐心,有時為了完成一幅畫,孩子會在那兒畫一個多小時,這對一個6、7歲的孩子來說,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這學期我給孩子又報了陽光體能課。希望通過體能課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我家孩子相對比較瘦,我希望她能夠通過陽光體能課達到鍛鍊的目的。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少生病、不生病。

陽光體能課孩子很喜歡,因為老師上課的時候,通常是以遊戲的形式展開。每次上完陽光體能課,雖然孩子有些累,但孩子總是樂呵呵的。

週末的時候我會陪孩子一起玩耍。

週末的時光應該是放鬆的,快樂的。每個週末我和妻子都會拿出一天時間陪孩子玩。去圖書館,去科技館,去遊樂場,去公園或是到樓下放風箏。

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

現在讓我們回憶快樂,多數都是童年的快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努力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很多父母都會陪伴孩子,但陪伴和陪伴是有很大區別的。

通常我們的陪伴,其實是在做監督。監督孩子有沒有寫完作業,監督孩子有沒有好好吃飯,監督孩子哪一項沒做好?……

這種監督是的陪伴是低質量的陪伴。

我希望自己能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坐在一個平面上交談、讀書、嬉戲。放下手機,真誠的和孩子玩一局跳棋。一起玩跳格子,一起放風箏,一起玩溜溜球。

我希望孩子不會對我保留什麼秘密,孩子會和我討論學習的心得,孩子會告訴我學校當中的煩惱。我希望我們是朋友。

興趣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不要把父母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學習是快樂的,也希望孩子快樂的學習。

做一個有能量的父母。


曉曉筆記


先說下玩吧,現在孩子興趣廣泛,越學習好的越愛學,一般家長都領孩子去學幾樣興趣班,週末挺難找到小孩玩,有的家長顧不上的才在家,一般都是玩玩電子產品看看電視,不像我們小時候打沙包,跳皮筋啥的,一去找小朋友玩,對方很難放下手機,自己的孩子也跟著玩了,還不如畫個畫運動運動。

說說我家孩子吧,因為大環境,孩子去哪我都得陪著,車太多了不放心,之前幼兒園有個玩伴,倆人經常在戶外跑跑瘋瘋,當然我陪著。那個孩子的爸爸因為吊銷駕照,就打點零工,媽媽經常工作到六七點,爸爸圖省事就讓孩子玩手機,我兒子找他玩,他經常放不下手機不出去,後來我就不怎麼讓我兒子去他家了。

現在一年級,平時寫完作業我根據他哪方面感覺掌握的不好輔導輔導,並領著學學英語,保證週一到週四下樓下玩一個小時,遇到誰和誰玩,週五把作業都寫完。

週末每天三節課,他自己要求學的畫畫、跆拳道,我讓他必學的小主持人。等他再大些,寒暑假想讓他學學吉他或架子鼓,沒扎堆學,就是為了留點時間玩。週六一般上完課在淘氣堡玩,每次都能和一群小孩玩,並有一兩個玩的好的,約下週一起;週日上完三節課再去游泳,回家後也會找小區裡小朋友玩會。寒暑假能玩的時間長些,基本每天半天可以玩,因為我家閣樓上玩具比較多,小朋友來總來我家玩,玩積木,過家家等等,我還是希望孩子能在外面瘋瘋跑跑。

幼兒園時,我經常領他上山,挖野菜,採摘,泡溫泉,夏天去海邊,現在上小學了就只能等放大假了,沒辦法。

個人覺得還是有點興趣愛好好些,無論將來是否從事和這方面有關的工作,畫個畫,彈彈琴,跳跳舞,唱唱歌都能放鬆一下,無論什麼活動也能參與參與,別隻當觀眾。

當然選什麼,家長領孩子去體驗,讓他自己選最好。比如跆拳道,我兒子要求了三次,我和他說,可以學,但要堅持下來,一節課下來一身汗,正好鍛鍊身體了。


輕舞飛揚VAE


這個沒有什麼對錯,一般上興趣班週末最多也就半天時間,不會佔用很多時間。

還有我覺得也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論,首先報興趣班你得看小孩子的興趣,如果不是她感興趣的,花了錢和時間可能學進去的很少,如果是感興趣的他也是邊玩邊學,孩子太小的話也在那裡面也就相當於玩一樣,只是場所不一樣。我建議報興趣班不要太多,一個兩個學精就好,如果你給她報很多,花精力和金錢不說,小孩也學得散而不精。

我一個同學上幼兒園中班就開始給她小孩報鋼琴, 舞蹈,畫畫,到大班又加了個練字,小孩子很不願意練鋼琴和舞蹈,因為鋼琴和舞蹈是需要平常在家也要常練習的,經常佔用小朋友玩的時間,平常大人也要監督練習 特別累。她很喜歡畫畫,可能沒有那麼多拘束,後來上一年級作業多,只保留了舞蹈和畫畫。

還有我一個同事,她家男孩子,就只學了一門主持,每週末上課,是跟比較有名的主持老師學習,還要開車去很遠的地方學,學了一年,上次看他小孩和幾個高年級的小朋友一起主持了小學的開學典禮,聲音洪亮,普通話很標準,氣質也練出來不少,很多家長都很羨慕~

所以個人認為小孩有興趣的 花點時間去學是值得的


超人媽媽婷婷


家長朋友給孩子報班一般分兩種,一是純粹為了升學考試的文化課班,現在在減負三十條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以及禁止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等舉措下,或明或暗、改頭換面地進行著;一是為了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而報的各種藝體類的興趣班。

相比於前一種,家長朋友們從來不覺得興趣班是給孩子增負,反倒認為這就是花錢讓孩子們玩的活動,把自己感動得不行。你想啊,興趣班的收費可不便宜,比文化課要高,而且相關的配套、周邊產品哪樣不是價格不菲?比如學音樂,哪種樂器能便宜啊?學美術,畫筆、紙張、顏料,哪樣不燒錢?就是學跆拳道,你也得置辦幾身行頭、護具、防護墊啥的,此外,考級的費用,以及水漲船高的培訓費,可真心負擔不起啊!

而且,家長朋友還得風雨無阻地接送、全程陪同,甚至有的老師還要求家長同時報名,當孩子的陪練,你說辛苦不辛苦?

關鍵是,這樣的興趣班一般都不止報一個,家長朋友們都不能接受自家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人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文武雙全,口才出眾,落落大方,咱家孩子也不能見人說不出話來,只會死讀書,沒一樣拿得出手的才藝啊。於是乎,有條件的要上,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

但是,家長朋友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時候,容易犯一個通病,他們培養的不是自己孩子的興趣,而是別人家孩子的興趣!他們往往開口閉口說的是某某孩子怎麼怎麼樣,根本也沒問過自己孩子究竟喜歡什麼?照著別人的樣子培養自己孩子,肯定是會水土不服的。

第二個通病是,他們培養的是自己覺得孩子應該掌握的興趣愛好。說不好聽的,那多數都是自己當年想學而沒有學或學不會的,時過境遷,為了彌補遺憾,在孩子身上代償罷了。

第三個通病是,家長朋友做著做著就把自己的初心給忘了。原先是打算培養孩子興趣的,後來就變成了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學精,根本就是按領域精英標準來要求的了。彈鋼琴的都照著郎朗的樣子去學了,打乒乓球的都是按世界冠軍的水平去定位了。於是乎,孩子再無半點自覺自願的喜歡,幾乎都成了家長“淫威”之下的應聲蟲、苦人兒。

興趣愛好一定是跟能力緊密聯繫的,沒有這種能力就根本培養不出真正的興趣。這個道理,很多家長不懂。他們以為,興趣就是一件事做得久了,刻苦練習了就能培養出來了,其實,那只是一種低級的入門級的技能,算不上興趣。

孩子的興趣愛好會發生轉移,家長朋友就認為是孩子懶惰、沒長性,有的就責罵、逼迫。其實,那是孩子在尋找真正興趣的過程,容不下這一點,孩子們就連尋找興趣的興趣也沒有了。當一個孩子對任何有益的活動都不感興趣的時候,家長們的引導宣告徹底失敗了。


劍客談教育


既然是興趣班,肯定是孩子需要感興趣。在興趣中學習和玩兒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現在很多孩子卻沒有在興趣班上感受到樂趣,相反成了一種學習任務,時間長了,興趣沒有了,苦惱來了,最終會放棄興趣學習。

題主問:給孩子週末報興趣班,佔用他們自己玩兒的時間是對還是錯呢?

我的答案是:對於特別感興趣的學習,能從中找到樂趣的,學就是玩兒;反之,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學,而是被家長強迫送去的,那就沒有樂趣可言,那就是錯。

在盲從中給孩子報了興趣班,這樣的家家彼彼皆是。

或許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並沒有意識到給孩子報興趣班到底是為了什麼,只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報興趣班,自己也免不了俗,僅此而已。真正理性的家長,是根據孩子的某些方面的天賦,或者興趣極濃的方向去幫孩子選擇興趣學習。

天賦是可以觀察出來的,孩子會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行為表現,一學就會,並且興趣在激發之下持續時間較長。當孩子在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中堅持久了,會變為一種自我欣賞與樂趣陶醉。而絕大多數孩子是沒有天賦的,更不可能陶醉在興趣的學習過程中。

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家長,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於沒有對孩子進行真興趣與假興趣的鑑別過程,更沒有合理評估孩子是否具備學習某種興趣的可能性,貿然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家長,只能在時間保障上做文章,如送去興趣班和接回家,每週就在這接著的路上奔波,花去很多精力。

再說為孩子學習興趣所投入的資金,有些興趣學習費用高昂,家長從開始給孩子報班那天起,就已經走了一條不歸路。即使孩子中途不想學了,家長心疼投入那麼多錢,也不會同意孩子放棄。為了讓孩子繼續堅持他們不喜歡的興趣,打和罵自然少不了。

素質教育並不是興趣愛好學習越多越好,而是少而精,同時要注重孩子品質培養。

好多家長有一種誤區,認為給孩子報的興趣班越多,就越能讓孩子的素質教育有根本性提高。這樣想純粹是胡鬧,有一句話說的好:樣樣通,卻樣樣稀鬆。與其什麼都懂一點,倒不如精於一門技藝。且專一門技藝如果能堅持多年,那絕對專業就很棒了。

對於給孩子報週末興趣班和玩兒兩者的選擇,我前面已經說很多了。最後要說的是,會玩兒和玩出花樣來還不同呢。孩子在真正愛的興趣中能玩出花樣那叫創意,在生活中的玩耍卻往往達不到玩出花樣的境界,因為這種玩沒有家長或專業老師的指導。

結束語:我曾經接觸過很多不會和孩子玩遊戲的家長,這些家長都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單調乏味,沒有真正的興趣愛好,童年沒有瘋狂玩兒的經歷。因此才導致他們不會和孩子玩耍,對於連陪孩子玩兒都不會的家長,這倒是值得大家反思了,你是嗎?


寒石冷月


給孩子週末報興趣班,佔用他們自己玩的時間是對還是錯呢?

“現在我特別後悔小時候沒學點樂器。一個人坐在海邊,如果你會彈吉他,或者吹口風琴,那就能獨自坐一天。因為可以在最美的地方,創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張嘉佳《擺渡人》之小玉。



或許大部分人,成年之後,或多或少的都會感嘆小時候為什麼不學點特長、培養點興趣,以備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自己可以創造一個世界,不孤單、不灰暗。

所以,我們用過來人的經驗,給孩子入駐一個環境來激發和培養孩子的興趣,能夠通過學習掌握一些技能,變成一項或幾項的愛好。這個環境就是興趣班。

當然,除了對某一種事物天賦異稟的孩子之外,普通孩子的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因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只是興趣培養是需要過程的。

過程是什麼呢?過程就是佔用孩子週末的休息和玩耍時間。



那到底要不要週末報興趣班呢?我們接著分析一下利弊。

首先,我們要清楚什麼是興趣,所謂興趣就是愛好,如果孩子真的對某一課程感興趣,對他們來說就是樂趣,也是另一種玩耍的方式,又何談佔用玩耍時間?

只是一開始,家長不知道孩子到底對什麼感興趣。

只要有利於學習的,多多益善,顯然持有這樣態度的家長大部分是物資基礎比較豐厚的,財大氣粗的把週末兩天安排的滿滿,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真實的愛好和想法。

如果違背孩子意願報興趣班,你知道後果有多嚴重嗎?浪費時間和錢財不說,久而久之,不積極的去學習一門家長安排的興趣班,孩子的牴觸會變成過早的叛逆和拖拉。這種情緒一旦渲染到學校的文化課上,就叫厭學。這種佔用週末時間學習的興趣班,顯然是錯誤的。



其次,我們要弄清楚,興趣班到底對於孩子現實當中有哪些好處。

棋藝、書法、樂器類等一些靜態的興趣班,可以幫助活潑好動的孩子多一些穩重,提高專注力;口才、唱歌、體育類等一些動態的興趣班,可以幫助內向自卑的孩子多一些自信大方,越來越開朗。

以興趣切磋結交小夥伴,孩子可以知道什麼叫志同道合;

以興趣技能表達自己,孩子可以輕鬆駕馭一個舞臺;

以興趣發展專業課,孩子可以在應試教育這條路上又多一個選擇。

對於孩子而言,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對萬事萬物都感興趣,抓住學習的最佳時機,經濟條件允許的話,為孩子選擇一到幾個興趣班,做為培養的對象。後期隨著功課的繁重和對興趣的認知,逐漸淘汰掉不再感興趣的課程。



最後,我們還要牢記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不能因為週末的興趣培養而過多的壓制了他們的天性,猶如鳥兒被束縛了翅膀,魚兒剪掉了雙鰭。

週末本身就意味著是休息、是解放,如何平衡興趣班和解放天性兩者之間的時間,還真得下一番功夫。

我們家的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從上大班到現在已經報了五個興趣班(口才、國際象棋、書法、籃球和聲樂),除了書法不喜歡,其他課程都非感興趣,並且也都表現不錯。所以書法下年就不再繼續學習,並把離學校最近的聲樂課調出來,放在週三下午放學後學習,這樣四個興趣班全部安排在周天,週六解放出來,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這樣的安排,孩子也樂意,興趣班也沒有耽誤。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霸向父母們證明,優秀的孩子不僅學習好,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很廣泛,既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可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要說興趣班會影響學習,也不要說週末就是純玩,把興趣練到一定級別,肯定是犧牲了不少週末的時間。

別人家的孩子固然好,自己家的孩子也不差,就看父母怎麼規劃和引導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如果時間能夠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安排妥當,興趣班和玩之間是不會有衝突的,更不用說對與錯了。你說是不是?



文 / 劉春燕


對此問題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有書教育


1.自作主張。很多孩子報名興趣班是跟隨父母的意願,缺乏興趣的課程本身就讓孩子排斥。

2.全面發展。很多上興趣班的孩子都是身兼數技,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藝術修養邏輯思維,父母總喜歡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多學。但孩子的注意力和時間有限,往往這樣的愛讓孩子叫苦不迭。

3.精益求精。興趣本身就是個人能力的延伸,成就有多大取決於孩子的天賦和付出。很多父母花了錢就要求孩子學到最好,學的不好就訓斥甚至打罵,扼殺了孩子曾經的興趣。

作為一種能力,興趣沒有好壞,但家長需要理性。





老孟的娃世界


最近有一個新聞很火,那就是華裔男孩陳巍獲得了花滑世界冠軍,而他還是耶魯大學的學生。他平時功課繁重,但卻也不放鬆練習,就因為他喜歡,所以不覺得辛苦。你的孩子,可能根本就沒有覺得去興趣班佔用玩的時間,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說不定,她還非常期待每個週末的興趣班時間呢!

首先,現在的興趣班其實都特別會哄孩子,孩子一般都是在玩耍中學習的,他們可能根本就不覺得自己很累。

其次,如果這些都是孩子感興趣的,那麼孩子也不會覺得辛苦。其實,越是優秀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喜歡的東西越多,越是什麼都想試一試,因為他們好奇心重啊!這可是一個好現象哦!

第三,時間安排合理,孩子不會覺得辛苦。如果家長在安排孩子興趣班的時候,有很好的計劃和安排,比如勞逸結合,運動和安靜結合等等,孩子只會感覺在一個一個不同遊戲之間切換,不會覺得這是辛苦的事情。

最後,如果孩子真的覺得辛苦了(注意,是孩子認為辛苦,而不是家長覺得孩子辛苦),那就需要家長好好想一想了。強迫孩子做一些家長認為必不可少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對孩子好。

所以,在這件事上,家長首先要明確的是孩子的感受,然後再區分究竟什麼對孩子有好處。一切站在家長自己角度思考的答案,都不一定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選擇!





懶媽育兒路


家有倆男孩,經歷過你所說的,線都是學霸又各有才藝。個人看法僅供參考一下。

第一根據年齡身體狀況來報才藝班,還要考慮離家遠近,因為一旦決定,那是一個長期幾年需要堅持下來的事,大人和孩子的毅力信念都要考慮進去。體音美舞蹈在不同年齡段各一個就行。

數學英語從小就要考慮的,是自學還是報班,在五六歲就要做好計劃,長期堅持下去。

一定留給孩子與同伴玩耍的時間,塑造人際交往,不抑鬱的好性格。做好每日每週計劃,有序才不慌亂。

祝孩子開心快樂!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