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每日一文第85天: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每年清明前后,是新茶上市的日子,也正是春意盎然时分。

春光的明媚总是带给人好年华的感受,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年华易逝。

此时,苏轼的那句“诗酒趁年华”便跃然心中。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6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上。

没错,这个密州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密州。

那时的苏轼还未经历乌台诗案的痛苦折磨,却已因变法得罪了王安石的新党。

这个时期的诗词,没有后期那些愁苦,则更显洒脱的意味。

《望江南》本是一个短的词牌,我们熟知的有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而苏轼这首用了双调,因为短句表达不出足够的情绪。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超然台,是密州城北的旧台,苏轼来到后修葺一新,并由苏辙命名,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有华丽的生活,但仍能够保持本色,不为名利所累。

超然台果然有这样的气象,不仅仅是因为其在一角,可以俯瞰整座城,更是因为有了苏轼的主持修建和时常登临。超然台便有了如此的灵气。

此时的山东大地,春的气息早已布满,却未到暮春季节,正是游玩赏景的好时候。

春风习习,柳枝摇曳,在超然台上望下去,护城水绕过半座城,而满城的春花灿烂,不禁令人欣喜。

蒙蒙细雨中,城中的千家万户已然看不清楚,朦胧中更有美的享受。

上阙写景,下阙写情,一般都是如此。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要禁火三日,人都冷食,就是吃现成的食物,而且不加热,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

寒食节后,苏轼如此好吃之人自然要大吃一顿,大吃自然需要有酒。畅快的吃喝之后,又有一丝慨叹,清明即将来临,父母已经去世,官身不自由,不能回乡祭拜,在遗憾之余,便又起了思乡之情。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登临超然台,定有好友相伴,后世无从知晓那是谁了。苏轼面对故友,更加无法抑制思乡。而思之无益,不如尝尝那新火烹出来新茶的清香味道,便会暂且忘却家乡。

寒食节要灭掉一切火种,节后要新取火。火是新的,茶也是新的,陶醉其中,足以慰藉了。

年近四十的人,处于盛年,却也正是由盛转衰的节点,会为时光的流逝而感叹。

豁达是苏轼不变的风格,并不是遭遇厄运后强作的姿态。

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够做到超然物外,坦然面对人生,这也是他能够从后面的牢狱之灾中挺过来,且心境如故的缘由。

既然年华易逝,人易老,与其为逝去的时光而惋惜、愁闷,不如趁着这明媚的春光,残存的青春,去享受人生,饮酒、作诗,岂不快哉!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前几年,网络上有句流行的话:再不疯狂就老了。正是“诗酒趁年华”最好的网络语注脚。

人生就这短短的几十年,最不值就是为俗事而嗟叹,有诗、有酒、有茶,好年华就应该这样度过。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一首词,有酒,有茶,有年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