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掉30个,还剩下的4人是谁?

司马长史


在公元1354年的一天,朱元璋和红巾军的头目郭子兴和平分手,朱元璋在郭子兴身边并不愉快,在一开始,郭子兴很欣赏朱元璋,也极力拉拢他,并且把自己的义女嫁给朱元璋。但时间长了,朱元璋的本领展现出来,这些才能让朱元璋在义军中声名鹊起,反而让郭子兴有些不爽。

绝非池中之物的朱元璋,决定和郭子兴分道扬镳。这次分手,是和平友善的分手,郭子兴很高兴,也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更让郭子兴高兴的是,朱元璋在离开时,没有带走大队人马,只带了二十四个心腹,这让郭子兴大为放心。

这二十四个人,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班底。像后世比较熟知的徐达、汤和就是这个班底,到了明朝建立后,这群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明朝初期最大的政治集团。

这二十四个人,有必要盘点一下,并且说明一下他们的结局。魏国公徐达(善终),信国公汤和(善终),江国公吴良(善终),海国公吴桢(善终),花云(太平之战被陈友谅俘获,不屈殉国,年三十九岁,追封东丘郡侯),杞国公陈德(善终),滕国公顾时(善终),平凉侯费聚(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泗国公耿再成(死于叛军之手),耿君用(和张士诚交手,战死宜兴),唐胜宗(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陆仲亨(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华云龙(善终),郑遇春(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周铨(战死于芜湖),陕国公郭兴(善终),郭英(善终),胡海(善终),张龙(善终),陈桓(蓝玉案受牵连,被杀),谢成(蓝玉案受牵连,被杀),李新材(善终),张赫(善终),周德兴(被儿子周骥牵连,被杀)。

最初朱元璋打天下只有24人,其中,善终的13人,被杀的7人,为国捐躯的4人,并非问题中所说的,朱元璋杀了三十个,只剩下四个人。

我再次回到原来的问题,觉得提问问题的人可能表达的有些不清楚,提问题的人应该想问的是,朱元璋杀功臣,导致明王朝功臣凋零。

朱元璋杀功臣,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屠杀数量之多,手段之残忍,创下了历史纪录。但这些屠杀的背景,都是重要的案件引起的,因此,我需要从洪武年间的重要案子说起。

第一案,胡惟庸案

淮西二十四将中,被朱元璋杀害的七人中,有四个人都是受到胡惟庸案子的牵连,可见,胡惟庸案件的牵扯之广,影响之大。发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件,其根源是淮西集团实力越来越强大,几乎到了可以只手遮天的地步,而这个淮西集团的首要人物,就是李善长。

这个人虽然不是最初跟随朱元璋的人,却是朱元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李善长功劳被列为第一,这和刘邦对待萧何极为相似,可见李善长的能力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李善长因为这样的功绩,权力达到顶峰,他推荐了胡惟庸,淮西集团,成为朝堂之上第一大政治集团。

但有一个人,却不喜欢李善长,这个人也是鼎鼎大名,人称诸葛亮转世的刘伯温。刘伯温和李善长有矛盾,更主要的是,他不是淮西集团的人。

这个人在民间的名气,远高于李善长,他很聪明,而且很会看人,他的眼光极为狠辣。因为这样的聪明人,而且还不是李善长自己人。这引起李善长的不满,刘基受到淮西集团的排挤,告老还乡,后来,因为吃了胡惟庸送的药,就死了。

除掉刘基之后,安插在朱元璋身边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掉,从此,朱元璋身边,全是淮西集团的人。这时候的淮西集团,完全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

走到这一步,李善长其实是很满意的,这已经位极人臣,可他的手下胡惟庸不满意,他们开始向着一些不可触及的地方探寻,终于触动了朱元璋的底线。

早在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对淮西集团产生反感,但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很恋旧的人,所以,一直保持克制。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举报谋反,彻底激怒朱元璋,他的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一样,于是,胡惟庸案爆发。

这一案,胡惟庸和他的党羽被处死,但这还没有结束这个案子,直到洪武二十三年,再次爆发,这次牵扯更广,而且更为血腥,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被杀,被牵扯的功臣足有几十家。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屠杀功臣。

第二案,蓝玉案

这个案子,和胡惟庸案子极为相似,而这些相似点,都在于,他们都触及到了朱元璋的底线,也触及到了明朝的最高权力。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于是,蓝玉案爆发了。

蓝玉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在捕鱼儿之战,蓝玉率领十五万明军,北上四千余里,直捣北元的大本营,黄金家族全军覆没,蒙古人北俘虏七万余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蒙古版的靖康之耻。蓝玉也因为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扬名史册,成了大明王朝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要说蓝玉谋反,我感觉,有些牵强,因为蓝玉没有谋反理由。他已经权倾朝野,而且,朱元璋对他极为信任。更主要的是,他是太子朱标的死党,而朱标是大明王朝的法定继承人。他只要低调一点,等到朱标当了皇帝,如何不能荣华富贵?可偏偏,他太高傲。

朱元璋是个好父亲,因此,他爱屋及乌,对蓝玉也相当宽容。天真的蓝玉并不知道,朱元璋的宽容,只是因为他背后是朱标,而想当然的以为,他很厉害,朱元璋离不开他。在1392年,朱标死了,悲痛万分的朱元璋,没有想到传位其他儿子,而是想到了传位他的孙子,朱允炆。

这个决定,引起了连锁反应,首先是朱标的死党瞬间失去依靠,而朱允文,又没有靠山,更主要的是,没有人敢跪舔朱允炆,毕竟,这种时候,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这个时候,蓝玉缺乏政治触觉的短板终于显露出来,他依然很高傲,但他只高傲了不到一年,就被人举报,是谋反大罪。蓝玉或许只是骄傲,却并不一定是谋反,但朱元璋却认为,蓝玉必须死,而且,很多人必须死。

于是,比胡惟庸案更血腥的蓝玉案爆发,受到牵连而死的人,超过1.5万,这次案件之后,整个功臣团体,武将团体,几乎全军覆没。

其实,洪武年间有四大案,另外两个是空印案和郭恒案,但这两个案子,属于整顿吏治的案子,并不是涉及到权力巅峰的案子,而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却真真实实的影响到了整个政治格局,大量开国功臣都在这两个案件中凋零。而这根本原因,只是因为,皇权不容动摇。


小小嬴政


朱元璋大怒:谁把我黑的这么惨!


首先,陪朕打天下的是24个人,不是34个人,人称“淮西二十四将”

朕当年在发小汤和的介绍下,加入濠州郭子兴的部队,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做老婆。朕原本一心为郭子兴效力,无奈老郭气量狭窄,和其他人争权夺利,朕见他没有远大志向,干脆把700多名将士都留下,自己带了24个人出去单干,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

《明史纪事本末》明确记载了这24人名单:

时彭、赵御下无道,太祖乃以七百人属他将, 而独与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铨、周德兴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明史纪事本末》

这24个人大多是淮西人,都是朕的老乡,他们对朕忠心耿耿,我们艰苦创业,终于建立大明,他们都是朕的开国功臣。

其次,朕虽然杀了不少功臣,但这24将中只有7名被朕所杀。

朕给你们数一下,看看24人的最终结局。

1,善终11人

徐达(54岁病逝,别相信吃蒸鹅的故事,鬼才信)、汤和(70岁年老病逝)、吴良(58岁病逝)、吴桢(吴良之弟,病逝)、陈德(病逝)、顾时(45岁病逝)、郭兴(54岁病逝)、胡海(不叫胡大海,又名胡海洋)、张龙(年老病逝)、张赫(66岁病逝)、华云龙(42岁病逝)。

2,战死2人

花云(战死)、耿再成(战死),他们都是好样的,朕怀念他们!

3,被朕杀死7人

费聚(坐胡惟庸案被杀)、唐胜宗(坐胡惟庸案被杀)、陆仲亨(坐胡惟庸案被杀)、郑遇春(不是常遇春,坐胡惟庸案被杀)、周德兴(受儿子牵连被诛)、陈桓(坐蓝玉案被杀)、谢成(坐蓝玉案被杀)。

这些人可都是胡惟庸或蓝玉一党,死的不冤!

4,卒年不详2人

周铨、李新材,没有证明是朕杀的,不能乱扣帽子吧?!

5,死的比朕还晚2人

耿炳文、郭英,他们够忠心,朕也够意思,他们的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朕背锅吧?!


各位看官,证据在上,求求你们不要再黑朕了!谁造谣说朕杀死30个功臣?!还有那些说朕动不动一言不合,就杀大臣、杀和尚、杀宫女、杀老农、杀百姓的人,请你们停止对朕的诽谤!不然朕晚上找你们,把你们带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把天下从蒙古人手中夺了回来,建立了不世之功。说起朱元璋杀人可是出了名的,他想杀的人基本上活不下来,可是有这样一个和尚却是个例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去寺庙,当他来到佛像跟前的时候问主持他用不用跪下。

老和尚连忙说不用,朱元璋又说不跪下不好吧,机智的老和尚赶紧说:现在的佛不用拜以前的佛,现在的佛当然说的是朱元璋,被老和尚称赞成当世的佛朱元璋非常满意。于是他决定不再下跪,老和尚也就逃过了一劫。

被朱元璋杀的最惨的当然是那些开国功臣们了,跟着他打天下的三十多个功臣,最后被他杀的只剩下四个了。这四个人又是谁,能被朱元璋给放过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第一个人是汤和。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跟朱元璋是老乡,还是一条街上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朱元璋在指挥众人作战的时候,其他人都觉得朱元璋跟自己是同辈,不愿意听他的指挥,只有汤和很服从他的命令,虽然汤和比他大三岁。

在作战时汤和英勇异常,即使中箭了还要把箭拔出来接着拼杀。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汤和被加官进爵,成了开国功臣。慢慢的朱元璋不愿意这些功臣们继续带兵了,想要夺走他们的兵权,聪明的汤和早就看透了这一切,他主动去找皇帝说自己不愿意在带兵了,想要回老家安养天年,朱元璋答应了他还给他在家乡建造了府邸,汤和就活到了七十多岁才去世,算是结局很好了。

第二个人是沐英。他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年少时由于战乱父母双亡,被路过的朱元璋发现并收留,当时的朱元璋和他的大老婆没有孩子,就把他手下当了干儿子,对他就像亲生的一样,他十二岁就跟着干爹四处打仗,十八岁就已经是能带兵的将军了,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大功,明朝建立后他被派到云南镇守边关。

后来马皇后去世,他非常悲伤,以至于吐血了,又加上太子朱标去世,再一次打击了他,由于悲伤而死,朱元璋知道了很感动就把他接回来安葬了。

第三个人是郭英。郭英是跟着自己的哥哥参加了朱元璋的义军,一直跟着朱元璋给他当保镖,在攻打陈友谅的时候,朱元璋被陈友谅包围就在即将被杀的时候,郭英赶来救了他,自己也身受重伤,最后大败陈友谅。

渐渐的他也开始带兵打仗成了将军,明朝建立后自己的姐姐又嫁给了朱元璋,就更加有地位了。但是他很聪明,知道皇帝不喜居功自傲的人,所以他就为人低调,让朱元璋很放心。

第四个人是耿炳文。他是继承了他父亲的官职,他以擅长防御出名。他最有名的一战就是抵挡张士诚,在他驻守期间,张士诚多次来攻打都没有成功,反而还损兵折将,他爹也在这一仗中丢了命。为朱元璋打败张士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明朝建立后他也被封了大官成为开国功臣。被封了大官之后的耿炳文没有骄傲,对朱元璋非常忠心,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

总结这四个人没有被杀的原因基本相同,第一当然是他们的功劳了,第二点才是保命的重要原因,他们知道收敛,知道皇帝最讨厌的就是功臣自大,所以他们尽可能的让自己不那么显眼,低调的活着。


无笔史官


对于疑心这么重的朱元璋,他更怕他们攻高盖主,手握兵权谋反,也是为了给他后代铺平倒入,所以他对这些功臣没有心慈手软,杀的只剩4个,良心发现才没有杀剩下4个?怕天下人说?当然不可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四个人逃过了呢?

信国公汤和

首先他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两人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他们曾一起放过牛,连朱元璋会造反也是他拉的,两人多次一起出生入死。

虽然他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却一如既往的尊敬朱元璋,而且他十分擅长观察人的心理,深知朱元璋的野心与猜忌。所以明朝建立之后,他就主动交出兵权,也正是他的识时务,才使得他躲过这场浩劫,安享晚年。

沐英

沐英与汤和一样,与朱元璋的关系也不一般,沐英可以说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在他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此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更是朱元璋得力助手,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也是自己带大的,朱元璋还是十分信任沐英的,在加上后期沐英被派去镇守边疆,所以沐英也逃过此劫。

郭英

郭英是朱元璋的贴身保镖,危难之中曾多次救朱元璋,相当于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朱元璋能不信任他吗?而郭英本人也十分懂得处理与朱元璋的关系,他的所作所为都十分得皇上的喜爱,一次朱元璋问他:“人家现在都置办家产豪宅了,你怎么无动于衷?”,他回答说:“臣本身是一介平民,依靠您的恩宠,能有今天的富贵已经很满足,岂能再生奢侈之心。”

耿炳文

这个人的能力与别人不一样,他的看家本领是防守,他守的长兴十年如一日,不曾被攻破过。人家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需要这样的人家,而且耿炳文这个人虽然屡立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令朱元璋大为满意,觉得他忠直谦卑,他谨遵为臣之道,从而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所以朱元璋不杀他们是因为相信他们,相信他们不会造反,不会对后代有影响,也是因为他们自己有眼力劲,懂得凡事低调。


羽评郡主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多少人?被他杀掉的功臣有多少个?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了六个人公爵,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魏国公徐达(病逝),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病逝),曹国公李文忠(病逝),宋国公冯胜(赐死),卫国公邓愈(病逝)!除了这六位封公的功臣外,还封赏了其他功劳比较大的二十八人为侯爵,以汤和为首,分别是:中山侯汤和(病逝),延安侯唐胜宗(坐胡惟庸案),吉安侯陆仲亨(坐胡惟庸案),江夏侯周德兴(受子株连被杀),淮安侯华云龙(1374,死于征途),济宁侯顾时(病逝),长兴侯耿炳文(永乐时自杀),临江侯陈德(病逝),巩昌侯郭兴(病逝),六安侯王志(病逝),荥阳侯郑遇春(坐胡惟庸案),平凉侯费聚(坐胡惟庸案),江阴侯吴良(病逝),靖海侯吴桢(病逝),南雄侯赵席 ,德庆侯廖永忠(第一个被杀的功臣),安南侯愈通源(病逝),广德侯华高(病逝),营阳侯杨璟(病逝),蕲春侯康铎(康茂才之子,病逝),永嘉侯朱亮祖(被鞭杀),颍川侯傅友德(赐死),豫章侯胡美(赐死),东平侯韩政(病逝),宜春侯黄彬(坐胡惟庸案),宣宁侯曹良臣(1372年,战死),汝南侯梅思祖(1382年,死于征途),河南侯陆聚(坐胡惟庸案)。

还有两个封了伯爵,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和汪广洋!

六公二十八侯里被杀的统计了一下,是13个人,老朱杀开国功臣不假,但并没有传言的那么厉害,而且被杀的功臣里面,有几个是违法乱纪按律当斩的。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慵案发,当时牵连被杀的人有3万多人,洪武二十三年,在胡案过去十年后,又将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叶升牵连进胡案杀死!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到1万5千人!



对于朱元璋大开杀戒,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就是他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其实早在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洪武青花执壶铁榜文》,就对一些功臣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提出严历指责。胡惟慵被杀后,朱元璋制作《臣戒录》,认为自已对这些大臣,平时待他们不薄,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就开始恃恩而骄,犯法作乱。朱元璋对这些功臣又提出警告,警告大臣不要逾越礼制,如果对天子不忠,将受到严惩!对于功臣来讲,他们有一个最为普遍的心理,就是他们认为江山是他们帮忙打下来的,当然要有政治特权,而功臣集团却是让历朝君主最不放心的,为了防止被人再拿枪杆子推翻,当政的君主就要消除那些潜在的危险!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与汉武帝一样,也是越老越有疑心病,越老越残暴,权力是可以异化乃至腐蚀人性的,随着他在权力顶峰上度过那么漫长的时间,他的思想难免要受到很深的异化!


挚滗画畫紅尘


34人,杀掉30个,还剩下4个是谁?

题主这34人,应该是指朱元璋论功行赏的6公爵,28侯爵

6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

28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郭子兴

韩国公李善长,在七十七岁时,因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事后问责,除了两个孙子,全家七十多人,被一并处死

魏国公徐达,他的死处在争议,《明史》记载病死,《翦胜野闻》记载是徐达病重,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不得不吃,吃完就死了。就算野史说的是真的,个人认为,也不算朱元璋杀的,毕竟那时候的医学,还没有达到特定食物的高度

郑国公常茂,这货就是传说的命好,常遇春死的太早,让他得了好处,没什么能力,后来被朱元璋罢黜,让他弟弟做了郑国公,罢黜后四年去世,估计是被自己傻死的

曹国公李文忠,1384年,46岁时病逝

宋国公冯胜,这货功高震主,不知收敛,好几次因为小事违背朱元璋心意,1395年,被朱元璋赐死

魏国公邓愈,1377年,40岁时病逝

其他的不一一列举了

这34个人,去世,最多的原因就是1380年胡惟庸案发,以及1390年追责

唐胜宗、陆仲亨、顾时、郑遇春、费聚、朱亮祖、赵庸、黄彬,这八个人是胡惟庸案牵扯到的,分别在案发时以及追责时被赐死

胡美、傅友德,两位是随便找理由弄死的

周德兴、廖永忠、耿炳文,三位都是自己作死,僭越礼制死的

其他的大都是病死或寿终正寝

有意思的,34个都是武将,却只有曹良臣一个战死

所以并不存在杀掉30个,加徐达16个,这也不少了

当然,后期的朱元璋猜疑心比较严重,除了英年早逝的,其他人也都战战兢兢,除了汤和活到1395年,其他的都在1390年之前去世了








飞哥讲历史


从性格上来说,朱元璋是个严苛的人。他有句诗写得挺好的: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朱元璋不仅严于律己,对他人也是非常的严苛。很多人只看到了朱元璋诛杀功臣,实际上哪怕是他的亲儿子,犯了法也是照样要遭到惩罚的。比方说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犯了很多错,后来朱樉在打仗的途中经常风餐露宿,结果染上疾病而去世。朱元璋在朱樉的祭文中是这么写的:

我深感哀痛,此乃父子之常情,我追赐谥号,此乃天下之公理。朕所封诸子,以你年长,首封于秦,希望你能永保禄位,以作帝室之屏。为何你不修养德行,以致殒身,故赐谥号为愍。

什么意思呢?朱元璋说我感到悲痛这是人之常情,给你谥号也是按照规矩办的。我这么多儿子中,因为你年长,所以第一个封你为秦王,原本希望能够永远保有禄位,从而能够保卫老朱家。可是为什么你不好好注重德行,结果把自己搞死了,所以给的谥号是愍。

试想一下,儿子死了,父亲还认为他是罪有应得,没有注重德性,才出现这种问题。朱元璋有多严苛就不用多说了吗?

但是朱元璋杀功臣这个事情,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他并不是把打天下的34个杀掉了30个。他杀掉的主要是胡惟庸蓝玉等人。其余的功臣大部分都善终了,或者战死了。

战死的有:胡大海、耿再成、张德胜、赵德胜、丁普郎、俞廷玉、廖永安、茅成、严德。

明朝建国后病死的有:徐达、常遇春、常茂、李文忠、邓愈、汤和。

建国前病逝的则是俞通海、丁德兴。

五十二侯爵里,基本上也都善终了。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个名声不太好的皇帝,其中一个很大的黑点便是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但是很多人没有反过来想一想,假如朱元璋不诛杀这些功臣会怎样呢?明太祖朱元璋可是布衣出生,家境非常的差,朱元璋之所以做皇帝是因为能力强,而不是他应该天生皇帝。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换句话来说,明朝建立的初期,朱元璋只是他们这群合伙人的老大,大家从骨子里面并不认为老朱家的孩子天生就该做皇帝。

因为明朝初期,朱元璋是和这些开国功臣共同分享权力,他们不造反的根源一方面是和朱元璋关系不错,另一方面则是朱元璋能力强,他们干不过朱元璋。但是倘若朱元璋去世,新皇帝能力没有朱元璋那么强,那么会发生什么?特别是明朝建立的时间的并不长,人心也没有完全归附,无论大臣和老百姓,不会从内心里面认为这天下就是老朱家的。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干了什么事情?他首先便是逐渐消灭异性诸侯王,为了就是解除王朝隐患。难道韩信对刘邦不忠吗?肯定不是!但是问题在于没有皇帝会把一个王朝的安全寄托在一个人是否忠诚上面,换句话就是皇帝要尽量集中权力,提高自己政权的稳定性。

刘邦之后,汉朝的文帝、景帝做了什么?他们首先是削弱刘姓的封王,为此甚至还爆发了七国之乱。接着他们便开始对功勋阶层下手,比如周亚夫之死。汉文帝、汉景帝是历史的好皇帝,为什么这么还是这样干呢?因为这些功臣可能对皇权会有威胁。汉朝皇权真正集中是在汉武帝时期,自己推算一下,经过了多少年?

为什么这么干?因为功勋阶层是世袭制,对皇权来说始终是不安全的。朝廷的权力最好掌握在文官手里,这样皇帝才能够确保自己的法统性。

为什么李渊李世民不用担心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家是大家族,家大业大,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影响一方,手底下有很多门生故吏,不太担心这个问题。

武则天上台以后,不也利用酷吏清除了一大帮重臣吗?鳌拜还不是功臣,康熙又怎么对鳌拜呢?功臣有功不假,但是他们也不是什么善茬!!!


历史是什么


朱元璋起家的班底是淮西功臣集团,这个集团经过长期的战争、胡惟庸案、蓝玉案后几乎全部凋零;这跟刘邦的沛县功勋集团一样,最终能善终的寥寥无几。根据统计,老朱的24位功臣有四人死于统一战争,有十一人得到善终,七人死于老朱之手,两人死于朱棣之手。老朱大杀功臣集团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稳固皇权;杀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谋反。因此说老朱杀了三十个功臣是不妥的,炮轰功臣楼更是捏造事实。


淮西二十四将的结局:徐达1385年病亡、汤和1395年病亡、吴良1381年病亡、吴桢1379年病亡、花云1360年战死、陈德1378年病亡、顾时善终、耿再成1362年战死、郭兴1384年病死、胡海1391年亡故、张龙1397年病逝、张赫1390年病逝)、周铨(不详)、李新材(不详)、华云龙1374年病逝;费聚1390年被杀、唐胜宗1390年被杀、陆仲亨1390年被杀、郑遇春1390年被杀、周德兴1392年被杀、陈桓1393年因蓝玉案被杀、谢成1394年因蓝玉案被杀。耿炳文、郭英可能被朱棣杀死于1403年。

被称为明朝萧何的李善长十分受老朱信任,他推荐胡惟庸当了丞相。胡惟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后还不满意,他有了取代老朱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与准备。洪武十三年(1380年),老朱以“谋不轨”的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等罪,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之后老朱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废除中书省,六部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增设殿阁大学士给皇帝当顾问。


蓝玉是明朝难得的一颗将星,奈何太过飞扬跋扈,骄横不法,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害怕孙子镇不住蓝玉,以谋反罪处死蓝玉,并牵连大批功臣。捕鱼儿之战蓝玉大胜元军,擒获北元大量皇族,还公然非礼王妃,老朱对此视而不见。后来蓝玉学习老朱招收义子,数量多达三千人,义子只听蓝玉的命令,不奉皇命,老朱大怒之下收拾了蓝玉。骄横的蓝玉被剥皮抽筋,人皮填草后传示全国,威慑不法功臣。受蓝玉案牵连,不少功臣皆被屠戮,死者高达一万五千余人。胡狱蓝案两事之后,明朝功臣集团衰落,加强了皇权也削弱了明朝武力!


大秦铁鹰剑士


朱元璋对待功臣宿将确实严厉,但也绝对达不到34人之中杀30人的可能,下面我们来澄清一下这件事,捎带说一下他们被杀的原因。



看到题目,很多人说陪朱元璋打天下的是淮西24将,因此根本没有34个人。实际上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明朝建国之初册封的六公二十八侯。

六公;

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

二十八侯;

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不吹不黑,六公二十八侯死因

病逝或者善终13人

徐达、李文忠、邓愈、常茂、汤和、唐铎、韩政、王志、吴良、吴桢、华高、曹良臣[战死]、耿炳文[终朱元璋一朝善终,靖难之役后被朱棣赐死]

坐胡惟庸案被杀9人

唐胜宇、陆仲亨、胡美、黄彬、陆聚、梅思祖、赵庸、郑遇春、费聚

病逝后追坐胡惟庸案5人

顾时、朱亮祖、陈德、郭兴、俞通源

赐死5人

李善长、傅友德、冯胜、周兴德、廖永忠、

特殊情况2人

杨璟;因坐胡惟庸案被赐死,但当时被朱棣藏匿,后来在靖难之役中战死。

华云龙;僭越使用元朝宫中之物,被召回南京,路上病逝。



朱元璋杀功臣原因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34名功臣中有14人被杀,5人死后被追罪。远远没有题目中所说的34人中有30人被杀。

实际上,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待这些功臣也是有感情的。在洪武三年时,朱元璋为了报答这些功臣的扶助之功,曾经给他们颁发了丹书铁券,以此免除谋逆之外的大罪。但自从获赠丹书铁券之后,这些功臣成为了明朝甩不掉的包袱。



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中,朱元璋的开国功臣素质非常差。他们在成为开国元勋之后,大部分流氓本性凸显,不可一世,公然藐视法纪。

赵庸随军出征时,公然欺男霸女,不顾国法私占奴婢。华云龙不仅僭越使用元朝宫廷之物,而且强迫士兵百姓无偿为其修整宅院。廖永忠同样违制僭越,使用皇帝御用之物。

当然、违法乱纪的不仅仅是这些功臣,他们的亲友同样狐假虎威的欺压百姓,汤和的姑丈就蔑视法纪,借助汤和的名望横行乡里。周兴德的儿子更加大胆,竟然跑到了朱元璋的后宫,和宫女淫乱。



种种的一切都在提醒朱元璋,曾经的功臣已经迅速蜕化成为了贪官污吏,他们勾结豪强欺压百姓,甚至公然藐视王法。如果想要一个和平而又稳定的盛世,必须要让理智战胜感情。

最终,底层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考虑到百姓的生活疾苦后,以及王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策划了诸多大案整肃纲纪。虽然期间一部分功臣被杀或者被除爵,但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王朝得以稳定。


我是越关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何止34人?

但是,名额有限,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在洪武三年,仅仅封了34位公侯,其中公爵6人,侯爵28人。

这三十四人,都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朱元璋就算手段残忍、心狠手辣,又如何能忍心杀掉30人,只留四人呢?这都是朱元璋黑粉们立下的“功劳”,只要是早死的全部算到了朱元璋头上。

这样的“屎盆子”扣到了朱元璋头上了,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估计气得脸都绿了。

朱元璋到底杀功臣了没有?杀了。有没有那么多?没有。

接下来,我们看看哪些人被杀,为何被杀?哪些人善终?哪些人战死沙场?

战死沙场的那位侯爷,死在返回途中的侯爷

俗话说,名将最好的归宿就是战死疆场,朱元璋的34功臣当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人,这个人叫曹良臣,洪武三年封了宣宁侯,洪武五年前去北伐,战死在阿鲁浑河,被追封安国公。

和曹良臣相同的是,淮安侯华云龙死得也比较早,但不同的是,没有死在战场。华云龙洪武三年封侯,洪武四年出征,洪武七年返回途中猝死了,很遗憾,坐上侯爷宝座,还没享受“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那些生病去世的公侯们

和平时代,一个人如果不是死于意外,如果不是死于刑罚,那就只有死于疾病了。

明朝开国三十四公侯,病逝之人不少,有好十几位,不过时间有先后。

广德侯华高,在洪武四年病逝,这算是死得较早的侯爷,死后追封巢国公。华高之后,过了六年,卫国公邓愈病逝,追封宁河王。过了一年,有两个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一个是东平侯韩政,洪武十一年二月卒,追封郓国公;同年十一月,临江侯陈德生命走到了尽头,追封杞国公。

洪武十二年,靖海侯吴祯病逝,被追封海国公。同年,济宁侯顾时也下了阎王殿,被追封滕国公。也许是看到弟弟死了,江阴侯吴良可能是伤心过度,又或者是孤独忧郁,在两年之后,洪武十四年病逝,追封江国公。

洪武十五年八月,营阳侯杨璟病逝,追封芮国公。同年十月,汝南侯梅思病逝。不过,这个梅思很倒霉,因为和胡惟庸关系很好,过了八年后,胡惟庸案发,梅思被牵连,但梅思已死,于是他的后代被灭门,真是天降横祸。

洪武十五年,是个“灾年”,除死了以上两位功臣外,蕲春侯康铎病逝,被追封蕲国公。

洪武十七年,一代名将李文忠因病离世了,被朝廷追封歧阳王。和他一路下了黄泉的,是巩昌侯郭兴,同样是病逝,朝廷追封为陕国公。

也许是看到老朋友一个个走了,徐达也有点呆不住了,洪武十八年,曾经威风八面的魏国公徐达离开了人间,原因是病逝,追封中山王。(所谓的吃鹅致死不过是野史传说)

六安侯王志,看到了大家纷纷杀向了地狱,于是在洪武十九年也走向了另一个世界,死后被封许国公。

王志死后,公侯们放满了走向地狱的脚步,到洪武二十二年,南安侯俞通源病逝。

我们先避开洪武二十三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先说洪武二十四年,郑国公常茂病逝,常茂其实没什么大的功勋,但是,人家老爹常遇春立的功太大,朱元璋愿意让其世袭国公。

到底哪些人是被朱元璋杀的

看到一堆病逝的人,大家已经知道了,朱元璋杀的人没有那么多,在他杀的人里,分为三类,一是因为犯罪被杀,二是因为胡惟庸案被杀,三是因为蓝玉案被杀。

因为做事过分,犯罪太大,被朱元璋杀的有三个,这三个死法完全不同。洪武八年,朱元璋赐死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鞭死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七年,临川侯胡美因为秽乱宫廷被赐了自尽。

朱元璋的大手笔杀人,要算胡惟庸案了,杀人的原因就是胡惟庸造反案发了,造反是真的吗?确实是真的,老胡以为他有和朱元璋一战之力,因为他拉了太多功臣下水,他感觉朱元璋不能把他怎样。实际上,他实在低估了朱元璋,因为朱元璋说了声“凡是和胡惟庸关系密切的,一个不留,包括当事人的家人。”老朱命令一到,朝堂上下,一片血雨腥风,既然要挑战权威,那么就要接受结果。

老朱拿起了铡刀,于是很多功臣成了刀下之鬼:韩国公李善长、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九大公侯,一个也未能逃离铡刀,没逃离得了的还有他们的家人。

太残酷了,一刀下去,九位公侯就去了阴间,再无回头之路。朱元璋面对这一众兄弟的死不知道有何感想,但可以确定的是,杀戮并未结束。

四年之后,老朱再次举起了屠刀,这一次是因为蓝玉案,宋国公冯国胜因为和蓝玉关系密切,被咔嚓了,同样,曾经的颖川侯,后来的颖国公傅友德也没能逃离。就此,朱元璋的34功臣就差不多了。

根据前面介绍,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怎么只介绍了三十二个,另外两个公侯是谁呢?他们是汤和、耿炳文。

这两个人,一个是朱元璋的发小,人家身体好,还不张扬,“活该”他长寿,这个人就是汤和,这是朱元璋最好的哥们,洪武三年封了中山侯,后来又被封了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病逝,被追封东瓯王。

耿炳文身体好不说,很低调,不参与纷争,不趾高气扬,因此得以长寿。耿炳文在洪武三年被封长信侯,永乐二年,因为遭到弹劾,自杀身亡,被追封兴国公。

朱元璋没有杀三十个功臣,他直接处理了14个公侯,其它的:战死沙场1个,返回时猝死1个,发小一个,永乐帝时自尽一个,病逝16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