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你們覺得最重要且最有意義的習俗有哪些?對哪些失去傳承的習俗感到可惜?

JeffreyShambaugh


一想到過年,腦海裡便浮現出貼春聯、放鞭炮、拜年、壓歲錢、守年夜、春晚、各種好吃的美味……春節之於中國人,是一件溫馨的事情。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無論是在外打拼的遊子,還是守家守業的人們,過年便意味著結束了一年的辛苦,在那幾天的時間裡,熱熱鬧鬧的團團圓圓的喜喜慶慶的,為過去的一年做個了結,為明年的開始討個好彩頭。

然而,伴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很多人都感慨: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首先,越來越多的地方限制燃放煙花爆竹,最早是城中心限放,後來擴大到城區,再後來,一些農村也開始限放(比如可以在自家院子裡或空曠處燃放,但是禁止掃墓的時候出現明火),誠然,一系列的禁放措施對減少安全隱患和提高空氣質量有幫助,但是,少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過年的聲音便少了伴奏,如今的小孩子也極少體會到和小夥伴們比賽放鞭炮的樂趣了。

再一個,拜年慢慢變得不那麼鄭重了。按照普遍的習俗,大年初一要出門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要登門拜,有的地方的習俗是晚輩還要向長輩磕頭,拜年的時候要說吉祥話,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或者塞點兒糖果啊小吃啊,以示對晚輩禮數到了的歡喜。碰見同輩人,大家互相拜年,說點吉祥話,開點兒喜慶的玩笑,互祝髮財啊互祝順利啊。如今呢,城市變得越來越大,通勤費工夫,很多人藉助網絡手段拜年。如果是異地相隔,電話或者其他方式也是不得已為之;如果是同城,大家僅僅是因為不願意出門折騰,就隔著屏幕或者聽筒互相拜年,便少了很多意思。當年沒有這些手段的時候,不管隔著多遠,都得是冒風冒雪的登門拜年,如今手段多了,人也犯懶了,除了至親,遠一些的親朋就享受不到面見的待遇,打個電話得了,或者是趕上哪天碰上了就拜個年,碰不上就算了,誰也別埋怨誰。

再一個,手機紅包的出現把壓歲錢的那點意思整得不那麼有意思了。很多人在網上曬家庭群裡發紅包搶紅包的截圖,是挺熱鬧的,也挺樂呵的。要說也沒什麼毛病,新時代有新時代的玩法。可是懷舊的人們,還是願意親手接到長輩們發的壓歲錢,腦海裡回想著第一次接的時候多麼靦腆,嘴裡說著不要不要,小手卻是誠實的,小眼神是放光的,小心情是雀躍的,雖然只是摸了那一下,揣在兜裡還沒捂熱回家便被爸媽以保管的名義收回。

最後一個得說說春晚,它年年被吐槽,但是年年的那個晚上它仍然是中國人津津樂道的節目,只不過能完完整整看到結束的情況越來越少了,更有甚者,我的很多小夥伴們,根本就不看,反正整個正月裡它會被重播N次,網絡上會有熱門節目的剪輯,年輕人已經不願意把熱情耗在電視機前煎熬那四五個小時,他們喜歡看現成的有趣的符合他們口味的。上了年紀的人們還是願意看春晚,哪怕他們邊看著邊擠兌著。只不過,兒女們子孫們一人一個手機,或者他們乾脆出去和同齡人玩耍,不再像孩提時坐在老人身邊,全家人一起看春晚。看春晚不過是個形式罷了,電視臺的晚會隨時有,好看的節目比比皆是,何必非要較真一個春晚呢?春晚那四五個小時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坐在那裡,吃著好吃的,喝著好喝的,聊著高興的一個契機,除了它,你很難找到那麼合適的時候,那麼齊整的一家人坐在那裡那麼長時間,開心,快樂,幸福。而更多娛樂的出現,年輕人對春晚的不屑,進而,讓那個歡聚的時刻也變涼了。


生先山青


最重要的習俗一定是吃團年飯,如果不好好聚在一起吃一頓,那絕對不是過年。

雖然現在吃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但是在一起吃飯,絕對還是過年的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