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你们觉得最重要且最有意义的习俗有哪些?对哪些失去传承的习俗感到可惜?

JeffreyShambaugh


一想到过年,脑海里便浮现出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压岁钱、守年夜、春晚、各种好吃的美味……春节之于中国人,是一件温馨的事情。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是在外打拼的游子,还是守家守业的人们,过年便意味着结束了一年的辛苦,在那几天的时间里,热热闹闹的团团圆圆的喜喜庆庆的,为过去的一年做个了结,为明年的开始讨个好彩头。

然而,伴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都感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首先,越来越多的地方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最早是城中心限放,后来扩大到城区,再后来,一些农村也开始限放(比如可以在自家院子里或空旷处燃放,但是禁止扫墓的时候出现明火),诚然,一系列的禁放措施对减少安全隐患和提高空气质量有帮助,但是,少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声音便少了伴奏,如今的小孩子也极少体会到和小伙伴们比赛放鞭炮的乐趣了。

再一个,拜年慢慢变得不那么郑重了。按照普遍的习俗,大年初一要出门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要登门拜,有的地方的习俗是晚辈还要向长辈磕头,拜年的时候要说吉祥话,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或者塞点儿糖果啊小吃啊,以示对晚辈礼数到了的欢喜。碰见同辈人,大家互相拜年,说点吉祥话,开点儿喜庆的玩笑,互祝发财啊互祝顺利啊。如今呢,城市变得越来越大,通勤费工夫,很多人借助网络手段拜年。如果是异地相隔,电话或者其他方式也是不得已为之;如果是同城,大家仅仅是因为不愿意出门折腾,就隔着屏幕或者听筒互相拜年,便少了很多意思。当年没有这些手段的时候,不管隔着多远,都得是冒风冒雪的登门拜年,如今手段多了,人也犯懒了,除了至亲,远一些的亲朋就享受不到面见的待遇,打个电话得了,或者是赶上哪天碰上了就拜个年,碰不上就算了,谁也别埋怨谁。

再一个,手机红包的出现把压岁钱的那点意思整得不那么有意思了。很多人在网上晒家庭群里发红包抢红包的截图,是挺热闹的,也挺乐呵的。要说也没什么毛病,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玩法。可是怀旧的人们,还是愿意亲手接到长辈们发的压岁钱,脑海里回想着第一次接的时候多么腼腆,嘴里说着不要不要,小手却是诚实的,小眼神是放光的,小心情是雀跃的,虽然只是摸了那一下,揣在兜里还没捂热回家便被爸妈以保管的名义收回。

最后一个得说说春晚,它年年被吐槽,但是年年的那个晚上它仍然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节目,只不过能完完整整看到结束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更有甚者,我的很多小伙伴们,根本就不看,反正整个正月里它会被重播N次,网络上会有热门节目的剪辑,年轻人已经不愿意把热情耗在电视机前煎熬那四五个小时,他们喜欢看现成的有趣的符合他们口味的。上了年纪的人们还是愿意看春晚,哪怕他们边看着边挤兑着。只不过,儿女们子孙们一人一个手机,或者他们干脆出去和同龄人玩耍,不再像孩提时坐在老人身边,全家人一起看春晚。看春晚不过是个形式罢了,电视台的晚会随时有,好看的节目比比皆是,何必非要较真一个春晚呢?春晚那四五个小时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那里,吃着好吃的,喝着好喝的,聊着高兴的一个契机,除了它,你很难找到那么合适的时候,那么齐整的一家人坐在那里那么长时间,开心,快乐,幸福。而更多娱乐的出现,年轻人对春晚的不屑,进而,让那个欢聚的时刻也变凉了。


生先山青


最重要的习俗一定是吃团年饭,如果不好好聚在一起吃一顿,那绝对不是过年。

虽然现在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在一起吃饭,绝对还是过年的主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