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婚礼份子钱平均只有“100元”?

jinwen5145


一到春节、国庆、中秋、端午等节假日,就有数不清的“人情债”前来讨伐,仿佛全世界都在结婚生娃,只有我在随礼。攒了大半年的存款,通通随了份子....感觉身体被掏空!这份子钱到底该怎么送?

份子钱的由来

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教民榜文》里呼吁道:现在大伙都穷,谁家的孩子办婚事,乡亲们要合力救济一下。家家户户这么轮流支援,天下便再无单身狗了!这便是最早的「随份子」了。

一直到解放后,随份子也还停留在毛毯、被褥、暖壶、脸盆等实物,有时候一篮子鸡蛋也能聊表心意。然而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这种朴实的众筹,慢慢变味儿了。份子钱从80年代的十块二十,一直涨到后来的几百上千!

变了味的份子钱

到了现在,中国人每年在办婚礼上,要花掉超过1万亿人民币,占GDP的2%。在一项对份子钱的调查中,40%的人表示,掏过1000以上的份子钱;49%的人表示,份子钱大多超过500元。不得不让人谈「份子钱」色变!

全国婚礼红包地图

全国各地份子钱金额也各不相同。浙江人和上海人最讲面子,红包低于1000元都拿不出手。宁波人为避免数份子钱数到手抽筋,甚至用上了点钞机。北京、江苏、山东等地也高达800元。其余地区则大多位于200元至500元之间。

广东人的婚礼份子钱

在这股攀比之风下,广东人却宛如一股清流。在他们的观念中,红包只是为了讨个彩头,100元红包意思意思即可。很多地方收到份子钱后,还会回礼五六成。而在顺德、南海、中山等地,甚至1分钱不收,红包折个角,代表受礼后还给你。到了初一十五,单身狗还会组团去找已婚的人「逗利是」,反倒能收到不少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图个好彩头!

因此,有不少人表示要向广东看齐,拒绝巨额份子钱!这些反对者以90后为主,他们是参加婚礼的主要人群,随份子的主力军。对于那些没结婚的90后来说,这些只出不进的份子钱,无异于是对单身狗的打劫。

份子钱随多少?这是一道灵魂拷问,多了得吃土,少了伤感情。曾经帮新人渡过难关的份子钱,如今却沦为了攀比的工具。份子钱的分量,真的是衡量感情的唯一标准吗?


找靓机科普君


广东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广州怎么可能?


98年来广州,大大小小广州同事的婚礼我也随了不下10次份子了,不过只参加过一次婚礼。


广州的同事每次派帖,我都会笑着收下……然后包红包!


每次也不多,500起步,1000到顶。……因为我也会找一些理由明确的告诉对方:非常抱歉,我不能参加你的婚礼。


别的同事也大多是这个数额,除了一些收入相对较低的年轻同事,可能就包个200元,其他的同事嘛,基本没有少于500元的。


当然,广州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你随了份子之后,同事在婚假结束后来上班时会回礼,也就是将你随的份子再还回来一大部分。


只不过,这么多次的随份子,只有公司曾经的一个前台,回礼回了950元,相当于她只收了50元钱的份子钱(我也没去参加婚礼)。


另外,还有两个是还礼200元,其他的呢?……就不说了。


我们的一个同事是台山人,过完年大家吃开年饭的时候……他苦笑着跟大家说,他的孩子在台山老家不仅收到了5毛钱的红包,甚至还收到了好几个空红包。


所以,广东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但是广州嘛……给个100元,好像行不通啊。


越夜越激情




正常,广东人图的是吉利,而不是靠红包赚钱,更不会因为红包挣面子之类的。

在东莞的时候,记得过完年后的第一天上班,房东热情的请我吃饭,然后还给了我一个红包。当时吃完饭急匆匆赶回家,以为能有几百的红包(按照老家习俗),打开一看竟然只有一张10块的。

后来我才了解到,广东人的习俗就是如此。比如结婚、乔迁之类的,大多红包是十块、二十块。用广东人的说法就是,我请你来是吃饭的,并不是付钱的。从这方面也暴露了广东人有钱和豪爽的一面。



仔细想想,很多地方把给红包当成了一种炫耀和面子工程,给的多就显得有面子,有点类似于结婚的礼金。好多由于红包闹得不可开交,嫌弃某某某给少了,从此有了膈应。其实红包就是拿来拿去的,今天你收了他人的,明天又得还给他,有时候甚至还得添点,何必呢。

还不如想广东人,拿点表表意思就好了,还不会因此有矛盾。


职场一休


广东的份子钱确实很少

来广东也有三四年的时间了,参加过几次同事的婚礼,同事间关系比较好,所以我们都是两百左右。

有次和同事聊天说起办酒席的事情,说他们广东这边办一次酒席基本上是要亏本倒贴的,这让我非常的惊讶,毕竟在我们湖南那边再怎么差也不会倒贴,很多人甚至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办酒席捞钱。后来听他们说才知道,原来他们这边很多份子钱都是送几十或者一百!



我觉得份子钱就应该像他们这边,酒席的含义本来就是把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吃个饭叙叙旧,一起乐呵乐呵,而不是为了攀比送了多少多少份子钱。


除了份子钱,广东这边过年的时候红包也很小,他们主要是图个喜庆,所以过年的时候会准备很多个红包,里面有时候也就包几块钱,只要是去家里的都给,有时候从家门口路过也会给个红包!


游子木讲故事


我是广东的,记得小时候设宴时,很多人份子钱都是30~100不等,可能是亲人或者亲戚朋友就一俩百或者更多点,现在可能没有一百是拿不出手了,亲一点关系可能就300~500甚至多一点,要想靠份子钱把钱赚回是不可能的,没几个可以赚回,这些人的份子钱都会登记,哪天人家设宴了你还得去给人家份子钱去吃饭,如果关系比较好你没叫她去赴宴,她会有点生气跟别人说你不叫他什么的,可能彩礼随便给,嫁妆没有,我长这么大没听到身边的人讨论彩礼的事,我同学说她姐结婚彩礼给了三千多,很少,都不够她姐给姐夫买的衣服,都不够回娘家设的一顿饭。平时亲戚朋友第一次来家里,主人一般都会给一个红包,你过去他们家一般都要带点礼物,无论是什么,不然会被说不懂事空手来,但是有时你拿来的礼物会还一些给你叫你拿回去,还会放一个红包,给红包一般说十一,二十一,三十一,五十一,一百或者一百一


木木说874


近日,一篇关于份子钱的帖子刷了屏。当事人赴婚宴,给了100元份子钱,然后发现菜品豪华,心里开始打鼓,担心是不是给得太少。没想到的是,帖子后面广东网友的留言却亮了。一众来自广东的网友现身说法,力证广东的民俗即是如此,份子钱一般都是一两百。(1月6日大洋网)

一到过年过节,关于份子钱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不过,以前人们只是抱怨各地的份子钱让年轻人不堪重负,这些年关于广东人的份子钱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去年十一时,就有媒体发过一篇题为《国庆结婚份子钱地图出炉!我只服广东人!》的文章,详细列了全国各地的婚礼份子钱价格。据文章统计,长三角地区的份子钱普遍较高。四川、北京、陕西、江苏、湖南的份子钱已经到了1000元,新疆、内蒙古的份子钱最低500元起步。其中内蒙古赤峰位列全国第一,份子钱最多能给5000元。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经济大省广东的份子钱只有200-300元。在顺德,很多人甚至一分钱不收,红包折个角代表受礼,红包原封不动地还给你。广东人对待份子钱的态度,简直是“随礼界”里的一股清流。

按理说,经济水平高的地方,份子钱自然也该水涨船高。为何广东人就能独成清流?有些事情,归根结底,可能还得从经济上找原因。

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早就指出,中国社会婚丧嫁娶中的“份子钱”有金融产品的属性,这类似于民间自发的“众筹”,含有互助的意义。

不过,古时候的中国人是不流行送份子钱的,结婚只送礼物。清末民初,送份子钱才成为上流社会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尤其是满族八旗,为了体现身份,更讲究送份子钱的礼节。

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没人送份子钱,祝贺结婚人们往往只送脸盆、暖水瓶等生活日用品。及至80年代,人们手里稍微有点闲钱之后,份子钱才又卷土重来。

从经济角度来看,送份子钱,要处于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居民的生活不是特别宽裕,但是普通人也要开始追求体面生活的时候。

对珠三角富庶之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广东人来说,他们早已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独立置办酒席,已经不再需要一家一户“众筹”。所以,对广东人来说,份子钱更多就变成了一种讨彩头的象征。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北京与长三角地区经济也很发达,为何这些地方还风行送大额份子钱?这其实与份子钱另一个重要作用分不开,那就是为了追求“体面”。换句话说,除了经济之外,越爱追求攀比、越爱面子的地方,貌似份子钱也就越高。

以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为例,这部描写清末民初满人生活的小说,对当时没落的满洲八旗子弟爱面子又爱攀比的心理进行了出神入化的刻画。小说中的福海二哥,在“份子钱”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给“我”安排一场既经济又排场的“洗三儿”,可谓煞费苦心。

一旦美好的习俗被低俗、攀比、功利之心绑架,那么再好的初衷,也可能变异。当给新人表达祝福,不再是满怀祝福、欣喜,而是有怨怼、算计与愤懑,那这样的祝福,对新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17年发布的《国人工资报告》,显示中国人除了吃穿用学住行这六大开销外,人情往来、请客送礼花销占工资的14.65%。(2017年1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显然,其中相当比例是份子钱。相信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周旋于这样的文化中,经济上、精神上都疲惫不堪。

除了广东人,我其实比较欣赏美国人随份子的态度。我表弟在洛杉矶,他的美国同学结婚就是列一个单子,上面写上新人需要的小物件,比如小烤箱、吹风机、餐具之类的,先拿到手的人就在单子上打上钩,后面的人从未打钩的物品里面选,稍微贵点的就几个人“众筹”一下,每人出五十、八十美金。

这样随份子,既让新人满意,送礼物的人也没负担。表弟说现在身边一些中国留学生受了影响,结婚也开始简单起来。事实上,不管是美式的随份子,还是广式随份子,都让人感觉轻松、愉快,双方都不累,何乐而不为呢?

但愿以后广式随份子,就像广式月饼一样,也能在全国流行起来。

中国观察·陈白早专栏 (作者系北京媒体人)

发表于2018年1月8日南都App《广东人的份子钱,为何堪称一股清流》


南方都市报


什么叫份子钱啊?就是你出一份子,我也出一份子,每个人都出一份子,是这个意思吗?那就是筹款咯,那那举办一个婚礼也很轻松啊!

好像自己都没有出多少钱,我有时候会出100块,但大多数都是出100块, 为什么?因为其他人都出100块啊,我出多了,就显得我与众不同啊!这个与众不同,就等于不合群呐,

而且广东地区结婚用的礼金或者是彩礼,大多数都是很少,所以我们给红包的都是众筹的,分摊起来每个人也就是100块左右。

还有举办婚礼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亲戚朋友来祝贺😊,有很多都是大老远来的,除了给红包还要自已岀打车费。主人家已经很不好意思啦!

而且一般二三线的城市的酒席,价格都是控制在800块一台,或者是一桌酒席, 然后是坐十个人以上,算起来每个人也是80块,来喝酒的人,给了100块,主办的都已经觉得好划算了😊😊。


幸福生活点滴


广东婚礼份子钱平均只有100元这个事实听了实在让人瞠目结舌,听人家说广东那边结婚的时候彩礼钱也是少的可怜。感觉取个广东那边的媳妇真的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份子钱在中国其实就是礼尚往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矩,有多的也有少的。

举个例子,在我的老家河南省,就是几年前亲戚朋友结婚的时候,彩礼钱一般也就两万元。现如今,我听老家的朋友说张口就是十万以上。再说礼金的事,过去拿个50元去喝喜酒也不为少,现在低于200元你根本就拿不出手。然而,家里的薪资水平本来就很低,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在这里,我想我有个自己的想法,其实说白了,无论礼金还是份子钱的多少,是跟家庭的经济水平是负相关的,跟家里孩子男女是正相关的。什么意思,如果你有一个女儿,你和你的妻子都有工作,有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那么,彩礼对于你们而言有多大意义,都是孩子的。

在我遇到的这样的家庭中,彩礼要的很少。反过来,如果家境很差,嫁姑娘或则摆宴席收礼钱就变成了创收了。如果家里有一儿一女,也会造成类似的状况。因此,我觉得广东能形成那样的风俗和他们本地的经济实习有一定的关系。


杨豫新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 我觉得这一种好的婚礼风俗或习惯,值得在全国宣传和推广。

我觉得广东婚礼份子钱平均只有100元与他的全国经济大省的身份“不相称”,但其实这是一种好的历史文化传承。广东人重实际,还重那些虚的,在婚礼也是重现实而不图虚名,不追求活要面子死受罪的那种盲目超前的婚礼消费。

所以,广东的结婚低礼金,重在体现大帮小助的一种作用,受礼金也只是一种形式了,根本不指望通过结婚请客收礼达到敛钱的目的,只要大家来凑热闹就行了;甚至有些地方一分钱的礼金都不收,还要给前来祝贺的人发放红包。

而且,广东婚礼受的礼金很低,不像有些地区向男主索要高高的彩礼,他们只希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的好好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所以如果婚礼收礼太多,将来偿还人情的时候,会把小夫妻搞得精疲力竭,这实在得不偿失。



开伟观察


说起广东人的红包,想起了原来在那边上班时,过罢年开工时老板来发红包的事情。我们办公室人人有份,老板发的时候很是恭敬,我们也恭喜老板发财。完了打开一看,20块钱,还挺新的。有人觉得老板小气,其实我并不认为老板小气,只是讨个彩头罢了何必在意?后来还听说了,老板的手提包里这样的红包不下300个,而且大小不等,都是按金额码好的,见人就发。老板在家里全家一起上阵封红包,封到手软。毕竟刚过罢年嘛,都想讨个喜庆什么的?

人家给多少就拿多少呗,随意就好。老板钱再多也架不住人多啊。你是没有见过那些些场面的,只要有人对某个老板说一声恭喜发财,老板立马就会奉上红包,真的是好看。

再说说更多的吧。广东这边吧,在婚礼上送红包为啥只有100块?其实这个也是有历史根源的。以前那边穷,婚礼红包也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有互帮互助的意思。后来呢,就有联络感情的意思了,但是人家的规矩还没变,不想我们这边,互相攀比,还水涨船高,唉,闹心啊。

其实吧,那边也不简单的只有一个红包,关系好的婚礼,人家送的贺礼更值钱,很多的都是价值不菲。比如金首饰,金链子什么的,看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