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而亡,大帅府是如何做到让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

历史总探长


1928年6月4日凌晨,一列火车呼啸着行驶在京奉铁路上,“东北王”张作霖正乘坐这辆专列从北京返回奉天。5点20分,列车抵达皇姑屯,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的交叉口,奉天已近在咫尺,眼看着张作霖的一只脚几乎已经踏上了奉天的土地。

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一瞬间,列车脱轨并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桥梁轰然坍塌,爆炸腾起的烟雾,将周围的一切完全笼罩。

(皇姑屯事件)

待硝烟散去后,人们惊恐地发现,张作霖乘坐的车厢,被炸得只剩了底座。车顶被完全掀翻,车窗早已不知去向。车内的乘客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现场惨不忍睹。

当卫兵们找到张作霖时,他已经满身鲜血,身负重伤,昏死过去。卫兵们赶紧用车将张作霖送回了大帅府,安置在小青楼寿夫人的房间内。

奄奄一息的张作霖只留下一句话:“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望诸人辅助。”便气绝身亡。

一代枭雄,乱世军阀张作霖,就这样在日本人精心策划的爆炸声中,命断皇姑屯。

关于张作霖的死活,最想知道真相的,就是日本人了。

一旦确认张作霖去世,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在东三省横行无忌、予取予求,再也没有人敢对他们说半个“不”字。

但是,恰恰就是确认张作霖的生死,让日本人大费周章,其难度远远超过当初的刺杀过程。

这是因为,张作霖的死讯被大帅府的人掩藏得严严实实,丝毫没有透出丁点儿消息。

(张作霖剧照)

那么,在日本密探遍地的奉天,大帅府的人是如何瞒天过海,掩藏张作霖死讯的呢?

一、严密封锁消息。

张作霖死后,寿夫人强忍悲痛,下令大帅府内不许传出任何哭声,不准为大帅布置灵堂。除了一个贴身丫鬟外,其余人一律不得进入张作霖的房间。

寿夫人还着人暗地里找来木匠,为张作霖赶制棺椁,在张学良返回奉天之前不准该木匠离开。

同时,寿夫人一面命下人敞开大帅府,让大帅府里的人照常生活井然有序。一面派人火速通知时任奉天省省长刘尚青,请他前来大帅府商量要事。

刘尚青来到大帅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奉天全城戒严,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特便是密切关注日本人的动向。规定所有官员,不得随意接受记者的采访。

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大帅府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一个副官在张作霖死后,正欲开始布置灵堂,一头撞见了刘尚青。刘尚青立即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呵斥道:“大帅已经苏醒,你为何布置灵堂?你希望大帅归天吗?”机灵的副官随即回到:“我只是担心六姨太的伤势,早做打算。”

由此,即便是在大帅府,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内情,甚至连少帅夫人于凤至都被蒙在鼓里,更不用说日本人了。

在安排完这些细节后,寿夫人随即找来一位忠心耿耿的张作霖副官,让他化妆成普通士兵,即刻出发通知张学良,要他火速赶回奉天,主持军政事务。

(寿夫人剧照)

二、满天过海,迷惑日本人。

大帅府的人在张作霖死后,仍然将他的房间布置得灯火通明,时不时地传出张作霖的责骂声,甚至还出现张作霖抽吸鸦片时烟雾缭绕的景象。

同时,大帅府每日照常延请医生,为张作霖诊治伤情。当然,医生是绝对忠诚可靠的。而且每天对外发布张作霖病情日渐好转的消息,甚至细化到张作霖每天的饭菜种类和数量。

但这些计谋并未让日本人放心,他们决定亲自登门打探虚实。

一天,日本军官林久治郎带着日本驻华总领事的慰问信,来到了大帅府。他要亲自到张作霖的病榻前,探望张大帅,刘尚青接见了他。

正当刘尚青和林久治郎斗智斗勇,处于胶着之际,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捧着一碗参汤,向刘尚青请求看望张作霖。

这下可把刘尚青逼上了绝路,不让外人见大帅,还情有可原,可是当着林久治郎的面,不让于凤至见张作霖,必定会露出马脚。刘尚青只好硬着头皮把于凤至放了进去。

一会功夫,于凤至满脸笑意地捧着空碗出来了,高兴地说:“大帅的伤势真是大有起色,居然喝光了我亲自熬的参汤。不过,大帅吩咐,这段时间内,他不想见客。”

一场危机,因少帅夫人于凤至的不请自来而惊险化解,林久治郎只好悻悻地转身离去。

正式的外交手段失败,日本人便搬出了女人。

一天,日本驻奉天领事太太前来看望寿夫人,希望从这里得到一点张作霖生死的蛛丝马迹。

寿夫人身着一件大红旗袍,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映衬着灿烂的笑脸。她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领事太太,吩咐手下开启香槟,庆祝大帅劫后余生,大难不死。当日本女人听到张作霖的房间里传出的戏曲声,看到不时有人送茶送水,结合寿夫人的打扮后,终于相信张作霖只是受伤的“事实”。

终于,大帅府的人熬到了张学良的回归。

1928年6月19日深夜,张学良混迹在普通士兵队伍里,乔装打扮,骗过了日本人的搜查,回到了奉天。在稳定了局势后,6月21日,奉军发布了张作霖的死讯,日本人至此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张生全精彩历史


张作霖回奉天的前几天,深夜召见张学良,两人商讨当前时局和东北日军动态,同时张作霖对返奉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犹豫不决,让张学良拿个主意。学良也不敢擅自表态,日本人在山海关一线调兵遣将,他爹又把日本关东军得罪得不轻。张作霖本打算坐汽车绕路回奉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手下人考虑大帅的身体和路途的安全,并且认为沿线安排了兵力坐火车方便、快,而且吴俊升、张作相几个把兄弟都认为坐火车万无一失。没辙,最后抓阄定的坐火车。



1928年6月4日凌晨05点30分,也有的记载是05点23分,在皇姑屯三孔桥,一声惊雷半截车厢飞上天。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浑身是血炸飞出车外,宪兵司令齐恩铭封锁现场,将大帅搭上他的专用汽车,重病保护之下送进奉天大帅府。



奉天省长刘尚清和齐恩铭商量必须严密封锁消息,派了重兵把大帅府重重包围,除了至亲至近之人一律不准进出。经过抢救医治,恢复了点神智,晚上9点多回光返照,交代后事,与世长辞,终年54岁。大家商量秘不发丧,五夫人(又叫寿夫人)镇定自若,擦干眼泪,对外宣布大帅身受重伤,但抢救过来了转危为安。早有细作给小日本传话。当时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南满铁路总裁都携同家眷已探病为名去打探消息。要说这五夫人,也确实是个英豪,出身名门,富有才气,对上尊敬有加,对其他各房太太子侄都不分彼此恭恭敬敬,无有偏颇,是张作霖的贤内助,年纪轻轻就掌了家,张作霖对她也是宠爱有加,大帅被炸后也是拉回到她这里养病。



这次逢遭大难,处变不惊,心里强忍着泪水,脸上还得笑盈盈。明明知道害人的凶手就在眼前,还得好茶招待,谈笑风生,对这些猫哭耗子假慈悲的小日本表达感谢。五夫人纵横捭阖,在交际之中传达出大帅虽受了重伤,但人没事,过段时间就康复,这消息可把他们给愁坏了。小日本坐不住,老来探病还想派医生来以帮助看病为名打探,最后又想了个招,帅府的一个厨师长的个头和相貌有点像张作霖,包扎包扎化了妆冒充张作霖躺坐在床上喝粥,让他们在外屋或明或暗地瞧瞧,这才让他们死了心。关东军一下傻眼了,没想到张作霖没死,他们趁乱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吞并东三省的计划落空了。后话就是拍电报,派专人通知张学良,少帅稳住阵脚,收缩兵力,剃头返奉为父奔丧。


明明凶手就在眼前却不能说,明明杀人者就坐在对面却还得笑脸相迎,落后就要挨打。百年前的战争年代如此,当今的和平世界也是如此。国际话语权是靠自身实力挣来的,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愿吾中华以史为鉴、聚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


溪丘


想必一介女流,本不应该有如此胆色,如果不是张寿懿一手操控,东北局势将会更加险恶,不用等待日军的到来,东北内部就已经混乱不堪,幸好有这样一名巾帼英雄,拯救了东北的局面。

日本人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了解到张作霖去世的消息?为什么没有发兵东北?正是因为这名奇女子,她不是真的才华出众,但却是胆识过人,慧眼识人,看到张作霖尸体时,屋内哪一个不是一幅哭丧脸,感觉天都要塌了,只有她站了出来稳住了大局,让东北这块地区没有那么早就沦落敌手。



张寿懿本是张作霖的第五夫人,那样一个时代,身为高官要员,有几个老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张寿懿本不叫张寿懿,也是随着丈夫的要求改的名字,她本是大学中未出世的女子,被悍匪张作霖看上,成了对方的压寨夫人。

年幼的时候她的父亲早早的就去世了,因为母亲是家中外室的缘故,她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只能依靠母女两人过活,为了让她受到高等教育,母亲也是费尽了心思。

她的母亲是当地著名的戏子,父亲也是富豪乡绅,从小她就受到了不错的教育,她的一举一动尽显大家风范。



被张作霖看上的,不从的后果自然不需多说,她也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女子,为了家中老母的平静生活,她没有做无谓的抵抗,径直步入了张家,从此张家新添主母一名。

不得不说,虽然她是被强迫进的张家大院,但在这里她的生活可能与所有人想象的不太一样,虽说是第五夫人,却因为她的沉着与慧眼,给了张作霖不小的助力。

许多军中的优秀人才都是她一手提拔,可以说张作霖的势力可以做大做强,离不开这位少妇的帮助,她在张家的地位仅次于张作霖。



因为出身世家,张寿懿在与宾客交流时,言谈中都透露着一种上层社会人士独有的气质,虽然容貌她不是张大帅几房老婆中最佳的,但毫无疑问,她的确是最能给张大帅张面子的那一个,她也深深的受到了张大帅的器重。

家中的她也与几房妻子交流十分友好,所说家中的大事还是由张作霖决定的,但是许多小事,就算是他也得听这位夫人的,没办法,这位夫人的确有着将才,单是站在那就给人一种想要仰视的感觉,她为张作霖生下过四个孩子,但最器重的却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张学良。

彼时张作霖因为要回东北主持大事,被日本人的间谍炸伤了,送到家中时已经只有一口气了,在说了把张学良叫回来后便咽了气,当时家中一片哭喊声,但张寿懿强忍住内心的悲痛没有失态,反而是让人立刻关闭宅院大门,严禁家中老小对外散播张作霖去世的消息,同时让人把张学良叫回来主持大局。



期间日本人多次来到家中试探,都没有试出深浅,最终都不知道张作霖已经去世了。如果没有她的掩饰,想必彼时的日军早已挥兵南下直取东北全境了。

张作霖去世的消息在张学良回来以后便被散播了出去,这时候张家才真正的开始奔丧,忍耐了许就的张寿懿此刻也不住的痛哭了起来,但她依旧没有倒下,她知道要想维持住东北的现状,只是那样是不够的。

为什么张学良回到东北时可以靠着小辈的身份轻松取得东北大权?就是因为这位夫人从中打点,在张作霖去世以后她就开始谋划让张学良掌权的事宜,这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


魏青衣


东北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有六个老婆:赵夫人,卢夫人,戴夫人,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其中寿夫人本来名叫王雅君,嫁给张作霖后改名张寿懿。她出身名门,长得聪明灵利,从小受到教育,知书达礼,能言善辩,举止非凡,还为张作霖生下了四个儿子:张学森,张学俊,张学英,张学铨。而张作霖虽说不学无术,但是对有知识的人倒是很崇敬。所以张寿懿深受张作霖的宠爱。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策划“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抬回府中时已经奄奄一息。而提前从北京返回沈阳的张寿懿逃过了此劫。

张作霖被炸抬回来后,张寿懿强压心中悲愤与震撼主持局面。她下令所有人严禁哭闹,对外严密封锁张作霖已死的消息。张寿懿紧急招来奉天省长刘尚清和省军暑参谋长到帅府商议大局,密不发丧,以求稳定全军局面。又派人去栾州前线通知张学良迅速回来。为防止日军趁机发动事变,张寿懿还以奉天省公暑的名誉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刊登张作霖“安然无恙”的消息。


为掩人耳目,张寿懿令家人象往常一样井然有序,还故意安排医生每天出入,作出按时到府上给张作霖诊治的假像。

日本领事前来探视,《朝日新闻》记者来采访,张寿懿都予以接待,若无其事,谈笑风生,并安排楼上留声机放戏曲唱片。日本领事夫人前来探望,张寿懿边聊边梳妆打扮。房里还传出张作霖“妈了个巴子”的叫骂声。

6月19日,张学良乔妆打扮,通过了日军严密的封锁线,回到府上,接管了张作霖的军政大权。6月21日,大帅府发布张作霖的死讯,世人终于恍然大悟。张寿懿一个女人以超乎常人的能耐,在这个历史转折拐点,精心布局,避免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期待您的关注!我是史里淘声,请赐评。


史里淘声


大家好,这里是脑洞历史菌!

在张作霖返回奉天的前几天,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就曾密电,说察觉到日本守备队在皇姑屯车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桥日夜放哨并且阻止行人通过,好像在构筑什么工事。因此请张大帅严加戒备或者绕道返奉。

或许张作霖在冥冥之中也有预感日本人要对他下手。在张作霖决定返奉之前,就三番变更行程,以迷惑外界。并且对于是坐汽车还是火车返回奉天也曾有过犹豫,不过吴俊升、张作相几个把兄弟都认为火车沿线安排了兵力,可以说万无一失,并且较为省时方便,于是最后抓阄,决定坐火车返奉。

殊不知,决定要坐火车返回奉天的时候,也决定了张作霖的命运。

1928年6月4日这一天清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

林久治郎很早就起了床,爬到屋顶上用望远镜朝三洞桥瞭望。5时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专车钻进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按下电钮,只听一声巨响,三洞桥中间一座花岗岩的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炸得弯弯曲曲,抛上天空,张作霖的专用车厢被炸得只剩一个底盘。吴俊升炸得血肉模糊,头顶穿入一个大铁钉,当即死亡;张作霖也被炸出三丈多远,脖子上漏了一个大窟窿。

奉天省长刘尚清闻讯立刻赶到现场组织救护,并且严令对外封锁消息。张作霖被送到大帅府时已奄奄一息,最终抢救无效,于上午9时30分左右死去。死前张作霖对卢夫人说:“告诉小六子,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沈阳。”说完就死去了,时年54岁。

至此,一代枭雄陨落。但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张作霖的死,无疑会对东三省的局势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于是大帅府决定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前秘不发丧。

此时就不得不提起张作霖的五夫人张寿懿。说起这个寿夫人,真的不得不竖起大拇哥儿。关于张寿懿,她是袁崇焕第八世孙袁寿山之女,寿山死后,其母带她回沈阳老家居住,并且改随母姓,后来嫁给了张作霖,成为张作霖的第五位夫人——寿夫人

在张作霖去世后,寿夫人强忍着悲痛,开始了对外秘不发丧的准备。奉天当局发表通电称:主座“身受微伤,精神尚好”,“省城安谧如常”。大家人一律不啼哭,不戴孝。帅府邸依然灯火辉煌,杜医官每日仍按时到府上班,填写病案。厨房每日三餐仍按时送饭进去。

日本人显然是做了亏心事心里有鬼,他们不确定张作霖到底是死是活,于是便天天派人到大帅府“慰问”,但都被一一谢绝。

之后,日本领事夫人到小青楼东屋客厅后做客,实际上也是为了来一探大帅府的虚实。这时候就显现了寿夫人的镇定与从容。她特意坐在梳妆台前,在丫鬟帮助下梳妆打扮,丫鬟也镇定地为其端茶倒水。这时,西屋中传来张作霖训斥下人的骂声(应是他人模仿)。大帅府成功制造了张作霖没死的假象,避免了日军趁机挑起战端,也为张学良返回沈阳主持大局赢得了宝贵时间。<strong>

因此,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把整个奉天逼到反日的一面,却又没有抓住机会强占东三省,这其中寿夫人也有着很大的贡献。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外国人——雍维廉

雍维廉是一位英国人,是当时盛京施医院的院长。当张作霖被抬回大帅府之后,面对张作霖的伤势,少将军医官王承宗也是没有办法,于是他便找来了他的好友雍维廉。但当雍维廉带领外科和检验科的骨干医生赶到大帅府之时,张作霖就已经不行了。王承宗对雍维廉说:大帅已去,事关重大,希望你保守秘密。

雍维廉看着一旁合上眼睛的张大帅,他点了点头。雍维廉为人忠诚,一直严守着这个秘密。就连英国总领事馆询问之时,他也只是说张作霖受了伤。直到张学良回到东北宣布了张作霖去世的消息,外界才知晓这一事实。英国总领事认为雍维廉没有尽到对大英帝国的忠诚,于是撤销了他的职务,勒令其返回英国,背上了“叛国”的骂名。


这里是脑洞菌,谢谢大家有心阅读。


脑洞历史菌


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的预演,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就注定了东北地区的日本侵略者已经准备采取更为激烈的侵略政策。

1927年,张作霖势力如日中天,组织了安国军政府,自任为安国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的元首。可是盛极而衰,仅仅一年后,北伐军蒋、冯、阎、李对奉系进攻,奉军全线崩溃。面对这种情况,日本人主动递上了橄榄枝——只要出让东北利权,日本将全力支持张作霖对付蒋介石。

可是张作霖怎么可能答应?他说“日本人不够朋友,关键时刻掐脖子要好处!东北是我的老家,我就是死,也不能把东北给卖了!我不能让东北父老戳我的脊梁骨!”没想要一语成谶!

其实,1927年张作霖成为国家元首时,就与日本关东军签订了《满蒙新五路协约》,出让了东北部分利权。张作霖外交上的主要助手常荫槐,为了不签这个条约,到处躲着日本人,好几个月日本人都找不到常荫槐。常荫槐对人说,“这种做汉奸的事,绝对不能听大帅的!”

不过,张作霖东北军内部也有“亲日派”,那就是杨宇霆。杨宇霆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争取日本外援,稳定局势。可是,张作霖骨子里是一个铁公鸡——寸土不让!从袁世凯被迫签订国四条(21条),就是答应的条件能拖则拖,不能拖就赖账。这次如果不兑现,张作霖真的会被日本人捅一刀。

这一次,张作霖恐怕要答应的不是“满蒙五路”的条件了,而是与日本建立攻守同盟和经济同盟。日本人想要的是得到东北的治安权,满蒙腹地对日开放,在东部获得居住、营业的土地租借权。张作霖心里一万个妈巴子,却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样子,拉着日本特使山本的手舍不得放。

然而,要做奥斯卡影帝张作霖做的了,要做汉奸,他真的做不了!

张作霖很快和日本公使芳泽闹翻了。芳泽一面是不断重申张作霖的窘境,一面斥责张宗昌在山东杀日本侨民的“罪行”,张作霖多次在芳泽面前暴走,不欢而散。与此同时,吴俊升从黑龙江到沈阳,一次带兵五万,防范日军的军事冒险。芳泽及其手下,决定瞒着田中内阁搞一次“外科手术”,通过炸死张作霖,从而逼迫东北军缴械,进而占据整个东北。

于是,一场刺杀张作霖的大戏已经上演,张作霖本人却浑然不知。

张作霖回沈阳的的火车,是一件超豪华的老古董。1901年,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恭迎慈禧太后回銮,就坐着这列火车。袁世凯让列车准点停靠车站,慈禧一下车,乐队演奏的《马赛曲》表达了对慈禧老佛爷的凯旋而归的热烈欢迎,也打开了袁世凯青云直上的仕途。

这列火车在民国初年,被袁世凯送给了孙中山,孙中山就是坐着这两豪华专列巡视各地,组织修建铁路,只可惜一寸铁路也没修起来。

当坐上这列火车时,张作霖的末日就到了。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列车行至皇姑屯车站附近时,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北洋政府末代元首张作霖被炸上了天。历史记载,爆炸现场十分惨烈:

三洞桥中间一座花岗岩的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炸得弯弯曲曲,抛上天空,张作霖的专用车厢炸得只剩一个底盘。吴俊升炸得血肉模糊,头顶穿入一个大铁钉,脑浆外溢,当即死亡;张作霖被炸出三丈多远,咽喉破裂;日籍顾问仪我满面是血,抱头大叫;校尉处长温守善被埋在碎木下面;周大文炸破了手,六姨太太炸掉了脚趾头;莫德惠也受了伤。

张作霖遗言是什么,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告诉小六子(张学良的乳名),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沈阳。”另一种说法是张作霖问“逮住了吗?”温守善骗道“逮住了,真拷问呢。”然后张作霖又说“我到家看看小五,尿一泡尿,尿完了尿就要走了!”

张作霖遗言中到底在聊小六子张学良,还是聊小五五夫人,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五夫人成功帮助小六子掌握局势,粉碎了日军吞并东北的阴谋。

张作霖死的时候,张学良还远在万里之外的兰州,一得知消息,立刻往回赶。为了保障安全,他还化妆成一个伙夫。而此时的大帅府,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五夫人只用三招稳定局势,保证了东北军政权力的顺利交接。

1,第一招:秘不发丧,一切照旧。五夫人以张作霖名义发表通电:主座“身受微伤,精神尚好”,“省城安谧如常”。与此同时,大帅府邸依然灯火辉煌,烟霞阵阵。杜医官每日仍按时到府上班,填写病案。厨房每日三餐仍按时送饭进去。家人一律不啼哭,不戴孝。

2,第二招,与日本周旋应付。日方天天派人“慰问求见”,都被“婉言谢绝”。主持家政的五夫人浓妆艳抹,与前来窥探虚实的日本太太们从容周旋。

3,第三招,全城戒严,耐心等待张学良回来。五夫人下令全城戒严,稳定局势,一旦日军有异动,立刻还击。同时,耐心等待张学良回来,保障张学良本人的安全。

芳泽、河本这些日本侵略者、冒险家,本以为群龙无首的东北军会立刻陷入混乱,关东军浑水摸鱼拿下满洲,没想到他们错算了一个人,那就是——五夫人。

张寿懿,在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只有30岁,比张学良也只大了2岁。可是这一次的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让她获得了东北军全体将士的一致爱戴。

日本人没想到的是,炸死张作霖,反而弄巧成拙,失去了一个最合适的渗透东北的伙伴,等到东北军最大的亲日派杨宇霆被杀,日本人终于图穷匕见,开始了武力侵略东北的冒险。

<strong>


历史知事


张作霖死的时候,张学良还远在万里之外的兰州,一得知消息,立刻往回赶。为了保障安全,他还化妆成一个伙夫。而此时的大帅府,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寿夫人站了出来主持大局,她强压心中的震撼,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她严令所有的家人严禁哭闹,对外严密封锁了张作霖已经亡故的消息。五夫人又紧急召来奉天省长刘尚清和省军署参谋长臧士毅进帅府商议大局,密不发丧,以求稳定局面。五夫人只用三招稳定局势,保证了东北军政权力的顺利交接。第一招:秘不发丧,一切照旧。五夫人以张作霖名义发表通电:主座“身受微伤,精神尚好”,“省城安谧如常”。与此同时,大帅府邸依然灯火辉煌,烟霞阵阵。杜医官每日仍按时到府上班,填写病案。厨房每日三餐仍按时送饭进去。家人一律不啼哭,不戴孝。 第二招,与日本周旋应付。日方天天派人“慰问求见”,都被“婉言谢绝”。主持家政的五夫人浓妆艳抹,与前来窥探虚实的日本太太们从容周旋。 第三招,全城戒严,耐心等待张学良回来。五夫人下令全城戒严,稳定局势,一旦日军有异动,立刻还击。同时,耐心等待张学良回来,保障张学良本人的安全。


阿邦听音乐看电影


1928年4月,第一次下野并成功复起的蒋介石屁股还没坐热,就开动员组织第二次北伐。当时的国民党四大新军阀中央军、桂军、晋绥军、西北军都参加了这次北伐,实力远远超过了东北。因此,面对国民党军阀的联合进攻,张作霖的奉军四面受敌,不断败退。

国民党新军阀誓师北伐

与此同时,一直对东北虎视眈眈的日本开始趁火打劫,向张作霖提出了“解决满蒙诸悬案”的问题,试图扩大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利益,但被张作霖断然拒绝。张作霖的这个态度,令以关东军为代表的日本少壮派军人十分不满,惯于“下克上”、“独走”的日本少壮派决定对于张作霖实施暗杀,以解决所谓的日本满蒙问题。

1928年6月4日黎明5时03分,乘坐火车从北京去往关外的张作霖专列,在途经皇姑屯京奉路和南满路交叉口时,突然一声巨响,张作霖的专列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药引爆,同乘一车厢的吴俊升和张作霖六姨太一死一伤,张作霖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处于濒死状态。

皇姑屯事件

重伤的张作霖被抬上了汽车火速运回沈阳帅府。但是,由于伤势过重,张作霖留下“小六子主持大局”的遗言后很快去世。张作霖死后,东北军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一直被张作霖视为继承人的张学良却远在北京。

在这种局面之下,且不说东北军内部和外部虎视眈眈的军阀势力,最可怕的是,对于东北地区垂涎已久的日本一旦获知张作霖已死,势必趁机制造混乱,东北军极有可能四分五裂,东北随时有被日本人占据的可能。

因此,奉天省省长刘尚清、军署参谋长臧式毅等人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严峻的问题。因此,他们在向张学良发出密电报告一切情况的同时,开始采取种种措施,混淆视听,掩盖张作霖去世的消息。

张作霖

他们首先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与此同时,奉天省公署等东北机构不断对外发布张作霖“虽然受伤,但伤势轻微,精神尚好”的公报。而且,张作霖的大帅府也密切配合,不但张作霖的主治医生杜大夫每天给张作霖开方换药,厨房每餐给张作霖做饭,连颇识大体的五太太寿夫人也强忍悲痛,浓妆艳抹,热情接待宾客。

因此,各方势力,尤其是关东军参谋部和特务机关,始终难以确凿确定张作霖的生死,也未敢轻举妄动。就是这样的巧妙掩饰,为远在北京的张学良回沈阳主持东北大局,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张学良

张学良是6月4号,也就是张作霖被炸死的当天上午10:00接到的奉天密电。深知此事极为危急,张学良在强忍悲痛的同时,一边带领部队从北京撤往滦县,一边他表现的镇静如常,并秘密换上了士兵服装,与士兵一起挤在了闷罐车上返回沈阳。

回到大帅府,将各方工作安排妥当之后,张学良才在6月21日对外发布“张作霖因伤势过重去世”的消息。此时,张做张学良已经接管了东北军,日本也失去了趁火打劫的时机。

在张作霖在皇姑屯意外被日本人炸死之后,大帅府及张学良的一系列掩盖张作霖死讯的操作,的确令人拍案叫绝,也为张学良接手东北,赢得了最为关键的时间。

东北王张作霖

掩盖张作霖死讯的操作固然十分精妙,但是,从甲午战争之后就开始对东北进行经营的日本,其对东北地区的经营长达数十年,对于东北地区的渗透是极深的,包括东北军内部,也有许多日本间谍和投靠日本的汉奸。如果日本真的全力查清此事,张作霖去世的消息是否能成功被掩盖,也犹未可知。

因此,这样的操作最终能取得成功,日本始终没有大的动作,也与日本关东军少壮派的“独走”有很大关系。张作霖时期,日本始终未能明确针对张作霖的态度,日本既想扩大在东北的利益,又忌惮张作霖的实力,同时,还对于西方有可能的干涉忧心重重。

日本关东军

举棋不定的日本政府,对东北的政策一直十分矛盾。而皇姑屯事件,也是这样一种矛盾心态的产物。实际上,日本政府虽然对屡屡不配合的张作霖十分恼怒,但并没有打算干掉他。皇姑屯事件,其实是日本少壮派的“独走”。

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是,在皇姑屯事件之前,日本政府对此也是并不知情。这也是为什么皇姑屯事件爆发之后,日本比较安静的很大原因,因为日本政府和东北军及国民政府一样,震惊的同时,也一脸懵逼。自然也就错失了插手的最好时机。


鸢飞九天2018


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身亡,前因后果究竟如何?大帅府如何做到让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说来真的令人伤心。

保护民族意识、张作霖强烈抵制日寇

1927年,日本政府向奉系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铁路、开采矿藏、建设工厂、租借土地、迁移民众等无理要求。

日本政府的野蛮行径引起东北人民异常愤怒,沈阳几万人举行示威抗议。

张作霖本人也有保卫国家利益的民族意识,因此,奉系政府完全抵制了日本的要求。

日本关东军高层领导一致认为:所有不理想的结果都是由张作霖造成的。日本关东军对张作霖痛恨到极点。

1928年5月,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军向北京地区进发,矛头直指奉系政府张作霖。

张作霖军队与蒋、冯、阎、李的联合军相比,实力悬殊太大,张作霖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日本关东军落井下石。在危急时刻,关东军再次威胁、强迫张作霖接受日本的要求。

张作霖不满日本关东军,又依仗自己掌控着几十万大军,所以,坚决不同意关东军的要求。

1928年5月一天晚上,日本派出使者芳泽与张作霖会谈。芳泽又一次奉劝张作霖答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张作霖义正辞严加以拒绝。

芳泽威胁道:你觉得自己能打得过北伐军吗?

张作霖回答:等到打不过的时候,我就退回到关外去。

芳泽却说:那时候想回关外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

张作霖非常生气,大声说:我的家在关外,我想回去就回去,怎么不容易啊?

尽管芳泽不断加重威胁手段,但是,张作霖始终不答应日本的要求。两人谈判3个多小时,最后不欢而散。

张作霖不仅仅口头拒绝了芳泽的奉劝,而且在几天后还发表了书面声明,公开反对日本对他的“最后通牒”。

张作霖的一系列言行,激怒了日本关东军。关东军加快在东北地区增兵布阵,寻找机会加害张作霖。

军事节节失利、张作霖发表出关通电

张作霖的奉军早已军心离散,在蒋、冯、阎、李的凌厉攻势面前,奉军力不能支、望风披靡。

奉军内部高级将领张学良、杨宇霆等人也尽力劝说张作霖退回东北。

张作霖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就在怀仁堂召开重要国家外交使团告别会。

在对外交使团的讲话中,张作霖以悲痛的语气、信誓旦旦地说:至于保护外国侨胞的生命与财产,即使我在满洲时,也没有一天不放在心上,今后仍然请各位大放宽心。

1928年6月1日,张作霖命令许兰州把重要物品运送到关外。这些物品包括“安国军大元帅”的帅印、帅旗、国务院的印信、外交部的重要档案。

1928年6月2日,张作霖正式发表“出关通电”。

在通电中,张作霖明确指出:自己到北京来,本来就是为拯救国家的,现在救国的志向与愿望不能实现了,真的不忍心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战争。所以,率领自己的部队整齐有序退出北京,不打扰民众。

张作霖虽然公开表示自己退出北京,但是,轻易放弃已经取得的统治地位,实在是心有不甘。

张作霖依然下发命令:一切重要命令,仍然必须由大元帅盖印发表。

他还梦想往后能在关外遥控天下,他还幻想有朝一日可以卷土重来。

张作霖不认为自己会有躲不过的劫难。

精心谋划行程、张作霖专车被炸重伤

由于张作霖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关东军策划在张作霖回东北的路上、除掉这颗眼中钉。

得知张作霖即将离开北京退回东北,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三洞桥下面安放了30袋炸药,并且布置了一支冲锋队。皇姑屯火车站距离沈阳只有一点五公里。

张作霖出发之前,接到密探报告:日军不许行人通过老道口。为了预防发生意外,张作霖将启程的时间更改了3次,故意让自己的行踪飘忽不定,用来迷乱敌人。

1928年6月3日晚上6点,张作霖终于乘坐黄色大型钢板防弹汽车,离开北京大元帅府、直奔北京火车站。

张作霖乘坐的火车装饰无比华丽,是当年慈禧太后用过的“花车”,整车共有22节。

这趟专列的最前面是压道车开路,随后两节是蓝钢车厢。张作霖坐在专列的中间车厢,其后是餐车。当天晚上8点,专车从北京车站正点出发,开往东北。

日本指挥官早早在沈阳选好了一处高层建筑作为瞭望点。6月4日凌晨,日本指挥官登上瞭望点高处,用望远镜观望三洞桥。

早上5点23分,张作霖的专车钻进三洞桥时,日本指挥官命令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按下电钮。

连续无间断的几声巨响之后,三洞桥主体被抛向空中,张作霖的专列被炸散、列车残骸四处飞溅。

张作霖随着车体残骸一起飞出3丈开外,咽喉被铁片切开破裂。

奉天省长快速派人抢救,把张作霖护送到沈阳大帅府。奉系军队中的军医很快赶到大帅府,施行救治。

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呼吸紧张,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临近死亡。

张作霖用非常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第二房夫人说:赶快派人叫小六子(张学良的乳名)尽快回到沈阳。告诉他要以国家大业为重、好好干!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

1928年6月4日上午9点30分,张作霖交代完张学良的事情后,一命呜呼、命归黄泉,享年53岁。

日军心怀叵测、张寿懿机智掩盖真相

日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很显然是想打乱东北局势,乘机控制中国东北地区政权。

奉天省政府要人、张作霖家中管事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日军的意图。

为了防止日军乘危乱之际大肆采取军事行动,奉天省政府决定将张作霖死亡的消息严格保密、也不发丧。

奉天当局公开发表电文,对外声称:大帅身体受到轻微伤害,精神状态良好,省城沈阳安定如常。

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大帅府的保密工作,让外人看不见任何不祥哀伤的气氛。

在大帅府的保密工作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张作霖的五房寿夫人张寿懿。

张寿懿临危不乱,她将日常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大帅府上下秩序井然。

遵照张作霖的遗嘱,张寿懿立即派人送信给张学良,稍后再说。

这边家中,大帅府的官邸中每天灯火光辉灿烂、敬奉的香火和平常没有区别。

张寿懿严肃命令家中所有人员不许有哭声、也不许穿戴白色衣服。

军队医官每天按照正常的时间上班下班,并且按照常规填写病历、日志。

大帅专用厨师按照大帅的喜爱口味,每天一日三餐正常做好饭菜,由仆人按时送进大帅的就餐房。

狡猾的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事件后,每天都派人来求见大帅,以表示慰问。但是,都被寿夫人言辞婉转拒绝了。

张寿懿本人每天浓妆艳抹,和张作霖在家时一样穿着打扮。

日本领事夫人亲自来到大帅府拜访张寿懿,真实目的是打探张作霖是生是死。

面对狡诈的日本领事夫人,寿夫人机智应对。当雍容华贵、身穿和服的日本领事夫人走进会客厅时,寿夫人张寿懿故意坐到梳妆镜前,将自己精心打扮一番。

张寿懿招待日本领事夫人坐到桌边,女佣冷静沉着地泡好茶水。

寿夫人与日本夫人客套时,卧室里边传出一句很响亮的骂声:马拉个巴子。这是张作霖的经典骂声。

日本领事夫人回去后,告诉相关人员,张作霖没有死。

张寿懿的机智应对与精心安排,非常成功地迷惑了狡猾的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认为张作霖没有死,也就不敢随意挑起事端战乱。

张寿懿的机智应对,为张学良返回奉天、稳定政局赢得了非常珍贵的时间。

化装潜回沈阳、张学良稳定东北政局

张寿懿派出给张学良送信的人还在路上,张学良已经在回沈阳的途中了。

纯属巧合。

身在兰州的张学良获悉日本关东军秘密调动,就判断日军可能想浑水摸鱼、乘乱占领我国东北。

为了预防发生意外,张学良化装成一个做饭的人,混在部队中,秘密赶回沈阳。

回到沈阳大帅府,张学良知道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了。

为了遵从父亲遗训、为了保卫国家伟业,张学良将国恨家仇强压心中。

张学良模仿张作霖的笔迹签字发布各项命令。

1928年6月21日,张学良基本上把相关大事都已经安排妥当,于是,奉天地方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张作霖死亡的信息。

为了铭记杀父之仇,张学良把父亲张作霖的忌日当成自己的生日。

至于接下来张学良如何与日本人明争暗斗,这里不适合多讲。

张寿懿真是一位不简单的女子。她能在危乱时刻,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将东北地区的一场政治大动乱化解在萌芽之中。

你怎么看待张作霖死亡被掩盖这件事?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成功地瞒过了所有的人,直到少帅张学良顺利接掌大权。这离不开一个人的策划――张寿懿。



张寿懿是张作霖的五夫人。

张作霖有六个老婆:赵夫人、卢夫人、戴夫人、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

而五夫人张寿懿,人称之为“寿夫人”,是最受张作霖的宠信的,她也确实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张寿懿,原名王雅君,母亲姓王,她是随母姓。出生于黑龙江爱辉镇,是汉军正白旗。

张寿懿是名门之后,据说是明朝名将袁崇焕的后代,但根据史书记载,袁崇焕并没有后代,所谓袁门之后是后人崇仰附会。

张寿懿的父亲叫袁寿山,清朝的爱国将领。在与沙俄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张寿懿的母亲名叫王松岩,海城县杏林世家,从小进入戏班,小有名气。后来在一次演出中被袁寿山看中,纳为外室。

王雅君出生于1898年。父亲袁寿山殉国时,她才三岁。作为外室,母女二人失去了生活依靠,母亲重操旧业,唱戏为生,相濡以沫,生活很艰苦。


1916年,张作霖受邀参加奉天女子学堂结业典礼,瞄上了代表致辞的王雅君,老色匪惊为天人,就找人上门提亲。母亲还犹豫不决,但王雅君却表示同意。

1917年初,张家大院喜气洋洋,锣鼓喧天,一朵鲜花从此就插在了肥料上。

张作霖这厮出身低微,从小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当了打家劫舍的土匪,整天和一帮土匪混在一起,言语粗鲁,行为不知礼数。

但张作霖对知识分子还是很尊重的,当了官以后,他也装模作样地在家里讲究起来,学些规矩和礼法。

五夫人张寿懿出身名门,上过学,有文化,又受母亲的影响,举手投足间有大家风范,张作霖就很欣赏她,依赖她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

五夫人头脑也好,为人大度,在家中和其他几位夫人关系处理得特别好,对伺候的仆人也多施小惠,赢得一众赞誉,让张作霖很高兴。

随着张作霖地位逐步提高,经常要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寿夫人知书达礼,能言善辩,张作霖带出去也涨面子,就常常让她陪同交往。

1923年秋,张作霖这个老色鬼在天津又瞄上了天宝戏班十八岁的小美女马岳清。寿夫人知道了,就将马岳清接到帅府,先收为贴身丫鬟,提高身份,再将其嫁给张作霖。张作霖就对五夫人更加信任。

张作霖就让五夫人冠上自己的姓,还为寿夫人建造了一座小青楼,做为“闺楼”。张作霖就这种认识水平,建个楼还是个青楼。

张作霖一共养育了十四个子女:8子6女。张寿懿为张作霖生下四个儿子:张学森、张学俊、张学英、张学铨。


张作霖奉命辽西沙漠瀚海剿匪。他本身就是个大匪,也不知道剿的什么匪?

在辽西作战,条件非常艰苦,栉风沐雪,餐风露宿,寿夫人王雅君追随张作霖在军中,当士兵们因条件艰苦而情绪低落之时,她就向士兵们发表讲话,鼓励士气。部队打了胜仗,还代表张作霖为士兵们发赏。所以在军队中,五夫人也受到广大将士们的衷心爱戴。

两次直奉战争以后,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对外交际活动更加频繁,寿夫人随伴迎来送往,作用就更加突出,外交才华也得以充分体现。


张作霖对寿夫人相当信任。寿夫人去营口视察经营状况,发现帐房先生栾贵田精明能干,回去后就向张作霖举荐,张作霖就将栾贵田调到军需处,主管财事,后又提升为军需处长。

有一次,张作霖检阅卫队,看到卫兵中有个矮个子,很不高兴:“谁让这个家伙来当卫兵的?”,旁边有人说是五太太推荐的,张作霖连忙改口:“怪不得这么精神,升为班长吧!”

当然,大家都知道,张作霖自己也个头不高。

1928年2月,寿夫人由北京返回沈阳处理帅府中事宜,没有与张作霖随行,却因此逃过了一劫。

6月4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寿夫人正在准备迎接大帅归来,迎来的却是被众人抬进来的血肉模糊的张作霖。

上下顿乱成一团,局面几乎失控。

寿夫人站了出来主持大局,她强压心中的震撼,做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她严令所有的家人严禁哭闹,对外严密封锁了张作霖已经亡故的消息。五夫人又紧急召来奉天省长刘尚清和省军署参谋长臧士毅进帅府商议大局,密不发丧,以求稳定局面。又派人去滦州前线通知张学良迅速回来。

为了防止日本关东军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事变,寿夫人又以奉天省公署的名义在各个重要新闻媒体上刊登张作霖“安然无恙”的消息。

为掩人耳目,寿夫人又让家人如同往常一样,井然有序,还故意安排医生每天出入,作出按时诊治的假象。

日本领事前来探视,《朝日新闻》记者也来采访,寿夫人都给予接待,还若无其事,谈笑风生,安排楼上的留声机放着戏曲唱片,家人也如常送饭上楼。

日本领事夫人前来探访,五夫人明白她想探测张作霖的生死确切消息。日本领事夫人在客厅中,五夫人就坐在梳妆台前,让丫鬟为其梳妆打扮,浓妆艳抹。日本领事夫人坐下饮茶,听到后面屋中张作霖标志的骂声“妈了个巴子”。

19日,张学良乔妆打扮,通过了日本关东军严密封锁的京奉铁路,回到了沈阳,立刻接手了军政大权。

21日,大帅府正式发布张作霖死亡消息,世人才恍然大悟。

五夫人张寿懿,以一介女流之身,在这个惊天动地的历史拐点,以她超乎常人的镇定自若,精心布局,避免了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张作霖逝世后。六位夫人都未改嫁。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寿懿移居天津。解放前夕,离开天津到上海,转赴台湾省,于1974年病逝( 以张寿懿的孙子张闾实博文为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