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什麼必須要用鈍刀?


戊戌變法是清朝晚期的一次重大變革,本想通過革新來重振這個垂垂老矣的滿清帝國,由於急功近利以及康有為等人目光短淺,最終在慈禧太后的干預下,變法以失敗告終,康有為等人腳板擦菜油----溜之大吉,而譚嗣同等六君子則坐以待斃,而慈禧太后似乎有點變態,竟然用鈍刀子來處死他們,這是為什麼呢?


中日甲午戰爭後,一向自命天朝大國的滿清帝國竟然敗給了倭寇小日本,顏面盡失,在鐵艦大炮的威逼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清朝在慢慢走向死亡,太后不急,光緒急啊,民間有識之士紛紛呼籲朝廷改革,梁啟超、康有為等人就上書光緒帝希望能夠變法維新,以此來拯救滿清,這也正合光緒之意。

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光緒等人啟動了變法維新,但到後來,變法就變到了太歲的頭上,涉及到了慈禧的利益,康有為等人急不可耐,竟想聯合袁世凱發動政變,除掉慈禧太后,結果袁世凱變節告密,這下慈禧太后可不能坐視不管了,她下令軟禁光緒帝,捉拿革命黨人。

康有為早就逃到天津靜觀其變,他就是一個投機分子,如果袁世凱、譚嗣同等人刺殺慈禧太后成功,他就返回北京坐收漁翁之利,如果失敗,他拔腿就可以逃之夭夭。

果然不出所料,革新失敗,康有為這等小人也就溜了,在海外招搖撞騙,大肆揮霍世界人民同情中國革命所捐的募款,胡吃海喝養老婆,毫無骨氣的敗類。


譚嗣同本來是有機會逃走的,但他還是選擇留下來,他要以死來喚醒國人,寧願捨棄最寶貴的生命來點燃剛剛萌發的革命火種。

慈禧太后一聲令下,抓到了六個革命黨人,慈禧面對這幾個要革她命的人是氣不打一處來,只可惜梁啟超、康有為跑了,她就把氣撒在這幾個人的身上,她對這些人恨之入骨,恨不得用凌遲刑去懲罰他們,又擔心負面影響太大,於是就下令用不亞於凌遲的“大將軍”來處死他們。


這個“大將軍”是最令朝中文武百官談之色變的砍頭刑具,名字雖威武,其實就是一把沒有忍的鈍刀,早在清朝初期,就是用來專門砍殺犯罪的官員的,官位越高,對國家造成的傷害也越大,所使用的砍刀也就越大越鈍,讓他所受的痛苦也越大,目的就是要讓受刑的官員更加痛苦而死,同時也是震懾其他的官員。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弟、楊銳、康廣仁等皆為京官,用慈禧太后的話說,就是知法犯法,犯下謀逆造反的重罪,自然是要罪加一等,必須按最高規格、最痛苦的死法來斬首。

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后下令將這六人押往菜市口斬首,看熱鬧的老百姓早就熙熙攘攘的等在街邊,專等譚嗣同等六人押赴刑場,待他們六人的囚車經過時,百姓沿街叫好並唾罵,臭雞蛋、爛菜葉,髒水等汙物都往他們身上扔,實在是好淒涼啊。

譚嗣同不懼百姓的誤解,“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命詩在他耳邊九九迴響。


首先受刑的是康廣仁,一刀下去,頸部鮮血直湧,沒有砍斷,劊子手一連砍了十幾刀才將康廣仁的頭砍下,譚嗣同是第五個受刑的,此時的劊子手已累癱了,連續砍了十多刀都沒有砍下,譚嗣同強忍劇痛,但仍不忘高喊“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壯語,劊子手又接著砍,甚至把譚嗣同壓在地上按著用力狂砍,才使得他身首分離,據說共砍了28刀,其死狀是慘不忍睹。
總而言之,慈禧要用最狠毒的方式來處死他們,認為他們的命配不上一把快刀,要證實她的權力是誰也撼不動的。






遺產君


戊戌六君子被斬殺時,第一個被斬的是楊深秀,劊子手用的就是沒有開刃的刀具,劊子手一般很少用到這樣的鈍刀,因為不知道掌握的力度,最後一刀下去的時候,只見鮮血直往外冒,但意外的是楊深秀並沒有身首異處。

(午門刑場)

緊接著劊子手使用全身力氣,一刀下去,竟然還沒有斷,如此反覆多次,楊深秀才被斬斷,其場面實在令人作嘔,要知道在前幾刀看下去的時候,楊深秀並未斷氣。

這其中究竟因何緣由?慈禧太后要這樣斬殺戊戌六君子?

1898年,一心想要讓清朝變得強大的光緒皇帝,在康有為等人的不斷鼓動下,開始決定學習西方國家,使用變法維新來改變國家的現狀。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慈禧太后並沒有太多的干涉,有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意思,但是維新派等人的改革維新並不成熟,有些過於激進,最主要的是,康有為等人竟然想要聯合袁世凱,發動軍事政變,企圖刺殺慈禧太后,袁世凱本就是慈禧太后的人,自然要去告密,之後光緒被囚禁,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

(康有為)

戊戌變法最終失敗。

倒黴的是譚嗣同等6人被抓獲,決定秋後問斬,對於清朝斬首規矩,如果是斬百姓就用鋒利的刀、斬當朝官員則用鈍刀,據說官職越高,採用的刀就越鈍。

對於戊戌六君子,慈禧可以說是咬牙切齒,恨不得大卸八塊,所以最後慈禧太后決定用最鈍的刀具,就叫“大將軍”,從名字上來看,應該是斬殺大官員的,是清朝歷史上最鈍的刀。

慈禧太后之所以用這個刀,就是認為戊戌六君子屬於官吏,並且犯下了謀逆造反的罪,要罪加一等,按最高規格斬首。

所以慈禧太后將戊戌六君子全部拉到午門斬首示眾,有人說為什麼不是菜市口,因為菜市口斬殺的大多是百姓,午門是斬首官員的地方。

之後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段,從楊深秀之後,劊子手一個個斬,直到第五個是譚嗣同的時候,劊子手看見他沒有絲毫的膽怯,巍然不動,按理說前面砍了4個了,多少回有些膽怯。

可能是因為劊子手沒有力氣了,據說譚嗣同被砍了28刀,最後才被斬首,譚嗣同還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命詩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直到死前的最後一刻還喊出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快哉,快哉快哉!”


羽評郡主


清朝處決犯人,大都是用刀砍頭,而砍頭用的刀,因犯人的官員或平民的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官階越大的官,砍頭的刀也就越大,總之,砍頭刀的大小,與犯人身份的高低成正比,這似乎也成了身份的象徵。

而官大的犯人之所以會用大刀砍,主要是因為他們罪重,對朝廷危害性大,大刀很張揚,處斬時慘烈效果大,能起到殺一儆百的警示作用。特別是對一些在朝廷看來是罪大惡極的政敵,不僅要用最大的刀砍,而且還要用最鈍的刀砍,越是砍不動的刀越好使。

想象一下,一刀兩刀,十刀八刀,甚至幾十刀,都砍不下頭來,可以說根本不是砍頭,簡直就是鋸頭。可想而知,慢慢鋸死要比一刀砍死的痛苦要大上無數倍,其社會的震攝影響力也就會特別巨大。當然,也會讓統治者更為解恨。

那麼,明白了這個道理,慈禧太后對“戊戌六君子”下令行刑時,為什麼特意叫劊子手砍殺“戊戌六君子”的刀要用名叫“大將軍”鈍刀,就知是何用心了。

一句話:恨啊!解恨啊!解的就是慈禧心頭的深仇大恨。

慈禧恨就恨在,這六君子為代表的一大夥人,要合夥動搖大清王朝統治根基,其實就是要推翻她的太后寶座。

19世紀末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向光緒皇帝進言,倡導向西方學習,發展新政,實行政體改革,讓國家儘快走向文明富強。

可這樣搞下去,分明就是要大清王朝的命,當然也是要她慈禧太后的命。心狠手辣的慈禧率先出手,防患於未然,致戊戌政變失敗。結局便是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梁啟超逃向海外,而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則遭到慈禧太后抓捕。

抓捕後,不經審判,立馬問斬,可見慈禧對他們是多麼痛恨入骨,真是碎死萬段也難稱心如意。當然,為解心頭之恨,她豈可讓他們痛痛快快一刀致命,她就是要用大鈍刀子慢慢鋸死他們,可以說這是砍頭處決中的令人髮指的極刑。


據《譚嗣同就義目擊記》記載:“頭一刀殺康廣仁,輪到第五刀,天哪!才輪到我們譚先生的頭上。前清殺官員的刀和殺平民的刀不同,官越大刀越鈍。這不叫砍頭,叫鋸頭,鋸頭比砍頭的痛苦要添上幾十百倍的。而對這痛入骨髓的慘狀,第五個受刑的譚先生,一直是若無其事的樣子,砍了30多刀才斷氣。”

可以想見戊戌六君子所忍受的痛苦是多麼巨大! 但更讓他們感到痛苦的是,圍觀的麻木的愚昧的老百姓卻把他們當作十惡不赦的逆犯,吶喊助威,不但毫不惋惜和同情,反而朝他們吐唾沫,扔磚頭,恨得咬牙切齒。


可見當時愚民政策下,普通民眾的落後與愚鈍。而這,才是以“六君子”為代表的革命先驅者的最大的心頭之痛,也是慈禧為代表的反動勢力最想看到的局面。 但革命者的鮮血不會白流的,他們所受的痛苦也不會白受的。慈禧的倒行逆施暴行,最終促進了大清王朝的滅亡,而“戊戌六君子”則成為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用大鈍刀施刑的慈禧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小小嬴政


民間有句俗語:鈍刀子割肉,形容做事不痛快。如果這是用在人身上,真的用鈍刀子。難以想象,被施刑者受到的痛苦。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被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守舊勢力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六人被行刑的時候,慈禧專門下令使用沒有開刃的鈍刀,以增加受刑者的痛苦,其中尤其以譚嗣同為苦。

據說,譚嗣同被砍了三十來刀才殞命,其中痛苦可想而知,還不如“引刀成一快”。

戊戌變法在康大聖人的主持下,在一群熱血小青年的推動下,變得很激進,這與慈禧的初衷相背離了,也極大的引起頑固保守派的不滿。

本來慈禧也有變革之心,開始也是支持變法的,但是光緒在康大聖人的忽悠下,將變法變成了向慈禧奪權,甚至要軟禁慈禧。


這豈是慈禧能忍的?光緒是自己名義上的兒子,不能殺了他,但對於那些慫恿光緒的人,慈禧可不會心慈手軟。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

幾天後,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殺害;徐致靖處以永遠監禁;張蔭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都被廢止。

自此,激進的、幼稚的變法徹底失敗,康大聖人也開始了自己環球旅遊。


別酒怯流年


“咔!”

“好!”

一聲聲“咔咔咔”,一片叫好聲。

當我們以為最恨“戊戌六君子”的是慈禧的時候,實際上最恨他們的卻是老百姓。

在“戊戌六君子”被押赴刑場的時候,百姓們奔走相告:“看大奸臣!”

慈禧說:“康有為一黨,決不饒!”

但是,她又覺得如果只是砍頭,是不夠解氣的,所以砍頭的時候用鈍刀,一刀砍不斷脖子的話,便多砍幾刀,讓他們受盡折磨和痛苦,讓他們和試圖反抗她的所有人知道,她不是好惹的,也不要嘗試惹她。

否則的話,讓你死去活來、活來死去。

光緒在康有為、梁啟超的忽悠下,倉促地發起了“戊戌變法”,這時候的康有為連要如何變法也沒弄明白,他只知道自己一定要趁變法之際獲得權力!

光緒也不知道什麼是變法,他只想借變法奪回被慈禧拿走的皇權。

慈禧也很快明白了光緒的想法,所以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力不受威脅,在光緒皇帝宣佈變法後沒多久,她便迅速發起了反擊,趁著光緒到頤和園請安的時候迫使光緒帝發佈了三道命令:一是以“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為由罷免了翁同龢,翁同龢是光緒集團的第二核心人物,他這一走,光緒帝如斷脊樑;二是新授二品以上文武官員必須要謁見慈禧,向她謝恩,意思是說你們是我的人,你們的高官厚祿是我給的,不是光緒給的,你們要看得清楚狀況,同時也是在告訴光緒帝,你給我老實點;三是調直隸總督王文韶回京,讓心腹寵臣榮祿署理直隸總督以掌控“北洋三軍”,即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聶士成的武毅軍和董福祥的甘軍,此三軍在手,慈禧可無憂。

對於慈禧的反擊,光緒當然也沒有坐視不理,他在18989年9月4日罷免了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等六人的官職,又在5日任命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四人為軍機章京,後來這四人被稱為“軍機四卿”,他們也是戊戌變法的中堅人物。9月14日,光緒帝在康有為的慫恿下開設懋勤殿,成為實際上的“制度局”,試圖以此削弱軍機處和總理衙門。

光緒帝一連串的動作,威脅到了慈禧的地位,也讓她下定了剷除光緒的決心,她暗中讓聶士成的武毅軍移駐天津陳家溝,董福祥的甘軍移駐長辛店,此時北京的政治氛圍已經趨近零度,光緒帝也感覺到了危險。

光緒帝立即擬了一道所謂的密詔交給楊銳,說“朕為且不能保”,“爾等與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後來康有為為了拔高自己的地位,將這份密詔改成了“今朕位且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後來,康有為正是帶著自己偽造的所謂的密詔和衣帶詔到處招搖撞騙。

譚嗣同知道光緒帝以及維新黨的危險處境後,決定策反袁世凱,試圖藉助袁世凱手中的軍權發動“圍園殺後”,但是最後卻被慈禧先下手為強了。

1898年9月21日,慈禧率人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直奔光緒皇帝的寢宮,控制了光緒,然後指著光緒的鼻子破口大罵:“我撫養了你二十多年,你竟然聽小人的話,來謀害我!”

光緒被慈禧的陣仗嚇傻了,心中害怕到了極點,只能支支吾吾地說:“我沒有......”

但是,慈禧可沒有相信光緒的話,繼續罵道:“蠢東西,今天沒有我,明天還會有你嗎?”

你看看,所謂的“康黨”都要發動兵變殺慈禧了,慈禧能不恨他們嗎?即便只是奪權,慈禧已經不能忍了,更何況還要殺她?

所以,慈禧毫不留情地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光緒扔進了瀛臺,逮捕了“軍機四卿”以及康廣仁和楊深秀。

所以,她要用殘酷的刑罰去懲罰他們對自己的挑釁,讓他們生不如死。

一把鈍刀,一刀砍不斷,多砍幾刀!

康黨、康黨,當然是以康有為為首,但是康有為這個“聖人”很不厚道地跑路了,怎麼辦?慈禧又發話了,哥哥跑了,弟弟抵罪!康有為的弟弟是誰?康廣仁唄!可憐康廣仁也算不上所謂的維新黨和康黨,甚至還勸過自己的哥哥別玩得太過火,最後卻因為哥哥跑路,替哥哥捱了刀。康廣仁在刑場上多想喊一聲,冤枉!可是卻因為脖子被繩索勒得太緊,說不了話。

譚嗣同在刑場上扭頭向監斬官剛毅問道:“變法何罪?”真是太天真了,變法罪便罪在傷害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呀!但是,譚嗣同臨死毅然不懼,吼出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悲壯!

林旭在被砍頭前,向剛毅要求說幾句話,剛毅害怕林旭會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所以充耳不聞,直接砍了林旭的頭。

楊深秀也被繩索勒緊了脖子,所以只能無聲地、悲壯地赴死。

楊銳臨死前只是無奈地說了句:“糊里糊塗地死,真是死不瞑目!”

劉光第臨死前高聲喊道:“吾屬死,正氣盡!”此六字,實乃醒世、警世之言!

戊戌第七君子常蔭桓在戊戌政變後被髮配新疆,1900年被處死。

康聖人雖然“流亡”海外,但是靠著所謂的密詔和衣帶詔,一路招搖撞騙,一路酒肉聲色,好不快活!


吾與吾國


慈禧下令用鈍刀斬首戊戌六君子,特別是用最鈍的將軍刀去斬殺譚嗣同,原因就是她實在是太恨這幾個人了,用鈍刀方才能出了這一口氣。用鈍刀斬首,無法一刀斃命,往往在死之前還要遭許多罪,場面也極其血腥可怖。但是當天圍觀的百姓們卻是連聲叫好,特別是劊子手拿出大將軍之時全場一陣歡呼,六君子悲壯至斯,可悲可嘆。

清朝判以極刑之時,是根據罪犯的身份來選擇斬頭刀的。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是用的最鋒利的刀,如果家屬再塞點錢給劊子手,一般能夠一刀斃命,不用受太多的苦。而越是高官越是會用鈍的刀,權力越大危害也就越大。畢竟高官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如果對皇帝不忠或者貪贓枉法,也算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用鈍刀有一種警示之意,也是對百姓的一種交代。

人之將死別的都是浮雲了,唯一在乎的無非是死的痛快點,這是人性,除了疼別的又有何懼?所以對戊戌六君子用鈍刀其實是出於慈禧個人的一種報復心理。在當時的百姓心中,發動戊戌變法先進人物都是謀逆的國賊。戊戌六君子在押送到刑場之時,受到了沿路百姓的辱罵,人們將垃圾扔到他們身上以洩憤恨。

因為康有為和梁啟超已經逃走,慈禧將所有的憎惡全都扣在譚嗣同一人頭上。譚嗣同是第五個行刑的,慈禧有意讓他看到其他人被鈍刀一刀一刀折磨,在十幾刀之後才能最終砍下首級。她以為譚嗣同為面露懼色,甚至痛苦悔恨,以讓百姓們看到這些所謂的新政執行者是多麼地狼狽無用。

當年紀最小的楊銳被砍下首級之後,年紀最大的劉光第在眾人的歡呼之中將他的頭捧了起來,他十分小心的擦去楊銳臉上的血跡,重新將頭顱放歸脖子之上,對其深拜一禮。譚嗣同面對同伴的死亡和無知百姓們一聲聲的歡呼雀躍,卻沒有一點膽怯,十分淡定地吟唱著: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出身在官宦人家,他的父親是晚清要臣,可他從小就不喜歡官場的爾虞我詐,也不願受到禮教的約束。相對於官場,他更向往俠義的江湖生活。變法的一百天讓譚嗣同找到了一直想要尋覓的生的意義,為忠為義,他都覺得死而無憾。

他大步走到已經被獻血染透的木墩前從容就義,他被鈍刀砍了幾十刀後才砍下了首級。有膽小的百姓看了譚嗣同行刑的全過程,終還是十分不忍,嘆息道:這哪是砍人,簡直就是鋸人啊!


木劍溫不勝


因為是慈禧故意的,慈禧就是不想讓這些人死的痛快,所以才會有用鈍刀去斬首的事情,鈍刀是什麼樣子的刀呢?就是那種一點的都鋒利的刀,一般斬首的時候都是用鋒利而且大的刀,目的就是一刀下去直接身首分離,痛痛快快的死。而用鈍刀的話受刑者是很痛苦的,因為可能幾刀下去還沒有死,那種皮開肉綻的感覺很多人看了估計想吐。



在斬首這六個人的時候都是一個劊子手行刑的,開始幾個劊子手也有力氣,幾刀之後就斃命了,沒有特別的痛苦,到了後面劊子手也累了,畢竟不是特別鋒利的刀,斬起來也是很費勁的事情,而在後面斬首的譚嗣同據說斬了28刀才身首異處,想想這個真的覺得自己的脖子都涼涼的,這根本就是活活痛死的。



那麼為什麼慈禧這麼恨這些人呢?這還要從當年的戊戌變法說起,當年在康有為等人的主持之下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通過變法來改變國家的前途,但是你改革也好,傳播思想也罷,千不該萬不該和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發生衝突,發生衝突之後的慈祥自然是選擇保護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的,所以產生衝突的結果就是慈禧發動了著名的戊戌政變。



光緒帝被囚禁,變法為首的康有為、梁啟超逃亡了法國和日本,而剩下的沒走的就是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了,所以慈禧當然是有恨洩恨,拿這六個人開涮,最後這幾個人就被慈禧下令用鈍刀斬首,原本是為了國家前途考慮的有志青年,在行刑的時候無知的百姓居然也是拍手叫好,總結一句話那個時代並不缺少有志青年,反而缺少生根發芽的"土壤"。


史中醉


大將軍!對,當年慈禧斬殺戊戌六君子,用的就是這把被稱為“大將軍”的刑具(具體請見下圖)。在斬殺戊戌六君子前,這把刀已經被封存很多年了,所以,它不僅鈍,甚至還帶點鏽。但恰是這樣的刀,最符合慈禧的要求。
大將軍

古代行刑,非常講究,但拿“殺頭”一項來說,刀具就有無數種。清代最出名的,除了大將軍還有一個五件套,名字分別叫大爺二爺三爺四爺和五爺。根據名稱不同材質也不一樣,斬的對象也不一樣。比如,大爺就專門只斬官員。


圖為大爺二爺三爺四爺五爺

為什麼同樣是砍頭,刑具還不一樣呢?一來是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所以根據身份不同,行刑的時候也會有明顯差異。二來,是犯人雖都是死刑,但所犯罪孽還是不同,所以行刑時又會依據罪孽程度,選擇刀口(快刀、鈍刀)。

在中國古代行刑時,越是老百姓越用快刀斬,因為大家覺得老百姓犯罪不過就是殺人、強姦等,一刀斬了就完事了。而位置越高的大臣、越大的貪官,或者叛變的大臣,對國家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就用越鈍的刀斬,因為統治者最恨這種人。

再來看慈禧太后,在她眼裡,戊戌六君子無疑是最痛恨的存在了。而且,依據律法,他們犯的是“謀反罪”,這個罪名如果有等級,想都不用想,絕對能排到金字塔頂尖。

戊戌六君子

加上,處決戊戌六君子之餘,慈禧還想達到警告光緒還有其他革命者的目的。所以,為了達到最佳“警示”效果,慈禧直接下令祭出了這把很多年都沒用的大將軍刀,這大將軍刀天生夠“鈍”,鈍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它根本沒有刀刃,差不多就是一塊鐵,跟鋸子似的。另外,這把刀還曾“吃過”無數囚犯的人頭,加上多年未被啟用,對於死刑犯而言,它無疑是“嗜血狂魔”一般的存在。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把鈍刀砍人到底什麼效果呢?請看現場報道:

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口,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六君子被執行死刑。

行刑時的情形被欲劫法場的譚嗣同兄弟,看了個正著。那天,他帶著16位兄弟守在在法場周邊,準備伺機劫法場。結果因為戒備等原因,劫法場的他們只得眼睜睜看著兄弟譚嗣同等殘忍被砍殺。在描述當時情景時他是這樣說的--

“我站在王麻子的屋頂上,那裡黑壓壓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臉上都露出非常悽慘的顏色。頭一 刀殺康廣仁,輪到第五刀,天哪! 才輪到我們譚先生的頭上。

前清殺官員的刀和殺平民的刀不同,官越大刀越鈍。那天用的刀叫【大將軍】,一刀飛去,鮮血汩汩然冒出,腦袋還裝在頸脖上哩。這不叫砍頭,叫鋸頭,鋸頭比砍頭的痛苦要添上幾十百倍的。 而對這痛入骨髓的慘痛,譚嗣同面不改色……

而根據當時現場其他目擊者的證實,給譚嗣同行刑時,由於一直砍不下來,劊子手只得把他壓在地上按著用刀狂砍,才終於使他身首分離。其死狀之慘可以想見,而當時的老百姓竟還在現場拍手稱快,儼然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

可以肯定的是,在現場,譚嗣同雖然表現得英烈鐵骨,但並未在現場吟詩。那句:“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實是押赴刑場時譚嗣同喊出來的!

這次行刑,戊戌六君子中每個人都差不多被砍了一二十刀,才把腦袋給砍下來。其死狀之慘烈,真真難以形容。可以說,這把大將軍刀,完全達到了慈禧預想的效果。

今天,關於戊戌六君子的死到底值不值,一直存在廣泛爭議,但我覺得,不管怎麼樣,六君子確實是非常英勇,為了中國的進步血灑菜市口,這種行為值得我們紀念!


記者李滿


慈禧原本想要對付這些“康黨”們的刑罰是凌遲處死。

康黨們的確值得她這樣生氣,你們變法就變法吧,居然要搞上一出“圍園殺後”,有沒有搞錯,你們這樣讓我這老太婆很難堪!我都六十多歲,明明都騰出位置準備頤養天年,讓你們陪小皇帝折騰,折騰來折騰去,你們居然最後還要我這顆項上人頭玩溜溜球!

非凌遲不足以解心頭之恨!

但國際上卻表示了嚴重關切的態度,大清以它的殘酷刑罰早就引發國際友人的強烈關注與不適,大家紛紛表示對待政治犯,你還要選用最殘酷的凌遲,這不正說明我們支持寬仁的改革派皇帝光緒是支持對了嘛,如此暴戾的老傢伙就不該給她戀棧權力的空間。

在這種國際大環境和她與光緒關係微妙的當口,似乎用凌遲會引發如潮罵評,甚至繼續動搖她的執政根基。

慈禧不糊塗,她只好放棄了更為解氣的凌遲,改為稍微和緩一些的斬首。

是時候動用大將軍“刑罰”了,慈禧不缺乏中國式智慧,法律也好,刑罰也罷,這裡頭廣闊空間,大有可為。

流放和流放是不一樣的,有錢有關係,懲罰你去海南沙灘上受苦;沒錢沒關係,獎勵你去寧古塔吃冰溜子。

斬首和斬首也是不一樣的,有錢有關係,懲罰你去一刀下去人頭落地,給個痛快;沒錢沒關係,鈍刀割肉,獎勵你黃泉路上一點一點蹭,慢點去見閻王。

“大將軍”就是一把鈍刀,經年未用,不曾開刃,鏽跡斑斑,不到關鍵場合不會被祭出來使用。

它正是慈禧用來解恨的上佳選擇。

歷史書上肯定不會寫是慈禧授權使用的,但慈禧的怒氣都在臉上寫著,官員在一級一級向下傳達時必須要體現一些上層意志,這些來自“最上面”的交代連劊子手也不敢在執行過程中盤旋點酒錢出來,往常執法時的力度本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本領,“上級特殊要求”除外。

多給點錢,老子可以給你一個痛快點的死法,沒錢伺候,你就等著慢慢受苦吧。既然老佛爺發了話,那當然還是得聽老佛爺的。

刑場之上,六君子表現各異。

康有為之弟康廣仁灰頭土臉,東張西望,滿臉委屈。還在監牢裡的時候,他就曾痛哭流涕:“哥哥做的事,為什麼墊背的卻是我弟弟?”

也是,明明沒參與兄長康有為的變法,沒進入核心層,也就是搞搞文字材料打打下手,甚至還多次規勸兄長收手,最後被推上斷頭臺,完全是因為“首惡”康有為提前跑路,說起來,康廣仁實在冤枉。

林旭在刑場上的表現與在監獄時是一致的,臉上帶著迷之微笑。作為榮祿推薦入閣的軍機章京,他本對康有為沒有好感,後來雖然關係走近,但著實不屬於康黨分子,林旭多少也有些冤枉。

楊銳、劉光第皺眉仰首,此二人是張之洞一系舉薦而來,一直與康有為劃清界限,認為與“康黨”無法共事,一度打算辭職不幹。這兩位事發前不逃,入獄後還覺得能交代清楚,很快就能釋放。所以這二位才是最冤枉的。

楊深秀低頭不語,他本不屬於四章京之列,而是山東道監察御史身份,雖然不是康黨,但對光緒卻最為忠心,“圍園殺後”計劃他廣泛涉入,按理說來,死得不冤。

最不冤枉的當然還是譚嗣同,身為湖廣總督譚繼洵的長子,典型的官二代,他卻憑著驕奢淫逸的好好日子不過,做了披著改革派外衣的鐵桿“革命派”,素有排滿思想,是打入敵人內部臥底的革命黨,這與康黨的保皇主張其實大相徑庭。

刑場之上,譚嗣同抬頭挺胸,神色不變,面對屠刀,從容就戮。“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其他人連砍五六刀,人頭才脫離身體,到了譚嗣同時已經是第五個,一刀落下,譚嗣同神采飛揚、並無異樣,連砍數刀後,人頭依然堅挺。劊子手只好把譚嗣同推倒在地固定住,最後砍了三十餘刀,才身首分離。

戊戌六君子,說起來縱然沒有一個人是鐵桿康黨,但他們都是心懷天下的偉男子;不管現場呱噪叫好的圍觀群眾投擲出的是臭雞蛋還是爛菜葉,穿越歷史的迷霧,卻幻化成為人格鍍金的背書。


歷來現實


斬殺戊戌六君子所用的,是一把名為“大將軍”的行刑刀。

這把刀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把沒有完全開鋒的鈍刀。拿它來砍頭,能給受刑者帶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慈禧特意叮囑用鈍刀去砍戊戌六君子的頭,其用意再明顯不過,那就是要讓他們死前也要受盡痛苦折磨。同時,她也要拿這六顆血淋淋的頭顱,向外界嚴厲警示,這就是與她作對的下場!

據說,年輕時初得權勢的慈禧,曾經放出過一句令人不寒而慄的狠話:

“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世不痛快 ”

如今看她處置戊戌六君子的手法,可見這個心狠手辣、玩弄權術的老太婆,當真不只是說說而已。

在維新黨人中,慈禧最為痛恨的,當數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三人。

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當喪權辱國《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從前方傳來,愛國熱情高漲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策動在京參加科舉的讀書人發起“公車上書”,從此揭開了維新黨人轟轟烈烈的變法序幕。

隨著變法深入,維新派與守舊官僚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康、梁等人的鼓動下,光緒帝將大量維新黨人安插進了機要中樞部門,甚至未經請示慈禧,便罷黜了幾個一二品的朝廷高官。

在視權勢為性命的慈禧看來,這是帝黨要全面接管後黨實權的苗頭啊!

且更加令慈禧惱火的是,維新黨人為進一步搶班奪權推動變法改革,竟然策劃起了“圍園殺後”的政變圖謀,要幫著光緒殺掉她掌握清政府最高權力。

而在整個政變計劃當中,那個上下奔走具體執行的人是誰呢?

他正是維新黨骨幹、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

據傳,是譚嗣同來到天津,聯絡正在小站編練新軍的袁世凱,勸說他刺殺慈禧的親信榮祿,繼而發兵包圍慈禧居住的頤和園,逼迫她交出清政府的最高權力,為維新變法掃除障礙。

要不是大搞政治投機的袁世凱,選擇倒向了慈禧一方,將維新黨人的政變計劃和盤托出邀功請賞,說不定慈禧這把老命,可真就要了結在了頤和園。

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慈禧又急又恨!

且先不說維新黨人要奪取她手中的權力,光從慈禧與光緒的血緣關係來講,光緒生母醇親王福晉是慈禧的親妹妹,慈禧是光緒的親姨娘。來自於親侄兒的“背叛”,就已經讓她氣憤異常。

更何況光緒的皇位,是慈禧支持他才得來的啊!如今,受了維新黨人的蠱惑,光緒竟然反過來要殺掉她這個給予他皇位的恩人。

在慈禧看來,這是親手養了一頭白眼狼啊!

至於對那個想直接要了她性命的譚嗣同,恐怕在慈禧的心目中,對其的痛恨程度,無疑是要更甚於康有為、梁啟超二人的。

由此,慈禧才下令用“大將軍”鈍刀,來給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行刑。

譚嗣同是第五個受刑的,在劊子手一刀刀近乎“鋸頭”的折磨下,直到十幾刀過後,譚嗣同的首級才最終被砍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