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扶貧車間”火了!20餘萬貧困群眾家門口就能把錢賺

“兒子有腦癱,常年需要人照料,我也想出去打工,可是條件不允許。現在好了,街道把‘扶貧工廠’建在了家門口,每個月能掙1500~2000元又能照看兒子。”說這話的是曲靖市富源縣勝境街道四屯社區的貧困戶敖風仙。

“在家門口就業,收入每個月在2300元左右,還能照顧家人,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六苴鎮紅光村委會貧困村民餘志香激動地表示。

雲南扶貧熱線記者瞭解到,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像敖風仙、餘志香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雲南省把“扶貧車間”作為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創建就業“扶貧車間”,為留守貧困人員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增收崗位。截至2018年10月,全省已有20多萬貧困人員實現鄉鎮內就地就近務工。

“扶貧車間”火起來了

通過前期探索,由於“扶貧車間”在助力農村弱勢群體“站起來”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去年5月份,雲南省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扶貧工作的通知》,規定為“扶貧車間”創建條件,並從就業補助資金中給予就業“扶貧車間”一次性1000元、最高不超過5萬元的獎補金額,此舉對全省各地“扶貧車間”建設提供了有效支撐。去年12月21日,全省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和“扶貧車間”工作現場培訓會議召開,進一步強調做強、做大、做多“扶貧車間”,並尋求全省在“扶貧車間”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省級層面的重視和推動下,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建設“扶貧車間”,項目幾乎涵蓋了蔬菜育苗、水果種植、手工藝、農產品加工、服裝加工、電子產品、藤編等各個行業,並不斷推動吸引一批批企業或市場主體,組織企業下鄉、農民工返鄉、大學生回鄉參與建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使無法外出的貧困群眾實現了顧家增收兩不誤,全省“扶貧車間“建設呈現如火如荼的景象。

對於“扶貧車間”,今年3月7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解決好易地搬遷群眾的收入來源和生產生活技能問題,它是一種有效的手段,現在全國3萬多個“扶貧車間”,有200多萬人在裡面就業,其中貧困人口接近100萬。

毋庸置疑,從全省乃至全國,對“扶貧車間“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就近就業方面的重要性的認知已經形成一種共識,並從各個角度、各種渠道,整合資源,加大支持和幫扶力度。而”扶貧車間“作為脫貧攻堅戰中助力群眾脫貧、鞏固脫貧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一下子”火”起來了。

形式是多樣的

雲南扶貧熱線記者瞭解到,我省多地根據渠道整合資源,發動企業、部門和個人參與建設“扶貧車間”,既緩解企業“用工荒”,又激活貧困村寨空閒勞動力、帶動貧困群眾就業。通過盤活資源,利用村集體或單位閒置用房、土地資源、村集體林地等就近就便發展生產。在精準摸清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勞動力、身體條件、就業情況等信息,分門別類採取相應措施,提供適合崗位。

目前,我省已經初步形成了三種“扶貧車間”建設方式,分別為廠房式“扶貧車間”、居家式“扶貧車間”、合作社式“扶貧車間”。

 廠房式“扶貧車間”

該類型“扶貧車間”主要通過激發縣、鄉龍頭企業社會扶貧正能量,鼓勵當地中老年人、婦女等勞動力進工廠、進車間從事農特產品加工。

以曲靖市富源縣勝境街道為例,當地按照“一鄉一業”的要求,緊扣產業扶貧,採用“黨支部+企業+扶貧工廠+貧困戶”的就業扶貧新模式。先後出臺各種優惠政策,積極鼓勵企業到街道、居民小組設置扶貧工廠,幫助農村留守婦女特別是貧困家庭婦女就地就近就業。

2018年8月17日,當地引進雲南鑫喜萊傢俱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藤椅、茶几、大圓桌、小圓桌、方凳等編織工作。“我們的扶貧工廠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含量不算高,既能幫助貧困群體中因缺技術、自身發展能力不足而致貧的貧困戶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擺脫貧困,也能幫企業解決用工難的問題。”雲南鑫喜萊傢俱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居家式“扶貧車間”

該類型“扶貧車間”依託“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適合農戶家中進行簡單加工的產業,把車間建在千家萬戶,讓貧困群眾在家就可務工,增加收入。

此類“扶貧車間”,以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返鄉農民工肖永啟在家門口創建以家用傢俱、圓鋼釘為主導的手工製作 “扶貧車間”最為典型。

為了讓群眾實現在家中就業,肖永啟創建的永啟公司採取“公司向員工發放材料、員工在家編織製作、公司回收成品”的生產模式,把“生產車間”搬進了農家“院子”。為方便員工運送材料和產品,公司出資採購45輛貨運三輪摩托車,免費發放給經濟困難的員工,把生產線延伸到各家各戶。

合作社式“扶貧車間”

合作社式“扶貧車間”,目前在全省比較多,探索“入股分紅、聯養寄養、借母畜還仔畜”模式,引導貧困戶以扶貧貼息借款、土地和林地等入股龍頭企業,實現貧困戶“股利分紅+工資”雙份增收。

雲南“扶貧車間”火了!20餘萬貧困群眾家門口就能把錢賺

雲南省扶貧辦供圖

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班母村富母乃村民小組為例,為了解決當地9戶共29人無法依靠自身產業發展實現脫貧的問題。當地決定通過合作社組織成立各類專業化服務隊伍,將有勞動力但無法通過自身發展實現脫貧的貧困戶吸納為“車間工人”,提供穩定保障機制,引入社會市場化手段,打破貧困僵局。

“扶貧車間”根據富母乃水源地生態保護需要及其悠久的養蜂歷史和蜜蜂產業良好發展前景等諸多因素為考量,在掛包單位巧搭“鵲橋”下,引入雲南丁氏蜂蜜集團。通過生產合作,貧困群眾將村集體土地、門前屋後的土地、蜂箱蜂群等生產資料提供企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實現共同生產。通過資金合作,政府注資56.32萬元,為農戶購買蜂箱等生產資料,交由企業託管三年,並在三年內按照注資的50%、25%、25%兌現紅利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根據貧困戶貧困程度進行二次分配,增強貧困戶抗風險能力。

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雲南扶貧熱線記者也瞭解到,“扶貧車間”在脫貧攻堅戰確實有效助力貧困群擺脫貧困。

昆明市東川區在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安置中,注重“遷企”融合,培育、扶持和引進輻射帶動強、就業崗位多、成長前景好、市場需求大的企業,增強本區域吸納勞動力就業的潛力,實現搬遷對象長期穩定就業。

通過建立“扶貧車間”,到今年2月份為止,曲靖市富源縣勝境街道已帶動有勞動能力800餘人到扶貧工廠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61人,員工每月工資最高能到2500元左右。

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返鄉農民工肖永啟建設的“扶貧車間”,帶動周邊地區1380戶、4000多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00人、殘疾人260人,年均支付工資510多萬元。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班母村富母乃村民小組通過“扶貧車間”安排無法脫貧的9戶貧困戶實現務工增收。目前,富母乃不僅在傳統農業生產勞動之餘為農戶增加了務工機會,還使得一批貧困群眾掌握了養蜂技術,增強了脫貧的信心和底氣。

百姓是認可的

通過採取黨組織推動、龍頭企業帶動、貧困群眾參與的三方利益聯結機制,有效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提升了貧困群眾收入,也贏得了百姓的認同。

雲南“扶貧車間”火了!20餘萬貧困群眾家門口就能把錢賺

“讓老伴、兒子兒媳都來當‘豬倌’,全家擰成一股繩合力奔小康。” 來自保山市龍陵縣的莫倫對照壁山櫟果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讚不絕口,因為曾經貧困的他靠著櫟果豬“拱”出了致富路。

雲南“扶貧車間”火了!20餘萬貧困群眾家門口就能把錢賺

文山州脫貧攻堅指揮部供圖

“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無獨有偶,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平壩鎮老直衝村建檔立卡戶譚永仙曾經因為小女兒只有11個月大,外出務工對於她來說幾乎不可能。鎮裡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與“扶貧車間”——文山瑪瑞斯服裝有限公司進行溝通,廠裡瞭解她的特殊情況,允許她帶著孩子上班。這讓她感覺一切都寬釋了許多。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