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湖廣總督管轄範圍多大?現在看來與廣東廣西沒關係,為何叫湖廣總督?

趙愛虎


湖廣這個概念始於元代的“湖廣等路行中書省”,該行省始於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最初稱“荊湖等處行中書省”,當時連鄂州(武昌)還在宋朝手裡,實際管轄區只有兩湖一部分,後隨著步步南下轄區迅速擴張,至元十四年南遷潭州(湖南湘潭),十七年遷回武昌並改為“湖廣等路行中書省”,下轄江南湖北道、嶺北湖南道、嶺南廣西道、海北海南道四個道,共30路、3府、13州、15安撫司、3軍、3屬府、17屬州、150屬縣、1管番民總管,轄區遍及湖北、湖南大部,廣東、廣西、海南全部和貴州、重慶一部。

行省是元代才在全國範圍內常設(此前金的行尚書省不普遍且不貫徹始終),全國只有10個(不包括徵東、交趾等臨時行省),且還包括地廣人稀的嶺北行省,因此每個行省基本上都包括後世好幾個省的面積和範圍。元代的湖廣行省系由南宋荊湖南、荊湖北、廣南東、廣南西四路合併而成,“湖廣’則是”荊湖“和”廣南“兩個地名合併而成的。但元代的”湖廣“其實是從”荊湖(即荊湖南、荊湖北兩路)“概念逐步擴張而成,且首府長期定在武昌,因此側重在兩湖而非兩廣。

明代廢除中書省,行中書省當然也隨之消失,然而“省”的概念卻沿襲下來並被新的“三司分治體制”(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都指揮使司管軍事)所取代,每個元代行省也被分拆為多個省,大體上恢復了類似宋代“路”的面積,至明成祖時,本土分為2京、13省,湖廣在民政上劃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行政區劃幾經調整後基本和今天湖北、湖南二省一致,轄15府、2直隸州、14散州、108縣,而兩廣則分設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和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不再被納入“湖廣”概念中。

清代順治元年設湖廣總督,轄區理論上和明代一樣,實際上當時兩湖等處有很多地方仍在南明和大順手中,這個時候的“湖廣”當然更不會包括兩廣(全境仍在南明手中)。康熙初年因為三藩之亂,湖廣總督改為兼轄四川的川湖總督,首府一度也遷到重慶,直到康熙十三年才分設四川、湖廣兩總督,湖廣總督其實僅僅是一個簡稱和俗稱,正式名稱是“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也就是說,從正式名稱看,清代的“湖廣”原本就是“湖南、湖北”兩省的概念,“廣”只是長期叫慣了的約定俗成,嚴格說並非正式官稱。

正因如此,清代的湖廣總督才會始終不管兩廣事務,且在絕大多數時間段和兩廣總督同時存在。


陶短房


最早的湖廣行省很大,包括了現在的廣西自治區、貴州、湖南、海南的大部,以及湖北和廣東兩省的一部分。由於當時的廣西叫作廣南西路,湖南叫作荊湖南路,元朝將這些地區合併後,便在“荊湖”和“廣南”之中各取一字,湖廣之稱由此而來。


元朝之前,沒有“湖廣”這一概念。

元朝建立之後,在全國設立了十個行省,湖廣行省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湖廣行省,管轄範圍相當於現在的廣西自治區、湖南、貴州、海南的大部,以及湖北和廣東的一部分。所以說,最早的湖廣行省和兩廣是有關係的。

這裡有三點需要說明:

第一,元朝的湖廣行省,是把宋朝時期的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廣南西路合併,再從夔州路劃出一部分土地,併入湖廣,然後就變成了元朝的湖廣行省。

由於宋朝的兩個荊湖路都帶一個“湖”字;廣南西路有一個“廣”字。元朝便各取一字,把新成立的行省稱為湖廣,這就是湖廣行省名字的由來。

宋朝的荊湖南、北路,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湖南以及湖北的一部分;

宋朝的廣南西路,大致相當於現在廣西、海南以及廣東的一部分;


第二,最早的湖廣行省,和現在的湖北省沒有多大的關係。現在湖北省的大部分,在元朝屬於河南江北行省。只有現在的一小部分在湖廣行省。(不過湖廣行省的省府設在現在的湖北省武漢市)

第三、現在的廣東省,在宋朝時期叫作廣南東路。元朝建立後,把廣南東路和江南西路合併為江西行省。



明代建立後,沿用“湖廣”這個名稱,把湖廣行省改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然後,明朝對元朝的行省區劃做了很大的更改,奠定了後來清朝以及我們現在的省級區別概念。

關於湖廣和兩廣的更改有如下六點:

第一,將河南從河南江北行省中劃出,河南單獨建省;

第二,將廣西從湖廣行省中劃出,廣西單獨建省;

第三,將廣東從江西行省中劃出,廣東單獨建省;

第四,把貴州從湖廣行省中劃出,貴州單獨建省;

第五,河南、廣西、廣東、貴州全部獨立建省後,把剩下的河南江北行省(現在湖北省的大部)和剩下湖廣行省(湖南大部以及湖北的一小部分)進行合併,組成新的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第六,將原屬於廣西的海南島和廣西的欽州和廉州劃歸廣東;



經過這六個步驟的區劃調整後,明朝的湖廣承宣佈政使的統轄範圍,也就僅限於現在的湖北和湖南兩省了。

由於明朝沿用了元朝的地名稱呼,因而此時的湖廣雖然和廣東、廣西沒什麼關係了,但仍然叫湖廣。

清朝建立後,大致沿用明朝的行政區劃,但是也做了一些微調。

首先,明朝的湖廣是一個省。只設有一個巡撫,湖廣省會仍然設在現在的武漢市。

第二,清承明制,順治時期延續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包括湖廣總督一職。

第三,康熙初期將湖南從湖廣劃出,單獨設立湖南省。按照《清史稿》的記載,由於兩湖分家,各設巡撫一名,需要在兩個巡撫之上再設總督,這便是湖廣總督。


第四,由於兩湖分家,因而湖廣總督更名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沒有更名,此乃誤傳)

第五,雖然官名變為“湖北湖南總督”,但為了延續明朝和順治時期的傳統,清朝設的兩湖地區的總督官銜,仍叫作“湖廣總督”。

總的來說,最早的湖廣和兩廣有關係,兩廣的一部分屬於當時的湖廣行省。之後經過數百年的行政區劃調整,最早的湖廣行省早已經是面目全非。但由於湖廣這個名稱一直都有嚴襲,老百姓已經習慣了,清朝因而也就沿用了。


Mer86


清朝有個湖廣總督,所管轄範圍經常被人誤解,以為管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省(廣西當時為省)。實際上,湖廣總督只管湖南與湖北,廣東和廣西是由兩廣總督管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湖廣總督並不管兩廣,那麼湖廣的“廣”是什麼意思?

這就要有從元朝說起了。

元滅南宋前夕,也就是公元1274年,元朝設荊湖等路行中書省。三年後,滅宋基本完成,元世祖忽必烈就把這個荊路等路行中書省,併入治所在長沙的潭州行省。治所在長沙,是為了撲滅在廣東一帶抵抗的殘宋勢力。公元1281年,殘宋勢力被徹底消滅,省會就從長沙遷到了武昌。

行省的面積非常大,包括湖南大部、貴州大部、廣西全部,重慶東南部、廣東西南部(茂名、湛江)、海南。但是卻只包括湖北省東南部(武漢、咸寧),以及巴東、秭歸、興山三縣飛地。

湖南在宋朝時期就被稱為荊湖路,而廣西在宋朝被稱為廣南西路。定行省名的時候,湖廣行省最終被採納,全稱是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元朝末年,湖廣行省的大部分被梟雄陳友諒佔據,與朱元璋爭天下。朱元璋出兵滅掉陳友諒之子陳理後,保留了湖廣行省的建制。洪武九年,1376年,湖廣行中書省更名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和元初轄區相比,明初的湖廣行省有了重大變化。早在元末,廣西就脫離湖廣行省,成立廣西行省。明初的湖廣就不包括廣西。還有,貴州在明成祖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同時,現在湖北省大部分劃入新的湖廣行省,也就是武漢以西地區,襄陽、宜昌、荊州這些地方。

明朝的湖廣行省,包括湖南省和湖北省全部。只不過名稱上還沿用了元朝的湖廣,只是這個“廣”,不再包括廣西。兩廣在明朝是各自為省的,廣東省會在廣州府,廣西省會在桂林府。

湖廣行省居天下之中,北有兩河、南有兩廣、西有云貴川,東有兩江(明朝沒有兩江設置,純地理概念),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都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明世宗嘉靖帝就生於湖北鍾祥,升鍾祥為承天府。承天府事實上是繼明中都鳳陽之後,明朝又一祖宗龍興之地,政治地位非常高。

清朝統一後,遭到了南明勢力的抵抗,力度之強,在清朝強行撲滅抵抗後,仍心有餘悸。怎麼辦?那就拆分明朝原來相對較大的省份。南直隸改為江南省,拆分成江蘇和安徽兩省。湖廣也是如此,湖廣所轄湖南、湖北地域廣大,有江有山,土地肥沃,一旦為反清勢力佔據,後果不堪設想。

拆!

清聖祖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廣行省分家。洞庭湖以北,設湖廣左布政使,以南設湖廣右布政使。1667年,左布政使更名湖北,右布政使更名湖南。也就是說,現在的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都是清朝之後才出現的。

不過,湖北和湖南雖然分家,但他們只是省一級。在清朝,比省還高的是大省級。比如說,江蘇、安徽雖然分家,但管他們的卻是兩江總督。兩廣、兩湖也一樣,湖北和湖南兩省上邊設湖廣總督,管著湖北、湖南兩省的軍政民務。湖廣總督只管湖北、湖南兩省,有時也稱為兩湖總督。

湖廣總督還是簡稱比較好,你是不會願意寫全稱的,太長了,“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湖北和湖南兩省,各設巡撫,管民政。

當過湖廣總督的清朝名臣太多了,比如林則徐、張亮基、李鴻章。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上給朝廷上了《籌議嚴禁鴉片章程折》共6條,闡述他嚴厲禁菸的想法。

當然,最出名的湖廣總督,無疑是人稱張南皮的張之洞(祖籍河北南皮)。

清末實行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就有主政湖廣的張之洞,於1889年到任。當時,李鴻章主政直隸,與張之洞同時實行洋務,號稱北李南張,交相輝映。張之洞在湖廣大興洋務,修建鐵路,建槍炮廠,開設新學。洋務運動中著名的口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是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上提出來的。

民國後,湖廣總督不復存在,湖北和湖南正式分家。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首先要搞清湖廣的具體涵義。

湖廣行省地圖

湖廣是元代的一個行省,隸屬於當時的中央政府,具體位置大體上就是今天的湖南和湖北一帶;明代繼續沿襲元制,設置湖廣佈政使司,下轄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嶽州府、荊州府、襄陽府、寶慶府、鄖陽府、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黎平府 等16府,轄區還是如今的兩湖;清代建國後將湖廣一分為二,北部為湖北省,南部為湖南省。和今天的行政區設置大體一致。

清代初年設湖廣總督一職,具體管轄湖南湖北兩省軍政事務,正式名稱是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治所在武昌。因為歷史上湖南湖北一帶曾經是湖廣行省,所以兩湖總督便簡稱為湖廣總督,並且一直沿用下來。這就是湖廣總督名稱的由來,與廣東、廣西毫無關係,清代管理廣東和廣西兩省軍政事務的總督叫兩廣總督,與湖廣總督平級。

晚清名臣張之洞曾長期擔任湖廣總督一職

湖廣總督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歷史上先後有林則徐、張之洞、趙爾巽、瑞澄等人擔任此職。最後一任總督是旗人親貴瑞澄,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倉皇出逃,武昌也成為辛亥革命首義之地。


民國年間那些事


清朝時的九大總督中,湖廣總督是其中之一,在康熙年間總督這個職位曾經短暫被廢除,後又恢復,清末名臣張之洞曾經長期擔任湖廣總督這個職位。


湖廣總督管理的範圍是湖南湖北,雖然官位上掛著廣字,但對廣東廣西這倆掛廣字的省沒有管轄權。


其實湖廣總督這個稱號也曾經數度改名,康熙年間就一開始叫過湖廣總督,後來又改成湖南湖北總督,湖南湖北總督這名字其實和管轄範圍比較契合,但是為啥會叫湖廣總督呢?

其實這事兒是有傳承的,湖廣總督這個職位真的曾經管轄過廣東廣西,但是不是在清朝,是在元朝。


元朝的行省制度承襲自金朝的尚書省,元世祖忽必烈在全國設置了10個行省,每個行省設平章士兩名或者左丞相一名,管理行省下面的州府縣。


元朝的行省一開始只是派出機構,後來成了常設機構。


行省管理範圍很廣,但是行省之間交界的地方地勢犬牙交錯,導致各個行省無險可守,門戶洞開的一個好處是唐末軍閥割據的格局根本無法形成、


比方說湖廣行省管轄的範圍包括湖南湖北以及廣東廣西的大部分地區。


所以這時候的湖廣是實至名歸的湖廣,後來明朝建立後,明朝初年依舊沿襲元朝設立行省的制度,到了洪武九年朱元璋廢除行省制度,在全國設立13個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府州縣,每個承宣布政使司中有左右兩個布政使為最高長官,管理當地的賦稅人事。

其中元朝的湖廣行省被分為湖廣,廣西,廣東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從此後湖廣專指湖南湖北,和兩廣徹底沒了關係。


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諸行省俱為承宣布政使司,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參政,從二品,改左、右司為經歷司。十三年改布政使,正三品。


到了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帝時,又在布政使頭上設立總督巡撫等,地位高於布政使。布政使的權力被分解。


清朝雖然承襲了明朝的官員制度,但是很多地方做了微調,比方說總督和巡撫為一省的最高長官,布政使則是總督巡撫的屬官,有事需要向總督巡撫彙報。


清朝布政使和明朝布政使的職能好像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都是管一省的財賦稅收,人事考核,但是明朝的布政使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所以算是一地的封疆大吏。


但是到了清朝,布政使需要向巡撫總督彙報,由一省的no1,變成了一省的no3。


清朝的總督管理的範圍是一個省或者兩個省,比方說湖廣總督管理湖南湖北,總督可以管理地方的行政、經濟及軍事,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歷史上很多總督都大名鼎鼎,尤其是清末那些總督們,比如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都當過總督。但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總督卻不是他們,而是一位叫官職是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這哥們名字叫朱壽,不過他另外一個名字更為人們熟悉,正德皇帝。


=================



薛白袍


在看過各種清宮劇之後,想必大家都非常高頻率的聽到過一個名叫做總督的官職,無論是在什麼電視劇裡,擁有這個官職的人物都擁有著非常滔天的權柄。

這個時候,大家或許就會對總督這個官職感到好奇了,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這個官司又有著多麼龐大的權力,在講到正題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清朝的總督。

清朝的總督

在整個清朝時期,除了那些在朝廷中擁有著無上權力的大佬之外,總督是清朝外官中權力最為頂尖的那一類人物。

他們每一個人在被委派出京的時候,都裹挾著龐大的權力以及榮耀而出,來到他們的任屬地後,他們就會成為真正的土皇帝,少則掌控一個省份,多則掌控兩三個省份。


清朝時期總督的權力就相當於現如今兩三個省份的省委書記相加起來一般龐大,可見其權力之尊榮。

整個清朝的歷史中一共出現過11個總督官職,這11個總督官職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漕運總督、河道總督、東北總督。

湖廣總督名號的來源

其中兩廣總督主要統轄著廣東和廣西兩個省份,而湖廣總督與我們想象中的不同,湖廣總督並不能掌管到廣東、廣西,他所能掌管的地方只有湖北和湖南兩個省份。

那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既然叫做湖廣總督,這裡面有湖了,廣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實際上關於湖廣的來源,還要追溯到元朝時期的歷史。

在元朝的時候,元朝設置了一個行省,這個行程就是湖廣行省。

元朝時期的湖廣行省包括了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等現如今省份的一部分地區,面積非常龐大。


湖廣行省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而在歷史發展到清朝的時候,湖廣行省這個行政區域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是他們仍然保留下了湖廣的叫法,並把它沿用在了管理湖南、湖北的總督官職上,這才有了清朝時期的湖廣總督。

湖南湖北的湖,廣東廣西的廣

說到這裡,這個問題已經瞭解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我再跟大家補充一些格外的知識,說一下湖南、湖北的湖和廣東、廣西的廣。

首先湖南、湖北中的湖指的是洞庭湖,湖南指的是洞庭湖之南,湖北指的是洞庭湖之北,在湖南、湖北這兩個地名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洞庭湖就是它們之間的劃分。


但是多年的歷史發展可以改變許多,現如今湖南已經完全囊括住了洞庭湖,洞庭湖已經不足以拿來劃分湖南、湖北的南北了。

廣東、廣西的廣來源於一個叫做廣信的古地名,這個地方主要位於現如今的廣西梧州和廣東接壤的地方。

廣東、廣西就是以廣信這個的古地名劃分出來的,只不過因為歷史的變遷,這個古地名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所以說湖廣總督的管轄範圍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湖北,湖廣總督中的湖廣確實和廣東、廣西沒有關係,湖廣總督的湖廣是一個來自於元朝時期的古稱,因為元朝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淵源,才有了湖廣總督這個名號。


孤客生


湖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

最初的湖廣包括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當時廣東廣西荒蠻之地,人煙稀少;後兩廣地方貿易繁榮後,才逐步單獨設置官署,直至兩廣總督的駐節,而湖廣轄區縮至兩湖地帶,但官署名稱延前稱。

而普通情況下平常人對清朝“湖廣總督”這個名字很容易有誤解


“湖廣”作為一個地理行政區域的概念始於元朝,翻開《中國古代史》中的《元朝疆域》圖,你可以在上面找到“湖廣行中書省”。不過元朝的湖廣行省當時的確管轄著廣西大部和廣東的一部分(廣東大部分屬於江西行省)。後來,明太祖朱元璋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司(習慣上仍稱省),明朝將元朝的湖廣行省一分為三,分置了湖廣、廣東、廣西三個布政司,其中湖廣佈政司的轄地基本上是現在的湖南、湖北兩省地區,轄地雖然有變,但“湖廣”的名稱未變,這一名稱經過元明兩代370多年的沿用,已成為兩湖地區的專有名稱。清代總督制也沿襲了明代的制度,總督一般管轄兩省甚至數省(但並非每省都沒有總督),他們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其中的湖廣總督基本上仍管轄兩湖地區,其稱呼就這樣承襲下來了,由於是歷史沿襲下來的,所以“湖廣”在清代並不包括“兩廣”


長壽賀州


中國飲食最乾淨的民族有幾個。不算假漢馬來人,我瞭解一下歷史。滿,回,西漢。北漢。東漢,蒙,朝鮮族。是中國最乾淨的民族。別的民族還沒有了解。最髒的民族廣東佛山部份地區說土白話的人。以及越西說土百話的高涼人,還有廣西說土百話的人群。臺灣人,這些人都是信奉'洗夫人的群體。但是身份證上都是寫漢,實際一部份是馬來人一部份是高涼人。他們跟臺灣人很多相似之處,臺灣也是什麼都吃。






北胡人圈


很多廣西人認為什麼兩廣總督,看見廣東發展的很好就來攀關係,這種做法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