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裝部隊是什麼部隊?

12IC


大家好!我是迷彩派小編,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所謂重裝部隊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陸軍重型裝甲部隊,這類部隊主要配備有主戰坦克、履帶式步戰車、自行火炮、突擊炮和其他特種車輛;而配備有輪式戰鬥車輛為主的部隊則稱為摩托化部隊,也就是俗稱的輕裝部隊。

通常重裝部隊更注重作戰的火力強度和密度。因此,裝備的重型火器數量較多,同級單位的兵種編制也較為齊全。但限於“重裝部隊”體積、重量大,所以機動性較差。而對於輕裝部隊而言,相對於重型兵器的數量略少,但機動性較高,更適合快速反應、戰略機動和中等烈度的作戰。

大家看過以上論述可能就明白了,輕裝和重裝部隊的區別在很多國家,主要體現在是否裝備主戰坦克。當然,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軍事編制裡,輕裝和重裝也有著相應的區別。美國的機械化步兵師就是典型的重裝部隊,而101空中突擊師和82空降師這類在美軍中都屬於輕裝部隊。而中國集團軍裡的裝甲部隊,在中國來說都屬於重裝部隊,這些並不一定都有主戰坦克。以上只代表本人個人觀點,如果有朋友願意與我交流,請您點贊評論。歡迎您關注迷彩派,我們將與您共同關注軍事話題。


迷彩派軍事



重裝部隊,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機械化重型裝甲防護部隊”。這類部隊基本上是以重型坦克、重型履帶式步兵戰車,還有大口徑履帶式自行火炮、重型遠程火箭炮…等重型陸戰裝備組成的重裝甲兵團,還要加上各種重型拖車、重型油罐車、坦克裝甲車輛搶修車…等大型後勤保障車輛,並且隨著現代戰爭的需要,還可能在軍師一級單位裝備各種直升機。

重裝部隊可分成兩種建制:裝甲師旅(以前的坦克師旅)和機械化師旅。


裝甲師旅在裝備方面重型坦克的數量要多一些,通常一個裝甲師當中會有300輛以上的坦克,履帶式大口徑自行火炮和履帶式重型步戰車的數量很少,甚至沒有(會有些遠程反坦克發射車)…裝甲師主要的對手就是敵方的坦克集群,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坦克大戰也是讓人“喜聞樂見”的事情,只有將對手的坦克集群打敗,那麼整個戰役的勝率就會大大增加…所以,裝甲師就是拼坦克數量和質量,誰的坦克火炮威力大、觀察/瞄準設備好、裝甲防護能力強、發動機功率大…誰就會在坦克大戰中佔有上風!
而重型機械化部隊,是利用裝甲防護和強大火力打擊的攻堅部隊!這類部隊不但有重型坦克,並且大口徑履帶式自行火炮、履帶式步戰車數量要比坦克多!其它雜七雜八的裝備也要比裝甲師品種多了不少,因為野戰或者城市攻堅戰需要各種各樣的專業化裝備,少了一樣都會造成進攻/防禦的困難,所以需要“十八般兵器”都有才行!

重裝部隊是非常費錢的部隊,各國也是根據自己的財力去建設,大國的重裝部隊一個旅所以裝備加一塊總價值可能要超過100億美元,而一般中小國家也許10億美元就能武裝一個重裝旅,當然這也體現在裝備的質量上,比如:蘇制BMP-1型步兵戰車幾十萬美元就能購置一輛,而德國製造的“美洲獅”重型步兵戰車一輛需要800萬歐元!所以,總裝部隊是有檔次之分的!
進入到21世紀之後,軍隊數字化、信息化
建設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體系化建設也越來越完善,與1970年代~1980年代初“冷戰最高峰”階段的重裝部隊相比,現在的重裝部隊在建制上已經縮編了,由原來的:軍-師-團-營這樣的層級編制,削減為:軍-旅-營這樣的編制,並且人數上也似乎削減了一半左右!雖然編制縮小了,但是部隊的機動能力、火力打擊距離/密度、戰場感知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則大為提高,比如:1980年代軍一級單位的最大火力控制面積在300平方公里已經是了不得的事情,而現在的體系化作戰中一個軍控制1000平方公里也不成問題,因為遠程打擊和智能化打擊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現在軍一級的火力可以精確的打到100公里外的目標…也正是科技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一個重裝營在體系化的配合下完全可以擊敗過去的一個重裝團!



將來不論是什麼樣的部隊,都要根據國力的強弱來體現戰鬥力的水平高低,在數字化、信息化鴻溝的阻隔下,中小國家的軍隊與大國對抗取勝的概率會非常的低!


皇家橡樹1972


一個2萬人重裝機步師

          

   1個師部,  1個師部警衛營,1個特戰大隊, 一個電子戰大隊。24架空中預警直升飛機,180輛裝甲指揮車。

      10個裝甲步兵營,每營40輛坦克,50輛重型裝甲車,50輛猛士越野車,50輛輕裝甲山地全地形車,50門120毫米迫擊炮,100門80毫米迫擊炮,100挺重機槍,200挺通用機槍,200具單兵反坦克防空火箭筒。

      3個火箭炮營,每營:2套425毫米6管“衛士-2D”火箭炮,2套302毫米“衛士-1”火箭炮,2套300毫米PHL-03火箭炮。火箭炮每套1輛指揮車,1輛通訊車,8輛發射車,16輛彈藥車。

        2個防空營,每營6套陸盾2000防空系統,每套1輛指揮軍,1輛通信車,8輛發射輛。

        3個炮兵營,每營40門155亳米自行火炮,40門122亳米自行火炮。

         4個直升機營,每營24架武裝直升機,24架通用直升機。48門80毫米迫擊炮,48挺重機槍,96挺通用機槍,120具單兵火箭筒。

           2個無人機營,每營60架彩虹偵打一體化無人機。

           2個工兵營。

           3個後勤營,每營120輛彈藥車,120輛油料車


高山流水157290350


“重裝部隊”其實是個泛指,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軍事裝備條件下有不同的詮釋,基本含義只是“重裝備部隊”而已,有較強的相對性,因此不能做準確定義。比如淮海戰役期間國共雙方仍以輕步兵為主,那攜帶幾十輛坦克、幾百輛汽車的黃維兵團就是“重裝部隊”,其實第12兵團的機械化程度並不高,僅是以第118師和第四快速縱隊組成重裝核心。



(國民黨軍隊裝甲兵)

在同等的作戰環境下,重裝部隊對道路、彈藥和補給的依賴性更大,這也是黃維兵團被圍及最後被殲的重要因素之一,江淮地區水網密佈,機動困難 ,被圍後只好把沒有汽油的汽車塞上泥土作為掩體、沒有汽油的坦克成為固定火力點,得不到彈藥補充的榴彈炮就是一堆廢鐵,得不到食物補充的士兵餓的拿不動槍。

關河五十州總結的很好,當時的中國軍隊可以學日本、可以學德國,就是不能學美軍,因為你沒那條件,包括物資、運輸、經濟條件,所以“重裝”和“美械”對國民黨軍隊來說,在某種意義上未必是好事。



(國軍快速縱隊的戰車)

在古代,我們熟知的金兀朮“柺子馬”騎兵部隊也算“重裝部隊”,因為人和馬都披重甲,相比普通的輕騎兵自然是“重裝”。中世紀歐洲也有重甲騎兵,影視劇裡我們應有直觀視覺,騎士和戰馬都包的很嚴實,防禦力和衝擊力自然上來了,但機動性和靈活性肯定下去了,這就是事物的矛盾性。

國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期間只組建了四個快速縱隊,是加強旅的規模,一般以戰車團(營)、汽車團、重炮團和部分摩托化步兵組成,配屬給整編師(或軍)共同遂行作戰任務,在雙方技術水平普遍低下的情況下,這就是很牛叉的“重裝部隊”了。



(解放軍繳獲坦克)

但受限於軍事理論和補給能力,解放戰爭期間國軍的快速縱隊運用的很不好,第一快速縱隊就是與馬勵武整編26師一起在魯南戰役中被華野消滅的,華東野戰軍以此役的繳獲首次組建了“特縱” ,即特種兵縱隊,運輸大隊長哎。

第二快速縱隊在魯西南戰役中被中原野戰軍所殲,第三快速縱隊覆沒於遼瀋戰役,第四快速縱隊跟黃維兵團一起掛了。



(陳毅在消滅第一快速縱隊後留影)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唯一的重裝部隊那就是杜聿明的第五軍了,號稱“鐵馬雄師”,全軍擁有兩個戰車團、兩個摩步團和一個重炮團,在沒有制空權的環境下,這支部隊的重裝優勢根本沒有發揮出來,一戰崑崙關,用機械化步兵去攻山頭;二戰緬甸,杜聿明為鑽野人山下令拋棄所有坦克、汽車、榴彈炮等重裝備,想想都心疼,當時的中國那麼貧弱,這些裝備價值多少錢吶。

二戰歐洲戰場和後來朝鮮戰場的美軍裝甲師、機械化師都是貨真價實的“重裝部隊”,坦克和步兵戰車配備比例很高、火力強大,而德軍受資源所限,只有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的裝甲師可以稱為“重裝部隊”,蘇德戰爭爆發前,希特勒為了追求更多的坦克部隊番號,每個裝甲師都調出一個坦克團,履帶車輛比例嚴重縮水,已經不能算重裝部隊了。



正是重裝部隊定義的“相對性”,決定了侵華日軍的戰車師團在中原戰場相比較中國軍隊可以稱為“重裝部隊”,但皮薄餡大的日式坦克和裝甲車,與蘇軍相比或者是開到歐洲戰場上,那就只能算輕型裝甲師了,夠不上重裝標準。

隆美爾的德軍非洲軍團就使用了“輕快師”這一編制類型,很好地解釋了“重裝部隊”的相對而言性,所謂輕快師就是“輕型裝甲快速師”,也就是輕機械化師的意思,編成內沒有重型坦克、履帶式車輛較少、輪式車輛較多。但是在戰爭後期,配備虎式或虎王式坦克營的裝甲師、裝甲擲彈兵師都得稱為重裝部隊,因為那確實是重型裝備,儘管數量不多。



(德軍虎式坦克營)

現代條件下,美軍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全重高達70噸,那麼裝備此類坦克的無論是裝甲師還是機械化步兵師,都是“重裝部隊”。


度度狼gg


重裝部隊一般是指重型機械化部隊,主要包括坦克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部隊,這種部隊基本上裝備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裝備普遍比較重,火力和防護能力較強,但是戰略機動性比較差。

重裝部隊一般是叫做裝甲師或者機械化步兵師的部隊,但是現在一般都是旅了。由於主要使用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重裝部隊的越野性能比較好,戰役和戰術機動性比較好,在空軍的配合下,在平坦的地形上有強大的戰鬥力。戰鬥模式主要是各種正規作戰,如果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戰爭,大規模的野戰中,重裝部隊是絕對主力。

重裝部隊的戰略機動性較差,各種主戰裝備非常沉重,比如M1坦克近70噸,99式坦克也有50噸以上,如果要輸送到戰場,通常需要海運或者鐵路運輸,而且在投入戰場前必須要對經過的道路進行加固,象美軍在科索沃戰爭期間,在阿爾巴尼亞🇦🇱對於計劃要經過的道路進行了普遍的加固,但是這些加固工作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完成,這也是美國陸軍提出轉型的一個原因。

相對來說,美軍英軍的重裝部隊裝備最重,中俄的稍微輕一點,但是這個輕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級別。

重裝部隊在平原地區具有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到了山地叢林一類的複雜地形,戰鬥力就要大打折扣,而且在這種地方使用重裝部隊要臨時加強工程部隊。

重裝部隊對於後勤保障的要求更高,無論是坦克還是步兵戰車都是油老虎,彈藥的消耗也是令人的,象美軍的86年師的機步師一次齊射消耗的彈藥就有2.5噸。


有痰


重裝部隊一般就是指裝備大量重型武器裝備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這類部隊擁有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大口徑火炮、遠程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具備強大的火力強度和密度。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輕裝部隊了,這種單位履帶式車輛很少,大部分是輪式車輛,具備較高的機動力,火炮也絕大部分是車載的,口徑也不大,基本上沒有牽引式火炮和大口徑的自行火炮。這種部隊反應迅速,機動性強,但是由於缺乏具備強大突擊力和火力的重型武器,攻堅能力不足,只能對付步兵以及輕裝甲單位。

重裝部隊一般只有在正規的作戰中才會使用,這種部隊如同一個移動的鋼鐵方陣一樣去撕開對方的防線並擊潰對方的重裝部隊,一般的步兵單位和輕裝甲單位根本無法同重裝部隊正面抗衡,在火力和防護上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在伊拉克戰爭時期,即使美軍用強大的空軍摧毀大多數的伊拉克軍隊,到仍舊投入強大的重裝部隊來執行地面的進攻作戰,其第3機械化步兵師和陸戰第2師以鉗形攻勢一路突襲,最終合圍並佔領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 。那些丟掉了重武器的伊拉克軍隊在美軍這些重型師面前毫無作用。

現在傳統的國家之間的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少,絕大多是是對付只有輕武器的恐怖分子的非對稱戰爭,所以基本用不上重裝部隊,那些機動靈活且火力也足夠的輕裝部隊反而更受歡迎。但這並意味著重裝部隊的沒落,一旦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仍舊是重裝部隊。


戰略論


各個時期根據各國裝備情況,對重裝部隊的定議不盡相同。共同點是指集合了各戰鬥要素,齊裝滿員(我國稱甲種)陸軍部隊。如抗美援朝戰爭二次戰設半島東部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九兵團同時面對美海軍陸戰1師和陸軍第7師。其中的美7師屬重裝,陸戰1師因需乘坐艦船或運輸機進行全球部暑,全球到達,全球作戰,屬於塊速部暑部隊,故不得不損失一些戰鬥要素,相對屬輕裝快反部隊。

中央軍委在該線部暑圍殲美陸戰1師(因氣候和該帥裝備仍遠優於我軍等原因,未能全殲),對美7師進行隔離阻擊,符合我軍“先打 孤立弱小之敵,後打集中強大之敵”的作戰原則。

不知這樣說,能否說清楚。現時,我軍正向機械化,信息化不斷髮展,但仍以上述戰鬥要素集中水平和員額是否滿員來衡量。


翠山居士1


重裝部隊是什麼部隊?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重裝部隊有3個特點:

第一、重裝部隊,就是這支部隊至少80%的裝備是履帶式運輸的裝備。比如,履帶式主戰坦克、履帶式步兵戰鬥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履帶式自行火炮、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等。這種裝備的最大優勢就是在野戰條件下具備很強的克服道路和江河障礙的能力。而輕裝部隊則主要裝備的是輪式運輸裝備。

第二、重裝部隊,就是這支部隊主要裝備的重量通常是大於10噸以上的,有的甚至達到50噸以上。比如,我國目前裝備的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重量達到60噸。這種大噸位裝備的最大優勢就是防護性能好,裝甲能力強,不容易被敵人的炮火穿透。而輕裝部隊則主要是10噸以下的裝備。比如步兵輪式運兵車,才有6噸多重,其最大的優點是行駛速度快。

第三、重裝部隊,就是這支部隊主要裝備的武器系統口徑大、射程遠、殺傷力強。通常都是口徑達到100毫米以上,射程20公里以上。比如,我軍重裝部隊裝備的履帶式自行火炮,其口徑達到155毫米,射程超過100公里,殺傷力相當於一顆小當量的導彈。而輕裝部隊則主要是口徑小、射程近、殺傷力低的裝備。


潤友


重裝部隊是重型裝甲機械化部隊的簡稱,是指以履帶式主戰坦克和履帶式步兵戰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為基本裝備的部隊。之所以提出重裝部隊的概念,是為了與輕裝部隊相區別,輕裝部隊是指以輪式裝甲車輛或兩棲裝甲車輛或空降裝甲車輛為基本裝備的部隊。

重裝部隊之“重”,包括兩層含意:其一,重裝部隊編制內的主戰裝備噸位大、重量沉。無論是履帶式主戰坦克,還是履帶式裝甲車,凡是與履帶發生聯繫的,其重量均在10噸以上,主戰坦克甚至能達到50噸以上,與輕裝部隊中重量僅為兩、三噸的輪式車輛比起來,堪稱龐然大物。一般來說,重裝部隊都足以代表本國陸軍最強的火力、最大的裝甲防護力和最有效的突擊力,其火炮口徑均在120mm以上,坦克正面裝甲厚度均在80mm以上,全部採用履帶底盤,可以克服多種地形障礙。

另外一層含意是,重裝部隊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與輕裝部隊可靈活擔負偵察、空降、登陸等多種任務所不同,重裝部隊的任務一般只有兩項:要麼是攻佔戰場上的重要目標,要麼是突擊敵人的重兵集團,通常會被當作戰略預備隊,運用於戰場上的關鍵時機和重點關節,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解開您的疑惑。

關注慕什塔戈,領略軍事百科!


慕什塔戈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什麼是重裝部隊。

顧名思義,重裝部隊是指重型裝備部隊,是個泛指。在每個歷史時期,重裝部隊的概念不盡相同。

在古代,重裝部隊是指全身披甲的騎兵和步兵:重裝騎兵和重裝步兵,選拔體格最強健的士兵精煉而成,極其昂貴。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養不起一支萬人重甲騎兵,無論是金國的鐵浮屠還是歐洲的重甲騎士。

到了二十時期,隨著機械化作戰武器出現,擁有履帶式戰車、裝甲車、自行火炮、突擊炮和其他特種車輛的部隊被稱為重裝部隊;輪式戰鬥車輛為主的部隊稱為摩托化部隊。

重裝部隊是國家陸軍的精華和核心,地位非同尋常。遼瀋戰役時,蔣介石什麼都不在乎,只有一個目的:能將國軍在東北的重裝部隊廖耀湘第9兵團撤回關內,這是軍隊的精華和主力。



德軍虎式坦克列裝後,其裝甲師擁有兩個虎式坦克營,裝甲擲彈兵師有一個虎式坦克營,但需要龐大的炮兵、工程、維修、運輸、油料車隊伴隨作戰,擁有虎式坦克的部隊一律稱作重裝部隊。

區別重裝部隊和輕裝部隊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重裝部隊是軍隊正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力量,也是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極其寶貴和稀缺,需要得到優先的保障和補給,並使用在最關鍵的作戰區域。

以虎式坦克為例,構造極其複雜,需要大量的輔助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如從產地運往東部前線過程中,需要多次更換履帶;其沉重的車身不能自由通過大多數橋樑,需要工兵對橋身預先進行加固......

所以打上重裝部隊的標記,需要參謀部、後勤保障部門根據其特性預先進行規劃和保障,以便重裝部隊順利轉進。如運輸虎式坦克列車需要在蘇德邊境停留,將寬大的履帶換成適應蘇聯窄軌列車運輸的專用履帶。

海灣戰爭時期,為了對付龐大的伊拉克裝甲部隊,駐沙特美軍司令強烈要求調派王牌軍:駐德國重裝第7軍馳援,擁有龐大運輸能力的美軍調集一切運力,優先將第7軍運到沙特。

重裝部隊重型裝備多,儘可能的通過輪船、鐵路運往戰場,如果自行開赴戰場,會增加道路和自身機械損耗。參謀部制定作戰計劃時,會優先考慮重裝部隊的轉進和作戰路線,優先保障重裝部隊的補給。

許多作戰計劃是圍繞重裝部隊展開的:戰場地形、天氣是否適應重裝部隊作戰,如何保護其側翼、行軍多久需要維修等等,否則會有嚴重後果。

如莫斯科戰役前,德軍參謀部根本沒有考慮到蘇聯秋季道路的泥濘帶來的危害,使得中央集團軍群重裝部隊在行軍道路上就幾乎損失殆盡。

很多人認為,莫斯科戰役失敗是因為德軍沒有準備冬裝,這是個歷史笑話。事實上德國冬天也非常寒冷,德軍一樣需要棉衣過冬,不可能不給部隊準備冬裝。

真實情況是中央集團軍群補給線越來越長,有限的鐵路運力全部用來運輸重裝部隊急需的燃料、配件和軍火,棉衣等物質被排在運送物質的最後。希特勒得知真相後大發雷霆,撤了許多將軍的職務。


因國力的不同,每個國家對於重裝部隊的定義不一樣。

在抗戰時期,國軍只有一支重裝部隊,即機械化第5軍,擁有百餘各式輕型坦克、裝甲車,這已是軍委會的壓箱底的寶貝。

內戰時期,邱清泉第2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黃維第12兵團都擁有數十輛美式中型坦克,這3個兵團被稱為主力兵團、重裝部隊。

相比歐美工業國家來說,日本坦克像紙糊的玩具,皮薄陷小,裝甲能被重機槍打穿,日本也將這種坦克組建成坦克師團,稱為重裝部隊。

現代美軍將擁有M1A2坦克的作戰部隊稱為重裝部隊,無論其叫騎兵師、裝甲師、機步師還是海軍陸戰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