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對付蒙古人只會修長城嗎?這樣想你就錯了,其實手段多的是!

大家知道,古代中原王朝和塞北遊牧民族是長期處於對抗狀態,中原王朝強盛之時,能發動大規模北伐(衛青霍去病北伐,朱棣北伐等)打擊遊牧民族;而中原王朝衰落的時候,則往往陷入被動局面,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防禦手段就是修城牆,只守不攻了。

明朝對付蒙古人只會修長城嗎?這樣想你就錯了,其實手段多的是!

大家知道明朝到了朱棣之後在武功方面的建樹就不是非常強盛,在對抗瓦剌等部族的入侵中總體處於被動局面,那修長城對於明朝的邊防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你以為明軍只會修長城的話,那就錯了,除了主動出擊找仗打和修長城外,明朝其實還有其它手段鞏固邊防。

明朝對付蒙古人只會修長城嗎?這樣想你就錯了,其實手段多的是!

一, 燒荒

燒荒是幹啥?其實就是放火!遊牧民族騎兵入侵長途奔襲很厲害是吧?我在邊防外面燒一大片荒地,這樣入侵的騎兵往往會因為缺乏水草無法深入,這其實是一種很古老的積極防禦策略,從戰國時代趙國就用了這種招數,但是明朝軍隊的燒荒則成了慣例,《明會典·兵部五·事例》記載:“歲凡每歲七月,本部請敕各邊遣官軍往仇敵出沒之地三五百里外,乘風放火焚燒野草,以絕戎馬,名曰燒荒。事畢,以撥過官軍燒過處所造冊繳奏。”,也就是說秋天水草豐茂的時節,明軍都會出塞燒個三五百里。

明朝對付蒙古人只會修長城嗎?這樣想你就錯了,其實手段多的是!

但是如果是王朝比較衰頹的時候(正統年間後),明軍就不敢燒那麼遠,有時候甚至只燒五、六十里,以便於以備瞭望。

二, 搗巢

這一招就很兇狠了,從字面意義就很容易理解這是幹啥了——攻擊敵人老家。遊牧民族也有婦孺和根據地呀,放牛放羊,水草豐茂的其實也就那幾個地方(也就是遊牧民族的領地),明軍不是也有情報系統嗎(夜不收等偵察兵)?找到了對方的老家,一窩端!這就是搗巢,也稱輕兵出塞。

但是遊牧民族機動性很強,所以搗巢規模不能太大,需要一定突擊性,也就是明軍派出小規模機動靈活的騎兵,趁敵人騎兵公共出外牧放時(依靠情報人員),奇襲其老營,殺死其婦孺老弱,劫奪其輜重,驅散其牛馬。

明朝對付蒙古人只會修長城嗎?這樣想你就錯了,其實手段多的是!

正統年間之後,明朝軍隊的大捷基本就是靠這個來的,尤其是成化年間聯合朝鮮兵打擊建州女真的軍事行動最有名,也稱成化犁庭。

其實明王朝對付遊牧民族也有不少招數,除了這些之外還有“禁市”(經濟封鎖,遊牧民族生產力極低,往往需要和內地互市來維持生存,一旦禁市,很多牧民基本生存都無法保障),“搜套”(在河套地區驅逐所有遊牧部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