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她通过微信新风口逆袭

从《时尚芭莎》实习生到执行主编2008 年,在《时尚芭莎》实习了 的于小戈,即将从复旦硕士毕业,正式入职。但就在毕业前,深刻影响了她性格和人生观的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转移。

于小戈记得,“病情确诊的那天,父亲和平时一样,一个人开车去公司开会,路途中感觉疼痛难忍的时候,就用方向盘顶住身体。

他拒绝让任何人陪伴,独自安排好工作交接,把原定下周要出发去加拿大的公差,交接给了同事。开车回家,抱了抱小狗抗抗,和它道别。一个人去理发店把头发修剪了一下,回家洗了个澡,把所有的银行账号和密码整理好交给家人,然后一个人开车回医院配合治疗。”之后的日子里,小戈问父亲:“你需要我结婚生个孩子来冲喜吗?”

小戈父亲的回答是:“是个女人就会生孩子,我要你成功。”2018年六月中旬,父亲病逝; 2018年7 月 1 号,小戈参加了毕业典礼。当天,她就拿着毕业证书飞回北京,要求公司立刻签下劳动合同。

创业失败,她通过微信新风口逆袭

面对那场人生的风暴,后来她在文章里写道:“这一切没有所谓力挽狂澜,什么机巧可言,就是扛,硬扛下去。说理智一点,就是运营,像运营一个产品一样,运营我的家庭、工作和人生。”2012 年,是杂志广告很好的年代,《时尚芭莎》有一期要做双刊,编辑工作量也翻了倍。

有一次,于小戈连续两天从早到晚拍时装片,结果半夜脖子突然不能动了,一动就撕心裂肺地疼。半夜里去看急诊,原来是脊椎变形挤压到食管。第二天早上,她去医院装了个脖套,继续进棚拍摄到半夜,一天没敢休息。

脖子坏了的十天后,她要去巴黎看时装周,突然收到欧洲广告代理公司的邮件,质问她为什么不去意大利协助广告谈判,责怪她因为 3 个季度没去拜访客户,欧洲的客户订单跌了不少。2015 年,于小戈已是《时尚芭莎》执行主编、新媒体总经理。业界曾盛传她是苏芒的接班人。

传统时尚媒体的机会也已接近天花板。王潇、马佳佳、司徒绿、祝小兔等时尚编辑都相继出走。她终于去了那个深夜游乐场,近距离观察人们玩自由落体项目。

有两个女孩爬上了较高的跳台,却扭捏了半天还是放弃;而与她们同行的男生,蹭蹭蹭爬到较高的跳台,一头扎下。如Facebook的COO桑格伯格在《向前一步》里写的:“当重要机会摆在你眼前,男人只要有60%的把握,就会说:我能胜任。而女人,即便有了百分百的把握,她们依然会觉得自己没准备好。”

回国后,于小戈用了更激烈的方式辞职。在某个深夜,她单方面全网发辞职信。凌晨 12 点,她的手机被打爆,很多人震惊于她的这个决定。

2016 年初,她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iSNOB,一款小众精品消费媒体App。一上线,就连续 43 天稳居App Store生活类排行榜第一。但这个产品很快被验证在商业上是失败的尝试。

当短期的粉丝效应过去,商业变现成为难题。“商业变现走不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愿意降维,因为变现需要有海量数据,但我们想保持高逼格的形象,二者之间是个伪命题。”于小戈说。

第一个产品流产后,于小戈又在 2016 年底做起了第二款App,iDS大眼睛,类似于一个消费版的知乎,纯邀请制。

但在流量和商业变现上同样遇到了瓶颈。“因为我们不愿意降维,又不愿意商业化,用户数到了六七十万就很难突破,成为了城市精英交流消费经验、谈资的地下社区。”接连遭遇失败,于小戈陷入内忧外困的境地,为了做前面两款App,她已经烧掉了近 2000 万元。

就在事业跌入低谷的时候,于小戈的健康状况又亮起了红灯,她在台湾因大出血昏倒被送急诊。合伙人汤大米在机场一边用轮椅推着她,一边擦着眼角说:“小驴,公司咱们不要了,我只要你。”到2018年年初,她们的商业模式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这个当初倔着脾气离开光鲜职位的姑娘,一时成为被群嘲的笑话。

创业失败,她通过微信新风口逆袭

转机的到来在2018年 4 月。那时,微信开始逐渐开放小程序四个方面的入口:公众号、二维码、群聊、搜索。小程序在经过“鸡肋”期后,显露出令人激动的征兆,一场爆发似在招手。于小戈的天使投资人Shark,这位蘑菇街的创始人,飞到北京,严肃地告诉小戈:“这次你一定要听我的,做小程序,现在立刻马上。”

但当时她还有所犹豫,担心小程序会抢夺走好不容易积累的几十万App用户。Shark打断了她:“不要想App用户流失怎么融资的事,就你这点破数据,不流失也融不到资。不要想这是不是好机会,反正你手里也没有更好的机会,All in搏一把。”与此同时,微信团队也在不断接触于小戈的团队,认为她们很适合做小程序。

于是,于小戈在痛哭一顿后,带着技术、产品、UI飞到杭州,和Shark的技术团队一起,埋头苦干了几个星期。

成功试水第一个小程序后,于小戈转变了媒体人思维,把重心放在了“大眼睛买买买商店”上。

这款电商小程序在2018年 8 月底上线。在悄悄上了第一件商品,没做任何推广,只是用了两人成团方式的情况下,于小戈意外地发现,“数据很平稳地上来了,十几分钟 1 个、 2 个、 3 个,没有尖峰曲线,滴滴答答卖着,周日的一个半天就跑了 200 万了。”

于小戈的规划是,亲自掌握供应链,去发现全球被价值低估的小众品牌,入股他们的中国合伙人,帮助他们发展中国市场。小程序的流量获取方式则有公众号内容+社群推广等。“‘大眼睛买买买电商’后台积累了23. 8 万用户,不算多,但销售情况很吓人。日销售量从 30 几万快速增长到 103 万。客单量大概每天 2800 多单。” 于小戈说。

“于小戈”公众号又上线了小程序“大眼睛买买买全球店”,之后还计划推出母婴馆、男士馆、宠物馆等。

尽管困难还是重重,比如面临员工流动性的问题、供应链的问题,但于小戈的公司终于借小程序的风口逆势起飞了。“并不是我们做得有多好,只是我们做得足够早。”她说。

争议中的一朵奇葩。在于小戈一路狂奔的同时,网络上对她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分化。

她曾写出全网阅读量过亿的文章《年薪 10 万的人和年薪 100 万的人,到底差在哪里?》,有很多追着她叫“咕咕”的粉丝。喜欢她的人跟着她疯狂地买买买,信奉她为励志鸡汤女王。但同时,百度上输入于小戈,搜索结果前几条都是黑她的稿子。讨厌她的人觉得她是骗子、绿茶婊、装逼、作、姿态过于用劲、优越感浓重。

于小戈坦言自己是“招黑体质”。她有很多“怪癖”。比如,她把微信朋友圈屏蔽了老公、妈妈、表妹等最亲近的人,因为她不能承受家人过度的关心;在《时尚芭莎》工作时,面对助理错综复杂的意外情况,她不会安慰,而是永远只回答一句:“You!Fix it!”

创业失败,她通过微信新风口逆袭

坐在小戈对面的我问她:“为什么一路以来你能得到很多前辈指点?”不过,她有自己的处世哲学:“天真的婊子总好过伪善的君子。”

如她在《过好自己的人生,就两个字——不管》里写:“生而不同,是大多数人心中的一根刺,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已扫射一大片。”也许,关于于小戈,这朵争议中的奇葩,还将继续引起更多争议,但她的反应或许还是会像《年薪 10 万的人和年薪 100 万的人,到底差在哪里?》的结尾所写:你忍不住像庸众一样计较得失,就别觊觎英雄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