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转自:Frank Schäfer ifish水族观赏鱼

孔雀鱼拥有各种各样的尾型,由孔雀鱼繁殖者将其标准化。通常,这些品种只能在玩家个人的繁殖缸里才能找到。然而,在水族馆中,三角尾型的孔雀鱼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水族爱好者们会认为这些孔雀鱼才是“一般的孔雀鱼”。然而,最近出现了逆转的趋势。以下就是目前专业繁殖者手头上有的一些品系。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日本蓝双剑孔雀鱼(Double Sword Guppy Japan Blue)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日本蓝双剑孔雀鱼雌鱼(Female to double sword guppy Japan Blue)


双剑孔雀鱼是一种古老的品系。我们可以从许多野生孔雀鱼当中辨识出尾鳍下叶末端突出的底剑或上叶末端突出的顶剑形式。通过适当的育种选择,可以开发出双剑。关于双剑的第一次报导可以追溯到1928年,在更早几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带有清晰双剑特征的鱼只图片。相比之下,今天占据市场主流的三角尾孔雀鱼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才出现的品系。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这些红双剑孔雀鱼中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双剑如何发展成三角尾

然而有趣的是,双剑是扇尾的前身,而现代的三角尾孔雀鱼则由此繁殖而来。所谓的扇尾(fantail),通过交叉实验显示 - 可以说是在双剑的剑尾之间布上了鱼鳍鳍面。尾鳍之所以形成“扇尾”,乃是由某种色彩基因与双剑基因的组合而产生的。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金属双剑”孔雀鱼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黄化双剑”孔雀鱼

大多数你在展览中看到的双剑孔雀鱼体型流线优雅,剑尾如针般尖长。另一方面,由专业繁殖者做出来的鱼具有强烈的效果,并且在这方面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三角尾孔雀鱼。宽圆的鱼鳍末端进一步支持了这种印象。据推测,这些孔雀鱼是和三角尾雌鱼交配所繁殖出来的,而雌鱼中典型的“剑尾”往往是一种带有透明尾鳍的细长鱼。在水族市场中,没有剑尾型雌鱼出现在双剑品系中。

顺便提一下,黑色背鳍在图中所示的这条鲜艳雄鱼当中非常漂亮(技术上,人们会将鱼的颜色描述为灰色),这是一种罕见的特征,在系统的所有雄鱼当中都很少出现。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黄化双剑孔雀鱼

朝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创作是专业孔雀鱼繁殖者的第二趋势。与许多其他领域一样,水族也有“回归自然”的趋势。因此,育种者通过纯正的野生型来满足相应的需求。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在水族市场中被称为“委内瑞拉”的野生型孔雀

在孔雀鱼中,尽管每只雄鱼的颜色都不同,但某些色彩分布是个体种群的典型特征。通过适当的育种选择,可以确保所有雄性看起来都大致相同的野生品系。但这并不符合自然条件。在自然界中,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雄性孔雀鱼的外貌。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雌鱼。也就是说,它们更喜欢与色彩最鲜艳的雄鱼交配。因此,体色在族群中特别重要,并且被视为是雄性的求爱。


剑尾孔雀怎么来的?


图|称为“三点精灵(Three Spots)”的野生型孔雀

相反的作用因素是孔雀鱼的捕食者。栖息地的掠食者越多,雄性的体色就越淡,因为特别是色彩斑斓的雄性更容易被吃掉,因此繁殖成功率更低。最后,族群的尺寸决定了色彩。在有许多孔雀鱼的情况下,雄性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很快,所谓的偷袭雄鱼(sneakermales)就在此时出生,趁其他强势雄鱼想与雌鱼交配时,利用速度抢先与雌鱼交配。当然,这种偷袭雄鱼在体色方面不受性择或敌人压力所影响。

在够大的水族箱中,如果没有繁殖者的干预,您甚至可以尝试观察雄鱼体色的发展。观察它们每天的体色变化是非常有趣的。这样的过程绝对不容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