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他朝代没有这样划分?

肥城猩猩哥


实际上,为了便于研究,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基本都被后人划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这是一个从兴到亡的过程。但是我们知道,唐朝还存在一个盛唐,这让大唐显得格外不同,并不能说别的朝代就没有强盛期,而是盛唐太过耀眼,那是一种极致的强盛。万邦来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存在。这也是后人无限怀念的原因,而它的骤然陨灭又是那样的刺痛人心,所以唐朝就独立出来了一个盛唐时期。

唐朝这种特殊的、非常明显的时间段划分还体现在了灿烂的诗歌文化中,每个时期都有代表人物,比如初唐四杰;盛唐的李白、杜甫和王维;中唐的韩愈、白居易;晚唐的杜牧和李商隐。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四姑娘在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大唐帝国的这四个时期:

初唐

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得到了包括关陇集团在内的广泛的支持,四个月之后攻进长安。第二年,宇文化及带领骁果军叛变杀死了隋炀帝,大隋朝正式灭亡,各个割据势力纷纷独立称帝,李渊自然也不例外,大唐帝国建立,李渊就是第一位皇帝。当时的大唐所占有的地盘实际上还是很小的,随后就是李世民南征北战,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党羽,并在626年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逼李渊下台。

李世民做了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当时中原已经平定,百废待兴,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本人更是成为天可汗,威震四夷。李世民之后就是唐高宗李治,承接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开创了永徽之治,并将大唐的疆域扩大到最鼎盛。后期李治的身体长期生病,武则天开始干政,并在李治去世七年后称帝,武周王朝应该是比较保守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大唐的疆域有所减少,对外战事也减少很多。而后就是中宗睿宗为帝时的混乱期。

盛唐

唐睿宗之子李隆基亲手结束了帝国的混乱局面,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天平公主等干政的女性全部被李隆基处死。713年,李隆基正式亲政,那时的他雄心勃勃,改革内政,变换兵制,重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一批有真才实干的宰相,实现了开元盛世,到天宝年间,大唐达到了最繁盛时期,万邦来朝。长安城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有百万人口,当时全国的总人口达到了几千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空前繁荣。

但是盛唐并没有维持多久,唐玄宗在执政后期开始倦政,并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募兵制的发展以及十大节度使的设立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755年冬天,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拥20万兵力造反,盛唐的荣光被打破。两京沦陷,唐玄宗丢下土地和子民狼狈的往四川逃跑。

中唐

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继续入蜀,而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僭越称帝并寻求朔方军的支持以图收复失地。郭子仪和李光弼开始收复失地,两京很快收复,唐肃宗李亨回到长安,并迎太上皇李隆基回到长安,只是终肃宗一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平定安史之乱,反而朝廷中宦官专政的局势形成。

唐代宗继位之后重用仆固怀恩压下了安史之乱,但是安史之乱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河朔三镇成为帝国新的威胁,并最终形成藩镇之祸,藩镇叛乱一直持续到帝国灭亡。虽然之后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心、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和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也只是让帝国稍微强盛而已,和从前是没法比,而且也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强盛。宦官专政、藩镇之乱、朋党之争始终与影随行,即便是再强悍的帝王也没有办法改变。

晚唐

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终于引发黄巢起义,起义如潮水般很快席卷了大半个帝国,大唐皇帝对此头疼万分,但是并没有得当的方法来镇压起义,况且武将都想保存实力以图自立。黄巢起义让帝国最后的尊严全部掉到了地上,从此再也没有复兴的可能,即便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割据势力真正形成,开始瓜分帝国的土地,唐僖宗和唐昭宗又是那样的无能与懦弱。

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大唐帝国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它退出的很彻底,即便后来出现了后唐和南唐,却与李唐毫无关系,不过是打着唐的旗帜为自己谋私利而已。


萧晓四姑娘


其实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唐诗的四个分期和发展阶段,出自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在介绍唐诗的时候,一般会把作者所处的时代,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进行划分,比如初唐四杰等。

历史学家通常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线,把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然而,一方面,唐诗的发展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相平衡;另一方面,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奥秘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故而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特殊情况,习惯上把唐诗的发展分为这四个时期。

初唐,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即公元618年—712年。初唐时国力强盛,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等,唐朝威名远播。初唐诗人代表人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

盛唐, 指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元年约五十年,即公元713年—766年。此时的中国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一派盛世景象,盛唐后期虽然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中央还完全有能力镇得住四方。盛唐诗人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等;

中唐,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即公元767—835年,共六十四年。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中唐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等;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至唐朝灭亡,即公元836年—907年,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黄巢之乱以后,唐王朝逐渐没落,各藩镇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晚唐诗人代表:李商隐等。

欢迎采纳,谢谢!


对话历史


实际上,每个朝代都被分为了初期、中期、晚期,比如明朝,从朱元璋建立之初,到明宣宗时期,共5朝,就是明初;再到万历年间,张居正去世,也就是1582年,共8朝,为明中期;张居正死,明朝开始走下坡路,知道歪脖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为明晚期。

初、中、晚三个时期的划分,也是一个朝代兴亡的见证,一般来说,初期就是建国之初,国力是呈上升趋势的;中期就是这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晚期则是走下坡路到灭亡的时期,由兴而盛,由盛而衰,周而复始。


别具一格的唐朝

唐朝有多强呢,外戚、宦官、权臣、藩镇、夺权等等,这些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是绝症,染上其中一条,必死无疑,强如两汉,分别亡于外戚和宦官,只有唐朝,从建国之初就搞出个玄武门夺权的事,中间还有武则天,到中晚期有各地藩镇,可以说唐朝从一开始就在犯病,一直到灭亡,把所有的绝症轮着得了个遍,但他愣是续了近300年的命,还搞出个所有朝代的巅峰时期——盛唐!

这也是唐朝别具一格之初,除了初中晚三个时期,中间还被插入了一个盛唐,每个朝代都有鼎盛时期,但是盛唐太过璀璨,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发展,都是我国历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其他朝代再怎么昌盛,也摸不到盛唐的脚底板。

史学和文学对盛唐的定义

有一点颇值得注意,唐朝这四个时期的划分,从历史和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

文学上,盛唐是指唐诗的巅峰时期:

这个概念是由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提出的,也就是唐玄宗即位的713年开始,到唐代宗766年止,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而已(或说到杜甫去世),相比初、中、晚三个时期,盛唐是最短的,在唐诗的成就上却是最高的。

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奔放,每一个字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独有的自信,那是融入一个时代血液里的“盛唐之音”。

其中不仅有李白、杜甫所代表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也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还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所代表的“边塞诗人”,不客气地说,这个时代的诗人,随便拎一个出来放到其他朝代,都是执牛耳的存在。

“盛唐之音”的消亡,是随着诗圣杜甫的去世,从此江湖上只有盛唐的传说。

史学上,盛唐是指唐朝国力的鼎盛时期:

持续时间就比较长了,唐高宗被评为具有“贞观遗风”,所以史学上的盛唐,也从他开创“永徽之治”(650年)开始,中间经历了唐玄宗最为鼎盛的时期,到唐宪宗“元和中兴”(820年)为止,这一时期的唐朝,政治清明、文化发达、边疆稳固、国富民强,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让国力有所下降,但藩镇割据还没有被摆到桌面上来,唐朝还有能力守住国家。


重回汉唐

我们常说,要重回汉唐,不仅是因为这两个朝代,是中华民族国力最鼎盛的时期,更是因为这两朝的文化和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永远发光发亮,所谓重回汉唐,不是说我们要发明时光机,回到过去,而是要重塑那个时代的辉煌,找回那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自信啊!

当我们的女娲、盘古能像哆啦A梦和钢铁侠一样影响着整个世界上的年轻一代的时候,就是我们重回汉唐的时候!



也可自话


历史上,王朝的划分大体上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也是对一个王朝发展走势的概括。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公元907年灭亡的289年里,却划分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我认为这背后是有两大因素的。


首先,近现代学者文人对唐朝的惋惜。

汉唐,汉唐,这是两个让人怀念的朝代。她们创造了属于她们各自那个时代的灿烂文化,但又是一脉相承的同一种文明的繁衍。

两大王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分伯仲,而她们灭亡的方式却不相同。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王夫之读史之后的拍案而起的感慨,就是近现代文人学者对唐朝的悲鸣和痛惜。

正因为如此,唐朝由盛而衰,一个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朝的两极分化,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然后,唐朝的诗歌充分代表了四个时期的特性。

唐朝是一个诗歌文化强盛的时代,充满了诗人们浪漫、自我、现实的色彩,也能体现唐朝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最真实情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初唐陈子昂的“言志诗”,盛唐李白的“逍遥诗”,中唐白居易的“现实诗”,晚唐杜牧的“怀旧诗”等,就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最真实写照。

这样通过唐朝人的作品对唐朝的发展进行划分,研究各阶段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是最为科学的方法之一。


其实,我也伤感唐朝衰败的太快。如果安史之后,唐朝重振雄风,是否就没有了后面那么多事?

文人的痴念病犯了,莫怪莫怪!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首先我们要了解唐王朝建立之初宏大的历史背景。

唐初

唐朝继承的制度和疆土是隋留下的。在唐朝初年,以关陇集团为首的世族门阀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科举制的不断推行。世族门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盛唐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李治提供了深厚的国力基础。

积极对外进行扩张,其中包括李靖征突厥,苏烈灭百济。

到了李治,武则天,李隆基早年时期,外部没有压力,哪怕武则天代唐建周,和李唐宗室发生权利斗争,甚至是战争。但国家整体还算平稳

中唐

节度使本来作为临时性的地方军事主官,在李隆基一朝由四镇增加至十镇。节度使本身握有节制,度支,按察三种职能,即军,财,政。在地方上,每个节度使都管辖这几个州郡。节度使逐渐脱离中央控制,进而威胁中央权利。即安史之乱为案例

晚唐

安史之乱后,唐皇室的威望大损。地方节度使依然对中央阳奉阴违。为了制衡地方,皇帝才是采用宦官抑制地方节度使。但收效甚微。

以李亨为例,李亨在马嵬鼓动禁军兵变。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但他身边缺乏可以信重之人,他选择了支持和护送他即位宦官李辅国。李辅国因此加殿中监,兵部尚书。再后来李亨驾崩,李辅国力保李豫即位,并将有心染指皇位的越王李系杀死,囚禁了意图控制朝政的张皇后。

立帝,杀王,囚后。可见李辅国的权势。此后的宦官如出一辙,“天下事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耳”控制着中央朝政。

在地方上,和节度使互相勾结。

唐顺宗时期,曾想改变这一局面,认命刘禹锡,柳宗元意图废置宦官,收回节度使任免之权。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联合剑南节度使韦皋,河东节度使裴钧,废顺宗,立其子即位,并将改革派悉数贬黜。

这种情况直到朱温大杀宦官才结束,当然,唐王朝那时也快亡了。


堂燕衔来二月花


唐朝的分期有四种不同划分标准:

1、政治标准,以唐玄宗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为标准分为前期、后期;

2、经济标准,以唐德宗供应780年两税法颁布为标准分为前期、后期;

3、文学标准,以唐诗不同阶段(元朝杨士宏《唐音》、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为标准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4、阶级标准,以范文澜《赵国通史简编》“统治阶级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为标准分为进步主导的唐高祖至唐玄宗开元29年(618——741年)的前期、中央集权VS地方割据的中期、宦官VS士族的后期。

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将开疆辟土建功立业,文臣稳定朝廷,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历8年的安史之乱,导致藩镇割据,国力衰退,从原来的对外扩张的蓬勃开放,转向内部争斗的内缩型发展。


两税法前后的唐朝

北朝时期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买卖兼并,让所有人都有田地耕种,本质上是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唐朝前期实施的租庸调制,本质上是对北朝均田制的发展和改历:从均田制存粹的以户为标准,发展为以丁口为标准。

两税制一改均田制、租庸调制下的实物交易为主的赋税制度,变成以货币交易为主的赋税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是以户口分配土地、权力和义务,两税制是以土地、房屋等资产来分配权利、义务。

两税制实施后,放松了人们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让人们有能力出走更远,而非在均田制下以土地耕种时间来决定出走范围,于是才有招募制军队的盛行。

两税制后,各王朝的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基本是以两税制为基础。

唐诗不同阶段的唐朝

元朝人杨士宏按照唐朝诗人在唐诗中所表达的精神不同,将唐朝分为:

进取的初唐:唐高祖——唐睿宗;

盛世的盛唐:唐玄宗——唐肃宗;

挣扎的中唐:唐代宗——唐文宗;

没落的晚唐:唐武宗——唐哀宗。

杨士宏将所有唐朝诗人都按照他们的出生日期这个阶段划分归入相应的阶段,只有3个人例外:李白、杜甫、韩愈。

阶级斗争下的唐朝

范文澜在其《中国通史简编》将唐朝按照阶级斗争划分为:

前期:唐高祖到唐玄宗29年,618-741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但进步倾向占据主导优势,因此唐朝能够强盛;

中期:唐玄宗天宝元年到唐宪宗元和15年,742—820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但中央集权势力占据优势,因此能够保持形式上的统一;

后期:唐穆宗长庆元年到唐哀帝天佑4年,821—807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的矛盾”,宦官势力占据优势,最后在宦官和士族内斗相互玩完、农民起义削弱下,地方割据成为唯一势力,唐朝灭亡,进入以地方割据唯一的时代——五代十国。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唐朝建立后,尤其在初期,中央政治局势其实并不稳定,每一次政权转移,都面临着残酷的政治斗争。

不仅皇后干政,连公主也要干政。到了后期,宦官、方镇坐大,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时刻伴随左右,使得整个唐王朝充满了血腥的争权夺位的气息。

不过就在如此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唐朝的发展并未受到多少干扰,而是循着事物运行的规律,坚定的向前走着,并且创造出一个辉煌的时代。

近三百年的唐王朝历史之中,可以大致划分出四个时期,即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唐时期,晚唐时期。

初唐时期从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两代的辛苦经营,国家渐渐稳定,经济开始好转,如初升的太阳,开始放出万丈光芒。

盛唐时期始于唐高宗李治登基后,经过武则天,一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时期,国家边疆稳固,国泰民安,经济极大的发展,如太阳正午,对内对外影响力达到了最高。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好景不长。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陷入了巨大的内乱。经过八年的战争,唐军虽然赢得胜利,可是国家再不复往日强盛。唐王朝如西斜的太阳,逐渐向衰落走去。所以人们将唐代宗至唐文宗这一时期,称作中唐时期。

而晚唐时期则是唐文宗到哀帝这个时期,方镇崛起,宦官当政,唐朝如太阳落山,彻底陷入了黑暗之中。


煮酒君


这样的划分在于告诉人们这样的事实,即唐朝所谓的“强盛”仅仅指的是“盛唐”。如果你是一个穿越迷,如果穿越的话,一定要选择好时间段,如果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中晚唐,那样,你会过得很惨。

中晚唐,大唐国土豆剖瓜分,各路藩镇裂土称王,唐天子龟缩在长安,每隔几年就要扶老携幼来一次惊心动魄的“京郊一日游”,或“环关中多月游”,一不小心就“天子九逃”了,好不容易魂不守舍地回到帝京长安,还要动不动就目睹一场血光之灾,实在消受不起啊。

“安史之乱”使得当时的中国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废土焦瓦。民间如此,皇室也忙活呢,在皇室成员的“消遣清单”中,除了自大唐高祖皇帝开始就一直传承下来的宫廷内斗戏剧(政变)之外,又加入了宦官和权臣,一时间大唐皇宫里鸡飞狗跳,好不热闹,各路神仙也好不寂寞,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他们齐聚大明宫,为皇帝陛下早日得道升天而努力工作着。

军阀头子们,有时想皇帝陛下了,就会捎人去帝京长安给自己的儿子侄子们讨个赏,如果您不答应啊,那我就带着兵啊,咱们长安见啊。

总的来说,中晚唐就是精彩纷呈,堪称恐怖大片的现场直播。

其实,即使你回到“盛唐”也不见得会好到哪去,唐朝依然是一个极端的专制统治王朝。我们所知的“盛唐”,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统治者穷兵黩武式的开疆拓土,以及偶尔歇斯底里式的与民休息(折腾累了)的印象,而已。

以上这些所谓的“强盛”,当然和普罗大众几乎没什么关系,不但没关系,为了营造这种“盛世”,在你微薄的收入中,可能还要被官府搜刮一部分,用来补贴那些“万国来贺”的外国使臣们,毕竟天朝最讲究面子了,人家大老远来朝贺你,是为的啥?不就是为了捞点外快吗?你有面子,我有里子(赏赐),皆大欢喜。再说了,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笔钱不从你这里克扣,难不成皇帝自掏腰包?

为什么中国的朝代,只有唐朝会这么划分呢?大概就是为了告诉你,下次再说“重回汉唐”,一定在“唐”后面备注,此“唐”乃“盛唐”。


天水一朝的千年荣耀


其他朝代也有的,至少初,中,晚上是有的。

初唐,是大唐整个朝代的开始之时。盛唐是大唐在整个历史上鼎盛的时候,中唐是整个唐朝中间时间段。晚唐是整个唐朝最后一个时间。

中国之前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兴亡,他就有朝代初期,朝代的中期,朝代的晚期。

至于鼎盛时候,有的朝代出现过值得后世称赞的盛世,鼎盛时候,有的就没有。没有的话就有这个。

初,中,晚却是有的,比如。西汉初期,西汉中期,西汉末期。

北宋初期,北宋中期,北宋晚期。

大明初期,大明中后期。

这样的还有很多。


中孚鉴


唐代的历史分期当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盛唐。这是文学史的分期影响了政治军事史的分期。

盛唐最早是一个文学史的概念,大体上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前期。这时期在唐诗创作上出现了井喷的局面,诸多天才诗人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众多的不朽篇章。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都是当时诗人的杰出代表。因此将这一时期命名为盛唐时期。

这种历史分期方法后来被其他专业领域的学者所借鉴。唐王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高峰时期,在开元时期确实有其他王朝难以企及的盛世气象。因此这种分析方法被广泛认可。

这种文学史的分期或者术语被引入到政治军事史当中的现象其实在国外也有。美国梦最早是一个文学史研究的概念,后来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了美国历史研究当中的重要概念。历史研究当中各专门史,通史和断代史会有这种学术上的相互交流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