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俄罗斯篇-11#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以及亚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一直走到今天的欧洲系列。现在,2019重头戏“欧洲系列(一)——俄罗斯篇正在进行中。小伙伴们,速度围观啦!(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二十圆柱厅)

前面说到:冬宫博物馆曾经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宫;1852年冬宫作为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现如今它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今天,咱们将要参观的是俄罗斯皇宫(冬宫博物馆)中的“二十圆柱厅”。顾名思义,该大厅中有二十根圆柱,更具体的说是二十根蓝色大理石圆柱,因此它也被称为“蓝色圆柱大厅”,或“蓝柱厅”。

与之前我们游览冬宫各大厅不同的是,这次我们重点看的不是大厅中的展陈,而是大厅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蓝色圆柱。

难不成这些粗大的圆柱是几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

咱们这就去看看!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蓝柱厅原本的名称为:“希腊—伊特鲁里亚厅“,是为了配合厅内展陈品的风格而取名。其内部装饰完全是仿造古希腊神庙的风格——围廊式,也即“神庙建筑的外立面由多根圆柱环绕的建筑形制”(见下图)。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上图为世界最著名建筑之一的希腊雅典卫城上的“帕台农神庙”。由图可见,神庙的外立面被一圈圆柱环绕(几千年的岁月剥蚀,神庙的其余部分早已毁损殆尽),

这种圆柱环绕的的建筑形制被后来的罗马人称为“柱式”。

神庙是古希腊城市中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已经有了石材建筑。由于石材抗压不抗拉的力学特性,这些石材建筑被设计成柱密、跨短的建筑结构,由此形成了其外立面圆柱之间间隔较密的围廊式建筑风格,例如帕台农神庙(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公元前6世纪,围廊式的柱式建筑形制已相当稳定,有了模板式的计算方法——以圆柱直径为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以及底座等各部分建筑的尺寸。

例如,圆柱直径为1,柱身与直径比为6:1,即柱身高度是直径的六倍,这样一套有着固定比例的计算关系。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最早出现的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为“

多立克式”(上图)。

传说人们最初在为神庙建造柱子时,为了柱身与柱础的比例以及它的美观犯了愁。人们不知道柱子到底应该多高才符合建筑本身以及公共美观的要求?

人们把目光转向了英俊健硕的希腊美男。人们发现健美男子的身长与脚长之比是6:1的关系。于是,最早的多立克柱式便按照这个比例建造而成——一个简单的柱头 + 有20条凹槽的柱身 + 柱础。人们认为粗壮雄伟的多立克柱式完美地代言了希腊男子健硕、刚劲的形象,因此它也被称为“男性柱”。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希腊雅典卫城帕台农神庙的多立克柱式。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雅典娜厅中的仿多立克式圆柱。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有了男性柱,必然也会产生“女性柱”。

较之多立克柱式粗壮且柱头无装饰的特点,爱奥尼克柱式则有了“进步”——向下涡卷的柱头装饰 + 带有24条凹槽的柱身 + 柱础。并且它的柱身纤细秀美,宛如一位气质优雅的贵妇。因此,爱奥尼克柱式也被称作“女性柱”。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二十圆柱厅中的爱奥尼克式圆柱。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在男性柱、女性柱之后,古希腊人又创造出了“少女柱”——科林斯柱式:更加纤细优美的柱身 + 以莨苕叶装饰的形似花篮的柱头(上图) + 柱础,看上去就如同花季少女般妩媚迷人。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由于科林斯柱式清新妩媚,既活泼又庄重,因此深得大众喜爱,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柱式。上图:冬宫博物馆大厅中的科林斯式圆柱(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冬宫博物馆中主楼梯两侧的科林斯式圆柱。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冬宫博物馆中约旦楼梯两侧的科林斯式圆柱。

掌握这三招,走遍欧洲不用愁,秒懂欧洲建筑

古希腊建筑是西方建筑的鼻祖与开拓者,它的美学典范至今深深影响着欧洲建筑的风格。今天你去欧洲旅行,无论在哪个国家,你所看到的欧式建筑几乎都离不开“古希腊柱式”的形式。而这些柱式则必定逃不掉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以及科林斯式(或它们的变形体)这三种经典模板。

最后的悄悄话:小伙伴们如果有机会去意大利罗马斗兽场,请注意观看它的残壁——集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三种古希腊柱式为一体的罗马古墙。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