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格力不考虑并购锤子手机,利用锤子的设计和格力的供应链相互加持?

清风ghost


为什么格力不考虑并购锤子手机,利用锤子的设计和格力的供应链相互加持?两个强势的人在一起注定不能友好的相处下去。并且格力的供应链如能真正大量帮助手机的销售,格力手机不是早已经冲入前几名了么。这两者有个相同的特点,老罗和董明珠个人营销做得好,而两个手机的营销做得又差,很少能引人注意。即使两者并购也会导致这样的突不出重围的结局。

锤子手机的美学设计确实很好看,简洁漂亮。而且系统UI设计、图标有特色别致、流畅度也不错、还有些好用的创新比如闪电胶囊、大爆炸等,可以说在红海的手机市场以及千篇一律的手机使用体验,锤子手机虽谈不上多好但也别具一格,还是有一定的粉丝的。

但锤子成也老罗败也老罗,老罗自身的营销做得相当厉害,然而在锤子手机的营销上却是失败或者说至少不成功。不然锤子手机的销量不会如此的惨淡,在用户中激不起购买的欲望。


按照罗永浩个人的特质,要想把锤子卖给别人没有到山穷水尽是不会考虑的,他贩卖的情怀和所谓的工匠精神还没有成功。董明珠造手机最开始是雄心勃勃自信满满的,并不会觉得购买是必然之路,两者融合不到一起。

即使是格力并购锤子手机,但也并不一定就会成功。锤子手机即使有自己的特点,但与华为、小米相比少了些实力,甚至与OPPO、VIVO相比都没有明确的定位。格力的供应链能否在手机上用上力气,也是未定之数,能卖好空调不一定能卖得好手机。即使是零部件供应商,强买强卖手机久而久之那也会被群起而攻之的。


就像TCL也做家电产品,供应链也够强大,可其购买的手机品牌就是不温不火。


更多分享及互动,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东风高扬】。


东风高扬


在今年格力换届选举上,董明珠成功连任。之后其在股东大会上称:“大家说格力手机没成功,你怎么知道没成功呀?我的业绩在增长,我就是成功的。你们拿到我的分红,你就应该拿出来买手机。”可见董明珠并没有意识到其在手机方面的失败,而是固执己见。有人说,既然格力也想研发手机,为什么不收购锤子,相互加持共创辉煌?在我看来,格力造手机完全是玩票性质的,并非真正想做手机,而是为了话题。

真做手机的锤子“死”了,假做手机的格力活着

世间之事真是无常,曾经号称要收购苹果的锤子科技快挂了。不说其是与非,锤子科技在做手机方面还是比较认真的,无论产品设计还是系统软件,各个方面都有亮眼的地方。然而这样一家企业依然被时代所抛弃了,如今苟延残喘着。另一家企业格力,本是做空调的,看着卖手机似乎很赚钱,也跑来做手机。先后推出了三代了,却始终没有对外销售。据说还有第四代,且格力CEO董明珠还号称自己做手机很成功,岂不是很讽刺。

格力做手机就是个笑话

至今不知道当初董明珠决定做手机时是何种想法,难道是受了小米雷军的刺激,想在手机市场上打败小米?可是如今格力手机都推出三代了,却依然只能逼着自己员工购买,而不好意思对外销售。这样一款特供产品,就像一个笑话。从其诞生之日起,就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就像如今的小米去卖空调,卖洗衣机一样。事实证明格力手机也是非常失败的,估计董明珠也不指望在手机方面有多少造诣,利用这个手机拉拉话题,增加对格力品牌的关注度就行,投资大笔资金收购锤子科技那是万万不能的。董明珠小打小闹可以,真想收购,格力董事会也不会同意的。

对于格力造手机就不要当真了,对于其收购锤子就更别想了,收购锤子的只可能是手机企业,而非这个造空调的。再说,其供应链都是卖空调的,你在空调店里买手机不觉得奇怪吗?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联网信息,快来关注忆梦科技!欢迎大家评论点赞。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


忆梦科技


感谢您的阅读!

目前格力手机仍然在官网热卖!搭载骁龙820的格力手机2代,价格为3599元。当然特别注意的是两个词:热销和匠心之作!如果说锤子手机的销量算不上出色的话,那么格力手机的销量应该怎么说呢?

而格力和锤子?我觉得可能董小姐的风格,罗永浩并不能够忍受。董小姐的雷厉风行,曾经在看鲁豫采访的时候,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以罗永浩的行事风格,两者想要合作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格力手机,虽然说配置方面表现一般,但是它的价格确实能够让人大吃一惊。

在目前骁龙845的小米已经低至到2000元左右,而搭载的骁龙820的格力手机二代价格还在3500元。这样的价格,其实配上这样的手机确实难以发展。董明珠在手机方面的失误,也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实体行业可以做手机。想跨界做手机,除了本身要进行资金的投入之外,还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

格力手机都能够通过它的供应链进行热销。那么,锤子能够通过格力的销售链进行热销吗?我们不能够去预测具体情况,虽然说锤子手机有它的特点。但是一方面来自董明珠,她不可能去扶持锤子,可能在她看来,锤子的体量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罗永浩的性格也不可能让他屈尊在董明珠管理下,所以,他们之间的合作可能性很小。

而且虽然锤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他的情怀因素,还是颇受很多人所喜欢的。我们也相信锤子,可以走出一条属于锤子的路。而格力的董明珠,我相信可能对手机已经并非那么热衷了,毕竟格力手机的失利,可能格力董事会也不会让她再做手机。


LeoGo科技


在我的印象里,貌似格力和锤子之间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直接关系,首先是因为二者业务不同,一个是主打家电市场,一个主打手机市场,这样的关系没八竿子基本打不着;其实也跟两家企业的创始人有关系,一般秉性、打法较为相似的企业家,反而不会走的太近,像罗永浩跟董明珠这种性格,估计即便合作没几天也得黄。

而至于为什么格力不考虑并购锤子手机,也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格力决定要做手机的初衷,当初董明珠跟雷军间的10亿豪赌,让董明珠不甘心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打败小米,而更希望通过主动进军手机市场,以证明“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论断,所以讲,格力做手机的初衷就不是打算将手机作为一项核心业务,更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到这一领域里面去。

同时,经过格力2代手机产品的再次沉寂,也让董明珠认识到对手机行业竞争的判断不足,之前的手机组装投入也就算是一个教训了,所以董明珠逐渐的从真的想做手机转变为一种玩票心理,手机成不成都无所谓,关键是面子不能丢,就像这次在股东大会上所讲的“你怎么知道没成功,关键是我的业绩在增长,那就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格力做手机已经无所谓了,只要格力本身的业务在增长就好。

我们在转回头来看看曾经想要“收购苹果”的锤子科技,虽然涉足手机市场也有6年多的时间,手机也推出了几代,但其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老罗的情怀,跟手机设计方面的一些创新,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手机厂商,尤其在供应链把控方面做的非常不成熟,至于现在基本到了快要落幕的地步了,所以你说别的公司收购锤子科技能图个什么呢?

之前传言说华为、阿里、百度等企业想收购锤子科技,但后来没信儿了,后来又听说头条、360想要收购锤子科技部分专利技术,后来也没信儿了,所以锤子科技自己发展前景黯淡,如果被收购也将会是个鸡肋。

锤子是既没有技术,同时也对手机供应链把控不足,而格力则是根本就没有深入手机产业的想法,同时其本身也不懂的如何做手机,所以想格力会不会并购锤子,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格力真的想要做手机,哪怕去年收购破产的金立都要比锤子更靠谱一些。


木石心志


锤子手机的设计做得还算可以,但是,格力董明珠不会认同,这就是最大的障碍和理由。

我们可以看到在收购银隆的这个事情上,董明珠是非常独断的。凭借强大的个人魅力和个人权威,董明珠在格力在决策上还是能够说一不二的,但是,格力做手机本身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败,格力也没有太过于在乎这个业务。

格力在战略上的失败是因为手机实际上看上去就是一个组装业务,但实际上需要对消费者的心理有非常细致的了解和沟通。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小米的开发过程,中途要经过一个非常明确的跟米粉公开讨论配置设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开发设计团队,非常自由的讨论和非常谦虚的吸纳网友的意见,显然,董明珠在这一块是做不好的。

所以并不是说把锤子的设计和格力简单的拼在一起,格力就能做出好手机。手机这个行业投入风险非常非常大,遇到一款机子做得不好,砸下去的钱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就打水漂了。就算你强如诺基亚,耗个一两年也会亏掉裤子的。


知势研究局


即使在网上也可以看出董明珠是很强势的一个人,毕竟女强人,说一是一,不容他人指手画脚,所以带领格力走到今天的地位,着实了不起的。

但是,锤子科技的罗永浩也不是“吃素”的一个人,就像楼下网友说的:不仅自我,还很偏执。要是把这俩人放一块儿,共同合作,这场面你能想象出来?早就炸锅了!

格力要是并购锤子手机,把锤子科技这几年的手机专利积累收了,确实可以省时、省钱。产品特点上也有点相似,比如董明珠女强人的那种“狠辣”,在格力空调质量上特别有体现,所以格力空调在业界质量非常不错;而罗永浩秉持“工匠精神”去做手机,也在强调手机的质量问题,所以两人在做产品上“不谋而合”。

但是,要是放一起共事,董明珠必然要做“老大”,有自己的观点,肯定在产品上有自己的一套,而罗永浩也很“自我”,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所以,两人共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短时间估计都无法容忍,大战也必然一触即发!


布吉岛的浪子


锤子是目前最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反正你们网上扯淡又不需要负责人,无知又不犯法,一个个,大言不惭的一天天,你要是拿钱做事的我佩服你敬业,你要是无知还出来嘚瑟的,那还是别出来丢人现眼



黑狐同学笑点低


主要是一个权利的问题,罗永浩的锤子体量并不小,没有格力,仍然会有很多人投资锤子科技,罗永浩只会让别的公司收购股份,不可能让格力并购


千语谦辞


锤子,设计?你是猴子派来逗比的吗


成不了灰的蜡烛


锤子那么low,有什么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