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公立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老,这样的学校有活力吗?

贝贝木5811


公立学校教师年龄偏老,学校肯定在活力方面要逊色的。远的不说,就举个近的例子,山西那个带龄师生跳鬼步舞操的校长,为什么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正是因为校长的活力,岁数大的校长能去带头跳这个操吗?(私下跳广场舞除外,呵呵)

活力的表现,无论是课堂还是班级活动,青年教师的思维和行动肯定是比老教师有创新和有想法的,他们敢于表现、敢于尝试,都无疑会使任何活动都有新鲜感和有活力。

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体力有限,精力有限,他们会三思而后行,他们会按常规去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开展活动。学生自然是喜欢和年轻老师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最起码代沟的距离是小的。

所以,老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开展活动上,能够更得上学生的步伐,学生的思想,也非易事。

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心理,熟悉当今流行的一些元素,多和青年教师沟通和交流,即能使自己变得年轻有活力,又能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月亮姐姐Nancy


之前我一直觉得年龄偏大的人在教育这个行业,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毕竟他们教学时间长,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品德方面,都是很棒的引路人。直到去年我无意间上网看的一篇文章,又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我才知道并不是年龄大的老师就一定教的的好,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年龄大的教师易与学生之间产生代沟。特别是在小学,中学阶段。如果以他们那个年代的想法来要求现在的学生,难免会有些不妥,现在的小孩子们,思维活跃,性格活泼,紧跟社会潮流,在这方面,年龄大的老师难免会有点力不从心。有些老的教师都不去接触现在的生活,不了解小孩子们的娱乐方式,这样的话,表面上是年龄之间形成的代沟,但是背后导致的结果应该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应该主动去接近年轻人,多交流,尽量避免代沟的加剧

第二,年龄大的老师知识上可能有些脱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也在更新换代,过去的老师可能学习的某个知识现在已经不适用,或者已经被更好的方法淘汰了,如果再使用,对孩子们的学习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第三,年龄大以后势必会在教学上放松,不愿去探索更好的方法。当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以后,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就可能没有了年轻时候拼搏的劲头。而现在的年轻教师,虽然在知识等方面比不上这些老教师,但是他们拼搏的劲头很足。并且年轻的教师容易融入学生中去,从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

虽然年龄稍大的老师在活力这方面可能会有不足,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经验,教书育人等方面还是值得尊重的,正是他们为祖国培养了这次又一代的年轻人,衷心地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新一代的年轻教师,以前辈为榜样,努力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精选曲艺


何止是有些啊,几乎是全部了吧

我们这里有俩所高中,三所初中,七所小学,据我所知,已经很长时间(将近快20年了吧)没有进新老师了,只是在去年,前年,每个学校进了三四个新老师。

所以,每个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都很大了。大部分学校,老师都是40岁左右的,还顶大梁,当班主任,教着主课。

有个朋友就是,已经43岁了,他说他刚上班时(20多年前了),同学校的老师,不到35岁,因为来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就显得老了,于是就退到一些“养老”的地方去了,去图书馆什么的。

可是现在呢,因为他们同龄人太多太多了,都40多岁,然后就一直都在第一线,也没有年轻人进来,所以大家一直都一样忙活。

要说学校有没有活力,反正都是一样教学,学生仍然都是活泼可爱的,只是看家长看出来了。

20多年前,家长比老师大好多。

10多年前,家长慢慢地成了老师的同龄人

接着,家长就开始比老师小。

甚至有家长都是老师的学生了,又送孩子来了

……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学校里老师老了,有些活动该举行还是举行。只不过是,身体开始衰老,很多时候力不从心,有的老师都花眼了!

所以,现在很多老师都希望学校能多进一些年轻人!


Longsuixinyuan


公立学校教师有两大特点:1.娘子军。2.年龄偏大。

以我们这的一所初中为例,一共38个教师,女教师29个。所有教师,年纪在30岁以上的34个,其中40岁以上的30个。

就这样的教师队伍,会有多大的活力?



1.学习能力下降

教师这个行业,年复一年,用到的知识基本不变。做教师十年,很多不用的知识基本就快忘完了。就是本科目的知识,由于不能及时的更新,因为用不到嘛,通常所说的“教学相长”,其实对老师知识的“长”,真的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年纪一大,对知识的学习就懈怠了,学习能力也在下降,一日不如一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都跟不上学生、教材的变化、时代的改变。

2.管理死板。

这里主要是说班主任管理和课堂管理(当然不绝对),我们年纪大点的人都喜欢规矩懂事安安静静的乖宝宝,不喜欢调皮的,尤其男生。

制定的一些班规和课堂纪律也是比较严厉教条,上课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变化,学生就会觉得呆板没意思,对课堂教学以及班级管理都不是好事。



3.和学生代沟更大。

3岁一个代沟,十几岁的孩子和四十多岁的教师,相差十来个代沟。年轻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聊聊天,跳跳绳,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

而年纪大的教师,对小孩子的世界不了解,不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候觉得他们莫名其妙。学生呢,也觉得老师的想法太古老,没法沟通。

彼此聊不到一块,通往对方心灵的路不通,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终将长大


现在公立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偏老,已成普遍现象,就拿我们本地的学校来说,从1997-1999年,国家下令整顿清理原民办代课教师,除民办教师通过培训划考核合格后转为公办教师外,其他代课老师全部清理出教师队伍,而将1997-1999年期间毕业的中专、大专等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毕业生,甚至非师范类毕业生,只要愿意从事教育事业全部分配到缺编的教育岗位。到1999年底我地基本彻底清理完代课教师,并实现了各地相对不缺编的教育现状。

之后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生源慢慢减少,从1999年至今,各地教育岗位基本不缺编,这也就意味着各校最后进入教师队伍的也已成为40多岁的中年人。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全校教职工65人,40-50岁之间的教师共计52人,高达80%,50岁以上的有9人,约占14%,30-40岁之间的仅有4人,约占6%,30岁以下的老师一个也没有。

老教师,确实比年轻教师有经验,但确实也没有活力,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我们这些中老年教师,早已成为妈妈级人物,跟中小学生难以避免的产生代沟。

想想我刚毕业那会儿,跟学生能很快的打成一片,学生的任何情绪和想法我都能理解,也能很顺畅地跟他们进行交流沟通,班上上课气氛活泼热烈。而现在呢?我们这些中老年老师更喜欢学生能静静地听我们讲课,更希望他们把我们所讲的内容全部记在脑子里,因为我们太了解中考所考内容了,所以我们不希望学生浪费一点感情和精力在中考不考的内容上,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同进要求学生和自己一起变成学习升学的奴隶。

虽然,从升学率来看,是为了学生们了,但是学习气氛沉闷也成了必然。

缺乏活力的学校,一定不是学生们喜欢的学校,气氛沉闷的课堂肯定也不是学生们喜欢的课堂,但是如果学校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话,学校很难恢复活力,因为中老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主导,他们的教学方式同样也会成为主导,只有年轻教师和年老教师达到数量上的均衡时,课堂和学校才能恢复活力,学生才会在年轻老师的热情带动和年老教师的规范塑造下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学生也才能更爱学校,更爱教育。

真希望,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缺编,能吸引年轻的老师加入教师队伍,给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活动啊。


指尖教育帝国


先纠正一下题主的说法,不是“有些”,而是“几乎”所有公立学校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以我们学校语文组为例。我们学校语文组在15年内只进了一位年轻老师,导致很多老教师依然冲在教学第一线,带两个班的语文。我们的情况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学校已经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现象了。

这种情况很不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任何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加入。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必然是严重缺乏活力的。没有活力的单位会怎么样呢?这个不言自明!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是教师职业的待遇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除了极少数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全国各地的教师工资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教师工资往往还会被拿来与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相提并论。例如,人们习惯于将教师工资与清洁工、操作工、农民工的工资相比较。姑且不论这种比较是不合理的,就是这样,高技术含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工资也比不上农民工工资。让人感觉何其悲哀!

二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差。

现在教育舆论环境对教师这个职业极其不利。社会上对教师的美誉度较低,这都是某些不良媒体与喷子们长期抹黑教师的功劳。这种不利的舆论氛围直接吓退了年轻人的进入念头。

三是职业的上升通道狭窄。

教师的上升通道近乎于无,选择了做教师,几乎就确定了一辈子。这让富有理想的年轻人惧怕,根本就不敢进入。教师唯一晋升的希望就是职称,偏偏职称现在就是最受吐槽的。条件的苛刻、晋升名额的限制、评选过程的繁琐等。这些很快就熄灭了年轻人的梦想!

大家看看,即使有年轻人进入教师队伍,十个当中倒也有九个是女孩子。这不正说明了一切吗?


姑苏讲堂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生姜还是老的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马识途”;老当益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成语都说明一件事——岁数大了照样棒棒的!

我们学校前几年转正之后的民师比较多,正式分配的教师少,平均年龄比较大,陆陆续续都已经退休了。从下学期开始就没有老民师了,目前,岁数最大的有我和另外一个女教师,50左右,其他的教师都比较年轻。刚刚入职的有2个,26岁和27岁各一个,。整体来说平均年龄降低了。

现在就来看看年老的教师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有:

  1. 知识丰富。
  2. 经验丰富。
  3. 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强。
  4. 课堂驾驭本领高。
  5. 情绪稳定。
  6. 责任心大。
  7. 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8. 头脑的想法还是基本不落后的,还觉得很年轻。
缺点有:

  1. 体力不济了。
  2. 脑子反应速度降低。
  3. 蹦蹦跳跳的工作难做了。
  4. 眼力劲下降。
而年轻教师的优点基本上就是老教师的缺点,另外还有学历高,身体棒,现代科技掌握得多等等。缺点也就是老教师的优点。(第一条应该是他们的优点,第八条应该不算。)

这样比较之后发现:两类教师优缺点基本相同,不相上下。

但是,这教育教学上,老教师的优点就可以大显身手了。特别是经验、处突、驾驭课堂和稳定的情绪是管理学生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技术。年轻教师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

前几年,我们学校几个老教师的教学成绩非常抢眼:毕业生考入重点率达到75%;全镇抽考12门有6门获奖。

老教师怎么样啊?差吗?


千万不要986


说老师老还是少好都不是绝对的:现在40岁左右的老师是那个年代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的。而现在的年轻老师是比较差的学校毕业考上来的,素质就相差一大截。

再说对教育的情怀,在头条上说什么年轻人有活力,没有代沟之类的,可以说真的对教育外行了。

那么多特级教师都是年纪大的了,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喜欢他?对于教育成功的条件是关心爱护学生,能够知道学生的心理,从而教育好学生。

越是高年级越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当然55周岁以后的老师不是教育不了学生,而是那个年纪的老师自己不想挑战那么大的压力。

幼儿园需要年轻老师,就是唱唱跳跳玩玩。上了小学特别是中学高中真的需要老教师。

老教师工作了一辈子对教育特别有责任心,心中对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心中有数,而不是像年轻教师,总是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对学生关心不够被家长一说就感到委屈。

40岁左右的老师正是老师最好的年龄。是学校的骨干,定海神针吧。如果我的孩子上学,我一定选这种老师。


三叔侃大山


我认为教师年龄偏大,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活力,但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领导者的领导决策和环境,是都能带动教师的活力。因为

一、年龄偏大的老师大多事业心强,可能由于多年的经验积累,容易形成惰性,但只要领导者激励措施得当,这些老师还是会活力喷张的。

二、活力不在于年老少,而在于每个人的认知和心态,只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不管多大,不管到哪都会充满活力,给人以感染。

三、活力受环境影响也很大,如果大家都充满活力,自然会感染带动大家,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持的。

四、领导者可以多鼓励年龄偏大的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一旦这些活力被泯灭,再激发起来可就有点难了,一个死气沉沉的学校,哪还有勃勃生机。

五、领导者也可以多关心一下年龄偏大的教师的疾苦,为她们解除后顾之忧,没有了忧愁,自然会开心活泼了。



灵慧视角


现在很多(不是有些,是相当多)公立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活力,自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了。首先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事物接受起来比较慢,譬如一些新教育思想接受新教学手段的掌握都会比年轻教师难、慢一些;其次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进取的动力,他们已经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升职加薪晋职的追求,所以更“安于现状”;第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于教育教学艺术的探索已经没有了干劲,往往用过去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来不断重复进行教育教学,所以会与现在的孩子的特点脱节,效果当然就不尽如人意了哈😄最后也用最重要的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因为没有了升职加薪晋级的压力,所以😊“养生”状态下工作自然会出现一些“懒洋洋”的情况,什么都看得惯什么都可以“一笑了之”😊形成懒惰的“佛系”状态了。总之,教师年龄偏大虽然不一定就会“不合格”,但是肯定会有很多不再优秀了,那是不可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