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混凝土冬期施工及養護專項方案

基礎混凝土冬期施工及養護專項方案

01、術語

冬期施工:

當室外日平均溫度連續五天穩定低於5℃即進入冬期施工;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高於5℃ 時解除冬期施工。

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築後,在一定時間內採取措施對外露面保持適當溫度和溼度,使混凝土有良好硬化條件。


基礎混凝土冬期施工及養護專項方案


02、混凝土養護的目的

混凝土澆搗後,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因為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基礎混凝土冬期施工及養護專項方案


03、混凝土養護溫控要求

混凝土養護期間應注意採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曝曬、氣溫驟降等)而發生劇烈變化。養護期間混凝土的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宜超過20℃。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制定嚴格的養護方案,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滿足設計要求。


基礎混凝土冬期施工及養護專項方案


04、混凝土冬期施工措施

在冬期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解決3個問題:一是如何確定混凝土最短的養護齡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凍害;三是如何保證混凝土後期強度和耐久性滿足要求。在實際工程中,要根據施工時的氣溫情況、工程結構狀況(工程量、結構厚大程度與外露情況)、工期緊迫程度、水泥的品種及價格、早強劑、減水劑、抗凍劑的性能及價格、保溫材料的性能及價格及其熱源的條件等來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

目前,基本上採用以下幾種措施:

(1) 調整配合比方法

主要適用於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

具體做法:

① 選擇適當品種的水泥

選擇適當品種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凍的重要手段。試驗結果表明,應使用早強硅酸鹽水泥。該水泥水化熱較大,且在早期放出強度最高,一般3d抗壓強度大約相當於普通硅水泥7d的強度,效果較明顯。

② 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

儘量降低水灰比,稍增水泥用量,從而增加水化熱量,縮短達到臨界強度的時間。

③ 摻用引氣劑

摻用引氣劑。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變的情況下,加入引氣劑後生成的氣泡,相應增加了水泥漿的體積,提高拌和物的流動性,改善其粘聚性及保水性,緩衝混凝土內水結冰所產生的水壓力,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

④ 摻加早強外加劑

摻加早強外加劑,縮短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提高早期強度。應用較普遍的有硫酸鈉(摻用水泥用量的2%)和MS-F複合早強試水劑(摻水泥用量的5%)。

⑤ 材料選擇

選擇顆粒硬度高和縫隙少的集料,使其熱膨脹係數和周圍砂漿膨脹係數相近。

(2) 外部加熱法

主要用於氣溫-10 ℃以上,而構件並不厚大的工程。通過加熱混凝土構件周圍的空氣,將熱量傳給混凝土,或直接對混凝土加熱,使混凝土處於正溫條件下能正常硬化。

① 火爐加熱

一般在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簡單,但室內溫度不高,比較乾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會使新澆混凝土表面碳化,影響質量。

② 電加熱

將鋼筋作為電極,或將電熱器貼在混凝土表面,使電能變為熱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溫度。此法簡單方便,熱損失較少,易控制,不足之處是電能消耗量大。

(3)摻抗凍外加劑

在-10~-15 ℃之間的氣溫中,對混凝土拌和物摻加一種能降低水的冰點的外加劑,使混凝土在負溫下仍處於液相狀態,水化作用能繼續進行,從而使混凝土強度繼續增長。目前常用的有氧化鈣、氯化鈉等單抗凍劑及亞硝酸鈉加氯化鈉複合抗凍劑。

基礎混凝土冬期施工及養護專項方案

05、混凝土的養護

1、基礎澆築完後,應對澆築的砼蓋一層塑料膜,以防稻草等覆蓋物受潮,再蓋上1-2層稻草(草簾、草袋)或麻袋,最後再蓋一層塑料以增強保溫性。

2、當室外氣溫突然下降,坑內溫度保持不了0℃以上時,立即採取補充加保溫層等措施以以防混凝土早期受凍。

3、冬期施工,每日要聽取天氣預報。每日要測量三次保溫層內溫度,作好測溫記錄。以便掌握養生情況並分析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

4、各施工隊可用加熱法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可採用電熱毯或2000W的電暖器加熱,混凝土強度達到40%以上(應保證混凝土表面及稜角不被損壞)方能拆膜。拆膜後如回填凍土,應將立柱四周用稻草圍好後再回填,不使凍土直接接觸基礎表面以免受凍。

5、各隊對澆完的基礎,必須晝夜派專人看護,並定時檢查坑內溫度及坑外的遮蓋情況。


—酷酷結束 —

基礎混凝土冬期施工及養護專項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