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達到什麼境界,思想才可以超凡脫俗?

星空77218


“一個人達到什麼境界,思想才能超凡脫俗。”這裡談一下個人幾個觀點:

首先,要做到超凡脫俗,必須有一顆仁愛之心,對世事萬物有悲憫的情懷。

仁愛之心,並不只是甘於施捨,而是有博大胸襟,寬懷大度,不計較,不張狂,堅持真理。舍小怨而成大義。

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部環境的好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得失自然,處事坦然。“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一種境界,達到內心的一種靜態。所謂“清靜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保持一顆清淨的心,是人生的最高智慧。

三、有強大的內心世界。

能駕馭自我,也即是駕馭“錢、權、性、情感”。

哲學思想說,世界什麼東西都是好的,即使是苦難,也可以讓人收到很多快樂沒有辦法提供的營養。

人身體上對酸、甜、苦、辣、鹹各種營養都是需要的,在精神上人也需要酸、甜、苦、辣、鹹五味營養。只是人只喜歡甜,不喜歡苦,很多時候人都刻意迴避吃苦。

其實世事很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迴避了眼前的苦,會造成後來的大苦。

所以,能駕馭自我,內心強大,以自己為支點建立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四、愛

人生的意義在於自己創造幸福並且能給別人帶來幸福。人都是在愛人和被愛的世界中生存著。

有的人體會不到別人的愛,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盛愛的碗破了一個洞,無論得到多少,都會流出去。只有不斷自我完善,修補上內心的漏洞,才會感受愛,也才會付出愛。

愛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愛人,愛物,愛山川大地,愛春潮風景…,在愛中昇華,在愛中完美。



戈壁灘上的駝鈴


超凡脫俗即是跳出塵緣、脫離世俗,走向“佛系”人生。達到這種境界主要列舉以下幾點:

一、世上最難是圓滿,在缺憾中尋找完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上至國家大事下至生活中的瑣事,很少有事情可以一帆風順、完美圓滿的。所以,很多人經常會因此而失望哭泣,娑婆世界,萬事都有缺陷,誰也無法達到圓滿。人世間做人做事之難,在於任何事都很少有真正的圓滿。


人活在世,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 ,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正如西方諺語所說:“你要永遠快樂,只有向痛苦裡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去尋找。人生的不圓滿是無法選擇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看人生的角度。人生有時候雖然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整。當你感到缺憾,也便體驗到了人生五味,從此擁有了完整的人生。很多時候,缺憾雖然不能令人完美,但卻可以令百味人生變得更加完整。


乾陵有一塊“無字碑”,也稱豐碑,是為女皇武則天立下的一塊巨型無字石碑。武則天輝煌一時,臨終前在經歷了被逼退位後,已經預見到身後將面臨的無休止的譭譽之詞將光臨她的墓地。所以,她臨終留下遺言立此“無字碑” ,意在功過是非任由後人評說。她一生萬千寵愛、呼風喚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然而,走到人生的最後,她終於不得不承認:世間最難是圓滿,千古笑罵由後人。在歷史長河中,每個人都不過是滄海一粟。所以,無論做人做事, 不管成功失敗,能夠笑談人生,萬事不縈於懷的便是得道高人。


生活,常常因為不圓滿,才有了追求圓滿的心,也隨之有了向上的動力。相反,如果開始的時候 ,我們已經擁有了所謂的"完美人生”,就不會懂得珍惜,更不會為之而努力了。如此一來,說不定會錯失良機,為人生帶來更多的不如意。然而正是這股力量的牽引,可以幫助你跑得更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一個人靈魂飛昇的動力所在。

二、生命如蓮次第開,沿途美景心相隨

天地萬物,都在永遠不息的動態中循環旋轉,在動態中生生不息,並無真正的靜止。一切人事的作為、思想、言語,都同此理。是非、善惡、禍福、主觀與客觀,都沒有絕對的標準。正如《易經》中的最後一卦一一未濟,無論是歷史,還是人生,一切事物都是無窮無盡、相生相剋,沒有了結之時。既然生命無常,且生生不息,那麼,對待生命的態度,就成為千古聖賢時常討論的一個話題。

莊子說過:“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其入不距;條然而往,修然而來而已矣。

“其出” 生命的外在,不因生命外在的東西而欣喜。上古得道的真人,當堯舜也沒有什麼高興;當週公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萬古留名,封侯拜相,乃至成就帝王霸業,也不覺得什麼了不起。“其入不距”,也沒有覺得同外界有了距離。嬉笑怒罵均與他人無干,“悠然而往,悠然而來”,對待生死,怡然自得,所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是了。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借大禹的一句名言點透生死:“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活著是寄宿,死了是回家。孔子在《易經繫辭》中說:“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明白了黑白交替的道理, 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荷花,開放收攏,不過如此。



三、君子三樂,問心無愧心自在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這是孟子所提出的君子三樂,君子之三樂,第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沒有什麼變故,盡到了孝道和友愛;第二是胸襟光明磊落,沒有做對不起人、對不起天地鬼神的事;第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世間之事,當不問成敗,只問是非,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當得起“問心無愧”四個字。一個人的是非功過,絕非取決於片面,唯有盡心盡力,俯仰無愧,謙沖自牧,有為有守,其人格精神方能可大可久,千古流芳;否則,短視近利,縱然叱吒一時,仍會淹沒於歷史洪流之中,激不起任何漣漪。人生一世,不卑不亢,沒有傲氣卻有傲骨,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做人如此,夫復何求?足矣!


盡享天倫,無愧於心,且與天下蒼生同歡樂,孟子的“君子三樂”,從個人而天下,真是道盡人生最大樂事。人生不滿百,求的就是一快樂。快樂有很多種,而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絕不會侷限於自身之樂,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天下人快樂,我就會更快樂。


《菜根譚》裡說:“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 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為人做官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閒看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之意;“漫隨天外”則顯示了目光高遠,不似小人一般淺見的博大情懷,一句"雲捲雲舒”又隱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所以,南懷瑾先生借古人的一句話,說明了他的人生觀點:對事對物,對功名利祿,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正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古來聖賢皆寂寞,真名士者自風流。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得機會,救天下 ,救國家 ,救社會;不得機會 ,則自己修身養性,寵辱不驚,處之泰然。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風雲。


國學解讀人生


有人說——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榮辱不驚,物我兩忘。視為“脫俗”……

其實這是——“口頭禪”!

張海迪,5歲患脊髓病,胸下部全部癱瘓,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被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她是脫俗的。

焦裕祿兩袖清風,一心為民捨身奉獻,他是脫俗的……

為了國家安全時刻駐守在崗位的人民解放軍,他們是脫俗的……

偉人鄧小平臨終遺囑將角膜捐獻,放眼古今中外能有幾人……

玩收藏撿漏歡天喜地,打眼吃藥痛罵造假,你到底俗不俗?

某些有錢人專門去外國買馬桶蓋,不僅僅是俗,而且是俗不可耐!

如果大家在現實生活中,都消費中國製造產品,能再提供多少個就業機會……

正是由於華為公司先入研發國產芯片,才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面對現實,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就是脫俗……

有誰能看出圖中的拍攝場景,就是超俗之人。





雨安居士1


看了大多數的回答很多都是佛教徒的。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後來他走出王宮,看到世上人們真是苦難連連,頓生憐憫之心,從此放棄王位妻子和孩子,遊歷與世界各地。他在菩提樹下他得到了悟性。

釋迦牟尼說他是佛,他也沒有說他是神。更沒有說他創造天地宇宙萬物。可憐的是佛教徒們把釋迦牟尼當作神來拜了。

佛教徒所回答問題有著那些拗口的佛教術語。

看後,讓人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古人云大道至簡!

此話千真萬確。

深入淺出才是真正的讓人明白的道理。

好回答今天的問題。

“人到什麼境界,思想才可以超凡脫俗?”

回答:

敬畏上帝。

基督徒過的生活是入世過超市的生活。

《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真理。

《聖經》即使沒有文化的人都能看懂。

當然有個別的屬靈的深意的,那是不可強解的,並且是上帝自己的奧秘!

《聖經》告訴你天地萬物人的來歷。

上帝對人所頒佈的律法在舊約600多條,特別的詳細。在10條誡命中,第6條上帝就要求人們要孝敬父母。在起居生活中,上帝要求人們的環境要乾淨整潔。上帝對人的要求,事無鉅細,方方面面都有!

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只有美國的法律是按照聖經中的律法來制定的。

因為美國的來歷是,英國的清教徒們不堪忍受國教的迫害,於1620年乘“五月花”號帆船經過60多天的航行,到達美洲,建立了一個以清教徒為核心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就是說美國的最初是由清教徒建立起來的。

(清教徒是基督徒中最敬畏上帝過著敬虔生活的人)

上帝的屬性是:

慈愛、聖潔、智慧、憐憫、公義、正直、恨惡罪惡。

上帝要求基督徒也要如此。

上帝在聖經中要求人要愛人如己!

上帝要求人要以愛勝惡!

上帝要求人要饒恕別人的過犯!

《聖經》馬太福音7章12節中,耶穌教導人們: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而孔子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聖經當中的教導超越孔子,超越一切哲學,超越文化!

《聖經》彼得前書三章9節(前句)說:

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

總之基督徒不是一群正常的人,若是正常就和世界上的人無異,也不是一群反常的人,反常的人是精神有疾病。

而是一群超常的人,因為是按照聖經的話語來過生活的。是按照聖經的話語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的。

想知道基督教對中國的貢獻嗎?

流傳於我們國家封建思想的女人裹腳,就是基督教來破除的!

白話文的先驅胡適先生這兒1927年的時候發起了廢掉文言文的文書,並交給當時的民國政府,最後通過。

然而,《聖經》在中國翻譯成功時,早於白話文的革命28年啊。

現在的北京協和醫院,是美國洛克菲勒家族資助建成的。現在的年產值超過千億人民幣吧。

中國的第一位女醫生林巧稚就是一位基督徒。

清華大學就是當年(1900年)庚子賠款而建立起來的,是美國第一個返回給中國的賠款。

還有清朝的辮子,也是基督教主張剪掉的。

著名的鐵路建築家詹天佑先生,也是赴美留學生,回國之後建立了中國第一條鐵路,詹天佑也是基督徒。

總之基督徒們確實是一群因著上帝的話語而使思想變得超凡脫俗!


歸正xinyang


一個人達到看破、看透、看開的境界,思想才可以超凡脫俗。

所謂超凡脫俗就是超越了自我,包括名利、地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失意時坦然處之,得意時淡然。

一個人眼中是大的世界,拋棄了小我,心中想的是為他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佛心、悲憫心。

有一句話叫做燈下黑,手裡拿著蠟燭看見的只是眼前的光亮,把蠟燭吹滅,閉上眼睛,等到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後,你會看見眼前的一切是整個世界。

經歷過生死,才會懂得人生無常是常事,永遠的一帆風順是不存在的。

每個人都會經歷順境、逆境、痛苦、歡樂,紅塵滾滾,有緣相聚時互相珍惜,聚散離合時坦然面對,失去和得到相符相成。

失去的同時也會得到別人沒有的過程、感悟、感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徹大悟。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放眼看世界;能在身,技在手,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三千年讀史,無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最好的生活是無慾無求,淡泊名利,樂觀向上,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玉姐廚房


看了好多回答的,有的說對了好些,有的直接是說的不挨邊。也許普通人來回答的,只是那種普通的層次,僅限於普通的的思想思維層次。學者回答的也許又是一番,答案沒那麼難,就看那些人回答的,就能看出處於不同的思想修為。

經歷也很重要,每經歷一件事能有所感觸有所悟得也要必備的,性格、內心都跟關鍵的。領悟、感悟、自己對自己的開悟,過程也重要,遇到不自己覺得不平的事,或者不順心的事,能自己找到原因自己想通開解自己。

對自己或者對他人做的事,有著一定的合理觀望,設想、推想、推演、這裡還有其他玄奧的東西,也不是隨便就能的。

還有看事物的宏觀,也是種綜合性的演算,也要有著諸多經歷的人才具備的,人活一世什麼形形色色的人都見過,什麼大小好壞的事都遇到過,起碼安靜的時候你都有想過,領悟到點什麼,道理也行,你認為的真理也罷。哪怕你看完一部電視劇你也總會有所獲得吧,不會只是當時的感動或是傷感,過後就過了,你還是你,這樣的人修不了心,更別說超凡,脫俗都難。

一個人,自己開悟自己,開悟得多了,自己就有領悟有收穫,你對世間萬物的事都會有感觸領悟的。接觸的人多了形形色色的人都接觸過,有對你好的也有對你不好,他們也算是你的老師,你從書中學的,加上他們受益你的,你慢慢會發現你學會了看人觀人,用眼看用心眼再看,如果你腦海累積的知識夠多,你能從一個的面相結合他的話語言行舉止等等的,可以大概看穿一個人的本性會是個怎麼的人,性格等等的!

綜合所有你的內心,你會具有洞察能力,社會的危險性也會給你洞察能力,這個不稀奇。你所經歷所承受,能承受,還有你感悟領悟,對自己的開悟,得到的,就是一個不平凡的心,不斷的修煉自己的內心,提升內心,心境自然就跟常人不一樣,開悟自己,真正達到開悟後,心境自然遠非常人所能及的。達到開悟的人一定能感知到自然法則的存在,這個只有極少數佛教大師或者道教的大師能懂的。也有及少數商人也會有,是大智慧。那些天才科學家可能最後思維也會有所觸及到。

總之一般人是無法理解的,普通人的思想就像個被洗衣粉泡泡包裹著的一樣,他們的思想突破不了這包裹的泡泡,且不知這泡泡在還有更玄妙領域,也就是思維領域!!!所以有時候一看那些回答,一看就知道,就是個普通人,儘管你家裡物質有多充裕,你也就一普通人。那種超凡脫俗的心境不是物質能比,更不是錢的事。擁有這樣心境的人,你是世界首富他不一定看得起你。他看的是你的品德,才會尊重你。比如你有錢有怎麼,擁有這樣心境的人內心比有錢人傲氣高傲,但是且柔和低調,不會看不起窮人追捧富人。

總之即便超凡脫俗也還是要看那人的性格,追求不一樣,有的達到了這種境界,反而出家了。因為達到這種境界的人都是世事看的很清澈,不是看透想通的事了那種。看通想透那是前期,能看通想透才能脫俗。

總之太過細說費勁得很。我說這些常人能看懂的最好,看不懂能理解的也行。不能理解的,就當讀小說吧!


守舊的不良人


“俗”字一“人”一“谷”,人吃五穀雜糧,自不會免俗,不吃不喝,行為脫俗?斷無可能,所以說遁空門、斷紅塵、不悲不喜,不嗔不怒……這些表象純屬假模假式的脫俗,因為脫俗無需任何儀式感。

“俗”也可看是二“人”一“八”一“口”,意為兩人,一個八卦一個多嘴,所以有時候管住嘴邁開腿就是脫俗😁,思想上禁得住,知所為知所不為。

大眾典範意識裡“不爭無為”著實也算不得脫俗,如圖所示,谷底為“俗”,山頂為“仙”,欲要脫俗,只要心性不滯留迷離,努力努力再努力,本著“縱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它依舊如初戀”的心態,登到自己的一個極值,未嘗不是一種別樣脫俗。

話說回來,人生“悟空”最脫俗,心境澄明,不為俗人俗世所羈絆,即使身居鬧市,車喧馬噪,始終持有那一份入世的清醒與出世的恬淡也是極好的。

2019——悟空問答說“悟空”,清新脫俗好心情。🙏🙏🙏





百里靈犀


到了靈魂層。人有三層,1.物質層。(一日三餐,活下去)二,精神層。(快樂,愉悅)三,宗教靈魂層。巳經把生死看談了,生會被看作來應劫,來還債,來報父母恩。死會看成是回家,回到最初來的地方,回到佛祖的身邊。只有到了靈魂層,才會思考,人從哪裡來,又回哪裡去,來到世界做什麼,從最初的為了生存,一日三餐,每曰勞作,吃喝拉撒,到,精神層,人到低該怎麼活,活成什麼樣,成為什麼樣的人,該為國與家做些什麼。到跳出前面二層,到靈魂層,了脫生死,從貪生怕死,到預知時至,來去自由,從容淡定看待生死,從小我變成大我,從追求個人慾望到斷欲,空靈看世界,發願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離苦得樂,都能最終快樂,歡喜的離開,往生佛國。


冬日暖陽209202365


人上人吧,只有這樣的人的思想才是高人一等,行為才能與眾不同,結果才可以超凡脫俗,是超人之言行所為,無有是非之心,無有公私之分,無有善惡之別,無有情理之依,無有誠信可言,惟如此之人才可以超凡脫俗,(沒有原則的人,沒有底線的人,沒有恥辱的人,沒有尊嚴的人,沒有規矩的人,沒有情理的人,凡人俗人莫能與之爭也,任我行者,任我做者,)這只是凡人中之超凡脫俗者,聖人之超凡脫俗者即是其思想智慧精神層次上的昇華,佛言四大皆空,遁入空門,道言天人合一,同天合道,二者觀妙觀徼,致虛守靜,抱一處和(玄同),執一守中(玄牝),是如此之超凡入聖,但不超凡脫俗,


養生男人699


超凡脫俗!說他難,難於上青天!說他不難,就象天氣炎熱了,脫掉身上多餘的一件衣裳,非常簡單。

具體怎麼辦?真的很難說清楚。抽象講理論,就是看清楚了事物的本質,在取捨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

具體點講,就是我們學道的知識常識技能等,認真遵循去踐行。行動上,人人都明白,貪吃必然的要長肥胖,你能不能不貪吃呢?我做不道啊!皇帝吃盡山珍海味,依然得不到健康長壽,你又何必去追尋美食美味?都是妄想啊!

生氣發火,最終結果,你不開心!我不高興,刺傷了別人,也折磨了自己!何必執著,能不能平心靜氣去面對,不同意見,甚至,矛盾衝突呢?我做不道啊!

不付出,必然沒有回報!我懶得去幹啊!

這也做不道!那也忍不住!還懶得幹!又妄想一切都隨你所願!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沒有啊!

做不道!你做道並不難。忍不住,包容了,也沒什麼大不了。每天都有那麼多能量需要釋放出去,幹什麼都是釋放能量!何苦非幹這個,絕不幹那個,凡事總得要人去幹,輪到你了,安心接受吧!

命運天生,作主的卻始終還是你自己啊!不要幻想,丟棄妄想,認真做自己,與世人和平相處,與自然和諧相處,善待自己,善待別人,你接受了世界,世界也接受了你。你便超凡脫俗了,總是跟人和事物過不去,你就註定在苦海中掙扎輪迴,不能自撥。

不要理解為消極處世生活,過一生,積極努力與放下接受,是對待處理問題的不同方法,兩者同出,但是,並不矛盾。人!應該積極主動去追求幸福人生!只是你理解的幸福生活,並不是真的幸福人生。你總是幻想得道不切實際的願望,甚至妄想用所謂的舒服去滿足慾望的貪婪。所以,你活得很累,也很痛苦。

你若看清楚了一切人和事物的本質,並作出正確的選擇,你就超凡脫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